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丟~」休息室裏,程龍盯著眼前的手機,嘴裏不時的嘖嘖稱奇。


    他跟董熹一樣,不太習慣用現在的手機,更喜歡拿著大哥大出門,小弟前呼後擁的那種江湖大哥氣氛。


    但他最近迷上了玩手機,時不時就要掏出來擺弄一番。


    這源於茄子網最近推出的一項會員新功能,可以實時查看票房數據,讓程龍切切實實感受到科技的進步。


    實時票房這在以前根本不可能實現,經常是電影上映後,半夜打電話去中影詢問票房。


    但隨著院線改革成功,基本國內所有的電影院都連上了互聯網,這項技術也得以實現。


    《葉問》算是首個享受這個待遇的電影,雖然還是有延遲,但跟真實數據相差不大。


    看著不斷跳升的數據,別說普通觀眾感覺新鮮,就連程龍這種行業老炮兒,都覺得上癮。


    特別是,數字背後代表著自己的電影,這可比炒股跑馬還爽!


    所以他沒事就拿出手機瞧瞧,網頁緩衝很慢但等待過程中,那股期待感也讓他滿足。


    尤其是,各路網絡平台上,觀眾曬出的電影票,並且@他:「龍叔,還您一張電影票!」


    更是讓他的虛榮心爆棚,這種行為已經從網絡影響到線下,不但各路紙媒跟蹤報道,就連央視都出專題。


    形容這種現象為:程龍效應。


    仿佛一夕之間,原本快要被時代拋棄的老家夥,再次煥發出巨星的光芒。


    「服了,我真的服了。」麵對著熹子影視潤物細無聲的營銷套路,程龍不得不拍手叫絕。


    他也在反思,如果上部電影走這個宣發路線,究竟能不能行?


    答桉肯定是否定的!


    首先,《新警察故事》整體風格過於壓抑,既脫離了他以往搞笑的風格,也沒有《葉問》這麽大的格局。


    更重要的是,他沒有董熹背後強大的傳媒力量,想要掀起這麽大的輿論,付出的代價過於沉重。


    伴隨著這次可以載入影史的營銷桉例,再加上沒有像樣的對手,整個賀歲檔,《葉問:一代宗師》的票房一騎絕塵。


    2天9000萬,3天破億,一周破2億……


    此時距離2006年還有半個月,但《智取威虎山》4.16億票房年冠的地位還是牢固的。


    在專業人士的大數據分析中,《葉問》的票房突破4億不成問題,但需要到明年,也就是2006年。


    薑聞看到這個消息後,還打電話來給董熹得瑟了一下。


    這貨新電影正在改劇本,他看上了一本寫民國趣聞的《夜譚十記》,公司已經出麵購買了影視攝製權和改編權及相關著作權。


    至於為啥不繼續拍商業主旋律,一鼓作氣用來證道?


    用薑聞自己的話說:「限製忒多,放不開手腳。」


    所以他將目光投向民國,想要在這個璀璨短暫的曆史中,挖掘點不一樣的東西。


    對此,董熹是舉雙手讚成的,民國這個題材在院線電影裏其實挺常見,不過多數以文藝片為主。


    情情愛愛之類的,或者討論人性,商業民國題材的電影不常見,或者說現在大部分類型片都需要人去趟路。


    才能明白觀眾究竟喜歡看什麽。


    薑聞願意離開舒適圈,去挑戰未知的領域,是值得讚賞的!


    不像某些知名導演,國內影壇都被董熹更新好幾茬兒了,他們還在琢磨著怎麽拍古裝大片。


    「大導們,時代變了!」


    但如果薑聞認為自己的年冠穩了,那就太天真了。


    《葉問》的宣傳


    除了前期以「一張電影票」為噱頭,中期還有重磅炸彈。


    宣發團隊,已經圍繞著「董熹息導」準備了多套宣傳文桉,並慢慢放出風聲。


    如果說程龍是夕陽餘暉,注定要落下,那麽董熹就是正午豔陽,一直高懸天空。


    這種情況下,他退出娛樂圈(息導)無疑會帶來更大的轟動效應。


    從1997—2005年,董熹導演生涯的第一個階段落幕,要一個年度票房冠軍……


    不過分吧?


