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是韓景雲的主意,韓度臉色頓時一變。
韓度覺得,自己這個妹子,現在是越來越有自己的主見了。想當初,還隻會怯生生的站在自己身後,喊一聲“大兄”。
現在卻是對關係著一百多人前途的大事,都敢果決做出提議了。
這是學問給她帶來的信心,越是讀書多,越是有學問的人,內心便越是自信。
知道沒有足夠充分的理由說服妹子的話,她是不會聽自己的。而韓度現在暫時還沒有想好如何反駁她,於是連立刻去找她的心思都沒有。
......
坤寧宮。
經過馬皇後的準備,對朱梓四人的慶功宴辦的十分隆重。除了邀請朝臣普天同慶之外,已經是算是最好的了。
除了已經就藩來不了的皇子之外,連朱標在內,其他的皇子公主都來了,當然老朱的眾多妃子也是齊聚一堂。
宮裏像現在這樣的熱鬧,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出現過了。也就是在老朱誕辰的時候,才能夠和現在相比。
酒宴正式開始,首先就是老朱發表了一番感歎,對朱梓幾人能夠在會試中取得如此好名次表示慶賀。老朱家上數十八代都是農人,根本就沾不上書香門第的邊。即便是老朱坐了天下,當了皇帝,老朱心裏還是始終有著這道坎。
要不然,以老朱的高傲,曾經也不會想著去攀附朱熹,準備認朱熹為祖宗。好在被馬皇後勸阻作罷,之後老朱才把淮右布衣掛在嘴邊。
由此可見,老朱對於門第還是極為看重的,隻是無奈祖宗不給力,他也沒有辦法。朱標倒是有足夠的才學能夠中一把狀元,但無奈他是嫡長子,太子之位早立,根本不可能去考場上和天下士子爭鋒。
現在好了,老朱家一下子出現四個會元之才,算是補足皇家的短板了。
接下來,就是馬皇後和朱標依次像幾人祝賀。
就過三巡之後,老朱高興的一抹因為喝的太急切低落在胡須上的酒珠。越看幾個兒子,越是滿意。想著以往朱梓在宮裏弄的雞飛狗跳,老朱就是一陣感慨。
那時候的朱梓可讓老朱操碎了心,隨意大罵宮女宦官,甚至年紀輕輕的就和宮女曖昧不清。老朱正是因為知道這一點,才趁書院創立的機會,將他早早的扔出宮去。為了不引人猜測,還把其他三個皇子一並弄到書院。
但是老朱現在看來,不過短短幾年,朱梓身上哪裏還有那種乖戾張狂的模樣?這兩年隨著年歲增長,朱梓相貌更加顯得俊秀。端著一杯酒,滿臉帶著淡笑,好似對任何人都是一副禮貌有加的模樣,好一副“濁世佳公子,初次臨塵世”的完美圖畫。
<a href="http:///"></a>
“老十,你也年紀不小了。要不是因為你在書院求學,朕兩年前就應該讓你大婚,並且賜你封地了。現在你也算是學有所成,大婚和就藩的事情,朕也可以跟著為你準備了。”老朱帶著吾家有子初長成的感歎
。
不僅是朱梓,其他三人聞言,也紛紛抬頭看向父皇。
正巧,老朱也把視線轉向他們,說道:“你們也是一樣,不過作為朕對你們在會試當中高中的賞賜,你們可以自行選擇自己的封地。”
封地,對於諸王來說可是事關榮華富貴的東西。別看作為老朱的兒子,一出生就是喊著金鑰匙,但是諸王的命運可完全不一樣。
老朱最喜歡的兒子是朱標,把太子之位給了他。次一點的,就是那些有著軍事才華的兒子,這些皇子都被他給封在了邊塞。雖然環境艱苦了一點,但畢竟有軍權在手,無論如何過的也不會差。再差一點的,就是那些不能領兵打仗,但是聽話好學的,這些也頗為得老朱喜愛,貼心的將內陸的一些富庶之地封給他們。最差的就是文不成武不就的皇子,老朱對這些兒子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隨便找一個地方就將他們打發了。至於分封的藩國究竟是好是壞,幾乎全憑運氣。
現在老朱讓四人自己挑選封地,這可真是比賞賜他們再多的金銀珠寶都要有益的多。
