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恢複閑聊,此時靖安司內也無人可用,就這麽三個閑人,欺負緩和許多。
話題還是圍繞張小敬,李必好奇問道:“張小敬可曾臨陣脫逃過?”
“不曾!”
“那他手裏那把橫刀?比別人的短兩寸,是信安王賜予的一把折辱之刀,名為無用。”
徐賓點了點頭,歎息道:“這個說來話就長了。張小敬,是舊曆十三年從軍,是我大唐第一波募兵。舊曆二十三年,在他調去安西撥換城之前,在信安王的軍中,他已經做到了參將。”
“彼時,信安王正擬令,讓大軍去攻打石堡城。張小敬在會上當麵駁斥軍令,拒絕將士出戰,幸虧聞無忌替他求情,留了一條活命,因此他倆都被調去安西,革去一切軍職,重新做回了大頭兵。”
“臨行前,信安王賜給他一柄短刀,意思是,說他膽小無用。”徐賓悲憤的灌了一大口。
李必不解,“身為軍人,拒絕出戰,理由是什麽?”
徐賓介紹道:“這石堡城,是個天險。易守難攻。雖然城上隻有賊寇數十人,但是要攻上去,必將折損我大唐將士上萬人。最關鍵的是,那並不是一個非打不可的軍事要塞!曆代將領攻打此處,是因為它有一個難打的名聲。誰要是攻下那個城,在聖人麵前,就是奇功一件。”
“當時與會者,其實心裏都明白這一點。但是無人敢說,唯獨他張小敬,他敢。他說信安王,是在用人命換功勞,乃小人也。”
李必奪過酒壺,同樣灌了一口,惋惜說道:“疼惜人命,他沒有錯。”
“可他守著自己心中的規矩,不聽上司的號令,卻也是事實。”徐賓長歎道:“在旁人眼裏,他雖活得認真,可實際上,他過得卻慘透了。”
說著說著,徐賓涕淚橫流,豆大的淚珠葡撻葡撻往下掉。
李必點了點頭,肯定的說道:“要守住自己心中的規矩,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個代價,卻不是人人都能舍得。”
轉頭看向徐賓,能讓一個七尺漢子落淚不止,證明二人之間的友誼,確實真摯,為救摯友徇私情,徐賓有罪,但卻合理。
李必好奇問道:“徐主事,我們初次見麵是在什麽時候?”
徐賓微閉雙眼,撥動算繩開始回憶,“天寶二年八月二十三日晨,大約是卯時二刻,於曲江池邊。彼時司丞正在例行拜會何監。”
“徐主事家住安業坊,為何一大早跨數坊去曲江池?”
“徐某當時說了,安業坊可晨讀之處,彼時正大興土木,索性走遠一些。”徐賓笑了,“司丞以為,徐某是故意去到那裏,結識司丞?”
李必也笑了,“有唐一代,才子皆忙於幹謁拜會權貴,生怕才華不得顯揚,似徐主事這般有才華之人,卻不肯高升,實在有悖常理。”
徐賓笑著反問道:“那徐某接近司丞,有何好處呢?彼時靖安司尚未設立,司丞也隻是一介待詔翰林,亦無品階,散仙一般的人物。且徐賓在戶部是從八品下,最後平調入靖安司,還是個從八品下。”
“徐某做不了官,做官需要和人打交道,久了,便會和司丞一樣,誰都不敢信了。”
李必被戳中心思,沒有反駁,而是轉頭看向了岑參,今日是這個新人負責調查的徐賓,“岑參,你有何看法?”
岑參眉頭緊皺,基本上一直未曾插言,隻是在沉思,仿佛有什麽難解的問題一樣。
忽然,腦海中靈光一閃,岑參大喊不對,有問題,很有問題。
“什麽問題?”李必追問。
岑參指著徐賓說道:“他祖籍延州,土生土長的延州人,該最了解石脂和延州墨才對,今日查報油料數目的時候,他卻絲毫不提延州墨和石脂,直到小姑娘查出,他才跟著說出延州墨。這不得不令人懷疑,他有鬼,是遮掩不住了,才順勢被迫說出。”
李必不置可否,轉頭看向了徐賓,徐賓輕笑一聲,“今日步步驚心,誰沒有一個疏忽的時候?你這個懷疑,站不住腳。”
“可不止這個。你跟張小敬很熟,他會跟你講他的經曆,你又是延州人,那麽,不可能不知道什麽是伏火雷。既然知道,卻一直避而不談,隻催促靖安司協助張小敬捉狼,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岑參義正辭嚴的說道:“你為了幫助摯友活命,以公謀私,雖不可效仿,但卻令人佩服,畢竟張小敬也是為義之一字,怒而殺人,是條漢子,你徐賓變賣家產為之謀劃,也是條漢子。”
“但是,足足三百桶伏火雷不知所蹤,你甚至還故意將目光引向別處,難道不是別有用心?不想讓靖安司查這三百桶伏火雷。你知不知道,這是多大的威力?”岑參質問道。
李必終於想通了什麽,“龍波!那個未曾暴露蹤跡的龍波,你在為他遮掩行蹤。他手上掌握著那三百桶伏火雷,對嗎?狼衛隻是你們一個幹擾視線的幌子,靖安司被狼衛拖了數個時辰,你們究竟想做什麽?”
