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鴻擲地有聲的道:「貴族子弟,本身就有父母長輩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飽受文化熏陶,更有甚者,直接請士子來教他們從小讀書識字,有著良好的教育環境。」
「而平民子弟呢?」
「平民子弟其父親要麽是農民,要麽是工匠,出身低微,他們自幼並沒有文化熏陶,沒有任何讀書識字的機會。」
「直到十歲以後,他們才可能被送到學堂裏念書,有了受教育的機會。」
「跟貴族子弟比起來,這些平民子弟,走了多少彎路?」
「……」
吳鴻的一席話,讓所有人都沉默了。
的確,其實貴族子弟與平民子弟之間一開始的差距,並不大。
同樣是一隻鼻子兩隻眼睛一雙手,怕什麽比你差?
如吳鴻所言,貴族出身的人,比起平民出身的人,從小時候就開始「兩極分化」了。
貴族子弟贏在了起跑線上!
當貴族家庭的小孩已經讀書識字的時候,平民家庭的小孩還在玩泥巴,或者是下地勞作,幹一些雜活。
人家三四歲就開始啟蒙教育了,你十歲的時候還大字不識一個。
怎麽比?
根本比不過!
先天條件比不了,那就隻能是後天養成了。
但,隻依靠他們自身的家庭條件,想要「後天養成」,勤能補拙,單純是憑借自身毅力的話,還是難以趕上去的。
這其中有著方方麵麵的原因。
大概是受教育環境導致的。
富貴人家的孩子能心無旁騖的念書,十指不沾陽春水。
而普通人家的孩子,在念書之餘,還要承擔家庭的部分生計,為一日三餐奔波勞碌……
別人能花十個時辰念書,而你隻能擠出一個時辰念書,這就是差距。
「陛下。」
鄧析長歎一聲,向慶忌進言道:「寧王殿下所言,的確不無道理。」
「但,如若陛下要在全國實行全民免費教育,臣還是以為不妥。」
「倘若今後天下都是讀書人,後果將不堪設想!」
「請陛下三思!」
聞言,慶忌擺了擺手道:「鄧析,不要再說了。」
「朕決意,實行全民義務教育,免費教育。」
「朕要讓天下萬民,都讀得起書,有書可讀。」
「自即日起,各地郡學、縣學、鄉學,改組並擴建為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四級學府。」
「小學學製六年,初中學製三年,高中學製三年,大學學製四年,共計學製十二年。」
「我大吳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即小學、初中、高中這三級學府,每個適齡青少年的法定義務,必須入學。」
「國家包攬十二年義務教育中的所有學費,不必國人出一文錢。」
「另外,規定孩子到了六歲,必須上學,不得有誤。」
「陛下聖明!」
群臣都異口同聲的山呼道。
他們暗暗盤算了一下,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這四級學府,加起來的學製是多少年?
整整十六年!
寒窗苦讀十六年之久!
六歲入學,過了義務教育階段,一畢業正好是十八歲。
再上大學的話,大學畢業了就是二十二歲。
這讓鄧析不由得皺了皺眉頭,手持牙笏出列道:「陛下,這學製是否太長了?」
「不長。」
慶忌立馬否決了。
大吳官學的學製,趨於現代化了。
慶忌依稀記得,後世的義務教育是九年,現在大吳則是十二年義務教育,免費教育。
不用交學費就能上學!
