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考開始,孔明現身
偷看我日記,曹操製霸三國 作者:安靜l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由於現在的太學考試不像後麵的科舉,有著完善的層層篩選的流程。</p>
所以,在太學考試之前,考生們必須要先經過一番初步的篩選才行。</p>
首先,考生肯定得要身家清白,籍貫必須清楚,且不能是作奸犯科之輩;</p>
而後,還會有對應科目的初始測驗,若是連初始測驗都過不了,那後麵的考試也就不用參加了。</p>
這兩輪下來,便淘汰了一大群心存僥幸和濫竽充數的人,也大大減輕了正式考試時,考生和考官們的壓力。</p>
通過了這些前置篩選後,留下來的學生們,終於可以參加正式的太學入學考試了。</p>
考試的當日,考官們的身份也終於揭曉。</p>
儒學經科,由前太尉楊彪,及現尚書令荀彧和現禦史中丞程昱,一起監考。</p>
楊彪是大儒,德高望重,基本上就是用來鎮場子用的那種。</p>
他隻需要往考場上一坐,絕大部分考生便會老老實實,乖乖的就範,哦不,是答題。</p>
荀彧代表著世家,而程昱則代表寒門,</p>
至於平民出身且有資格與他們同列考場的,目前看來恐怕就隻有一個陸彥了。</p>
可是陸彥還要監考工科,他隻是最開始來露了個臉,後來便由天子一黨的代表,車騎將軍董承,代陸彥來監考。</p>
這樣的盛事,是不可能完全撇開天子的。</p>
否則天下人必將詬病曹操,甚至會戳著曹操的脊梁骨,罵他包藏禍心,不為人臣,不當人子。</p>
陸彥一直稱呼曹操為曹公,而且他從不掩飾自己幫助的是大漢百姓而非曹操一人的理念。並且陸彥從來沒有參與過朝堂的鬥爭,因此,他也被天子視為最值得拉攏的中立黨。</p>
明裏暗裏,天子對陸彥的籠絡也從未斷過,隻是陸彥的回應並不積極。</p>
陸彥與楊彪等人一起監考儒學經科的考試,便是來自天子提議,但陸彥因為更在意工科和數學,所以就婉拒了。</p>
但天子一黨不能沒有人去監考。</p>
在沒了楊彪後,他們已經沒有拿得出手的大儒,於是隻能矮子裏麵拔高個兒,把現車騎將軍董承,給拎了出來。</p>
儒學經科考試的人最多,足有三百多名;數學一科來考試的人最少,隻有二十來個。</p>
至於工科,因為曹操治下百姓都知道陸彥重視工匠,所以也有近百人前來考試。</p>
這些考生都是經過了數輪篩選的。</p>
別看工科隻有不到一百人來考試,這並不是因為工匠或者他們的後輩不願來考,隻是因為他們大多不識字,沒法考而已。</p>
等到下一代經過了書院的教導,以後工科絕對會是非常熱門的一個學科,最終是由陸彥和毛玠兩人一起監考。</p>
隻是可憐數學一科了,喜歡專研算術的人本來就少,這一次隻有二十來人考試,可能想讓大家意識到數學的重要還需要一段時間吧。於是最後數學一科隻有一個普通官員前來監考。</p>
如今天下人最為重視的還是儒學經典,陸彥對學科的改革之路,任重而道遠。</p>
建安二年,四月初。</p>
春耕火熱開啟之時,陳留城以南,太學院裏最先建好的考場中,也開始了熱火朝天、緊張刺激的大考。</p>
陸彥站在太學院大門內,看著人潮湧動卻秩序井然的考生們,忍不住自言自語道:“有高考時候的感覺了!”</p>
但現在這規模,比起後世的高考差得不是一星半點,不過現場肅穆、緊張的氣氛,卻已經絲毫不輸後世的考場了。</p>
考場之內,除了監考官外,還三步一崗,五步一哨。</p>
“凡作弊者,一經發現,其所報參考的各階段、各科成績無效,且永不錄用。</p>
幫助他人作弊者......”</p>
考場之中,主考官楊彪,開始念起了考場的規矩。</p>
考試監考之嚴格,作弊處罰之嚴重,大漢子民尚屬首次見到,因此在場的所有考生心中雖然發緊,卻反而也多了幾分踏實。</p>
大家都是憑自身的真才實學考試,who怕who啊?</p>
儒學經科考試,先有雜文再有論,最後是帖經和策論。至於詩詞歌賦,至少現在沒有人把它們當成正式的考試內容。</p>
數學考的就是算術題,工科則更多的是實用技巧,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之類的。</p>
儒學考試要考夠足足三天,而數學和工科,隻需要兩天便完成了。</p>
