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酬完鄭雨彤,丁賢開始滿場跑。
今晚到場的嘉賓,全是丁賢親自發請帖邀請過來,每一位都不能慢待。
不過他對絕大多數嘉賓隻是講了寥寥幾句話。
唯獨與李嘉成交流時,聊了一兩個小時。
兩人合營有青洲英泥公司,主要在商談這間公司的發展情況。
李嘉成說:“青洲英泥的核心業務是香江地產市場的基建材料買賣,材料有水泥、混凝土、石料、瀝青, 我的長江實業與你的華記黃埔都是用料大戶,這也導致青洲英泥的利潤突飛猛進,市值已經逼近十億關口。”
1977年底時,青洲英泥被丁賢與李嘉成聯合收購,當時市值隻有兩三億,不到兩年時間內, 已經翻了數倍,目前市值到了九億多,今年肯定可以破十億大關。
因為丁賢與李嘉成是輪流執掌青洲英泥董事會, 丁賢定期要去這間公司履職,對業務情況相當了解,青洲英泥的重頭業務是水泥,年產量超過百萬噸,僅此一項的營收就有數億港幣。
丁賢問道:“李生你講的情況,年報裏都有記載,你到底想表達什麽呢?”
李嘉成開門見山:“青洲英泥盈利突出,目前股票正受市場追捧,等過完春節,我想讓青洲英泥擴一次股,募集一次資金。”
丁賢靜靜望了他片刻,心說李超人缺錢嗎?去年他從九龍倉瓜分那麽多地盤,隨便開發一批樓宇, 十幾億的資金就能聚攏到手, 何必要通過青洲英泥來募資?
“李生,你要募集資金,用途是什麽?”
丁賢是青洲英泥的大股東, 他個人持股25.3%, 李嘉成是第二大股東,持股量是25.1%,幾乎持平,有關青洲英泥的任何決策,都需要兩人進行磋商,必須兩人先達成一致意見,決策才有實施的可能。
李嘉成向丁賢闡述原因:“青洲英泥的基建材料生產總量,一年上一個新台階,等到明年的時候,現有的廠區就要滿足不了產能,我提議擴股融資,就是為了建設新水泥廠。”
丁賢聽到‘廠區’兩個字,立刻意識到李嘉成的真正用意,他點頭:“我讚同你的看法,確實需要興建新廠,你準備選址在哪裏?”
李嘉成手指北向:“我認為選在新界屯門最合適,那裏的空置地皮多,又非常廉價, 不管多大規模的廠區, 都能輕易獲得土地審批, 隻要我們決定搬遷,三個月有望落戶,人工也便宜,可以消減人力成本。”
“但運輸成本會增加。”
“青洲英泥的貨物要發往全港各區,無論廠區設在哪裏,運輸成本都差不多,如果我們選在屯門靠海的地方建廠,到時直接走海運,運輸費的增幅不會太高。”
“等設了新廠後,舊廠區你準備怎麽處置?”
兩人囉嗦這麽多,歸根結底就是為了青洲英泥舊廠區的開發。
青洲英泥原廠址位於九龍紅磡的鶴園街上。
這座舊廠區的總占地麵積有八十多萬平方尺,大約120畝,比華記黃埔在薄扶林道開發的置富花園還要大一些。
位置又臨著維多利亞海港,距離華記黃埔旗下的黃埔船廠隻有三四百米遠,屬於超優質地皮。
當初李嘉成之所以看中並收購青洲英泥,其實就是為了這120畝的廠區地皮。
丁賢又何嚐不是?
但丁賢並不打算過早拆建廠區,因為這片廠區與黃埔船廠一樣,全是工業用地,一旦進行拆建,必須給港府補繳地價,到時開發項目的利潤會大打折扣。
不過李嘉成已經等不及,他繼續向丁賢提建議:“我先前說讓青洲英泥擴股融資,資金用途有兩點,一是建設新廠,二是開發舊廠區,舊廠區地盤大,足夠設計出二三十棟高檔民宅,目前樓市正旺,青洲英泥的股東會踴躍支持我們。”
丁賢相信股東會支持,但董事會做決策,不能隻在乎短期收益,他問道:“你計算過沒有,如果把舊廠區拆建,需要給港府補交多少地價?”
