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跟晉國君臣和專毅預料的一樣,慶忌喜歡網羅天下的賢才猛士。
對於勇士,慶忌往往都會先留在身邊,擔任自己的宿衛,然後給予其建功立業的機會。
這是知遇之恩,被提拔起來的人,一定會對慶忌感恩戴德。
這本身是沒錯的。
因為,這樣一來,慶忌就能將兵權牢牢的握在自己的手中。
即便有大將敢於反叛慶忌,慶忌登高一呼,眾將士也定然倒戈相向。
這一次,專毅恰恰就是利用了慶忌的這種再正常不過的選賢用能的方法。
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慶忌又沒有上帝視角,哪裏知道專毅是來刺殺自己的?
“大王,禦史大夫求見。”
“宣。”
“諾!”
不多時,伍子胥就亦步亦趨的進入大堂,拜見慶忌。
“臣伍子胥,參見大王!”
“子胥,不必多禮。”
慶忌虛扶了一下,緩聲道。
“這位是?”
伍子胥瞥了一眼身邊的專毅,頗為不解。
“這位於讓壯士,為寡人殺死了要離。要離的首級在此。”
慶忌指著被放到一邊的包袱說道。
這讓伍子胥頗為狐疑。
好端端的,要離突然就被人所殺?
而且,身邊的這個名為“於讓”的人,戴著一副青銅麵具,看起來神秘莫測,身形有些莫名的熟悉,實在是讓伍子胥不得不起疑心。
“大王,臣看,這位於讓壯士,有些像是臣的一位故人。”
“故人?”
慶忌的心中不由得警鈴大作。
藏頭露尾的“故人”,豈能對慶忌有利?
“禦史大夫說笑了。”
專毅朝著伍子胥躬身行禮,以一種嘶啞的嗓音道:“在下並不認識你。”
“足下可敢取下麵具,讓我看一下?”
“這……”
專毅頗為遲疑的道:“禦史大夫,實不相瞞,在下早年就被人毀容,麵貌醜陋,恐怕會嚇到大王。”
“無妨!”
坐在台階上的慶忌,眯著眼睛笑道:“寡人戎馬半生,什麽場麵沒見過?正好,寡人對你的容貌也有些好奇。”
“可否摘下麵具,讓寡人和禦史大夫一探究竟?”
聞言,專毅沉默了一下,旋即緩緩的摘下自己的青銅麵具。
“嘶!”
見到專毅的真麵目後,慶忌與伍子胥、勾踐都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倍感震驚。
隻見他的臉上盡是幹巴巴的傷痕,是劍傷,宛如溝壑一般橫陳在那裏,又好似一條條的蜈蚣,盤旋在麵頰兩側……
這是人嗎?
分明是厲鬼!
毫無人樣!
難怪專毅不敢以真麵目示人。
實際上,專毅是昨夜,這才劃傷自己的臉頰。
給自己毀容!
這是巨大的疼痛,不過專毅以自己頑強的意誌力,忍了下來。
這臉上的傷痕,看似是很多年以前的,是因為專毅用了一種特殊的藥物,使之成形。
因為,如果是新的傷疤,難免吳國的君臣會起疑心。
對於這一點,專毅早就考慮到了。
突然接近吳王慶忌,專毅是肯定要被懷疑一番的。
等到專毅、勾踐離開後,伍子胥這才跟慶忌皺著眉頭道:“大王,此人能殺死要離,很有本事。”
“不過,臣總覺得事情有些蹊蹺。”
“哪裏蹊蹺?”
伍子胥搖搖頭道:“臣說不出來。不過,還請大王小心為上……”
“善。”
不必伍子胥提醒,慶忌就不可能輕易相信別人的。
要得到慶忌的信任,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子胥,汝來見寡人,所為何事?”
“大王,是天子要見你,說是有事相商。”
周天子要見寡人?
慶忌想了一下,旋即就率領麾下羽林軍前往洛邑王宮。
這是在別人的地盤上,慶忌不得不小心防範。
輕車簡從?
不可能。
萬一晉侯姬午想不開,或者鄭伯氣不過,要派兵馬圍攻慶忌,慶忌豈不是很尷尬?
就算不死,也會十分的狼狽。
……
洛邑王宮當中,大殿內,周天子姬匄高坐在陛台之上,單獨召見慶忌。
可能是為了禮遇慶忌,姬匄特意下了陛台,跟慶忌對席而坐。
此人,識時務!