朱梓看了一下,見其他三位弟弟都沒有接話,他便喝了一杯,說道:“父皇,兒臣不想要封地。兒臣想要留在京城,如果父皇真要賞賜兒臣的話,那就賜一座王府給兒臣吧。”
“你想留在京城?”老朱眉頭一皺,眼睛裏麵帶著莫名的意味看向朱梓。
老朱讓兒子就藩,可不僅僅是想要照顧每個兒子,更加重要的原因是讓他們遠離京城這個權力中心。
自古以來,就不乏皇子逆勢奪位的事情發生,每一次發生這樣的事情,都要手足相殘,殺的血流成河都不肯罷休。而且從曆朝曆代來看,太子能夠順利即位的還真的是極少數,不是忽然病逝,就是被刺殺,再有幹脆就是被武力奪位。
太子之位,從來都是一個危險度極高的職位。
老朱為了避免大明出現這樣的情況,甚至是連父子之情都顧不得了,將成年了的兒子,一個個的就藩打發出去,就是為了避免他們威脅到朱標將來即位。雖然朱標手腕高深,眾多弟弟無一不對他心悅誠服,但即便是如此老朱也不願意冒萬一的風險。
現在老朱聽到朱梓不想去就藩,想要繼續留在京城,腦海裏第一個念頭就是,他是不是對大位有什麽想法。
皇上的神色變化所有人都看的一清二楚,馬皇後無聲的放下筷子,鎮定的坐在老朱左邊,兩手交疊放下,沒有說話。
達定妃連連用眼神朝朱梓示意,想讓他好好解釋,不要激怒皇上。
朱梓看到了母妃的顏色,但是並沒有理會,心有成竹的坦然道:“是。”
“為什麽不想離京?”老朱反問道。
雖然老朱心裏有了不好的想法,但他還是耐著性子勸道:“就藩之後,你就是一國之主,藩國內的大小事務你都可以過問。再說了,有藩國供養,那日子可比你現
在要好過的多。”
其實藩國也沒有老朱說的那樣好。
老朱製定的藩國,其目的就是為了拱衛京城的皇位。藩王可以處理藩國之內的一切事務,但同時藩國內的官員又是朝廷派去的,當然藩王府也又自己的官員,這些官員也可以擔任處理藩國事務。
如此一來,就形成了朝廷官員和藩王府官員之間的彼此監視、相互製衡,能夠更進一步的穩定大明局勢。
老朱的想法自然的好的,但就是太過想當然了一點。他沒有想到,隻要是人,那能力就不可能完全一樣,就一定會有強有弱、有高有低。
如果藩王有才幹有能力,那自然能夠利用藩王府官員這一點,將朝廷官員的權力徹底架空,將藩國完全變成自己的過國度,真正的做一國之主。
而如果朝廷官員強勢,那自然會壓迫藩王,甚至是將藩王府給孤立起來,讓其一點作為都沒有。製衡之事,自然無從談起。
而老朱的這些兒子,的確是不愧是龍子,一個個的充滿了攻擊性。大部分的藩國都是第一種情況,朝廷六部的命令在藩國之內,根本就不如藩王府的王令管用。隻有小部分是第二種情況。
甚至老朱信心十足,以為能夠出現的相互製衡的局麵,竟然一個都沒有。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至少現在,老朱認為藩王府和朝廷官員之間,是能夠達到他相互製衡的目的的。
朱梓沒有猶豫,半是思索半是解釋的說道:“兒臣其實並不通政務,就藩之後插手藩國政務,其實對百姓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不懂可以學,難道朕是生下來就會處理政務的嗎?再說了,你都沒有處理過藩國事務,怎麽就知道對百姓不好?”老朱語氣一沉,對朱梓略有責備。
朱梓邊整理一下思路,邊組織一下自己的語言順著父皇的話,解釋道:“令出多門,對於百姓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兒臣就舉個例子吧,如果兒臣讓百姓修了一條道路,這條道路不一定就是最合適的,它也許繞了彎路,也許修好之後才發現有些地方山上容易衝下泥土等等。現在朝廷又找到了另外一條最合適修建的路線,這條道路修好之後不會又任何問題。敢問父皇,現在是應該將原本的道路放棄,組織百姓繼續修建這條沒有任何問題的道路。還是應該放棄繼續修建,將就原本的道路使用?”