「再有,鄧析、李克。」
「臣在!」
「你們負責編纂一部《教育法》,寫入《吳法》當中,公布於天下,鹹使聞之。」
慶忌語重心長的道:「既然是義務教育,那麽就跟勞役、兵役一樣,受教育,提高文化修養也是我大吳每個國人的法定義務。」
「在義務教育階段,不管任何人,家長也好,官吏也罷,或是學校老師,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撓適齡國人入學,或是使學生留級、停學、退學,違者一律嚴懲不貸。」
「具體法令,你們編撰出來之後,交給朕審閱。」
「諾!」
鄧析和立刻當即答應下來。
《義務教育法》的實行,在大吳也是勢在必行的。
慶忌這不是在摸著石頭過河,而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前世的時候,慶忌就見過一些學生太過調皮搗蛋,被迫留級,或是遭到學校停學、退學的處罰。
這在慶忌看來,是大可不必的。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犯了錯的學生,也不應該被剝奪受教育的權利。
受教育,這是學生們的權利和義務。
「太子。」
「兒臣在!」
「我大吳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之事,就交給你全權負責,曾參、樊遲配合你。先在吳郡試行,再逐步向全國推廣,務必普及到每個郡,每個縣,每個鄉,其學校多多益善。」
慶忌緩聲道:「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先跟朕稟告。」
「諾!」
太子恒和曾參、樊遲當即答應下來。
大吳本土其實已經有推行全民免費教育的基礎了。
但,各地的郡學、縣學和鄉學,基礎設施不夠完善,而且一下子多出這麽多學校,需要擴建……
大學且不說了,作為十二年義務教育中的小學、初中、高中這三級學府,怕不是要建造幾萬所?
這是一筆巨大的開銷,而且耗時費力。
吳郡這邊,是大吳本土發展最好的一個郡,文化鼎盛,學術氛圍濃鬱,所以官學也是最多的。
有著這樣的基礎,兩三個月之內,整個吳郡推廣十二年義務教育,那是不成問題的。
至於其他地方,還需要逐步推廣,不可能一蹴而就。
「父皇。」
這時,太子恒忽然想到了什麽,疑惑的向慶忌詢問道:「我大吳要有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四級學府,小、初、高三級學府是義務教育,免費教育,大學何故……」
不怪太子恒會有這種疑問。
既然小學、初中、高中都已經實行全民免費教育了,為何大學不是?
以大吳現在雄厚的國力,也不是負擔不起。
慶忌微微一笑道:「朕險些忘了。大學不同於其他三級學府,大學屬於免費教育,一樣學費全免,但是大學不屬於義務教育。」
「也就是說,高中畢業之後,十八歲的學生可以自行決定,是繼續讀大學深造,或是直接就業。」
「父皇聖明!」
太子恒這才恍然大悟。
「而平民子弟呢?」
「平民子弟其父親要麽是農民,要麽是工匠,出身低微,他們自幼並沒有文化熏陶,沒有任何讀書識字的機會。」
「直到十歲以後,他們才可能被送到學堂裏念書,有了受教育的機會。」
「跟貴族子弟比起來,這些平民子弟,走了多少彎路?」
「……」
吳鴻的一席話,讓所有人都沉默了。
的確,其實貴族子弟與平民子弟之間一開始的差距,並不大。
同樣是一隻鼻子兩隻眼睛一雙手,怕什麽比你差?
如吳鴻所言,貴族出身的人,比起平民出身的人,從小時候就開始「兩極分化」了。
貴族子弟贏在了起跑線上!
當貴族家庭的小孩已經讀書識字的時候,平民家庭的小孩還在玩泥巴,或者是下地勞作,幹一些雜活。
人家三四歲就開始啟蒙教育了,你十歲的時候還大字不識一個。
怎麽比?
根本比不過!
先天條件比不了,那就隻能是後天養成了。
但,隻依靠他們自身的家庭條件,想要「後天養成」,勤能補拙,單純是憑借自身毅力的話,還是難以趕上去的。
這其中有著方方麵麵的原因。
大概是受教育環境導致的。
富貴人家的孩子能心無旁騖的念書,十指不沾陽春水。
而普通人家的孩子,在念書之餘,還要承擔家庭的部分生計,為一日三餐奔波勞碌……
別人能花十個時辰念書,而你隻能擠出一個時辰念書,這就是差距。
「陛下。」
鄧析長歎一聲,向慶忌進言道:「寧王殿下所言,的確不無道理。」
「但,如若陛下要在全國實行全民免費教育,臣還是以為不妥。」
「倘若今後天下都是讀書人,後果將不堪設想!」
「請陛下三思!」
聞言,慶忌擺了擺手道:「鄧析,不要再說了。」
「朕決意,實行全民義務教育,免費教育。」
「朕要讓天下萬民,都讀得起書,有書可讀。」
「自即日起,各地郡學、縣學、鄉學,改組並擴建為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四級學府。」
「小學學製六年,初中學製三年,高中學製三年,大學學製四年,共計學製十二年。」
「我大吳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即小學、初中、高中這三級學府,每個適齡青少年的法定義務,必須入學。」
「國家包攬十二年義務教育中的所有學費,不必國人出一文錢。」
「另外,規定孩子到了六歲,必須上學,不得有誤。」
「陛下聖明!」
群臣都異口同聲的山呼道。
他們暗暗盤算了一下,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這四級學府,加起來的學製是多少年?
