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眼前的馬師爺將白蓮聖教裏頭這麽一副王牌給說了出來。


    郯城縣令心裏頭這才稍稍安穩了一些,仿佛吃了一顆定心丸。


    對於這樣的一個元末猛將,郯城縣令又如何不知如何不曉?


    張定邊,


    沔陽人,元末第一猛將,若論勇猛天下無出其右者。張定邊原籍湖北沔陽州湖弦口,出身漁家。身材魁梧, 留著五綹美髯,瀟灑英俊。知天文識地理,習兵法,練武功,精拳藝,擅岐黃。為人急公好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他在湖北黃蓬鎮與陳友諒、張必先結拜為兄弟, 生死與共,風雨同舟, 共謀前程!從陳友諒起義,定都武昌,轉戰荊楚,征伐兩江、閩、浙邊陲重鎮,攻無不克。


    當年還未登基稱帝的朱元璋的部將康茂才投書偽降,張定邊曾力阻其行,陳友諒專橫獨斷,不納其言,致遭江東橋之慘敗。


    而後來石灰山戰敗,陳友諒僅以身免,不思勁敵當前,整軍備戰,而一意孤行,急於稱帝,並以五通廟作行宮, 張定邊哭諫不納,而分兵令其攻安慶而無功。


    陳友諒稱帝改元, 退守九江;又疏於江防,迨朱元璋之兵,逼近九江之西門,造成驚惶失措,謂兵從天降,幸得張定邊由安慶撤還之師,冒死爭戰,陳友諒才得以脫險,夜走武昌。


    武漢為九省之通衢,有長江天塹之險阻,新敗之餘,不應急進動師,張定邊再三勸諒,首在安民息兵,整軍堅防,待機出擊。陳友諒不納忠言,我行我素,令製作大艦,擴充水師,集結舉國之兵,號稱六十萬,且載文武百官,作孤注一擲!


    隨即,陳友諒和朱元璋便在鄱陽湖發動了一次對決之戰。


    這是一場決定雙方命運走勢的戰爭。


    而隨軍出征的張定邊是陳友諒的發小,情同兄弟,終陳老大一生,隻有對張定邊的忠誠,他從來沒有懷疑過。而張,作為陳的朋友,用他神奇的武功和智慧,給了他至死不渝的回報。


    張定邊與陳友諒一樣,他也出身漁家。此人不但勇猛善戰,而且知天文識地理,甚至還懂得算卦,是陳友諒的兒時夥伴,也是他的死黨,早在湖北時就陳友諒、張必先結拜為兄弟,發誓生死與共,陳友諒一生多疑,唯有對此人極為信任。


    在鄱陽湖戰役戰局出現僵持狀態後,張定邊決定實施他的行動,這一行動事先並不為陳友諒所知,相信如果他知道的話,也是絕對不會同意實施的。


    張定邊率領他的旗艦和兩艘副艦從陳友諒水軍陣型中駛出,陳朱兩軍都以為他是出來巡航的,並未在意,誰知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張定邊率領他的三條戰船一刻不停,直接衝向朱元璋旗艦!


    張定邊勇不可擋,以孤軍衝進朱元璋水軍前陣,此時作戰雙方都被他驚呆了,陳友諒軍也不知為何出現這一情況,而朱元璋軍更是沒有提防,前鋒紛紛敗退,張定邊也不理睬,直奔朱元璋而去。


    一直衝到中軍,朱元璋水軍才反應過來,他的目標是全軍主帥朱元璋!


    被驚呆地將領們紛紛緩過神來,立刻指揮自己的戰艦前去阻擋,張定邊衝到中軍,已經被三十餘條戰艦圍住,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在這些將領看來,張定邊的表演已經結束了。


    可更讓他們目瞪口呆的事情還在後麵。


    張定邊簡直堪稱一身都是膽,身陷重圍,孤軍奮戰,卻越戰越勇,銳不可當!


