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邊緣地帶早春寒風的呼嘯聲並沒有打算早已疲憊不堪的戰士們的睡夢。


    天色完全亮起來的時候,隊伍依然進行了時間比較長的休整。除了輪值負責警戒的人大多數戰士終於睡上了一個完整的覺,數天來的疲勞終於在很大程度上得以緩解。


    “早上外出負責尋找食水打探消息的人有消息了沒有?”午飯的時候張海詢問道。


    急行軍中的隊伍也取過幾次水,雖然暫時的食水並不成問題。但是進入人口更稀薄的山區這一點對於數百人的隊伍來說也顯的重要起來。


    少年營中的人所組成的便衣隊不負所望的在午飯前的時候就跟著張林趕了過來。畢竟這太行山南麓還算不上什麽荒蕪人煙的地方。


    “我們是現在磁州以北,武安還要在往北。過了篷山應該就不用這樣辛苦的打探了,那一帶過去是為父常去的。”張林對眾人說到,聽到師傅的父親如此說,孩子們的心也安定下來。再次展開行軍時的氛圍也寬鬆了許多。


    李峰不太好意思直接去與師傅的父親搭話,而是破有疑慮向師傅詢問道:“我們這麽多人上山可以麽?不會招來王倫那樣的猜忌?”


    張海自幼以來不是勤奮習武就是把時間用於管理弟子方麵,與家人接觸的時間算起來並沒有多久。可是對於江湖上的往事還是多多少少的聽父親提起過的。


    “家父已經近二十年不幹這山上的活了,臨走的時候大當家就已年今中旬。其實自古以來即便是帝王,又有幾個能活過知天命之年?江湖上的這種眾矢之的,即便是街頭的那些混混組織,所謂大哥也好霸王也罷通常也都是年過四旬就自動讓賢,這還是好的的情況。所以,不論如何我們必須要做好再進行一次戰鬥的準備。”張文對弟子們提醒道。


    其實張海憂慮的並不是舊時的山寨不給麵子,如果是那樣事情反而好辦了。就怕這裏的人們聽到了自己在北直隸的威名假義逢迎禮讓三分,那就很難以達到自己的目標。因此並沒有耽擱,準備了充足的給養後就迅速向目的地開進了。


    除了張海等少數人之外大部分孩子們的盔甲兵器乃至馬匹都是從明軍那裏繳獲的。在這還沒有得到東邊傳來消息的武安縣館陶鄉,負責在山外巡邏放哨的那些半民半匪的哨探以為是朝廷前來圍剿的官兵,遠遠在山上望見那些旗號和盔甲的時候就迅速有人將警訊以專人傳達給未於小店村山嶺處的山寨。


    “前來的官兵有多少人?”小店村山寨的頂天梁問道。


    “大約七八百人,多半都是披甲的戰兵,似乎還拖著不少炮。”前來傳信的人認真的回答道。對於小店山寨這些經曆一些陣丈的人來說自然知道那些能用馬馱著走的炮根本不會有什麽大不了的,但是如此突如起來還是讓人覺得有些意外。


    “老三,這是怎麽回事?”寨子裏負責處理日常事物的頂天梁有些不滿的向三當家問道。


    “誰知道是怎麽回事?周邊兩縣都有不少我們的人,關係同我們也不算差。即便是朝廷上麵下來的行動並從外府調兵,我們也不可能一點兒消息也沒有。”做為轉角梁的老三也是有一定地位的人物,有些冤枉的說道。


    正在這時,再次有消息傳了過來,僅僅是一封並非有多緊急的書信。負責讀字的人在內室講罷,不由的讓山寨的幾個頭麵人物大送了一口氣。


    “原來是一夥外地逃竄到我們這裏的流寇,這就好辦了。以我們的實力,他們惹不動我們的。”轉角梁自信的安慰眾人道。


    與南方乃至沿海的情況大為不同。論戰力,在這貧瘠的北方山區沒有幾夥山賊敢說自己強於朝廷那些披甲的戰兵,尤其是在這裏九邊不遠的地方。可對於這山勢險要的館陶鄉山寨來說則有足夠的自信來應對這個規模的官兵。畢竟能夠通向山寨的道路就那麽三條,臨近山寨門的坡度也不小,從上麵往下射箭不但射程至少增加一半以上,五到七鬥的普通獵弓發出的箭都能威脅尋常的盾甲了。如果將外麵能夠撤進來的人收到山上,防禦的兵力多達近千。還擁有多年來備製的足夠數量的滾木擂石等物,決非一般城牆那樣能夠被輕易攻破的。


    “報!有人從山下射來書信!”寨子外麵忽然又有消息傳了過來。


    對於這種不明來路的信件,一名負責讀字的下人把信在安全的地方拆開看過之後不由有些驚訝與惶恐。


    “隔著這麽高都能把書信射上來,看來前來的人倒有些武藝不小的人。前來的人說什麽?”許久沒有發話的大櫃不經意的問道


    “信上說的是.他們說讓我們把寨子讓出來,方圓四十裏之內都是他們的領地。可以送我們三千兩銀子的借寨之費。不然的話就隻好一個不留的武力解決了。後麵還有一些完全不成詞句的字,不知道是什麽意思,似乎是密語一類。”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連一向穩重的頂天梁也有些氣憤的說。


    “對!要是官兵說這大話也就算了。他們一夥哪裏都不能久留,根本無法對我們展開長期圍困的流寇也敢說這大話?”


    做為首領的大櫃還是有些謹慎的提醒道:“認真準備吧!他們能從朝廷那裏繳獲那麽多鎧甲馬匹,想來也決非等閑之輩!”


    觀望動向的少年營骨幹們仔細的觀察著山頭上的風吹草動。


    寫信的時候張林並沒有回避張海乃至劉洪濤等人都並沒有回避。


    “父親,以這麽強硬的口吻去信,這合適麽?”張海有些不解的問。這信上的內容雖然說出了自己乃至許多弟子們的想法,但父親平時從來不像這樣的人。


    “當年老當家的在安子嶺陷入官軍重圍打算趁夜分散突圍之前一段密語約定而已。如果今後老山寨被外人占據,不懂我們的暗語受到這樣的信就不會認出是故人相逢。”張林解釋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女俠獨孤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女俠獨孤雯並收藏明末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