慶忌很是滿意。
畢竟,周天子在慶忌的眼中,也不是什麽至高無上的存在。
現在這個時代,禮崩樂壞,誰的拳頭夠大,誰的拳頭夠硬,就是老大。
這日後,周王室都要靠著吳國來養活。
對待自己的金主爸爸慶忌,姬匄又怎敢托大?
“不知天子此番召見臣,所為何事?”
慶忌看著姬匄神神秘秘的模樣,頗為疑惑。
姬匄沉吟片刻後,緩聲道:“吳侯,你應該知道我周王室的王子朝之亂吧?”
“略有耳聞。”
慶忌微微頷首道:“那是在十多年前發生的事情。”
“聽說昔日,景王初立嫡長子猛為太子。”
“然,王子猛生性懦弱,缺少威儀。而庶長子王子朝卻有勇有謀,有王者風範。”
“於是,景王欲廢王子猛而立王子朝為太子,但大臣單旗等人竭力反對,認為太子廢立乃國之大事,王位傳嫡不傳賢。”
“而後,景王彌留之際,下定決心,欲更立太子之位。”
“但未及頒詔而暴病,景王自知必死,以大夫賓孟為顧命大臣,遺詔傳位於王子朝。”
姬匄長歎一聲道:“正是。”
“寡人的父王駕崩後,大夫單旗、劉卷違先王遺詔,認為若立王子朝,他們必然失去權勢。”
“故而,在先王薨後,便派劍客刺殺了顧命大臣賓孟,立太子猛(姬猛)為王,是為悼王。”
“寡人的王兄,悼王出逃後,不久殯天,寡人於是被單旗、劉卷擁立為天子。”
“最終在晉人的幫助下,寡人這才得以還歸王城……”
說起這段經曆,姬匄是不勝唏噓的。
王子朝之亂,讓本就拉垮的周王室,更是雪上加霜。
王子朝,原名姬朝,是周景王姬貴的庶長子。
景王的正妃生有兩子:姬猛、姬匄。
周景王留下的顧命大臣賓孟被刺殺後,引起滿朝文武的憤怒。
尹文公、甘平公、召莊公集合家兵,以南宮極為帥,攻打單旗、劉卷。
周悼王命令平叛,但他不得人心,劉卷率領的王室軍隊很快被擊潰,周悼王逃出洛邑,向晉國告急。
諸大臣於是立王子朝為王。
(本章完)
對於勇士,慶忌往往都會先留在身邊,擔任自己的宿衛,然後給予其建功立業的機會。
這是知遇之恩,被提拔起來的人,一定會對慶忌感恩戴德。
這本身是沒錯的。
因為,這樣一來,慶忌就能將兵權牢牢的握在自己的手中。
即便有大將敢於反叛慶忌,慶忌登高一呼,眾將士也定然倒戈相向。
這一次,專毅恰恰就是利用了慶忌的這種再正常不過的選賢用能的方法。
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慶忌又沒有上帝視角,哪裏知道專毅是來刺殺自己的?
“大王,禦史大夫求見。”
“宣。”
“諾!”
不多時,伍子胥就亦步亦趨的進入大堂,拜見慶忌。
“臣伍子胥,參見大王!”
“子胥,不必多禮。”
慶忌虛扶了一下,緩聲道。
“這位是?”
伍子胥瞥了一眼身邊的專毅,頗為不解。
“這位於讓壯士,為寡人殺死了要離。要離的首級在此。”
慶忌指著被放到一邊的包袱說道。
這讓伍子胥頗為狐疑。
好端端的,要離突然就被人所殺?
而且,身邊的這個名為“於讓”的人,戴著一副青銅麵具,看起來神秘莫測,身形有些莫名的熟悉,實在是讓伍子胥不得不起疑心。
“大王,臣看,這位於讓壯士,有些像是臣的一位故人。”
“故人?”
慶忌的心中不由得警鈴大作。
藏頭露尾的“故人”,豈能對慶忌有利?
“禦史大夫說笑了。”
專毅朝著伍子胥躬身行禮,以一種嘶啞的嗓音道:“在下並不認識你。”
“足下可敢取下麵具,讓我看一下?”
“這……”
專毅頗為遲疑的道:“禦史大夫,實不相瞞,在下早年就被人毀容,麵貌醜陋,恐怕會嚇到大王。”
“無妨!”
坐在台階上的慶忌,眯著眼睛笑道:“寡人戎馬半生,什麽場麵沒見過?正好,寡人對你的容貌也有些好奇。”
“可否摘下麵具,讓寡人和禦史大夫一探究竟?”
