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前,電影發行屬於特許經營行業,【熹子影視】作為一家文化公司,隻能拿製片廠的委托授權書以代理發行的形式發行影片,之後再跟製片廠結算費用。


    發行是銜接上下遊資源的中間環節,沒有對上遊內容資源的吸附能力。


    隻能算是第一張行業準入牌照,接下來需要第二張行業準入牌照——《攝製電影片許可證(單片)》,正式進入上遊製片。


    不過包子需要一口一口吃,指望一瞬間吃成賈鈴也不現實。


    但是有了準入門檻,【熹子影視】已經彎道超車,將所有同行甩在身後。


    這件事情在圈外沒有什麽水花,但是在圈內的效果就如同菲律賓跳水運動員一樣,那叫一個炸裂!


    羨慕、嫉妒、恨可以說是現在很多同行的想法,自然就會采取手段。


    倒不是說告禦狀之類的,而是希望搭上這班車,成為同一風口上的豬。


    於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畢竟有了第一個就代表這個禁錮變鬆了。


    而董熹也沒著急,發行這事不但需要優質影片,也需要穩定的渠道。


    好在中影的大腿還是夠粗,前期完全可以依附中影,然後慢慢的發展自己的渠道。


    隨著國內影視圈因為這件事被攪得一團渾水之際,董熹卻領著劇組轉身去了江浙省。


    4月份,《少年包青天2》正式開機,原班人馬集體回歸打造。


    拍攝的地點也選擇了橫店。


    這座原本默默無聞的小鎮,隨著國內電影市場的發展,而不斷的進步。


    兩位大導演謝晉、陳凱哥為了拍攝大片,而建立的影視拍攝基地,也成為組成橫店影視城的基本盤。


    雖然電影相繼撲街,但是影視城保留了下來,並且不斷的延伸擴展。


    今年為吸引更多的海內外劇組前來橫店影視城拍攝,橫店影視城所有場景對影視拍攝免收場租。


    省錢不是最重要的,專業和配套設施才是少包2劇組選擇橫店的原因。


    少包2對公司極其重要,別看現在《奶茶特攻隊》票房屢創新高,但是最後拿到手的收益還真有可能不如少包2!


    因為需要分錢的人太多了,以100元的票房收入為例,首先要扣掉5元的電影專項基金和3元的增值稅,剩餘92元按照如下比例分配:


    1)、影院可以分到大概45—50元


    2)、院線可以分到大概1到2元


    3)、發行方可以分到4到6元


    4)、製作方可以分到34到38元


    就算票房最後達到8000萬元,熹子影視能夠拿到手的也不過2000多萬,再除去電影的製作成本。


    最後的收益很可能就勉強過千萬。


    而去年一部《少年包青天》賺了多少?


    保底2000萬!


    所以這個年代拍大片真的是會餓死人的,小成本的喜劇才是王道。


    馮褲子雖然票房上一敗塗地,但是真不見得比《奶茶特攻隊》少賺多少。


    畢竟影片還沒上映,就拉來了銀行的讚助廣告,整整1500萬的植入廣告費,也改變了國內電影拍攝的成本的構成。


    而《奶茶特攻隊》同樣也有廣告植入,最大的熹茶不必多說,這原本就是熹茶的廣告電影。


    而做為拍攝地的青鳥市,雖然沒辦法直接投資,但是青鳥市優質企業可不少。


    從電視、冰箱等大件電子產品,到啤酒、皮鞋等生活用品,《奶茶特攻隊》植入的廣告同樣不在少數。


    隻不過現在不像後世那麽喪心病狂,就差在廣告裏插劇情了,觀眾現在還是處於被潛移默化影響的階段。


    而《奶茶特攻隊》之所以收益不太可觀,主要是宣發成本有些誇張。


    否則也無法把觀眾從春節假期吸引進電影院。


    這麽看來,好像拍電影不如拍電視劇劃算,但實際上看問題不能這麽狹隘。


    如果隻盯著錢的收益,那麽格局小了!


