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導,吃橘子。”


    “哦,謝謝啊!”


    看著手裏的橘子,再看向走遠的“小姑娘”,董熹有些懵逼。


    “她為啥在我們公司?”


    這小姑娘不是真的姑娘,而是身材嬌小玲瓏,看起來像個姑娘。


    實際年齡比董熹還大,正是1974年出生的周訊。


    “原本她和榮信達的合約到期後,接觸的是華義兄弟,不過因為最近的王晶花事件,讓王氏兄弟無暇顧及她,所以被蔡總截胡,邀請她加入了熹子影視。”


    身旁的助理看出董熹的疑惑,連忙主動開口解釋道。


    聽聞是蔡依儂的操作,董熹也就沒有太驚訝,他不知道也很正常,周訊簽約別的公司或許算是大事,但簽約熹子影視,隻能算是正常的操作。


    畢竟公司並不缺人氣明星,更不缺實力派演員,錦上添花罷了。


    曾經的四小花旦,在娛樂圈層出不窮的後輩湧現中,也如昨日黃花般慢慢衰落。


    周訊和國際章算是發展的不錯的,至於其他兩位真是不提也罷。


    加盟熹子影視後,周訊的首個資源就是陳可鑫導演的電影《紅》,是一部歌舞類愛情電影。


    給她搭戲的演員,也是金誠武、張雪友這樣的大咖。


    這是周訊加盟熹子影視的主要原因,這種級別的資源不要說榮信達做不到,就算是華義兄弟也不可能。


    握著手裏略顯幹癟的兩顆小橘子,董熹突然有了想法。


    “讓策劃部門準備幾套方案,重啟新一代四大小生、花旦和青衣的選拔!”


    第一代四小生的選拔是在2000年開始,距今也有4年多,韭菜也長得差不多,是時候換一茬新人了。


    當初,選四大小生的時候,董熹人微言輕,費盡心機才把潘月明捧上去,甚至連他自己都沒有沾染的機會。


    現在則不同,公司這波年輕藝人,劉一菲、趙莉穎、胡哥、白雪、唐妍、朱亞聞、韓羹統統安排上,也算是一個不錯的稱號加成。


    “新四小花旦”劉一菲和人氣演員劉一菲,聽起來就不是一個咖位的。


    當然,為了增加可信度,也會讓其他公司的年輕演員加入,什麽李小鹿、董婕、楊蜜……


    董熹這次回公司,主要是辦兩件事,一是《瘋狂的石頭》前期宣傳,另一件則是想辦法拿下《功夫》的發行權。


    “《功夫》的發行權?”蔡依儂重複了一句,然後和孫海平對視一眼,都能看到對方眼裏的問號。


    韓彬不在京城,所以公司的高管就剩下他們兩個,麵對董熹的異想天開,有些沒理解過來。


    如果說《功夫》在開拍前,熹子影視想要拿下發行權不是啥難事,但現在人家都拍完了,就等著切蛋糕的時候。


    想要插手無疑是很困難的,尤其是《功夫》的發行還是中影+華義兄弟,已經無法在容納新的發行商。


    “昨天在中影提前看了一下,感覺這部電影的水平很高,市場前景應該很不錯。”董熹沒有理會兩人的疑惑,自顧自的說道。


    蔡依儂兩人更是不解了,《功夫》再好那也是別人家的媳婦,現在說這些有什麽用。


    “適當的操作一番,完全可以盈利。”董熹說完就開始吩咐起來:“蔡姐,你去問價哥倫比亞,不超過5000萬的話就直接拿下。”


    “哥倫比亞?”蔡依儂一愣,不解的問道:“發行的事,不是應該找華義兄弟嗎?”


    “呃?”董熹也是一愣,瞬間就想明白雙方的認知偏差出在哪裏。


    他所說的《功夫》發行權指的是哥倫比亞手上掌握的海外尤其是北美的,而蔡依儂兩人卻以為董熹想要的是國內的發行權。


    格局小了……


    “《功夫》的類型很適合大規模在北美試水,就算票房成績不理想,我們還有dvd的發行渠道,虧也虧不了多少。”


    “但如果北美票房可以超過《英雄》,那麽對於我們在北美的發行能力,國內的市場也會有個充分的認知。”


    《英雄》在延遲上映兩年後,終於在今年夏天登陸北美院線,不但拿下了首周票房冠軍,最終取得5000多萬美元的好成績。


    能排在非美國本土電影票房的曆史前五,讓張大嘴吹噓了好幾個月,雖然口碑和國內一樣兩極分化。


    董熹敢賭就是得到消息,哥倫比亞對《功夫》不是太重視,亞洲市場或許還會投入足夠的宣傳資源,但北美市場就還是老套路。


    初步隻是在幾十家影院上映,然後看口碑在考慮擴大範圍。


    周星弛:“我的發行商實在太穩健了……”


    所以董熹打算賭一賭,看看能否單車變摩托,畢竟公司適合海外大規模上映的電影,其實真的沒幾部。


    《驚濤駭浪1998》在國內拿了4.5億以上的票房,但因為題材的緣故,連亞洲都衝不出去。


    而董熹今年的古裝大片《神話》,除了在韓國市場表現出色外,其他市場的反應隻能說還行,北美在拿了1200萬後就匆匆下畫,走dvd租賃渠道。


    成功拉低了董熹海外的平均票房。


    《功夫》的亞洲市場哥倫比亞除非是腦子進水,才會賣給董熹,但北美市場真的可以搏一下。


    如果董熹可以拿到《功夫》的北美發行權,他肯定會直接梭哈,請一堆明星大肆宣傳,例如熱愛功夫的昆汀老鐵,再找個合適的檔期安排1500+以上的影院。


    對於董熹的想法,蔡依儂和孫海平在思考了片刻,就得出結論:可行。


    “另外《瘋狂的石頭》宣傳重點上,不要單獨以我為主,要走全明星的噱頭。”


    在看完《功夫》後,董熹再自信也警覺起來,相比於《石頭》的小成本喜劇,無疑《功夫》的特效大片更吸引人。


    所以他發現一開始的宣傳就走錯路,既然電影裏有這麽多明星助陣,別扯什麽黑色幽默喜劇電影,就宣傳所謂的“群星賀歲”更直接。


    現階段的內地普通觀眾,對於這種堆砌明星的電影,還沒有那麽大厭惡感。


    反而有一種,花費相同的價格能看更多明星的想法,這是一種小市民的心理作祟。


    大家還處於比較低級的欣賞水準,盲目的認為大製作,大陣容的電影,就等於好電影的階段。


    等到被爛片接二連三的“欺騙”後,觀眾才會漸漸的對這種想法嗤之以鼻。


    群星賀歲才是《瘋狂的石頭》最大的賣點,僅憑董熹、劉德華、王寶強、薑聞、黃博等一眾主演的,就足以將觀眾吸引進影院。


    所謂的小成本喜劇,對董熹這版本的《石頭》來說,簡直就是汙蔑。


    觀眾眼中的大製作,不是單純的大場麵、強特效,卡司強大同樣重要。


    更何況,《石頭》並不是虛有其表的電影,它是真的很搞笑。


    就如同董熹手裏橘子,雖然外表有些幹癟,但依舊很甜。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肌肉大導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胖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胖雞並收藏肌肉大導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