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


    “太搞笑了!”


    “這是什麽啊?”


    影院的放映廳裏傳出陣陣笑聲,引得正在排隊等候的觀眾好奇不已。


    不過大銀幕上,播放的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初戀》,而是一隻憨態可掬的熊貓。


    “他殺氣騰騰,他那生猛的招式讓對手眼花繚亂,雙目失明!”


    “行俠仗義、帥氣生猛、不求回報!”


    “無論他麵對多少對手,他們都會淪為他的手下敗將,從來沒有那個熊貓這麽威風過!”


    “這麽受崇拜~”


    “就連蓋世豪傑,威猛五俠,也對這位大師頂禮膜拜……”


    2004年6.1號,《功夫熊貓》全球同步上映。


    兩部5.1檔期的電影,在影院的貼片廣告全是《功夫熊貓》的首款預告,長達1分45秒的預告片,以熊貓阿熹的白日夢做為切入點。


    這段“阿熹做夢”,為了區分夢境與現實,特別采用了2d手繪動畫形式,卻比cg製作更花時間和心機。


    銀幕上所見短短2分鍾的預告,其實要畫上3,000幅畫,由十多位畫師合力花上3個月時間才完成,絕對是心血之作。


    計算機特技全新境界,超闊銀幕史詩般氣勢。


    這次製作功夫動畫,令計算機特技亦進入全新境界,為了做到各動物高手快、狠、準的招式,動畫人員采用最先進計算機技術,加強角色身上操控點,令動作更順暢流麗和緊湊,為觀眾帶來前所未見視覺刺激!


    在最先進的計算機特技,以及精心設計的角色、場景和美術配合下,熊貓+功夫的噱頭,成功讓這款預告片搶戲。


    除了在影院外,包括央視少兒頻道在內的全國性電視台,還會在多家省級衛視以及縣級衛視的動畫片時段投放預告片。


    而海外地區,紐約時代廣場、巴黎埃菲爾鐵塔、東京晴空塔、倫敦大本鍾等地標性建築上投放廣告。


    《功夫熊貓》的製作成本3個億,廣告宣發就達到2個億,這是一場曆時多年耗資5個億的豪賭!


    董熹攤手道:“我對錢沒有概念。”


    而這部cg動畫電影也動用了熹子這麽多年的所有渠道與資源,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全球化的作品。


    相比於真人電影,動畫電影更容易在全球市場有所作為。


    黑澤明是大師,難道手塚治蟲和宮崎駿就不是嗎?