聞言,專毅沉默了一下,旋即緩緩的摘下自己的青銅麵具。
“嘶!”
見到專毅的真麵目後,慶忌與伍子胥、勾踐都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倍感震驚。
隻見他的臉上盡是幹巴巴的傷痕,是劍傷,宛如溝壑一般橫陳在那裏,又好似一條條的蜈蚣,盤旋在麵頰兩側……
這是人嗎?
分明是厲鬼!
毫無人樣!
難怪專毅不敢以真麵目示人。
實際上,專毅是昨夜,這才劃傷自己的臉頰。
給自己毀容!
這是巨大的疼痛,不過專毅以自己頑強的意誌力,忍了下來。
這臉上的傷痕,看似是很多年以前的,是因為專毅用了一種特殊的藥物,使之成形。
因為,如果是新的傷疤,難免吳國的君臣會起疑心。
對於這一點,專毅早就考慮到了。
突然接近吳王慶忌,專毅是肯定要被懷疑一番的。
等到專毅、勾踐離開後,伍子胥這才跟慶忌皺著眉頭道:“大王,此人能殺死要離,很有本事。”
“不過,臣總覺得事情有些蹊蹺。”
“哪裏蹊蹺?”
伍子胥搖搖頭道:“臣說不出來。不過,還請大王小心為上……”
“善。”
不必伍子胥提醒,慶忌就不可能輕易相信別人的。
要得到慶忌的信任,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子胥,汝來見寡人,所為何事?”
“大王,是天子要見你,說是有事相商。”
周天子要見寡人?
慶忌想了一下,旋即就率領麾下羽林軍前往洛邑王宮。
這是在別人的地盤上,慶忌不得不小心防範。
輕車簡從?
不可能。
萬一晉侯姬午想不開,或者鄭伯氣不過,要派兵馬圍攻慶忌,慶忌豈不是很尷尬?
就算不死,也會十分的狼狽。
……
洛邑王宮當中,大殿內,周天子姬匄高坐在陛台之上,單獨召見慶忌。
可能是為了禮遇慶忌,姬匄特意下了陛台,跟慶忌對席而坐。
此人,識時務!
慶忌很是滿意。
畢竟,周天子在慶忌的眼中,也不是什麽至高無上的存在。
現在這個時代,禮崩樂壞,誰的拳頭夠大,誰的拳頭夠硬,就是老大。
這日後,周王室都要靠著吳國來養活。
對待自己的金主爸爸慶忌,姬匄又怎敢托大?
“不知天子此番召見臣,所為何事?”
慶忌看著姬匄神神秘秘的模樣,頗為疑惑。
姬匄沉吟片刻後,緩聲道:“吳侯,你應該知道我周王室的王子朝之亂吧?”
“略有耳聞。”
慶忌微微頷首道:“那是在十多年前發生的事情。”
“聽說昔日,景王初立嫡長子猛為太子。”
“然,王子猛生性懦弱,缺少威儀。而庶長子王子朝卻有勇有謀,有王者風範。”
“於是,景王欲廢王子猛而立王子朝為太子,但大臣單旗等人竭力反對,認為太子廢立乃國之大事,王位傳嫡不傳賢。”
“而後,景王彌留之際,下定決心,欲更立太子之位。”
“但未及頒詔而暴病,景王自知必死,以大夫賓孟為顧命大臣,遺詔傳位於王子朝。”
姬匄長歎一聲道:“正是。”
“寡人的父王駕崩後,大夫單旗、劉卷違先王遺詔,認為若立王子朝,他們必然失去權勢。”
“故而,在先王薨後,便派劍客刺殺了顧命大臣賓孟,立太子猛(姬猛)為王,是為悼王。”
“寡人的王兄,悼王出逃後,不久殯天,寡人於是被單旗、劉卷擁立為天子。”
“最終在晉人的幫助下,寡人這才得以還歸王城……”
說起這段經曆,姬匄是不勝唏噓的。
王子朝之亂,讓本就拉垮的周王室,更是雪上加霜。
王子朝,原名姬朝,是周景王姬貴的庶長子。
景王的正妃生有兩子:姬猛、姬匄。
周景王留下的顧命大臣賓孟被刺殺後,引起滿朝文武的憤怒。
尹文公、甘平公、召莊公集合家兵,以南宮極為帥,攻打單旗、劉卷。
周悼王命令平叛,但他不得人心,劉卷率領的王室軍隊很快被擊潰,周悼王逃出洛邑,向晉國告急。
諸大臣於是立王子朝為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