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骨子裏,根生地固的東西
逃荒?團寵小奶包一路都在撿寶 作者:春閨夢裏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本該不醒人世的人,說醒就醒,氣氛頓時就尷尬了。
尤其是剛才還在官兵麵前罵慘的男人。
把官老爺當傻子耍的事一穿幫,一個個都慌了。
“離開李老爺家,不然……”
“官爺!實再不行,您二位爺,反我們統統拿去大牢好了!起碼頭上有頂遮雨,一日不說三頓,就是三日一頓也成!”
“進大牢也比睡在泥濘裏,三天餓九頓強!”
“哼!”官爺笑了:“想吃牢飯?做夢!這滿鎮的難民,我們督撫大人都賑濟不過來,還能給大牢裏的犯人吃飯?”
話說到這,那些難民,頓時蔫了。
領頭說了幾句服軟的話後,帶著人乖乖離開了。
一出門,跟在旁邊的,不服氣道:“哥,永來鎮這麽多有錢人,咱幹嘛非挑這家?”
領頭的男人,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
“整個永來鎮,就他家沒有護院!換了別家,能那麽容易進去?”
男人抬頭看了眼天……
最主要的是,李家不會胡亂傷人。
……
看到流民們離去,兩位官爺也行禮後,自行離開。
小柳一聲不吭的要走,被李三水一把拽住。
看到李三水搖頭,小柳閉眼點了點頭。
一個老嫗跑到四寶身邊:“四丫頭是不是吃錯哈東西了?好好的,咋肚子疼了呢?”
暫住在李家的這些人,早就和趙李兩家相熟。
他們這些老頭老太太,也是真把幾個小的,尤其是古靈精怪的李四丫頭,往心窩子裏疼。
一聽四寶肚子疼,他們也都跟著緊張起來。
四寶笑笑,拍著老嫗的手說:“王奶奶,寶寶沒事。”
俏皮眨眼的小模樣,當即把一眾人都逗樂嗬了。
“瞧瞧,咱們加起來,都幾千歲的人了,還不如一個四歲的小娃娃。”
四寶挑著小眉毛:“誰有幾千歲哇?王八成精了?”
三哥說過,千年王八,萬年龜嘛!
“哈哈哈哈……”
一院子的人,大笑起來。
……
之後的日子裏,李家更忙了。
對麵楊啟忠讓管事的,把鑰匙遞了過來。
一起被送來的,還有三百兩銀票,和一封信。
家裏就三水讀書識字,那信,自然是由三水來看。
信中,楊啟忠把如今百姓苦疾,寫得悲悲淒淒。又重筆大墨的,把南圖嶺皇朝批判的一番。
其中意味,如壯士悲歌。
整整的三頁紙,銳利的不止是筆鋒,更是言詞。
信中還提到,這三百兩銀子,請他們代他,為需要幫助的人,給以幫助。
這倒是李三水意料之外的事。
畢竟,如今大難臨頭,還有這般情宜的,實屬少之又少。
就永來鎮,便賣家產舉家遷徙的,不在少數。
他們,在別處有宅子,有產業,卻從沒想過,為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一絲溫暖。
僅僅避禍不急。
再有,像劉育山這種,商人言商,趁火打劫。
也就是礙於督撫董吉人的臉麵,拿了幾千兩,助董吉人賑濟災民。
如果不是董吉人,他劉育山會舍得拿錢出來?李三水隻用想的,都覺得這隻會是個笑話。
信看到最後,讓他更沒想到的是,最後一段,是對鄭家的惋惜。
其中言語不難看出,楊啟忠與鄭家,定為深交者。
不然,也不會冒著犯與叛國者有來往的罪名,說出這番肺腑之言。
最後的最後,李三水眉頭深皺。
楊啟忠因沒能幫到鄭家而愧疚?不!楊啟忠這幾話,是在道歉!!
思量過後,他把信,讓大哥拿去給了大嫂。
長歎一聲後,目光看向窗戶外,盡灑瓢潑大雨的天空。
眸色漸深,心裏有了盤算。
……
信到林楚楚手裏的那天晚上,林楚楚一晚沒睡。
不停的重複著,看信,看李大石,最後撫著自己腹部。
她知道,這個孩子,不僅是大石的心尖肉,更是李家人的心頭愛。
最後,把信紙點燃,看著紙頁,在手指間化成粉末。
孩子不能不要,鄭家的仇,也不能不報!