李嘉成已經算的清清楚楚:“大約要補5億到6億港幣,但即使補上這麽多,我們仍舊有可觀利潤可以賺。”
反正是股東出錢建房子,長江實業與華記黃埔隻需要承建,不用進行任何投資,最終利潤是由丁賢與李嘉成私人瓜分。
丁賢回憶了置富花園的造價,這座花園內蓋了二十棟高層住宅樓,總投資是五億多,總利潤差不多是十億左右。
青洲英泥廠區的地價就要繳納五六億。
等同於說,如果把這座廠區比照置富花園的規模進行開發,那麽所獲利潤的一半都要上繳給港府。
丁賢不願意這麽做。
黃埔船廠的占地麵積比青洲英泥廠區大了三倍,需要補繳的地價至少十五億港幣,丁賢更加不會繳。
他沒有對李嘉成說一些‘要考慮’一類的廢話,直接表態拒絕:“補的地價太多,開發不劃算,我不會同意。”
李嘉成似乎料到了丁賢的反應,隨即問:“新廠肯定要建,等青洲英泥總部完成搬遷,到時舊廠區就要空置下來,你準備怎麽辦?”
丁賢說:“暫時空著,什麽時候地價降下去,什麽時候再開發。”
李嘉成看著他:“假如地價一直不降呢?”
等到1982年中英開始談判,全港地價與樓價都會全線回落,補繳的地價也會暴跌,到時就是開發的好機會。
但丁賢肯定不會明言。
他道:“李生,你明知道舊廠區的開發成本非常高昂,卻仍舊一意孤行去搞開發,這有違做生意的逐利原則,去年你從九龍倉收購那麽多地皮,完全可以先開發那些地皮,你今後數年都不缺土地,何必執意惦記青洲英泥的廠區?”
當然他也不會一味拒絕,又說:“如果等幾年之後,你的土地儲備見底,實在找不到什麽好項目,到時再拆建青洲英泥的廠區也不晚。”
李嘉成笑起來。
越是爭執時,他笑容越溫和:“再等上幾年,物價行情齊齊攀升,到時要補繳的地價會更高,利潤空間會越來越小,假如你堅決不同意拆建舊廠區,那我繼續持有青洲英泥的股份實無必要,不如全部賣給你,我套現一筆撤資。”
丁賢麵露古怪,以他對李嘉成的了解,絕無可能輕易放棄青洲英泥舊廠區這塊肥肉,即使李嘉成真要放棄,那也一定是為了追逐其它更優厚的利益。
丁賢懷疑著問:“你真要撤資?”
