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持續了一個多時辰,終於結束了。


    山穀中濃煙滾滾,火光衝天。


    搗毀了總壇,周羽一行人馬不停蹄,繼續去搗毀分布在大山中的各處據點。


    相對來說,搗毀各處據點就容易多了……


    鬧出這麽大的動靜,鎮南王那邊自然也知道了,那是又驚又怒,暴跳如雷。


    盛怒之下,竟想調動大軍前去圍剿周羽等人。


    “王爺三思,屬下以為,此事需謀定而後動……”


    一個名叫柳誌的幕僚上前相勸。


    鎮南王怒道:“事到已至,還有什麽可猶豫的?那姓周的太可恨了,居然敢與本王爺玩陰招。”


    “可是王爺你想想,靖安侯之所以這樣做,其目何為?


    他遠在江南,卻莫名其妙跑到這裏來搞出這麽大的動靜,難道真的是為民除害?


    他的目的,肯定就是借此機會逼王爺動手。


    王爺要是不顧一切調動兵馬,豈不正好中了他的奸計?


    再說了,他畢竟是堂堂靖安侯,要是咱們滅了他,朝廷一定會借著這個機會對王爺不利,所以……”


    “荒唐!”


    這時,另一個幕僚似有些不屑一顧喝了一聲。


    “柳兄此番言論恕汪某不敢苟同。姓周的已經欺負到王爺頭上了,這樣還能忍?


    況且,就算咱們不動手,你以為朝廷就不會動手?


    目前的情況相當明顯,這姓周多半就是奉了朝廷的命前來對付王爺的。


    他搶先對付天一教絕不是巧合,肯定是暗中調查過,所以才會搶先一步,想削弱王爺的實力。


    王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咱們的行動必須提前,要不然等到朝廷部署完畢,那時候王爺才真的被動。”


    “沒錯,汪兄言之有理……”


    一時間,一眾手下紛紛獻言,總的來說,支持提前行動的人占大多數。


    “好,速去通知各路人手,咱們一不做,二不休,讓那姓周的插翅難飛!”


    “遵令!”


    一眾人得令而去。


    如此一來,也正中了周羽的下懷,他的目的就是要逼鎮南王動手。


    退一萬步講,就算鎮南王能咽下這口氣,周羽還是會想辦法步步緊逼,看你能忍多久。


    當然,周羽不會直接出手對付鎮南王,畢竟鎮南王乃是堂堂正正的親王,當今天子的皇叔。


    因此,周羽隻是暗中行動,削弱鎮南王的力量。接下來,那就是皇帝的事了。


    但讓周羽沒有想到的是,事態的發展卻超過了他的預料……


    正常情況下,經過他不停地在外圍削弱鎮南王的力量,鎮南王無奈之下隻能提前起兵。


    要不然,會越來越被動。


    結果倒是如他所料,鎮南王的確開始大量調集糧草兵馬,一方麵想要圍剿他,另一方麵也是作好了與朝廷開戰的準備。


    哪知世事難料。


    就連鎮南王也萬萬沒有想到,他不起兵還好,一起兵方才發現計劃趕不上變化快。


    之前,他最大的倚仗乃是鎮守西南的一個大將軍,對方麾下有近十萬兵馬。


    再加上鎮南王自己的人馬,以及暗中招募的人馬,加起來差不多有二十餘萬。


    這樣的規模足以與朝廷對抗了,畢竟大乾雖有幾十萬兵馬,但大多分散在西北部,鞭長莫及。


    況且,朝廷一旦調走了西北的邊軍,那周邊的敵國豈不是趁虛而入?


    所以,鎮南王頗有自信,就算吃不下整個中原,他也要分庭抗禮,自己創立一個王朝。


    結果……那個姓陳的大將軍卻臨陣反戈,掉過頭來對付鎮南王。


    雪上加霜的是,鎮南王手下有幾個心腹也紛紛背叛,而且還策反了鎮南王手下的不少將領,偷偷運走了不少糧草與武器。


    如此一來,鎮南王計劃的二十萬大軍,最終能調遣的隻能區區三四萬,而且這三四萬兵馬中至少有一半是新招不久的,根本沒有作戰經驗。


    同時,朝廷又火速調集了幾萬兵馬壓境……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鎮南王怎麽可能有一絲勝算?就算朝廷沒有派兵來,僅憑陳大將軍的兵馬就足以碾壓他了。


    無奈之下,鎮南王隻能作困獸之鬥,死守滇明府以拖延時間,暗中卻在收拾細軟,準備帶著一批心腹逃走。


    但是,他又一次失算了。


    以前那些忠於他的手下,看中的無非是榮華富貴。現在,你鎮南王都成落水狗了,我們憑什麽舍命相陪?