……
次日一早,林楚楚開始忙活起來。
先是安排起大石和叔叔們,收拾妥當,搬去了楊家的宅子。
李大石挑著擔著過來的時候,一推大門,四人個大活人跪在地上。
“見過老爺。”
就這一嗓子,差點沒把李大石肩上的擔子,嚇掉嘍。
跟在後頭的李老三兩口子,幾步上前,就把四個人,給撈了起來。
地上水都淹到小腿肚了,可不是撈嘛!
看著麵前的兩個婆子,兩個十二三的女娃,李老三兩口子,細細的問了起來。
之後才知道,他們是被楊啟忠安排下來的奴才。
也是今天,李家人才知道,下人和奴才,原來不是一回事。
下人,多是指雇來的。每月是要給月銀的。
而奴才,是指被主家買來的,那賣身契一簽,自己的命,就不是自己的了。
還有一種奴才,是出生即在大門大院裏的。
父母,甚至爺奶那輩,就是這家的奴才。
他們出身,自然也成了奴才。
有錢的主子,或是舍得的主子,也給奴才月銀。
也有那種,覺得給你吃住就不錯了,怎麽可能再給月銀的。
這種主子,一般都把奴才當家裏的畜生養,管吃管住。
不高興了,抽你一頓。或是直接打死、吊死的,也不在少數。
命好的,等長大了,可以娶妻生子時,就配個女婢,兩人生的娃,就又成了他家的奴才。
就跟你養了一窩雞,下了蛋,孵出小雞,還是你家的一樣。
李老三兩口子一聽,直歎氣。
這種拿人當畜生使喚的事,他李三可做不出來。
當即讓這四人自己過日子去。
沒想,四人又跪上了。
一個個哭著,說他們打小,學的就是做奴才,幾十年,除了侍候人,啥也不會。
兩個十三四的丫頭,還哭著說,他們要攆人,就直接投井了斷。
最後李老三兩口子一商量,同意他們留下來。
隻交待:“以後別老爺夫人的叫,聽著別扭。管他叫叔,管我叫嬸。他們幾個,直接叫名字就行。”
四個人高興之餘,可不敢造次。
對李家三位公子,稱哥兒。
那唯一的姑娘,稱姐兒。
李老三也不和他們爭。就像他們如今有宅子有錢,依舊做不來有錢人那些道道一樣。
這是骨子裏,根生地固的東西。
改不了!
尤其是剛才還在官兵麵前罵慘的男人。
把官老爺當傻子耍的事一穿幫,一個個都慌了。
“離開李老爺家,不然……”
“官爺!實再不行,您二位爺,反我們統統拿去大牢好了!起碼頭上有頂遮雨,一日不說三頓,就是三日一頓也成!”
“進大牢也比睡在泥濘裏,三天餓九頓強!”
“哼!”官爺笑了:“想吃牢飯?做夢!這滿鎮的難民,我們督撫大人都賑濟不過來,還能給大牢裏的犯人吃飯?”
話說到這,那些難民,頓時蔫了。
領頭說了幾句服軟的話後,帶著人乖乖離開了。
一出門,跟在旁邊的,不服氣道:“哥,永來鎮這麽多有錢人,咱幹嘛非挑這家?”
領頭的男人,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
“整個永來鎮,就他家沒有護院!換了別家,能那麽容易進去?”
男人抬頭看了眼天……
最主要的是,李家不會胡亂傷人。
……
看到流民們離去,兩位官爺也行禮後,自行離開。
小柳一聲不吭的要走,被李三水一把拽住。
看到李三水搖頭,小柳閉眼點了點頭。
一個老嫗跑到四寶身邊:“四丫頭是不是吃錯哈東西了?好好的,咋肚子疼了呢?”
暫住在李家的這些人,早就和趙李兩家相熟。
他們這些老頭老太太,也是真把幾個小的,尤其是古靈精怪的李四丫頭,往心窩子裏疼。
一聽四寶肚子疼,他們也都跟著緊張起來。
四寶笑笑,拍著老嫗的手說:“王奶奶,寶寶沒事。”
俏皮眨眼的小模樣,當即把一眾人都逗樂嗬了。
“瞧瞧,咱們加起來,都幾千歲的人了,還不如一個四歲的小娃娃。”
四寶挑著小眉毛:“誰有幾千歲哇?王八成精了?”
三哥說過,千年王八,萬年龜嘛!