李嘉成輕描澹寫:“黑石基金的收益那麽高,我不能沒有表示,我甚至願意低價把青洲英泥股份賣給你,不過我有一個小小的不情之請,希望你能答應。”
丁賢笑道:“但凡是不情之請,都沒有小小一說,你先講出來聽聽。”
李嘉成言簡意賅:“等把股份賣給你後,我會使用這筆資金去吸納港燈股票,我希望你能支持我入主這間英資。”
他的真實意圖已經很明顯,青洲英泥他無條件轉讓給丁賢,但丁賢不能幹擾他去單挑港燈。
丁賢心裏吐槽起來,他就知道李超人另有盤算,為了爭奪港燈,李超人對青洲英泥舊廠區的龐大利益說放就放,也是果斷幹脆。
但丁賢不能答應。
為什麽呢?因為港燈價值太高。
香江隻有兩間電力能源集團,一間是嘉道理家族控股的中華電力,專給新界與九龍供電,另外一間就是港燈,專給港島供電。
港燈創立已經有一個世紀,曆史比中華電力要早。
港燈創始人叫做保羅.遮打,這位仁兄是英格蘭人,在香江創建了好幾間百年老店,他曾經與怡和係凱瑟克家族聯合創建了九龍倉,同時獨資創建了牛奶公司與港燈。
他於1926年在香江病逝,死後九龍倉歸凱瑟克家族所有,牛奶公司股權幾經變動,後被華人周錫年買走,73年被凱瑟克家族狙擊並購,去年又被丁賢、包玉港與李嘉成聯合吞並。
至於港燈,它的市值過高,至今都沒有任何財團能把它吞入囊中,它的董事會是被一批英資股東所控製,但這些股東的個人最高持股量也沒有超過10%。
反正隻要財力足夠,誰都可以嚐試入主港燈董事會。
前世一直等到1982年,怡和係大班紐璧堅調集三十多億港幣,在股市上購入三成半的港燈股票,這才獨霸了董事會。
但是這次並購讓怡和係背上沉重的債務包袱,導致怡和係陷入債務危機,紐璧堅也是因此暗然下台,並且過了三年後,怡和係就把持有的三成半股份轉手賣給了李嘉成,當時的售價比紐璧堅的購入價要少幾億港幣,李嘉成占了好大一個便宜。
前世李嘉成收購港燈以後,曾經對媒體發表過一番評論,他是這麽說的:‘港燈是心目中的公司,一早已掌握全部資料,機會來時,便可以迅速做出決定。’
李嘉成沒有講假話,他其實早在前年收購青洲英泥時,就已經開始調研港燈,並著手製定收購方桉。
港燈旗下有兩座發電廠,這些電廠占有的地皮比青洲英泥舊廠區還要大。
最關鍵是港燈壟斷港島的電力資源,手持港燈在手,就是比葵湧港口更穩定的錢倉。
丁賢當然明白港燈的重要性,華記以及華記關聯企業的用電量位於全港首位,他無論如何都要把電力掌握在自己手中,絕對不會放手。
丁賢朝李嘉成微微搖頭:“我從兩年前開始,就在吸納港燈股票,目前已經買了將近一成,我不可能退出這間公司。”
這是丁賢委托孟月楨所做的股市投資。
當時丁賢把十五億港幣的閑資盡數交給孟月楨,拿去股市做投資,基本都投資在了恒生成分股與地產股上。
但大部分股票都沒有買過舉牌線。
買過5%舉牌線的上市公司隻有四間,大酒店、中華巴士、天星小輪、港燈。
其中大酒店經過一次換股,目前丁賢的持股量已經超過兩成,天星小輪早就被丁賢收購,持股量超過五成,未來有機會,丁賢會把這兩間公司私有化,資產全部注入華記黃埔,合組一座上市公司已經足夠。
這樣一來,目前丁賢持股超過5%的上市公司就隻剩下中華巴士與港燈。
丁賢的持股信息在港交所有披露,完全對公眾公開,任何投資者都可以查到。
李嘉成不會不知道,他聽完丁賢表態,又提了一個建議:“我也是很早就在吸納港燈股票,買了四個百分點,一直沒有舉牌,我願意高價收購你持有的港燈股份,你什麽條件都可以提。”
<a id="wzsy" href="https://m.yawenba.net">雅文吧</a>
其實李嘉成心裏也是超級鬱悶,他實在是想不明白,丁賢年紀輕輕,為什麽眼光會那麽精準?而且深謀遠慮,從和記,到九龍倉,再到港燈,每一步都計算的清清楚楚,擺明是要把英資老年老店一網打盡。
但丁賢吃的滿嘴流油,讓其他華商去喝西北風嗎?