    於是,一場慘烈的內訌開始了……


    在這場內訌中,鎮南王終於死於非命。


    而這時候,周羽已經離開了滇黔,返回郭北縣,畢竟他該做的都做了,接下來乃是朝廷的事,他不想摻和了。


    在得知後續事件之後,周羽終於明白了一件事:他低估了永和帝。


    從現在的結果可以判斷,永和帝早就在鎮南王身邊安插了眼線,包括那個姓陳的大將軍,想來也不是臨陣倒戈,而是故意被收買的。


    當然,這些內幕周羽也隻是隨意去推測一下,也不關他什麽事。自古皇帝內部明爭暗鬥的事多了去。


    比如前世的大明永樂皇帝,本是燕王,受封鎮守北部。結果還不是殺回京師,最終當上了皇帝。


    不久後,“文道書院”正式投入使用,以前的書館依然保留,並更名為“啟蒙學館”。


    顧名思義,專門針對於沒有基礎的學生,相當於學前班。


    書院的規模可就大的多了,消息一傳開,各地又紛紛湧來不少學生想要在此求學。


    甚至,包括號稱才子之鄉的姑蘇府,也有不少書生趕了過來。


    畢竟周羽如今的名氣實在太大。


    上次平息鎮南王叛亂,朝中幾乎沒有人知道周羽暗中幫了大忙,但是皇帝知道。


    隻是,此事關乎著皇家的臉麵與尊嚴,所以也不宜大肆宣揚。


    恰逢周羽的書院即將開張,永和帝便巧妙地利用這件事,大筆一揮,親筆題寫了一幅字送至書院: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除此之外,還賜了一柄玉如意,一把玉戒尺,一方名硯以及金銀綢緞等物。


    如此一來,更是令得文道書院聲名大振,風頭力壓當朝一眾書院。


    書院新開,周羽自然要忙碌一陣子。


    一是要篩選學生,二是考核前來應聘的先生。畢竟學院規模大了,教書先生也得相應增加。


    而且,這一次書院還要招收一批女弟子。


    這是周羽當初就規劃好的,書院單獨劃了一塊地興辦女學。


    當初他收留嚴睿,也正是為了讓她以後幫著管理與教學女學館。


    這天,周羽剛到書院,嚴睿便找了過來,喜滋滋道:“先生,有個才女前來應聘,說想在女學館當先生。”


    “哦?哪裏來的才女?”


    “說出來先生一定聽說過她的名字,她叫李清婉。”


    周羽一臉訝然:“李清婉?就是那個人稱姑蘇第一才女的李清婉?”


    嚴睿笑了笑:“對,正是她。”


    “嗬嗬,想不到她竟然來了,走,帶本侯去見識見識這個傳奇女子。”


    說起李清婉,那的確能夠稱得上一個傳奇女子。


    她出身於書香門第世家,自幼受到熏陶,再加上天資出眾,五六歲便能提筆寫詩作賦。


    少女時期,已經成為姑蘇有名的才女,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一不精。


    她所作的詩詞風靡一時,連京城不少才子都為之歎服。


    這樣一個才藝、美貌、家世並重的女子,自然不乏追求者,連京城都有不少權貴公子專程托人上門提親。


    結果,卻沒有一個能夠打動李清婉的芳心。


    當時,姑蘇府出了一個狀元郎,衣錦歸鄉,騎著高頭大馬遊街,很是威風。


    在路過李府的時候,李清婉突然跑了出來,攔下了狀元郎的去路,讓他鬥詩,贏了便讓他過去,輸了就繞道,別從她家門前過。


    狀元郎氣得一臉漲紅,他堂堂新科狀元,論文采,會輸給一個小女子?