“哈哈哈哈……”
一院子的人,大笑起來。
……
之後的日子裏,李家更忙了。
對麵楊啟忠讓管事的,把鑰匙遞了過來。
一起被送來的,還有三百兩銀票,和一封信。
家裏就三水讀書識字,那信,自然是由三水來看。
信中,楊啟忠把如今百姓苦疾,寫得悲悲淒淒。又重筆大墨的,把南圖嶺皇朝批判的一番。
其中意味,如壯士悲歌。
整整的三頁紙,銳利的不止是筆鋒,更是言詞。
信中還提到,這三百兩銀子,請他們代他,為需要幫助的人,給以幫助。
這倒是李三水意料之外的事。
畢竟,如今大難臨頭,還有這般情宜的,實屬少之又少。
就永來鎮,便賣家產舉家遷徙的,不在少數。
他們,在別處有宅子,有產業,卻從沒想過,為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提供一絲溫暖。
僅僅避禍不急。
再有,像劉育山這種,商人言商,趁火打劫。
也就是礙於督撫董吉人的臉麵,拿了幾千兩,助董吉人賑濟災民。
如果不是董吉人,他劉育山會舍得拿錢出來?李三水隻用想的,都覺得這隻會是個笑話。
信看到最後,讓他更沒想到的是,最後一段,是對鄭家的惋惜。
其中言語不難看出,楊啟忠與鄭家,定為深交者。
不然,也不會冒著犯與叛國者有來往的罪名,說出這番肺腑之言。
最後的最後,李三水眉頭深皺。
楊啟忠因沒能幫到鄭家而愧疚?不!楊啟忠這幾話,是在道歉!!
思量過後,他把信,讓大哥拿去給了大嫂。
長歎一聲後,目光看向窗戶外,盡灑瓢潑大雨的天空。
眸色漸深,心裏有了盤算。
……
信到林楚楚手裏的那天晚上,林楚楚一晚沒睡。
不停的重複著,看信,看李大石,最後撫著自己腹部。
她知道,這個孩子,不僅是大石的心尖肉,更是李家人的心頭愛。
最後,把信紙點燃,看著紙頁,在手指間化成粉末。
孩子不能不要,鄭家的仇,也不能不報!
……
次日一早,林楚楚開始忙活起來。
先是安排起大石和叔叔們,收拾妥當,搬去了楊家的宅子。
李大石挑著擔著過來的時候,一推大門,四人個大活人跪在地上。
“見過老爺。”
就這一嗓子,差點沒把李大石肩上的擔子,嚇掉嘍。
跟在後頭的李老三兩口子,幾步上前,就把四個人,給撈了起來。
地上水都淹到小腿肚了,可不是撈嘛!
看著麵前的兩個婆子,兩個十二三的女娃,李老三兩口子,細細的問了起來。
之後才知道,他們是被楊啟忠安排下來的奴才。
也是今天,李家人才知道,下人和奴才,原來不是一回事。
下人,多是指雇來的。每月是要給月銀的。
而奴才,是指被主家買來的,那賣身契一簽,自己的命,就不是自己的了。
還有一種奴才,是出生即在大門大院裏的。
父母,甚至爺奶那輩,就是這家的奴才。
他們出身,自然也成了奴才。
有錢的主子,或是舍得的主子,也給奴才月銀。
也有那種,覺得給你吃住就不錯了,怎麽可能再給月銀的。
這種主子,一般都把奴才當家裏的畜生養,管吃管住。
不高興了,抽你一頓。或是直接打死、吊死的,也不在少數。
命好的,等長大了,可以娶妻生子時,就配個女婢,兩人生的娃,就又成了他家的奴才。
就跟你養了一窩雞,下了蛋,孵出小雞,還是你家的一樣。
李老三兩口子一聽,直歎氣。
這種拿人當畜生使喚的事,他李三可做不出來。
當即讓這四人自己過日子去。
沒想,四人又跪上了。
一個個哭著,說他們打小,學的就是做奴才,幾十年,除了侍候人,啥也不會。
兩個十三四的丫頭,還哭著說,他們要攆人,就直接投井了斷。
最後李老三兩口子一商量,同意他們留下來。
隻交待:“以後別老爺夫人的叫,聽著別扭。管他叫叔,管我叫嬸。他們幾個,直接叫名字就行。”
四個人高興之餘,可不敢造次。
對李家三位公子,稱哥兒。
那唯一的姑娘,稱姐兒。
李老三也不和他們爭。就像他們如今有宅子有錢,依舊做不來有錢人那些道道一樣。
這是骨子裏,根生地固的東西。
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