當初丁賢收購和記時,李嘉成準備不足,也擔心觸怒英人,他就沒有介入。
等丁賢收購九龍倉,李嘉成籌謀時久,已經具備介入的資格,費盡心機總算搞到一點資產,但這點資產卻遠遠滿足不了李嘉成的發展需要。
於是李嘉成就盯上了港燈。
但丁賢早就把港燈當成了自己的盤中餐,他不願對李嘉成讓步,使用近乎炫耀的口氣說:“我儲備的現金太多,手上有幾十億的閑錢花不出去,必須進行股市投資,好保值升值,所以李生,我實在是抱歉,你的籌碼對我毫無吸引力,我沒有辦法在港燈上妥協,你要是覺得我做事不妥當,那就在股市上爭一爭嘍。”
李嘉成旋即發出一陣爽朗笑聲:“咱們是合作夥伴,不能爭,更不能鬥,你退我進,你要是進,那我就退!”
他又何嚐不是現金多?
從九龍倉收購的地盤,他每開發一棟住宅樓,就有幾千萬港幣的純利進入口袋,去年他大興土木,同時起建三十棟高層公寓,未來數年內,他每年都能積攢超十億港幣的暴利。
這麽龐大的現金流,他不去搞投資,不去搞收購,放在手裏做什麽?等著發黴啊。
但他現金再多,也比不上丁賢。
77年全年,丁賢積攢結餘十四億八千萬港幣,全部投入原由期貨市場,浮盈已經翻倍,隨時可以調資回港。
78年的全年盈利,僅僅暴雪一間公司就給丁賢儲備了十億港幣現金流,隨身聽收益還沒有計算在內。
華記黃埔規模與長江實業相當,如果華記黃埔使用銀行信貸去蓋樓盤,現金流輕鬆追上長江實業。
李嘉成評估過他與丁賢的財力差距,以及在股市的運作能力,最終得出一個悲觀結論,如果在股市上硬爭港燈,不管從哪一方麵他都爭不過丁賢。
他聽丁賢對港燈的態度這麽堅決,就暫時放下異見,轉而商量另外一樁生意:“除了港燈,你好像隻對中華巴士的股票買過了舉牌線,難道你也想收購這間公司嗎?”
丁賢道:“我在股市的投資有一個原則,不收購華資,我持有中華巴士股票,純粹是為了投資。”
中華巴士是公共事業股,孟月楨覺得投資這種股票沒有任何風險,於是買多了一點。
李嘉成見丁賢並不惦記中華巴士,就說:“我收到消息,投機客衛理已經盯上中華巴士,準備強行狙擊並購,中華巴士創始人顏成昆熱衷搞地產,借貸太多,他根本招架不住,我準備以香江電車的名義去支援顏家。”
前世中華巴士就被狙擊過,罪魁禍首也是衛理,但那是1980年才發生的事情,現在提前了一年,估計是衛理在九龍倉股戰裏賺了太多錢,需要投資實業來保值,於是就盯上了控股權不穩的中華巴士。
丁賢聽了李嘉成的話,心裏不由疑惑起來,剛才李嘉成洋洋灑灑講了那麽多,又是擴股拆建舊廠區,又是收購港燈,難道都是虛晃一槍?
李嘉成的真正目標就是中華巴士?
丁賢反對了李嘉成的舊廠區提議,又反對了港燈提議,不會繼續反對中華巴士提議。
李嘉成的心理底線極可能就是中華巴士。
丁賢想到這裏,也向李嘉成提了一個建議:“我可以把持有的中華巴士股份轉讓給你,但你要拿青洲英泥股份來置換。”
李嘉成嗬嗬一笑:“隻有港燈股份才值得讓我轉讓青洲英泥股份,中華巴士不值這個價。”
丁賢攤攤手:“那就算了,咱們繼續輪值合營,我覺得也挺好。”
李嘉成附和:“我也認為很好,就按照你的意見,咱們先建青洲英泥的新廠區,至於舊廠區的拆建,暫時擱置幾年。”
“那還需要擴股嗎?”