整整十六年!
寒窗苦讀十六年之久!
六歲入學,過了義務教育階段,一畢業正好是十八歲。
再上大學的話,大學畢業了就是二十二歲。
這讓鄧析不由得皺了皺眉頭,手持牙笏出列道:「陛下,這學製是否太長了?」
「不長。」
慶忌立馬否決了。
大吳官學的學製,趨於現代化了。
慶忌依稀記得,後世的義務教育是九年,現在大吳則是十二年義務教育,免費教育。
不用交學費就能上學!
「再有,鄧析、李克。」
「臣在!」
「你們負責編纂一部《教育法》,寫入《吳法》當中,公布於天下,鹹使聞之。」
慶忌語重心長的道:「既然是義務教育,那麽就跟勞役、兵役一樣,受教育,提高文化修養也是我大吳每個國人的法定義務。」
「在義務教育階段,不管任何人,家長也好,官吏也罷,或是學校老師,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撓適齡國人入學,或是使學生留級、停學、退學,違者一律嚴懲不貸。」
「具體法令,你們編撰出來之後,交給朕審閱。」
「諾!」
鄧析和立刻當即答應下來。
《義務教育法》的實行,在大吳也是勢在必行的。
慶忌這不是在摸著石頭過河,而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前世的時候,慶忌就見過一些學生太過調皮搗蛋,被迫留級,或是遭到學校停學、退學的處罰。
這在慶忌看來,是大可不必的。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犯了錯的學生,也不應該被剝奪受教育的權利。
受教育,這是學生們的權利和義務。
「太子。」
「兒臣在!」
「我大吳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之事,就交給你全權負責,曾參、樊遲配合你。先在吳郡試行,再逐步向全國推廣,務必普及到每個郡,每個縣,每個鄉,其學校多多益善。」
慶忌緩聲道:「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先跟朕稟告。」
「諾!」
太子恒和曾參、樊遲當即答應下來。
大吳本土其實已經有推行全民免費教育的基礎了。
但,各地的郡學、縣學和鄉學,基礎設施不夠完善,而且一下子多出這麽多學校,需要擴建……
大學且不說了,作為十二年義務教育中的小學、初中、高中這三級學府,怕不是要建造幾萬所?
這是一筆巨大的開銷,而且耗時費力。
吳郡這邊,是大吳本土發展最好的一個郡,文化鼎盛,學術氛圍濃鬱,所以官學也是最多的。
有著這樣的基礎,兩三個月之內,整個吳郡推廣十二年義務教育,那是不成問題的。
至於其他地方,還需要逐步推廣,不可能一蹴而就。
「父皇。」
這時,太子恒忽然想到了什麽,疑惑的向慶忌詢問道:「我大吳要有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四級學府,小、初、高三級學府是義務教育,免費教育,大學何故……」
不怪太子恒會有這種疑問。
既然小學、初中、高中都已經實行全民免費教育了,為何大學不是?
以大吳現在雄厚的國力,也不是負擔不起。
慶忌微微一笑道:「朕險些忘了。大學不同於其他三級學府,大學屬於免費教育,一樣學費全免,但是大學不屬於義務教育。」
「也就是說,高中畢業之後,十八歲的學生可以自行決定,是繼續讀大學深造,或是直接就業。」
「父皇聖明!」
太子恒這才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