等到最後一日,也就是策論開考的時候,陸彥也來到了考場監考。</p>
偌大的考場中,坐著三百多位考生。</p>
陸彥在荀彧和程昱的陪伴下,站在考場最前方的角落中。</p>
此時此刻,荀彧和程昱正在用極為小聲的聲音,為陸彥指出某些他們之前看到的可造之才。</p>
指著坐在考場中央偏右的楊修,荀彧輕聲道:“楊修之才,不用多說了...”</p>
楊修心有所感,抬頭看向了陸彥等人的方向。</p>
見陸彥和荀彧、程昱正看著自己,楊修連忙放下手中筆,挺直了跪坐的身子,遙遙拱手行了一禮。</p>
陸彥壓了壓手,示意他低調點,於是楊修再次提起筆,開始埋頭奮筆疾書起來。</p>
程昱也輕聲說道:“還有楊修左前方的那位年輕人,其才也堪稱上佳!”</p>
陸彥看去,原來卻是法正,於是點點頭,道:“我之前偶然間見過他,他的才能不在儒學,而在謀略!”</p>
荀彧和程昱相視一眼,能夠清楚的看到對方眼中的驚異,“如此,倒是可以著重培養一番!”</p>
亂世之中,謀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陸彥卻搖頭說道,“無需特殊照拂,年輕人總要經曆些挫折才能成長。”</p>
“沒錯,還是長生你想的周到。”</p>
陸彥的眼光還在考生裏四處遊弋,看他那樣子,似乎還在尋找更好的人才。</p>
程昱見狀,於是輕聲說道:“長生,我們還發現了一個超越楊修和法正的人才...不,應該說是奇才!”</p>
陸彥眼前一亮,心中忽然升起一種奇特的預感,問道:“他在哪?”</p>
“左九,倒數第三位。”荀彧輕聲說道。</p>
陸彥放眼望去,隻見那人年紀不大,生的唇紅齒白,麵如冠玉;舉手投足之間,似乎也遵照著某種自我約束,顯得極為嚴謹,但看起來卻又頗為賞心悅目。</p>
“諸葛亮!!!”這是陸彥看到他後,腦子裏猛然蹦出來的名字。</p>
程昱接著便說出了他的姓名和來曆,“他複姓諸葛,單名一個亮字,來自徐州琅琊郡諸葛家族。”</p>
</p>
果然就是他,諸葛亮!</p>
介紹完後,程昱甚至忍不住輕輕歎息一聲,道:“像諸葛亮這樣的世之奇才,寒門恐怕百年也難以出現一個啊!”</p>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考開始,孔明現身</p>
所以,在太學考試之前,考生們必須要先經過一番初步的篩選才行。</p>
首先,考生肯定得要身家清白,籍貫必須清楚,且不能是作奸犯科之輩;</p>
而後,還會有對應科目的初始測驗,若是連初始測驗都過不了,那後麵的考試也就不用參加了。</p>
這兩輪下來,便淘汰了一大群心存僥幸和濫竽充數的人,也大大減輕了正式考試時,考生和考官們的壓力。</p>
通過了這些前置篩選後,留下來的學生們,終於可以參加正式的太學入學考試了。</p>
考試的當日,考官們的身份也終於揭曉。</p>
儒學經科,由前太尉楊彪,及現尚書令荀彧和現禦史中丞程昱,一起監考。</p>
楊彪是大儒,德高望重,基本上就是用來鎮場子用的那種。</p>
他隻需要往考場上一坐,絕大部分考生便會老老實實,乖乖的就範,哦不,是答題。</p>
荀彧代表著世家,而程昱則代表寒門,</p>
至於平民出身且有資格與他們同列考場的,目前看來恐怕就隻有一個陸彥了。</p>
可是陸彥還要監考工科,他隻是最開始來露了個臉,後來便由天子一黨的代表,車騎將軍董承,代陸彥來監考。</p>
這樣的盛事,是不可能完全撇開天子的。</p>
否則天下人必將詬病曹操,甚至會戳著曹操的脊梁骨,罵他包藏禍心,不為人臣,不當人子。</p>
陸彥一直稱呼曹操為曹公,而且他從不掩飾自己幫助的是大漢百姓而非曹操一人的理念。並且陸彥從來沒有參與過朝堂的鬥爭,因此,他也被天子視為最值得拉攏的中立黨。</p>
明裏暗裏,天子對陸彥的籠絡也從未斷過,隻是陸彥的回應並不積極。</p>
陸彥與楊彪等人一起監考儒學經科的考試,便是來自天子提議,但陸彥因為更在意工科和數學,所以就婉拒了。</p>
但天子一黨不能沒有人去監考。</p>
在沒了楊彪後,他們已經沒有拿得出手的大儒,於是隻能矮子裏麵拔高個兒,把現車騎將軍董承,給拎了出來。</p>
儒學經科考試的人最多,足有三百多名;數學一科來考試的人最少,隻有二十來個。</p>
至於工科,因為曹操治下百姓都知道陸彥重視工匠,所以也有近百人前來考試。</p>