“不再需要了!青洲英泥78年度的盈利,足夠購買地皮建廠,但可能無法再給小股東們分紅。”
“那就不分紅嘍,做企業是長久的事,將來有大把機會發紅利。”
今晚到場的嘉賓,全是丁賢親自發請帖邀請過來,每一位都不能慢待。
不過他對絕大多數嘉賓隻是講了寥寥幾句話。
唯獨與李嘉成交流時,聊了一兩個小時。
兩人合營有青洲英泥公司,主要在商談這間公司的發展情況。
李嘉成說:“青洲英泥的核心業務是香江地產市場的基建材料買賣,材料有水泥、混凝土、石料、瀝青, 我的長江實業與你的華記黃埔都是用料大戶,這也導致青洲英泥的利潤突飛猛進,市值已經逼近十億關口。”
1977年底時,青洲英泥被丁賢與李嘉成聯合收購,當時市值隻有兩三億,不到兩年時間內, 已經翻了數倍,目前市值到了九億多,今年肯定可以破十億大關。
因為丁賢與李嘉成是輪流執掌青洲英泥董事會, 丁賢定期要去這間公司履職,對業務情況相當了解,青洲英泥的重頭業務是水泥,年產量超過百萬噸,僅此一項的營收就有數億港幣。
丁賢問道:“李生你講的情況,年報裏都有記載,你到底想表達什麽呢?”
李嘉成開門見山:“青洲英泥盈利突出,目前股票正受市場追捧,等過完春節,我想讓青洲英泥擴一次股,募集一次資金。”
丁賢靜靜望了他片刻,心說李超人缺錢嗎?去年他從九龍倉瓜分那麽多地盤,隨便開發一批樓宇, 十幾億的資金就能聚攏到手, 何必要通過青洲英泥來募資?
“李生,你要募集資金,用途是什麽?”
丁賢是青洲英泥的大股東, 他個人持股25.3%, 李嘉成是第二大股東,持股量是25.1%,幾乎持平,有關青洲英泥的任何決策,都需要兩人進行磋商,必須兩人先達成一致意見,決策才有實施的可能。
李嘉成向丁賢闡述原因:“青洲英泥的基建材料生產總量,一年上一個新台階,等到明年的時候,現有的廠區就要滿足不了產能,我提議擴股融資,就是為了建設新水泥廠。”
丁賢聽到‘廠區’兩個字,立刻意識到李嘉成的真正用意,他點頭:“我讚同你的看法,確實需要興建新廠,你準備選址在哪裏?”
李嘉成手指北向:“我認為選在新界屯門最合適,那裏的空置地皮多,又非常廉價, 不管多大規模的廠區, 都能輕易獲得土地審批, 隻要我們決定搬遷,三個月有望落戶,人工也便宜,可以消減人力成本。”
“但運輸成本會增加。”
“青洲英泥的貨物要發往全港各區,無論廠區設在哪裏,運輸成本都差不多,如果我們選在屯門靠海的地方建廠,到時直接走海運,運輸費的增幅不會太高。”
“等設了新廠後,舊廠區你準備怎麽處置?”
兩人囉嗦這麽多,歸根結底就是為了青洲英泥舊廠區的開發。
青洲英泥原廠址位於九龍紅磡的鶴園街上。
這座舊廠區的總占地麵積有八十多萬平方尺,大約120畝,比華記黃埔在薄扶林道開發的置富花園還要大一些。
位置又臨著維多利亞海港,距離華記黃埔旗下的黃埔船廠隻有三四百米遠,屬於超優質地皮。
當初李嘉成之所以看中並收購青洲英泥,其實就是為了這120畝的廠區地皮。
丁賢又何嚐不是?
但丁賢並不打算過早拆建廠區,因為這片廠區與黃埔船廠一樣,全是工業用地,一旦進行拆建,必須給港府補繳地價,到時開發項目的利潤會大打折扣。
不過李嘉成已經等不及,他繼續向丁賢提建議:“我先前說讓青洲英泥擴股融資,資金用途有兩點,一是建設新廠,二是開發舊廠區,舊廠區地盤大,足夠設計出二三十棟高檔民宅,目前樓市正旺,青洲英泥的股東會踴躍支持我們。”
丁賢相信股東會支持,但董事會做決策,不能隻在乎短期收益,他問道:“你計算過沒有,如果把舊廠區拆建,需要給港府補交多少地價?”