    《奶茶特攻隊》對於董熹和公司地位的提升還不算什麽,單就這電影發行許可證,就對得起所有的付出。


    否則業內那麽多有資曆的公司,憑什麽給【熹子影視】這滿打滿算剛成立3年的民營企業?


    要知道就是當初董熹拿獎回國,關於他的身份都有爭論。


    而拿下發行許可證這麽大的事情,竟然沒有人跳出來使絆子。


    頂多就是想和他一起吃肉。


    很多人關係硬到韓三坪都有些頂不住壓力,本來他隻是打算給熹子影視一個快速發展的機會,現在也不得不選擇妥協。


    或者說用妥協來講有些過頭,給董熹分擔壓力才是真的。


    在第一張電影發行許可證後,又增加了一家試點民營企業。


    曾經是韓三坪的得力助手,京城博納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的於胖子,也走到了舞台上。


    開始翩翩起舞!


    於胖子的出現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董熹的壓力,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兩個公司能夠承擔的責任也可以分化。


    最重要的是,博納現在隻是一家單純的發行公司,還沒有製作電影的實力。


    對於熹子影視的地位,構不成衝擊性的打擊。


    既然公司有了發行的能力,自然會有人上門推銷電影,不過大多都是些小成本的製作,抑或是地下電影。


    而公司首部發行的電影就是賈科長的《站台》,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董熹還是有些感慨萬千。


    想當年兩人算是同樣在柏林電影節出道,而且都拿了獎。


    不過回國的結局卻有些不同,一個受到重視一飛衝天,而另一個則被封殺。


    三年後,取得的成就已經是天差地別,董熹已然成為國內新生代導演的領頭羊,而賈科長則剛完成自己第二部劇情長片。


    橫店的天氣還算不錯,好消息一個接一個傳來,讓董熹的心情也越發的舒暢。


    少包2的拍攝進度趕的很緊,一是因為演員的檔期都很忙,隨著《奶茶特攻隊》的火爆,參演電影的演員可以說是片約不斷。


    二是少包2需要爭取在暑期檔登陸,才能將影響力擴大到極致。


    畢竟學生群體放假,都電視收視率的影響是有著關鍵性因素。


    依附著影視城的發展,橫店鎮也迎來了全新的契機。


    這座曾名不見經傳的小鎮,如今的配套設施也隻追某些縣城,至少電影院是存在的。


    而此時《奶茶特攻隊》就在這裏上映,整間影院的上座率保持在80%以上,雖然影片的盜版已經流傳開來,但是群演們依舊保持著足夠的熱情。


    而上映2個多月的電影,票房成績也正是突破了7000萬,正在三、四線城市收割著最後的利潤。


    大屏幕上,正在進行著最後的大決戰,高唬飾演的警隊精英,正率領著大部隊前去支援董熹等人。


    “隊長,應該來不及了吧!”坐在前排的隊員憂心忡忡地轉身問道。


    前方傳來的消息是犯罪團夥人數超過50人,而且都持有武器。


    而董熹的小隊隻有5人,而且因為停職的原因,槍械也已經上繳。


    雖然兩個小隊在內部屬於競爭關係,但是麵對犯罪份子時卻異常的團結。


    “不,如果是他們還不一定會輸!”高唬沉聲說道。


    此時,前期鋪墊的五人組,仿佛隻是一群惹禍一流的二流警員,但是通過高唬這個前期小反派的嘴。


    董熹等人輝煌的過往也一一展現出來。


    這種欲揚先抑的拍攝手法,讓觀眾看的十分起勁。


    現場大部分都是群演,對於電影那是相當的向往,很多人都不止一次的觀看電影。


    而野路子出身的董熹,也被他們視作偶像,以及人生奮鬥的目標。


    董熹雖然不是橫店群演出身,但是他傳奇的經曆也鼓舞著這群追夢者。


    也理所當然的成為橫店初代男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肌肉大導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胖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胖雞並收藏肌肉大導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