慶忌想實現諸藩王國跟大吳本土保持一致,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統一語言,統一度量衡。


    這其中難度相對較小的是統一貨幣,以及統一度量衡。


    剩下的三項改革措施,則是難比登天了。


    車同軌?


    且不說海外諸國,西方的二十個藩王國距離大吳本土可謂是萬裏迢迢,怎麽修橋鋪路,使車軌相通,連接在一起?


    書同文和統一語言也是極難的。


    難就難在那些番邦外族可能不接受大吳的“洗禮”,依舊固執的保持自己的語言文化……


    “那就先從較為容易的改革入手,先易後難。”


    慶忌把目光放在了工部尚書魯班的身上,道:“公輸班。”


    “臣在!”


    “朕要天下諸藩王國與大吳做到車同軌、書同文、錢同幣、幣同形、度同尺、權同衡、行同倫、一法度。就有勞你們了。”


    慶忌緩聲道:“工部,即刻讓各地的工坊加班加點,盡快趕製出新的吳製度量衡,然後分發給各地的藩王國,向民間統一出售。”


    “舊有的度量衡,一律禁絕,違者家產充公,舉家流放三千裏,並服勞役十年!”


    “諾!”


    魯班當即答應下來。


    慶忌要統一度量衡的決心,是母庸置疑的。


    敢偷奸耍滑?


    或者是敢用以前的度量衡?


    那是作死的行為。


    “另外,讓工坊也趕製出更多的五銖錢,越多越好。具體的需求待定。”


    “諾!”


    “五銖錢,乃是我大吳,以及所有藩王國之法定貨幣,不容更易。各個藩王國舊有的貨幣,一律取消,不許在國內流通!”


    慶忌鄭重其事的道:“五銖錢一到,諸藩王國即可經由各地官府,讓國人以舊有的貨幣到衙門兌換。”


    “以物價兌換,等值交易,不得有克扣或濫發的情況。”


    “伯嚭,你的禦史台派人督察,讓禦史們嚴格監督,防止有中飽私囊的情況發生。”


    “諾!”


    伯嚭立即答應下來。


    慶忌又道:“以半年為時限。半年後,諸藩王國內,不許流通舊有的貨幣。如有違者,斬首!”


    “全家流放三千裏,服勞役十年,以贖其罪!”


    “陛下聖明!”


    群臣山呼道。


    統一度量衡以及統一貨幣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像是美洲、澳洲以及東南亞那些地區可能從無到有的接受這種“新奇的東西”,但是原來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治下的地區,則是不一樣。


    得益於大流士一世的改革,阿契美尼德王朝有著較為完善的貨幣製度,以及度量衡也被統一了。


    當年波斯帝國的疆域十分廣闊,各種貨幣和度量衡在許多地區通行,這就給各地之間的經濟交流和貿易往來帶來許多不便。


    有鑒於此,大流士一世就規定自己有鑄造金幣的特權,省區總督隻許鑄造銀幣,各自治城市隻許鑄造銅幣。


    大流士鑄造的金幣名為“大流克”,重8.4克,成色最好,含純金98%。


    銀幣叫做“舍克勒”,重5.6克,20個舍克勒等於一個大流克。


    由於市場上流通的銀幣是各地鑄造的,成色不一,大流士又規定國庫將納稅者所交各種銀幣分類,有白銀或純銀、二等銀、三等銀等,按統一標準折算,納稅者要補交成色不足的差額。


    因為計算的十分精細,所以大流士被納稅者稱為“小商販”……


    慶忌現在要做的,就是打破波斯人製定的貨幣體係以及度量衡體係。


    “陛下。”


    這時,戶部尚書曾參皺了皺眉頭,手持牙笏出列道:“大吳與諸藩王國的貨幣體係,截然不同。”


    “但是,都是金本位、銀本位,那金銀是不是也能流通於市場?”


    “金幣、銀幣、銅幣,通通不行。”


    慶忌以一種母庸置疑的口吻,揮了揮手道:“凡事不能有例外,有例外,就會使他們存在僥幸心理,繼而偷奸耍滑,這個口子絕不能開。”


    “兌換過來的金幣、銀幣、銅幣,統一熔鑄成新的貨幣。”


    “按照我大吳的貨幣體係,一萬五銖錢等於十兩白銀,等於一兩黃金,保持不變。”


    聽到這話,曾參苦笑一聲道:“陛下,我大吳的四十個藩王國,兩千多萬人口,這些藩王國距離我大吳本土太遠,萬裏迢迢。”


    “等把五銖錢鑄造出來,又把舊有的貨幣送回來熔鑄,這一來一回,不知道耽擱多長時間。”


    “何必如此麻煩?陛下何不直接把鑄錢用的爐子分發給藩王們,讓他們自己看著辦,自己鑄錢?”


    曾參的這話一出,太子恒的心裏就忍不住將他罵了一個狗血噴頭。


    讓諸藩王擁有鑄幣權?


    曾參是怎麽想的!


    就隻是為了減少他自己的工作量嗎?


    好在,曾參的這一提議,被慶忌當即否決了。


    “鑄錢的速度不夠快,也無妨。可以先從國庫裏掏錢出來,之後再補上,未嚐不可。”


    “陛下英明!”


    公卿百官山呼道。


    反正,這屬於是左手倒右手的事情。


    慶忌的確不缺錢,大吳也不缺錢。


    隻是鑄錢太多的話,大量流通於市場,難免會使得通貨膨脹,所以慶忌一直沒有鑄造太多的五銖錢。


    他更不敢把鑄造貨幣的權力,交給那些藩王。


    哪怕是自己的兒子也一樣。


    萬一這些藩王想不開,天天大量鑄造五銖錢,豈不是讓帝國自己倒黴?


    豈不是在損害大吳的根本利益?


    解決了統一度量衡和貨幣的問題,慶忌又琢磨了一下。


    “二三子,你們議一議,如何使我大吳以及所有藩王國書同文,語言一統?”


    “……”


    這是難度係數最大的事情了。


    慶忌的這一問話,讓朝中的公卿百官都跟鵪鶉一樣縮了縮腦袋,不敢貿然進言了。


    還是範蠡較為靠譜一些。


    範蠡昨夜想了一宿,輾轉反側,終於為慶忌想出了較好的解決方案。


    “陛下,臣以為,要統一語言和文字,可以派大吳本土的士子們外出,到各個藩王國開壇講學,鼓吹我大吳作為天朝上國的文化。”


    “同時,在各個藩王國及其縣城,設立鄉學、縣學、國學,讓士子們作為先生,招收當地的年輕人或是孩童入學,由小及大,讓他們受到吳學之熏陶。”


    “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之下,他們自然就仰慕我大吳的文化,選擇寫吳字,說吳語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吳霸春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迷惘的小羊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迷惘的小羊羔並收藏重生之吳霸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