李嘉成已經算的清清楚楚:“大約要補5億到6億港幣,但即使補上這麽多,我們仍舊有可觀利潤可以賺。”
反正是股東出錢建房子,長江實業與華記黃埔隻需要承建,不用進行任何投資,最終利潤是由丁賢與李嘉成私人瓜分。
丁賢回憶了置富花園的造價,這座花園內蓋了二十棟高層住宅樓,總投資是五億多,總利潤差不多是十億左右。
青洲英泥廠區的地價就要繳納五六億。
等同於說,如果把這座廠區比照置富花園的規模進行開發,那麽所獲利潤的一半都要上繳給港府。
丁賢不願意這麽做。
黃埔船廠的占地麵積比青洲英泥廠區大了三倍,需要補繳的地價至少十五億港幣,丁賢更加不會繳。
他沒有對李嘉成說一些‘要考慮’一類的廢話,直接表態拒絕:“補的地價太多,開發不劃算,我不會同意。”
李嘉成似乎料到了丁賢的反應,隨即問:“新廠肯定要建,等青洲英泥總部完成搬遷,到時舊廠區就要空置下來,你準備怎麽辦?”
丁賢說:“暫時空著,什麽時候地價降下去,什麽時候再開發。”
李嘉成看著他:“假如地價一直不降呢?”
等到1982年中英開始談判,全港地價與樓價都會全線回落,補繳的地價也會暴跌,到時就是開發的好機會。
但丁賢肯定不會明言。
他道:“李生,你明知道舊廠區的開發成本非常高昂,卻仍舊一意孤行去搞開發,這有違做生意的逐利原則,去年你從九龍倉收購那麽多地皮,完全可以先開發那些地皮,你今後數年都不缺土地,何必執意惦記青洲英泥的廠區?”
當然他也不會一味拒絕,又說:“如果等幾年之後,你的土地儲備見底,實在找不到什麽好項目,到時再拆建青洲英泥的廠區也不晚。”
李嘉成笑起來。
越是爭執時,他笑容越溫和:“再等上幾年,物價行情齊齊攀升,到時要補繳的地價會更高,利潤空間會越來越小,假如你堅決不同意拆建舊廠區,那我繼續持有青洲英泥的股份實無必要,不如全部賣給你,我套現一筆撤資。”
丁賢麵露古怪,以他對李嘉成的了解,絕無可能輕易放棄青洲英泥舊廠區這塊肥肉,即使李嘉成真要放棄,那也一定是為了追逐其它更優厚的利益。
丁賢懷疑著問:“你真要撤資?”