徐賓大聲反駁道:“司丞,怎麽一下就把我說成是龍波同黨?我隻是想幫幫張小敬而已,怎麽可能拿長安城百姓的性命開玩笑?那可是三百桶伏火雷呀……”
岑參突然拍案大笑起來,“我知道了,不錯,你確實隻是為了救張小敬。我可以相信今日這一切,張小敬毫不知情,但是你徐賓,絕對脫不了幹係。”
李必看向了這個其貌不揚的書生,等著他的下文,徐賓也灌著酒來遮掩自己的尷尬。
“你曾經家住安業坊,就是修建小勃律使館拆遷的那裏,所以,你跟聞無忌、張小敬都是熟識。後來因為拆遷,聞無忌身死,張小敬報仇被關入死牢,這些都是突發事件。因此,你才有了要營救張小敬的各種算計。”
徐賓點了點頭,這個不用瞞著。
岑參接著說道:“可是,我們大家似乎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想救張小敬的人,可不止你一個。不良人有沒有?聞記香鋪聞無忌之女聞染,一介女流都敢挺身而出,不顧生死想救人。那麽聞無忌和張小敬的戰友呢?”
“當年烽燧堡保衛戰,安西鐵軍第三十三折衝府第八團二百二十人,隻有九人生還,這九人必定是生死兄弟。其中,就有張小敬和聞無忌。”李必說出了心中的猜測,“照這麽推算,如果龍波也為救張小敬而來,或者被你請來,那這龍波,很有可能就是當年第八團活下來的九人之一了。”
侍女檀棋很快在檔案房裏找出了第八團的檔案。
話題還是圍繞張小敬,李必好奇問道:“張小敬可曾臨陣脫逃過?”
“不曾!”
“那他手裏那把橫刀?比別人的短兩寸,是信安王賜予的一把折辱之刀,名為無用。”
徐賓點了點頭,歎息道:“這個說來話就長了。張小敬,是舊曆十三年從軍,是我大唐第一波募兵。舊曆二十三年,在他調去安西撥換城之前,在信安王的軍中,他已經做到了參將。”
“彼時,信安王正擬令,讓大軍去攻打石堡城。張小敬在會上當麵駁斥軍令,拒絕將士出戰,幸虧聞無忌替他求情,留了一條活命,因此他倆都被調去安西,革去一切軍職,重新做回了大頭兵。”
“臨行前,信安王賜給他一柄短刀,意思是,說他膽小無用。”徐賓悲憤的灌了一大口。
李必不解,“身為軍人,拒絕出戰,理由是什麽?”
徐賓介紹道:“這石堡城,是個天險。易守難攻。雖然城上隻有賊寇數十人,但是要攻上去,必將折損我大唐將士上萬人。最關鍵的是,那並不是一個非打不可的軍事要塞!曆代將領攻打此處,是因為它有一個難打的名聲。誰要是攻下那個城,在聖人麵前,就是奇功一件。”
“當時與會者,其實心裏都明白這一點。但是無人敢說,唯獨他張小敬,他敢。他說信安王,是在用人命換功勞,乃小人也。”
李必奪過酒壺,同樣灌了一口,惋惜說道:“疼惜人命,他沒有錯。”
“可他守著自己心中的規矩,不聽上司的號令,卻也是事實。”徐賓長歎道:“在旁人眼裏,他雖活得認真,可實際上,他過得卻慘透了。”
說著說著,徐賓涕淚橫流,豆大的淚珠葡撻葡撻往下掉。
李必點了點頭,肯定的說道:“要守住自己心中的規矩,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個代價,卻不是人人都能舍得。”
轉頭看向徐賓,能讓一個七尺漢子落淚不止,證明二人之間的友誼,確實真摯,為救摯友徇私情,徐賓有罪,但卻合理。
李必好奇問道:“徐主事,我們初次見麵是在什麽時候?”