朱梓的問題一出口,老朱就感受到一股濃烈的書院味道。
以往老朱聽儒者講經,時常從這些人口中聽到的都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曾經老朱也並沒有覺得這有什麽問題,甚至還感同身受的覺得這才是正道。
可是在書院出現之後,老朱就偶爾聽到如剛才朱梓這般言論。彼此之間不是絕對的相互對立,而是有緩衝、有交集、有區別,兩條道路,其中一條有缺陷,但並不是完全不能夠使用,另外一條雖然毫無缺陷,但是卻需要重新修建。
韓度覺得,自己這個妹子,現在是越來越有自己的主見了。想當初,還隻會怯生生的站在自己身後,喊一聲“大兄”。
現在卻是對關係著一百多人前途的大事,都敢果決做出提議了。
這是學問給她帶來的信心,越是讀書多,越是有學問的人,內心便越是自信。
知道沒有足夠充分的理由說服妹子的話,她是不會聽自己的。而韓度現在暫時還沒有想好如何反駁她,於是連立刻去找她的心思都沒有。
......
坤寧宮。
經過馬皇後的準備,對朱梓四人的慶功宴辦的十分隆重。除了邀請朝臣普天同慶之外,已經是算是最好的了。
除了已經就藩來不了的皇子之外,連朱標在內,其他的皇子公主都來了,當然老朱的眾多妃子也是齊聚一堂。
宮裏像現在這樣的熱鬧,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出現過了。也就是在老朱誕辰的時候,才能夠和現在相比。
酒宴正式開始,首先就是老朱發表了一番感歎,對朱梓幾人能夠在會試中取得如此好名次表示慶賀。老朱家上數十八代都是農人,根本就沾不上書香門第的邊。即便是老朱坐了天下,當了皇帝,老朱心裏還是始終有著這道坎。
要不然,以老朱的高傲,曾經也不會想著去攀附朱熹,準備認朱熹為祖宗。好在被馬皇後勸阻作罷,之後老朱才把淮右布衣掛在嘴邊。
由此可見,老朱對於門第還是極為看重的,隻是無奈祖宗不給力,他也沒有辦法。朱標倒是有足夠的才學能夠中一把狀元,但無奈他是嫡長子,太子之位早立,根本不可能去考場上和天下士子爭鋒。
現在好了,老朱家一下子出現四個會元之才,算是補足皇家的短板了。
接下來,就是馬皇後和朱標依次像幾人祝賀。
就過三巡之後,老朱高興的一抹因為喝的太急切低落在胡須上的酒珠。越看幾個兒子,越是滿意。想著以往朱梓在宮裏弄的雞飛狗跳,老朱就是一陣感慨。
那時候的朱梓可讓老朱操碎了心,隨意大罵宮女宦官,甚至年紀輕輕的就和宮女曖昧不清。老朱正是因為知道這一點,才趁書院創立的機會,將他早早的扔出宮去。為了不引人猜測,還把其他三個皇子一並弄到書院。
但是老朱現在看來,不過短短幾年,朱梓身上哪裏還有那種乖戾張狂的模樣?這兩年隨著年歲增長,朱梓相貌更加顯得俊秀。端著一杯酒,滿臉帶著淡笑,好似對任何人都是一副禮貌有加的模樣,好一副“濁世佳公子,初次臨塵世”的完美圖畫。
<a href="http:///"></a>
“老十,你也年紀不小了。要不是因為你在書院求學,朕兩年前就應該讓你大婚,並且賜你封地了。現在你也算是學有所成,大婚和就藩的事情,朕也可以跟著為你準備了。”老朱帶著吾家有子初長成的感歎
。
不僅是朱梓,其他三人聞言,也紛紛抬頭看向父皇。
正巧,老朱也把視線轉向他們,說道:“你們也是一樣,不過作為朕對你們在會試當中高中的賞賜,你們可以自行選擇自己的封地。”
封地,對於諸王來說可是事關榮華富貴的東西。別看作為老朱的兒子,一出生就是喊著金鑰匙,但是諸王的命運可完全不一樣。
老朱最喜歡的兒子是朱標,把太子之位給了他。次一點的,就是那些有著軍事才華的兒子,這些皇子都被他給封在了邊塞。雖然環境艱苦了一點,但畢竟有軍權在手,無論如何過的也不會差。再差一點的,就是那些不能領兵打仗,但是聽話好學的,這些也頗為得老朱喜愛,貼心的將內陸的一些富庶之地封給他們。最差的就是文不成武不就的皇子,老朱對這些兒子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隨便找一個地方就將他們打發了。至於分封的藩國究竟是好是壞,幾乎全憑運氣。
現在老朱讓四人自己挑選封地,這可真是比賞賜他們再多的金銀珠寶都要有益的多。
朱梓看了一下,見其他三位弟弟都沒有接話,他便喝了一杯,說道:“父皇,兒臣不想要封地。兒臣想要留在京城,如果父皇真要賞賜兒臣的話,那就賜一座王府給兒臣吧。”