這些考生都是經過了數輪篩選的。</p>
別看工科隻有不到一百人來考試,這並不是因為工匠或者他們的後輩不願來考,隻是因為他們大多不識字,沒法考而已。</p>
等到下一代經過了書院的教導,以後工科絕對會是非常熱門的一個學科,最終是由陸彥和毛玠兩人一起監考。</p>
隻是可憐數學一科了,喜歡專研算術的人本來就少,這一次隻有二十來人考試,可能想讓大家意識到數學的重要還需要一段時間吧。於是最後數學一科隻有一個普通官員前來監考。</p>
如今天下人最為重視的還是儒學經典,陸彥對學科的改革之路,任重而道遠。</p>
建安二年,四月初。</p>
春耕火熱開啟之時,陳留城以南,太學院裏最先建好的考場中,也開始了熱火朝天、緊張刺激的大考。</p>
陸彥站在太學院大門內,看著人潮湧動卻秩序井然的考生們,忍不住自言自語道:“有高考時候的感覺了!”</p>
但現在這規模,比起後世的高考差得不是一星半點,不過現場肅穆、緊張的氣氛,卻已經絲毫不輸後世的考場了。</p>
考場之內,除了監考官外,還三步一崗,五步一哨。</p>
“凡作弊者,一經發現,其所報參考的各階段、各科成績無效,且永不錄用。</p>
幫助他人作弊者......”</p>
考場之中,主考官楊彪,開始念起了考場的規矩。</p>
考試監考之嚴格,作弊處罰之嚴重,大漢子民尚屬首次見到,因此在場的所有考生心中雖然發緊,卻反而也多了幾分踏實。</p>
大家都是憑自身的真才實學考試,who怕who啊?</p>
儒學經科考試,先有雜文再有論,最後是帖經和策論。至於詩詞歌賦,至少現在沒有人把它們當成正式的考試內容。</p>
數學考的就是算術題,工科則更多的是實用技巧,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之類的。</p>
儒學考試要考夠足足三天,而數學和工科,隻需要兩天便完成了。</p>
等到最後一日,也就是策論開考的時候,陸彥也來到了考場監考。</p>
偌大的考場中,坐著三百多位考生。</p>
陸彥在荀彧和程昱的陪伴下,站在考場最前方的角落中。</p>
此時此刻,荀彧和程昱正在用極為小聲的聲音,為陸彥指出某些他們之前看到的可造之才。</p>
指著坐在考場中央偏右的楊修,荀彧輕聲道:“楊修之才,不用多說了...”</p>
楊修心有所感,抬頭看向了陸彥等人的方向。</p>
見陸彥和荀彧、程昱正看著自己,楊修連忙放下手中筆,挺直了跪坐的身子,遙遙拱手行了一禮。</p>
陸彥壓了壓手,示意他低調點,於是楊修再次提起筆,開始埋頭奮筆疾書起來。</p>
程昱也輕聲說道:“還有楊修左前方的那位年輕人,其才也堪稱上佳!”</p>
陸彥看去,原來卻是法正,於是點點頭,道:“我之前偶然間見過他,他的才能不在儒學,而在謀略!”</p>
荀彧和程昱相視一眼,能夠清楚的看到對方眼中的驚異,“如此,倒是可以著重培養一番!”</p>
亂世之中,謀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陸彥卻搖頭說道,“無需特殊照拂,年輕人總要經曆些挫折才能成長。”</p>
“沒錯,還是長生你想的周到。”</p>
陸彥的眼光還在考生裏四處遊弋,看他那樣子,似乎還在尋找更好的人才。</p>
程昱見狀,於是輕聲說道:“長生,我們還發現了一個超越楊修和法正的人才...不,應該說是奇才!”</p>
陸彥眼前一亮,心中忽然升起一種奇特的預感,問道:“他在哪?”</p>
“左九,倒數第三位。”荀彧輕聲說道。</p>
陸彥放眼望去,隻見那人年紀不大,生的唇紅齒白,麵如冠玉;舉手投足之間,似乎也遵照著某種自我約束,顯得極為嚴謹,但看起來卻又頗為賞心悅目。</p>
“諸葛亮!!!”這是陸彥看到他後,腦子裏猛然蹦出來的名字。</p>
程昱接著便說出了他的姓名和來曆,“他複姓諸葛,單名一個亮字,來自徐州琅琊郡諸葛家族。”</p>
</p>
果然就是他,諸葛亮!</p>
介紹完後,程昱甚至忍不住輕輕歎息一聲,道:“像諸葛亮這樣的世之奇才,寒門恐怕百年也難以出現一個啊!”</p>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考開始,孔明現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