    而此時的董熹並沒有在國內,在跟著《葉問》劇組參加了一個多星期的高強度路演後,他又又提前撤了。


    將主導權交給程龍,讓這個精力旺盛的半百「老頭」領著主創團隊去全國飛。


    聽起來有些不負責,但程龍巴不得董熹不在他身邊,這樣他就是全場最亮眼的星。


    而董熹此刻正在太平洋上,他可不是為了過來釣魚,不過從某種意義上也算是來釣魚。


    而這條大魚的名字叫做:詹姆斯·弗朗西斯·卡梅隆。


    就是那個在1998年,憑借著《泰坦尼克號》阻擋了《馭風少年》繼續創造票房奇跡的詹姆斯·卡梅隆。


    好吧,這事算是董熹碰瓷了。


    不過緣分就是這麽奇妙,多年前在泥潭裏打滾的董熹怎麽都不會料到,他現在有機會和卡神一起玩水。


    卡神喜歡潛水,甚至達到癡迷的程度,他自己都說過,除了拍電影,他最熱愛的就是潛水。


    這種興趣其實來自於他的童年時代。


    卡梅隆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離尼亞加拉大瀑布不遠,家鄉附近的小河正是他第一次接觸水下神秘世界的地方。


    【穩定運行多年的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


    ·羅德裏格茲,他用這套新的3d攝像機拍攝了3d版的《特工神童3》。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仍舊需要帶上過時的紅藍紙質眼鏡。


    卡梅隆希望這將會引發對更多3d電影的需求,推動影院老板們投資下一代放映係統。


    在2003年的夏天,《特工神童3》在全球收獲2億美元票房,但是放映者們仍舊不願意投資這項技術。


    在今年3月份召開的影院年度大會上,當拉斯維加斯巴黎酒店中舉行的大會到達最高潮時,卡梅隆開始布道。


    他誇張地告訴電影放映者們,世界正在「進入一個新的影院時代」。


    為防止扇情策略不奏效,卡梅隆說了些預示不詳的話,他說那些不轉變的人將會後悔,此時的美國還隻有79家電影院能放映3d電影。


    在私人遊艇上,卡梅隆向董熹詢問道:「董,華國目前有多少家可以播放數字3d影片的熒幕?」


    「大概隻有20多塊。」董熹皺了皺眉,顯然也覺得這個數字拿不出手。


    不出所料,卡神搖了搖頭,略帶蠱惑的說道:「董,你的那部電影上映時,你覺得會有多少塊屏幕?」


    「300?」董熹不太確定。


    「太保守了!」卡神站起身來,麵對著大海:「至少需要1000塊銀幕,才能承載起這場豪賭!」


    看著卡梅隆的背影,董熹沒有說話,而是靜靜的思考可行性。


    投資下一代放映係統,在他看來是必須要做的事,否則電影院就會被網絡擊垮,正如當初被電視擊垮那樣。


    但國內的市場,他是有所了解的,升級一個影院的設備需要10萬美金,而1000塊銀幕至少需要幾千萬美金。


    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他明白卡梅隆願意跟他聊,除了共同的3d夢想外,更重要的是董熹在東方的影響力。


    每次電影技術革新的背後,都是一場角力的過程。


    董熹有資格站在舞台上,去做那衝鋒陷陣的猛將。


    或許在卡梅隆眼裏,董熹是值得拉攏的人,至於他嘴裏的電影,反而沒那麽重要。


    根本就沒有當成競爭對手,這也是他願意和董熹分享技術的原因。


    在天才的眼中,隻有自己才是一錘定音的角色,其他人隻能是配角。


    對於他這種想法,董熹能夠感受的到,不過他並不在意。


    跟卡梅隆相比,他的道行還是淺,但狹路相逢勇者勝。


    還沒亮劍就認輸?


    可從來都不是董熹的風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肌肉大導演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胖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胖雞並收藏肌肉大導演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