徐賓微閉雙眼,撥動算繩開始回憶,“天寶二年八月二十三日晨,大約是卯時二刻,於曲江池邊。彼時司丞正在例行拜會何監。”
“徐主事家住安業坊,為何一大早跨數坊去曲江池?”
“徐某當時說了,安業坊可晨讀之處,彼時正大興土木,索性走遠一些。”徐賓笑了,“司丞以為,徐某是故意去到那裏,結識司丞?”
李必也笑了,“有唐一代,才子皆忙於幹謁拜會權貴,生怕才華不得顯揚,似徐主事這般有才華之人,卻不肯高升,實在有悖常理。”
徐賓笑著反問道:“那徐某接近司丞,有何好處呢?彼時靖安司尚未設立,司丞也隻是一介待詔翰林,亦無品階,散仙一般的人物。且徐賓在戶部是從八品下,最後平調入靖安司,還是個從八品下。”
“徐某做不了官,做官需要和人打交道,久了,便會和司丞一樣,誰都不敢信了。”
李必被戳中心思,沒有反駁,而是轉頭看向了岑參,今日是這個新人負責調查的徐賓,“岑參,你有何看法?”
岑參眉頭緊皺,基本上一直未曾插言,隻是在沉思,仿佛有什麽難解的問題一樣。
忽然,腦海中靈光一閃,岑參大喊不對,有問題,很有問題。
“什麽問題?”李必追問。
岑參指著徐賓說道:“他祖籍延州,土生土長的延州人,該最了解石脂和延州墨才對,今日查報油料數目的時候,他卻絲毫不提延州墨和石脂,直到小姑娘查出,他才跟著說出延州墨。這不得不令人懷疑,他有鬼,是遮掩不住了,才順勢被迫說出。”
李必不置可否,轉頭看向了徐賓,徐賓輕笑一聲,“今日步步驚心,誰沒有一個疏忽的時候?你這個懷疑,站不住腳。”
“可不止這個。你跟張小敬很熟,他會跟你講他的經曆,你又是延州人,那麽,不可能不知道什麽是伏火雷。既然知道,卻一直避而不談,隻催促靖安司協助張小敬捉狼,這就是最大的問題。”
岑參義正辭嚴的說道:“你為了幫助摯友活命,以公謀私,雖不可效仿,但卻令人佩服,畢竟張小敬也是為義之一字,怒而殺人,是條漢子,你徐賓變賣家產為之謀劃,也是條漢子。”
“但是,足足三百桶伏火雷不知所蹤,你甚至還故意將目光引向別處,難道不是別有用心?不想讓靖安司查這三百桶伏火雷。你知不知道,這是多大的威力?”岑參質問道。
李必終於想通了什麽,“龍波!那個未曾暴露蹤跡的龍波,你在為他遮掩行蹤。他手上掌握著那三百桶伏火雷,對嗎?狼衛隻是你們一個幹擾視線的幌子,靖安司被狼衛拖了數個時辰,你們究竟想做什麽?”
徐賓大聲反駁道:“司丞,怎麽一下就把我說成是龍波同黨?我隻是想幫幫張小敬而已,怎麽可能拿長安城百姓的性命開玩笑?那可是三百桶伏火雷呀……”
岑參突然拍案大笑起來,“我知道了,不錯,你確實隻是為了救張小敬。我可以相信今日這一切,張小敬毫不知情,但是你徐賓,絕對脫不了幹係。”
李必看向了這個其貌不揚的書生,等著他的下文,徐賓也灌著酒來遮掩自己的尷尬。
“你曾經家住安業坊,就是修建小勃律使館拆遷的那裏,所以,你跟聞無忌、張小敬都是熟識。後來因為拆遷,聞無忌身死,張小敬報仇被關入死牢,這些都是突發事件。因此,你才有了要營救張小敬的各種算計。”
徐賓點了點頭,這個不用瞞著。
岑參接著說道:“可是,我們大家似乎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想救張小敬的人,可不止你一個。不良人有沒有?聞記香鋪聞無忌之女聞染,一介女流都敢挺身而出,不顧生死想救人。那麽聞無忌和張小敬的戰友呢?”
“當年烽燧堡保衛戰,安西鐵軍第三十三折衝府第八團二百二十人,隻有九人生還,這九人必定是生死兄弟。其中,就有張小敬和聞無忌。”李必說出了心中的猜測,“照這麽推算,如果龍波也為救張小敬而來,或者被你請來,那這龍波,很有可能就是當年第八團活下來的九人之一了。”
侍女檀棋很快在檔案房裏找出了第八團的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