    他雖然孤軍深入,實在勇猛無比,為鼓舞士氣,親自持劍站立在船頭,以示決不後退之心,士兵為其勇氣所感,無不盡力而戰,艦船竟然從重圍中殺出,一路擊敗朱元璋各路將領,先後斬殺大將韓成、陳兆先、宋貴等人。衝出一條血路,朱元璋水軍竟被他衝成兩半,一路直奔朱元璋而來。


    此時在後軍的朱元璋眼見張定邊戰船一路衝過來,也慌了手腳,連忙命令船隻躲避,誰知屋漏偏逢連夜雨,由於轉舵太急,船隻竟然擱淺!


    <a id="wzsy" href="https://www.yawenba.net">yawenba.net</a>


    朱元璋已經是束手無策,以無戰船前來相救,眼看就要當俘虜。


    在武俠小說中,大凡遇到類似情形,都是美女受難,武林高手前來相救,事實告訴我們,在真實的曆史中,危機時刻,也會有武林高手出麵的,此時的朱元璋就是例子。


    雖然不是英雄救美(形象差得遠了點),但也頗具傳奇色彩。


    此時,常遇春的戰船就在朱元璋不遠處,在眾人都急得團團轉的時候,他手持一弓,來到瞭望軍士身邊,沉穩地對他說:“不要慌亂,告訴我,哪個是張定邊?”


    軍士用手指向前方戰船艦首一人,常遇春拉弓搭箭,軍士手還未放下,箭已離弦,一箭正中張定邊!(射的還是移動靶)


    張定邊被射中後,無力指揮戰鬥,就此退出朱元璋水軍,竟無人阻擋。


    張定邊算是結結實實地當了一回趙子龍。可惜朱元璋不是曹操,沒有規定不能放箭。


    此時,定邊身披百矢,猶冒死黑夜駕小舟,載陳友諒之屍,護諒之子陳理。奔武昌,立理為帝。朱元璋乘勝調軍圍困武昌,陳之元帥張必先被擒,而張定邊守城益堅,為時兩月,終以無外援,陳理幼弱無知,受胡美之誘獻城出降。


    張定邊率一支兵,冒死突圍,逐鹿於荊襄之間,明知大廈已傾,自感擎天無力,而且士卒疲命相從,鬥誌日趨消沉,於是勸慰士卒,解甲歸田,以待機複興,相注對淚,依依難舍。從此,張定邊改名換姓,混跡江湖,攜兒帶女,輾轉流離,終歸故裏……


    直到全天下的人都以為他就此銷聲匿跡了!!


    想不到這些民間以為他卸甲歸天,縱享田園之樂的張定邊,竟然已經悄悄的來到了白蓮教中。


    並成為了白蓮教核心人物——混世魔王!!


    陳友諒身後,群龍無首,起義失敗。張定邊不願做朱元璋的降將,遂於洪武元年(1368)戊甲孟秋,遁入泉南靈源山隱居。為避前嫌,削發為僧,自號沐講禪師。


    張定邊入空門後,不聞塵俗事,究心佛理,赤足芒鞋,率領舊屬僧侶,先後墾殖禪田50多畝,以桑麻蔬果植之,既能自給,亦可周給貧者。他看到廣大貧苦農民因生病缺醫少藥而走投無路時,於是萌生懸壺義醫和取靈源山中的甘草,用姑師井之水泡製藥茶,廣施萬民,不求圖報。


    洪武10年(1377)丁巳十月廿三淩晨,張定邊正在西霞山晨練武功。突然林中狂風四起,林木搖曳,落葉紛披。猛一抬頭,但見一條斑斕猛虎,正從崗上飛竄下來。那猛虎發現了定邊,徑直向他衝來。定邊不免有點慌神。趕忙往右邊一跳,閃在老虎的旁邊,猛一擰身,舉禪杖朝老虎前胛叉去。頃刻間,猛虎鮮血直流,腦漿四濺。從這點,可見張定邊的武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朱元璋:大孫,求你登基吧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碼十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碼十三並收藏朱元璋:大孫,求你登基吧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