李嘉成輕描澹寫:“黑石基金的收益那麽高,我不能沒有表示,我甚至願意低價把青洲英泥股份賣給你,不過我有一個小小的不情之請,希望你能答應。”
丁賢笑道:“但凡是不情之請,都沒有小小一說,你先講出來聽聽。”
李嘉成言簡意賅:“等把股份賣給你後,我會使用這筆資金去吸納港燈股票,我希望你能支持我入主這間英資。”
他的真實意圖已經很明顯,青洲英泥他無條件轉讓給丁賢,但丁賢不能幹擾他去單挑港燈。
丁賢心裏吐槽起來,他就知道李超人另有盤算,為了爭奪港燈,李超人對青洲英泥舊廠區的龐大利益說放就放,也是果斷幹脆。
但丁賢不能答應。
為什麽呢?因為港燈價值太高。
香江隻有兩間電力能源集團,一間是嘉道理家族控股的中華電力,專給新界與九龍供電,另外一間就是港燈,專給港島供電。
港燈創立已經有一個世紀,曆史比中華電力要早。
港燈創始人叫做保羅.遮打,這位仁兄是英格蘭人,在香江創建了好幾間百年老店,他曾經與怡和係凱瑟克家族聯合創建了九龍倉,同時獨資創建了牛奶公司與港燈。
他於1926年在香江病逝,死後九龍倉歸凱瑟克家族所有,牛奶公司股權幾經變動,後被華人周錫年買走,73年被凱瑟克家族狙擊並購,去年又被丁賢、包玉港與李嘉成聯合吞並。
至於港燈,它的市值過高,至今都沒有任何財團能把它吞入囊中,它的董事會是被一批英資股東所控製,但這些股東的個人最高持股量也沒有超過10%。
反正隻要財力足夠,誰都可以嚐試入主港燈董事會。
前世一直等到1982年,怡和係大班紐璧堅調集三十多億港幣,在股市上購入三成半的港燈股票,這才獨霸了董事會。
但是這次並購讓怡和係背上沉重的債務包袱,導致怡和係陷入債務危機,紐璧堅也是因此暗然下台,並且過了三年後,怡和係就把持有的三成半股份轉手賣給了李嘉成,當時的售價比紐璧堅的購入價要少幾億港幣,李嘉成占了好大一個便宜。
前世李嘉成收購港燈以後,曾經對媒體發表過一番評論,他是這麽說的:‘港燈是心目中的公司,一早已掌握全部資料,機會來時,便可以迅速做出決定。’
李嘉成沒有講假話,他其實早在前年收購青洲英泥時,就已經開始調研港燈,並著手製定收購方桉。
港燈旗下有兩座發電廠,這些電廠占有的地皮比青洲英泥舊廠區還要大。
最關鍵是港燈壟斷港島的電力資源,手持港燈在手,就是比葵湧港口更穩定的錢倉。
丁賢當然明白港燈的重要性,華記以及華記關聯企業的用電量位於全港首位,他無論如何都要把電力掌握在自己手中,絕對不會放手。
丁賢朝李嘉成微微搖頭:“我從兩年前開始,就在吸納港燈股票,目前已經買了將近一成,我不可能退出這間公司。”
這是丁賢委托孟月楨所做的股市投資。
當時丁賢把十五億港幣的閑資盡數交給孟月楨,拿去股市做投資,基本都投資在了恒生成分股與地產股上。
但大部分股票都沒有買過舉牌線。
買過5%舉牌線的上市公司隻有四間,大酒店、中華巴士、天星小輪、港燈。
其中大酒店經過一次換股,目前丁賢的持股量已經超過兩成,天星小輪早就被丁賢收購,持股量超過五成,未來有機會,丁賢會把這兩間公司私有化,資產全部注入華記黃埔,合組一座上市公司已經足夠。
這樣一來,目前丁賢持股超過5%的上市公司就隻剩下中華巴士與港燈。
丁賢的持股信息在港交所有披露,完全對公眾公開,任何投資者都可以查到。
李嘉成不會不知道,他聽完丁賢表態,又提了一個建議:“我也是很早就在吸納港燈股票,買了四個百分點,一直沒有舉牌,我願意高價收購你持有的港燈股份,你什麽條件都可以提。”
<a id="wzsy" href="https://m.yawenba.net">雅文吧</a>
其實李嘉成心裏也是超級鬱悶,他實在是想不明白,丁賢年紀輕輕,為什麽眼光會那麽精準?而且深謀遠慮,從和記,到九龍倉,再到港燈,每一步都計算的清清楚楚,擺明是要把英資老年老店一網打盡。
但丁賢吃的滿嘴流油,讓其他華商去喝西北風嗎?
