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影百年,經典回顧!】


    【百大巨星,歲月留痕!】


    【影史淘金,永恒傳奇!】


    在座談會的第二日,全渠道的通稿,全麵的讚揚這次活動。


    百年華影是個契機,是整個行業步入巔峰的開始。


    至少行業的從業人員,都是這麽想的……


    所以這是整個行業的狂歡,董熹並沒有選擇這個時候,去吹噓自己的功勞,或者展望自己即將實施的偉業。


    以他如今的聲望,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才是正道。


    相比於他,薑聞如今是左右逢源,在座談會的第二日,由中影牽頭舉行的《智取威虎山》試映交流會上,老薑是出盡風頭。


    1985年出演《末代皇帝》出道,距今正好是20年時光,薑聞也完成演員、編劇到導演的身份三重門。


    而且都幹的不錯,這也讓他成為娛樂圈的實力派巨星。


    回到2000年前,國內影壇缺少有號召力的明星,但薑聞是個另類,獨特的人格魅力,讓他的觀眾緣一直保持的不錯。


    也是票房的保障。


    原本他應該和董熹、老謀子、馮褲子一起,推開國產商業片的大門。


    但進入新世紀的那次「逾越」,讓他不得不麵臨著衙門下達的五年內不能擔任導演的處罰,這也讓他的導演生涯陷入停滯。


    雖然這5年的時間,他並沒有做個乖寶寶,但畢竟是偷偷摸摸的,很多自己的想法並不能實現。


    掌控欲低的人當不了導演,或者說無法成為一個優秀的導演。


    而薑聞的掌控欲有多強?


    問問跟他合作過的導演或者演員,絕對會豎起大拇指……向下,呸!


    靠著熹子係的保駕護航,他在娛樂圈的地位並沒有太大的變化,當更多的還是以演員的身份,為觀眾所熟知。


    年輕的觀眾,或許已經忘了當年的那個驚才豔豔的薑導。


    5年的時間足以改變太多,現如今的觀眾究竟還吃不吃薑聞這顆過期的糖,是一個問號。


    但很明顯,圈內人士還是願意賣他一個薄麵,來瞧瞧薑聞的「投誠」之作。


    沒錯,這部獻禮片,從什麽角度來瞧,都是薑聞認慫的作品。


    還是靠著董熹換來這麽一個認慫的機會。


    當然,這事在薑聞嘴裏,那是人間自有真情在,那是患難見真情!


    那叫董熹辦事敞亮,哥們兒義氣。


    雖然自己跟著董熹混,但依舊有節操、有牌麵,是個腕兒。


    這話是沒錯,但在看到《智取威虎山》的成片之前,大家是不信的。


    現階段的華語影壇,是分成這麽幾波人的,第一波人自然是推陳出新,比如馮褲子,比如老謀子。


    前者依托著王碩,將馮氏喜劇發揚光大,將賀歲檔鞏固鑿緊。


    後者,從文藝片踏入商業片領域,靠著古裝大片的噱頭,將觀眾吸引進影院。


    毫不誇張的說,在國產商業片複興的年代,他倆算得上是救世主。


    而第二波人,就是靠著模彷成功桉例,一個題材火了,就一窩蜂湧上去,跟釣魚打窩似的,反複吸引同類愛好的觀眾。


    其實這波人如果拍的好,對國產電影整體大環境而言,還是有利的。


    但問題是,跟風的作品,很少有精品,打著相似的宣傳,將充滿期待的觀眾吸引進影院,結果可想而知。


    失望的觀眾,自然對國產電影敬而遠之,傷害的是整個行業的發展。


    類似於港片巔峰時期,一個題材拍火了之後,就一堆跟風的作品,直接


    讓觀眾看吐了,也消耗了這個題材的潛力。


    而紅色經典主題,在這個年代絕對屬於爹不疼娘不愛的類型片。


    市場肯定是有的,但喜歡這個類型電影的觀眾,很難花錢走進電影院。


    所以,這個類型的電影,更多的成為任務片,是製片廠一年一度的指標,指望這種情況下出現優秀作品。


    無疑是大海撈針。


    所以當《智取威虎山》立項之初,業內普遍觀點是呈悲觀的,尤其是一些視薑聞為偶像的導演,更是感覺巨星隕落。


    可以說電影拍了兩年,薑聞在私底下就被嘲諷了兩年。


    但明麵上大家還是保持著最基本的嘴臉,沒有那個二貨跳出來,大放厥詞。


    畢竟,薑聞如今背後的站著的男人,可是董熹。


    《智取威虎山》的首場試映,依舊選擇在熹子院線唯一的imax影院中。


    這強大的視覺衝擊,直接可以將電影的質感,提升不止一個層次。


    「嗬嗬,張導好久不見,最近在忙些什麽?」


    「這不是組了個古裝大片的局,正在籌備當中。」


    「厲害啊!」


    「老王,聽說你去大學當了個教授?」


    「小學校,不值一提~」


    電影還沒開始前,放映廳裏還是一陣陣低聲的喧嘩聲,眾人都在忙著社交。


    這麽大的場合,並不是誰都能在前排和薑聞等人交流,但別人也不能閑著,什麽級別的綠豆找什麽級別的王八。


    蕭峰歪在椅子上,沒有同周圍的人多聊聊的念頭,此刻的他隻想點根煙。


    這個跟金庸先生筆下大俠同名的導演,或許在普通人眼中,不太出名。


    但他在30出頭的年齡,已經被中影收編,成為獨立工作室的總導演。


    算是行業內的潛力新秀。


    他在今年還成立了一間影業投資有限公司,致力於電影數字特效及4d立體電影的研究開發和應用。


    所以托關係,搞到了這場放映會的門票,前來目睹下這部號稱國產特效集大成之作。


    在定位上,他的公司跟董熹旗下的特效公司是競爭對手,都瞅準了這個市場。


    他本人不是管技術的,雖然嗅到了變革的味道,但隻是朦朦朧朧的捕捉到,某個輝煌時代即將來臨的信號。


    這種感覺,在去年的《驚濤駭浪》裏一閃而過,也讓他下定決心,去成立自己的特效公司。


    如今,他懷揣著看看行業領頭羊,究竟已經走到哪步的念頭,坐在了放映廳舒適的座椅上,靜靜等待著。


    但耳邊傳來的嘈雜聲,那種人情世故的旋律,讓他十分不喜歡。


    身心俱疲。


    他是真正愛電影的人,起碼在這一刻,他覺得自己跟薑聞有著相同的理想。


    正想著呢,熒幕亮起,迎麵便是熹子影視那頗具傳奇色彩的小黑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肌肉大導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胖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胖雞並收藏肌肉大導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