    電影院裏,熊貓阿熹憨厚退場,熹子影視2004大規模發行的兩部電影正式上映。


    此時有午夜場的城市不多,集中在一、二線城市裏,兩部電影午夜場的排片倒是差不多,主要還是白天的排片有差距。


    京城朝陽,熹子院線旗下黑貓警長影院,四個放映廳雨露均沾,兩個放《第一次》兩個放《初戀》。


    不過,放映廳也是有區別的,有普通廳、vip廳,能夠容納的人數也不一樣,看似是同一起跑線,但實際上還是不同。


    不過此時播放兩部電影的放映廳裏,氛圍是截然不同的。


    《第一次》從開始到結束,一股淡淡的傷感一直彌漫在空氣中,仿佛花叢深處有一隻咖啡色的蝴蝶輕舞飛揚。


    不管看沒看過原著,張芳對於劇本的掌控,很好的詮釋了的內涵。


    鄧朝飾演的痞子蔡戲謔、歡快背後是程好輕舞飛揚的哀怨和悲愴,透過一幕幕了“一杯大可樂兩份薯條”,“泰坦尼克號”、“香水雨”等故事情節,兩人的關係迅速升溫。


    按照一般愛情故事的套路,接下來就是撒狗糧的節奏,但實際上結局卻是輕舞飛揚生命的飛揚。


    兩人的關係從開頭的諧謔到結尾真摯,不需要過多的渲染,演員出色的演技,讓觀眾不自覺代入其中。


    正如影片最後,痞子蔡曆盡艱辛,終於來到了輕舞飛揚的病床前,彌留之際的輕舞飛揚對他說道:“影片已經散場,但生命還得繼續……”。


    有情感細膩的觀眾,已經默默的擦試著淚水,抽噎著鼻子。


    電影結束,影廳裏的觀眾默默起身,還有沉浸在電影悲傷氛圍裏的,久久不能釋懷。


    而隔壁《初戀》的放映廳,歡聲笑語不斷,這是部很輕鬆的電影。


    女主“阿梅”從醜小鴨進化成白天鵝,漸漸追上自己“男神”的腳步,這其中的酸甜苦辣,猶如青春般遊蕩在觀眾的心中。


    張國榮雖然第一次做導演,但他對於影片節奏的把控異常出色,在豐富的劇情中還添加了許多讓人會心一笑的彩蛋。


    可愛青春的趙莉穎,顏值巔峰耍帥的陳冠稀,簡直就是王炸。


    最後的開放式“happyending”,更是把觀眾的好奇和期待填滿。


    “兩人都沒確定關係,為啥算初戀?”


    “也許沒有得到過的,才更讓人懷念!”


    “沒看懂,他們倆最後在一起了嗎?”


    “誰在乎呢?”


    看完《第一次》走出影廳的觀眾,迎麵撞上看完《初戀》的觀眾,看著對麵嘰嘰喳喳開心不已的討論劇情,《第一次》的觀眾隻能默默無言。


    “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兩部電影的結局,讓看過電影的觀眾就如同吃了兩場席,一場是白事一場是紅事。


    午夜2點左右,茄子點評網準時更新,《第一次親密接觸》8.5分,而《初戀這件小事》以8.8分暫時領先。


    看來觀眾還是更加喜歡喜劇電影。


    兩部電影都做到了共情,不過因為《第一次》太過於致鬱,很多影迷不自覺的給了低分。


    有時候差評也是愛。


    不過這個數據偏差很大,畢竟午夜場的觀眾終究還是少數,當黎明的第一縷光升起,雙方的戰爭才正式開始。


    2004年最治愈電影vs2004年最致鬱電影,熹子影視左右互搏。


    熹子影視旗下的媒體,更是瘋狂的帶節奏,其中表現最出色是南瓜微博和uc瀏覽器。


    相比於微博的穩紮穩打,uc瀏覽器則有些劍走偏鋒,瘋狂的帶節奏,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是標題黨。


    【沒有人可以看完不哭的電影——《第一次親密接觸》】


    【《第一次親密接觸》需要注意的事項,首先帶好紙巾……】


    【我笑了,你呢?】


    【暗戀是國人的浪漫——《初戀這件小事》】


    這滿滿的營銷味,在後世或許沒啥用,但現在大家對這個套路防備不深,很多人輕鬆中招。


    兩部電影的質量是沒問題的,看完電影的人也不會覺得失望,反而迫不及待的想要上網去抒發自己的想法。


    以往大家會選擇茄子點評網,但微博誕生後,很多人都將陣地轉移到這裏。


    經過水軍一挑撥,兩部電影的觀眾就開始在線battle。


    本來雙方各執一詞,戰鬥也算是旗鼓相當,但當影評人加入後,事情就變得焦灼起來。


    此時的國內影評人,多以作家、文藝工作者自居,骨氣還是有的,不過清高自傲,感覺自己的審美淩駕於普通人之上。


    兩部電影在影評人眼裏質量一般,評價也是出奇的一致。


    《第一次》:劇情老套。


    《初戀》:過於幼稚。


    或許在他們眼裏,愛情片本來就是不入流的商業作品,指望他們說好話。


    得加錢!


    但他們忽略了一件事,微博不同於茄子網,這裏的用戶更加年輕化,對所謂的“電影專家”並不感冒。


    藐視權威,敢於反抗!


    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影評專家,寧有種乎”運動在微博上開啟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肌肉大導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胖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胖雞並收藏肌肉大導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