    於是,便下馬與李清婉鬥詩。


    結果……輸的很慘。


    不過這狀元郎也有氣度,沒有耍賴,也沒再遊街,拱了拱手便轉身走了。


    過了幾天,竟然帶著聘禮登門,說要向李清婉求親。


    沒想到李清婉又提出一個條件,求親可以,鬥詩,鬥贏了她就嫁。


    狀元郎也來勁了,天天上門去找李清婉鬥詩,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後來,也不知是狀元郎積累了應對的經驗還是李清婉故意放水,總之,一對歡喜冤家終於結為夫妻,成就了一段佳話。


    可惜的是,成親幾年後,李清婉的丈夫不幸因病去世。


    之後,李清婉又回到娘家。


    可沒想到,回到娘家之後依然有不少人登門提親,其中不乏家世優良的公子,也或是一些有名的才子。


    不過,李清婉卻放話說,今生不再嫁。


    接下來,她創作了不少詩詞,相比以前成熟了許多,也更加的令人驚歎她的才華。


    <a href="http:///"></a>


    來到書院的會客廳時,李清婉正在欣賞牆上掛的幾幅字,那幾幅字皆是周羽所作,且親筆所題的詩詞。


    或許是看的有些入神,周羽二人進來她都不知道。


    “清婉姑娘,侯爺來了。”嚴睿小聲提醒了一句。


    這時,李清婉方才回過神來,趕緊上前福了一禮:“清婉見過侯爺。不知侯爺駕到,有失禮儀,還請侯爺勿怪。”


    “嗬嗬,清婉姑娘不必多禮,坐下說話。”


    “侯爺,喝茶,清婉姑娘,喝茶。”


    嚴睿倒了兩杯茶分別放到二人麵前。


    “多謝!”


    李清婉衝著嚴睿謝了一聲。


    周羽微笑著問道:“清婉姑娘怎麽想起要到本書院當女先生?”


    “其實,妾身早就仰慕侯爺的文采,一直想要拜訪侯爺,又怕過於唐突。


    前些日子聽人說侯爺辦的書院開設了女學館,妾身就想著不如出來走一走。


    隻是妾身才疏學淺,隻怕通不過侯爺這一關……”


    “哈哈,清婉姑娘言重了,你能屈尊紆貴到書院當女先生,那是本侯之榮幸,書院之榮幸。”


    “侯爺謬讚……”


    “清婉姑娘,目前女學館報名者並不多,經過一番篩選,第一批大約有二十人左右。


    當然,本侯相信以後前來求學的女弟子會越來越多……”


    李清婉點了點頭:“那是,姑蘇府的桃園書院便是一間專業的女學館,據我所知目前有上百弟子。


    其實,很多女人還是想進學館念書的,隻是……”


    說到這裏,李清婉不由歎息了一聲:“侯爺也知道,女人一到年齡就到嫁人,嫁了人又得持家。


    再加上進女學館費用不低,所以有機會、有條件入讀的並不多。”


    “沒錯,慢慢來吧。我想過,到時可以開辦一個短期班,就是教一些才藝、女紅之類。


    當然,也可以組建一個女子詩詞社,讓一些有共同愛好的女子聚到一起,大家彼此交流。”


    一聽此話,李清婉不由眼神一亮:“太好了,其實,我以前也有過這樣的想法。


    隻可惜妾身能力有限,再加上家裏也反對,所以一直未能實現。”


    周羽笑了笑:“嗬嗬,現在,你可以實現這個想法了……”


    一切,緊鑼密鼓籌備著。


    忙碌了差不多兩個月,書院終於開始步入正軌。


    經過一番篩選,第一批挑選了近六百名學生入讀文道書院,這六百名學生中,童生與秀才占了大半。


    餘下的要麽是舉人,要麽就是尚未考取功名的書生。


    啟蒙班那邊,也收了六七十名學生。


    至於女學館這邊,因為李清婉的到來,一下子又吸引了不少女子前來報名。


    畢竟,李清婉乃是當朝有名的女才子,有不小的影響力。


    最終,預計的第一批二十人增加了一倍,差不多四十人。


    總的來說,在大乾朝除官學之外,文道書院無論是規模還是名氣皆已經躋身於一檔水準,能夠與之並肩者挑不出幾家。


    而這個時候,周羽的人物等級又一次提升:


    人物:周羽


    學術流派:儒家


    境界:翰林


    氣運:6000


    才藝:【書法:5級】【劍道:5級】【音律:5級】【丹青:5級】【棋藝:5級】


    ……


    所有才藝全部升至5級,這也是目前人物等級能夠提升的才藝等級上限。


    這一次升級,周羽感覺自己的實力至少又翻了一番。


    而且,他幾乎每天都堅持進入藏書閣翻閱大量的百家書籍,可以說,知識麵已經達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高度。


    特別是儒、釋、道三家的典籍、經文之類,更是如數家珍……(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聊齋:書生當拔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蜀三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蜀三郎並收藏聊齋:書生當拔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