“你想留在京城?”老朱眉頭一皺,眼睛裏麵帶著莫名的意味看向朱梓。
老朱讓兒子就藩,可不僅僅是想要照顧每個兒子,更加重要的原因是讓他們遠離京城這個權力中心。
自古以來,就不乏皇子逆勢奪位的事情發生,每一次發生這樣的事情,都要手足相殘,殺的血流成河都不肯罷休。而且從曆朝曆代來看,太子能夠順利即位的還真的是極少數,不是忽然病逝,就是被刺殺,再有幹脆就是被武力奪位。
太子之位,從來都是一個危險度極高的職位。
老朱為了避免大明出現這樣的情況,甚至是連父子之情都顧不得了,將成年了的兒子,一個個的就藩打發出去,就是為了避免他們威脅到朱標將來即位。雖然朱標手腕高深,眾多弟弟無一不對他心悅誠服,但即便是如此老朱也不願意冒萬一的風險。
現在老朱聽到朱梓不想去就藩,想要繼續留在京城,腦海裏第一個念頭就是,他是不是對大位有什麽想法。
皇上的神色變化所有人都看的一清二楚,馬皇後無聲的放下筷子,鎮定的坐在老朱左邊,兩手交疊放下,沒有說話。
達定妃連連用眼神朝朱梓示意,想讓他好好解釋,不要激怒皇上。
朱梓看到了母妃的顏色,但是並沒有理會,心有成竹的坦然道:“是。”
“為什麽不想離京?”老朱反問道。
雖然老朱心裏有了不好的想法,但他還是耐著性子勸道:“就藩之後,你就是一國之主,藩國內的大小事務你都可以過問。再說了,有藩國供養,那日子可比你現
在要好過的多。”
其實藩國也沒有老朱說的那樣好。
老朱製定的藩國,其目的就是為了拱衛京城的皇位。藩王可以處理藩國之內的一切事務,但同時藩國內的官員又是朝廷派去的,當然藩王府也又自己的官員,這些官員也可以擔任處理藩國事務。
如此一來,就形成了朝廷官員和藩王府官員之間的彼此監視、相互製衡,能夠更進一步的穩定大明局勢。
老朱的想法自然的好的,但就是太過想當然了一點。他沒有想到,隻要是人,那能力就不可能完全一樣,就一定會有強有弱、有高有低。
如果藩王有才幹有能力,那自然能夠利用藩王府官員這一點,將朝廷官員的權力徹底架空,將藩國完全變成自己的過國度,真正的做一國之主。
而如果朝廷官員強勢,那自然會壓迫藩王,甚至是將藩王府給孤立起來,讓其一點作為都沒有。製衡之事,自然無從談起。
而老朱的這些兒子,的確是不愧是龍子,一個個的充滿了攻擊性。大部分的藩國都是第一種情況,朝廷六部的命令在藩國之內,根本就不如藩王府的王令管用。隻有小部分是第二種情況。
甚至老朱信心十足,以為能夠出現的相互製衡的局麵,竟然一個都沒有。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至少現在,老朱認為藩王府和朝廷官員之間,是能夠達到他相互製衡的目的的。
朱梓沒有猶豫,半是思索半是解釋的說道:“兒臣其實並不通政務,就藩之後插手藩國政務,其實對百姓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不懂可以學,難道朕是生下來就會處理政務的嗎?再說了,你都沒有處理過藩國事務,怎麽就知道對百姓不好?”老朱語氣一沉,對朱梓略有責備。
朱梓邊整理一下思路,邊組織一下自己的語言順著父皇的話,解釋道:“令出多門,對於百姓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兒臣就舉個例子吧,如果兒臣讓百姓修了一條道路,這條道路不一定就是最合適的,它也許繞了彎路,也許修好之後才發現有些地方山上容易衝下泥土等等。現在朝廷又找到了另外一條最合適修建的路線,這條道路修好之後不會又任何問題。敢問父皇,現在是應該將原本的道路放棄,組織百姓繼續修建這條沒有任何問題的道路。還是應該放棄繼續修建,將就原本的道路使用?”
朱梓的問題一出口,老朱就感受到一股濃烈的書院味道。
以往老朱聽儒者講經,時常從這些人口中聽到的都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曾經老朱也並沒有覺得這有什麽問題,甚至還感同身受的覺得這才是正道。
可是在書院出現之後,老朱就偶爾聽到如剛才朱梓這般言論。彼此之間不是絕對的相互對立,而是有緩衝、有交集、有區別,兩條道路,其中一條有缺陷,但並不是完全不能夠使用,另外一條雖然毫無缺陷,但是卻需要重新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