當初丁賢收購和記時,李嘉成準備不足,也擔心觸怒英人,他就沒有介入。
等丁賢收購九龍倉,李嘉成籌謀時久,已經具備介入的資格,費盡心機總算搞到一點資產,但這點資產卻遠遠滿足不了李嘉成的發展需要。
於是李嘉成就盯上了港燈。
但丁賢早就把港燈當成了自己的盤中餐,他不願對李嘉成讓步,使用近乎炫耀的口氣說:“我儲備的現金太多,手上有幾十億的閑錢花不出去,必須進行股市投資,好保值升值,所以李生,我實在是抱歉,你的籌碼對我毫無吸引力,我沒有辦法在港燈上妥協,你要是覺得我做事不妥當,那就在股市上爭一爭嘍。”
李嘉成旋即發出一陣爽朗笑聲:“咱們是合作夥伴,不能爭,更不能鬥,你退我進,你要是進,那我就退!”
他又何嚐不是現金多?
從九龍倉收購的地盤,他每開發一棟住宅樓,就有幾千萬港幣的純利進入口袋,去年他大興土木,同時起建三十棟高層公寓,未來數年內,他每年都能積攢超十億港幣的暴利。
這麽龐大的現金流,他不去搞投資,不去搞收購,放在手裏做什麽?等著發黴啊。
但他現金再多,也比不上丁賢。
77年全年,丁賢積攢結餘十四億八千萬港幣,全部投入原由期貨市場,浮盈已經翻倍,隨時可以調資回港。
78年的全年盈利,僅僅暴雪一間公司就給丁賢儲備了十億港幣現金流,隨身聽收益還沒有計算在內。
華記黃埔規模與長江實業相當,如果華記黃埔使用銀行信貸去蓋樓盤,現金流輕鬆追上長江實業。
李嘉成評估過他與丁賢的財力差距,以及在股市的運作能力,最終得出一個悲觀結論,如果在股市上硬爭港燈,不管從哪一方麵他都爭不過丁賢。
他聽丁賢對港燈的態度這麽堅決,就暫時放下異見,轉而商量另外一樁生意:“除了港燈,你好像隻對中華巴士的股票買過了舉牌線,難道你也想收購這間公司嗎?”
丁賢道:“我在股市的投資有一個原則,不收購華資,我持有中華巴士股票,純粹是為了投資。”
中華巴士是公共事業股,孟月楨覺得投資這種股票沒有任何風險,於是買多了一點。
李嘉成見丁賢並不惦記中華巴士,就說:“我收到消息,投機客衛理已經盯上中華巴士,準備強行狙擊並購,中華巴士創始人顏成昆熱衷搞地產,借貸太多,他根本招架不住,我準備以香江電車的名義去支援顏家。”
前世中華巴士就被狙擊過,罪魁禍首也是衛理,但那是1980年才發生的事情,現在提前了一年,估計是衛理在九龍倉股戰裏賺了太多錢,需要投資實業來保值,於是就盯上了控股權不穩的中華巴士。
丁賢聽了李嘉成的話,心裏不由疑惑起來,剛才李嘉成洋洋灑灑講了那麽多,又是擴股拆建舊廠區,又是收購港燈,難道都是虛晃一槍?
李嘉成的真正目標就是中華巴士?
丁賢反對了李嘉成的舊廠區提議,又反對了港燈提議,不會繼續反對中華巴士提議。
李嘉成的心理底線極可能就是中華巴士。
丁賢想到這裏,也向李嘉成提了一個建議:“我可以把持有的中華巴士股份轉讓給你,但你要拿青洲英泥股份來置換。”
李嘉成嗬嗬一笑:“隻有港燈股份才值得讓我轉讓青洲英泥股份,中華巴士不值這個價。”
丁賢攤攤手:“那就算了,咱們繼續輪值合營,我覺得也挺好。”
李嘉成附和:“我也認為很好,就按照你的意見,咱們先建青洲英泥的新廠區,至於舊廠區的拆建,暫時擱置幾年。”
“那還需要擴股嗎?”
“不再需要了!青洲英泥78年度的盈利,足夠購買地皮建廠,但可能無法再給小股東們分紅。”
“那就不分紅嘍,做企業是長久的事,將來有大把機會發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