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三年夏季從湖廣到廣東浙江一帶的沿海作戰行動中張海等人在戰鬥中以炸沉敵方主力艦隻為主要作戰方式,其餘不少被俘獲的船隻也往往被猛烈的炮火打的千創百孔。不過那些輕微受損的船隻在進行了簡單的修補後完全可以承受一般水準的海上風浪了。如果按照在夏末秋初不算過於惡劣的季節航行於舟山以北海域的標準,洞庭水師中的不少船舶也能夠用於近海運輸,這使得新軍所掌握處於良好狀態並能夠配齊船工的大約四十噸排水量以上的帆船達到了二三百艘之多。其中包括二三百噸級別的大型戰船及海船五十五艘,四十到六十噸左右排量的船隻二百一十艘。總噸位估測在兩萬四千到兩萬六千噸左右。這還沒有包括並不適合在渤海附近的一些淺水海岸活動的封舟。這些船隻在不超過兩千公裏的近海航行時因為無需攜帶大量的淡水及儲量,空間一下子變的寬鬆了很多。包括不少後勤及情報等特殊部隊在內的新軍主力六個旅群近三萬官兵與近五千匹隊伍上擁有的經過一定訓練的優良戰馬幾乎都能通過水上的方式進行運輸了。
盡管如果按照傳統的曆法夏季已經接近尾聲,長江口以北也屬於少有海上的風暴光顧的地方,不過新朝政權在自福建到南直隸一帶的沿海還是建立了針對有前兆的大型風暴進行預警察的傳信網絡以確保船隊起航的時候能夠最大限度的確保安全。報警通過特製的煙花信號在每隔二三公裏的地方展開,使其能夠在不到半日的時間內就能夠使南京至揚州一帶的船隊能夠提前得到信息簡單的警迅。
因為在長江水戰中充足的準備,各船為部隊的上船和登陸都準備了不少長達二十多米的木製梯板,使得隊伍不需要在揚州或南京等地的重要碼頭上船。而是馬匹和車輛乃至抬送火炮的人通過連成一排的梯板,人員通過小船與攀爬網直接在南京對岸的六合演兵場一帶開赴上船。
除了在臨戰前的訓練場上,這似乎是鹽山起事以來新軍主力部隊陣容最為龐大的一次出征了。三萬人的戰輔部隊足足花了一個時辰的時間才在各船部署到位做好了起航的準備。
揚州至南京一帶的船廠和不少的木工在近一年的時間內趕製出了不少的人力動力螺旋槳,但是在拆卸了不少數噸到十來噸排量的小船所用的螺旋槳並將其臨時安裝在繳獲過來的大船的情況下還是不可能讓整個船隊都擁有新軍水師原有船支的機動能力。
“幸好夏末的時候還是還是多東南風,船隊前進的動力無需過於擔心。在依靠風力和輪換人員負責去我們原有的螺旋槳船隻上負責踏板的話,整個船隊應該依然能保持每晝夜四百裏左右的航行能力。”周鬆向張海保證道。
包括張海在內,隊伍上的大多數官兵的海訓算不上有多充足。不過適應這北方近海海域的航行,長江水麵上平日裏積累和輪換進行的“水訓”卻已經足夠了。
規模龐大的船隊揚起風帆的時候勾起了不少官兵關於或者在沿海或者在長江中水戰或海戰的回憶。那個時候擁有這樣規模龐大的水師力量的對手往往是敵人,沒有多少戰士想到有一天自己的隊伍也能擁有這樣規模龐大的船隊揚帆出航。
對於擁有嫻熟操船技能的歐洲水手們來說,數十噸的船已經可以進行萬裏距離上的洲際遠航了。新軍主力部隊在水上及海上的操船能力遠不能同那些歐洲人相比,但是在長江水麵上這些海船級別大小的船隻最多隻是讓戰士們感到船體隨著風帆與船艙裏的水手們的蹬踏而輕微的波動而已。就連上船的一些馬匹也沒有因為船隊的快速航行而有什麽不良反應。
自南京至鬆江一帶的長江江麵上雖然有些逆風卻相對順流,船隊在岸邊負責引導的人員有效的協助下以似乎比在岸邊奔跑還快的速度排著整齊的縱隊飛快的航行著。
為了緩解大戰臨戰前的壓力,完成了在船艙內值班進行螺旋槳踏板作業的戰士們同張海一起一樣在船支的甲板上組織拉歌等放鬆活動。
掛著星星火炬旗幟的船隊自南京至鬆江府境內的航行順流航行是相對輕鬆的,而到了快要入海的時候,天空似乎陰沉起來。秋末裏雨幕的降臨讓水麵上的能見度從幾十裏遠降低到不過三四米的距離。張海便命令旗手傳令各船展開作戰隊形並做好戰鬥準備,準備隨時應對可能的危險。負責各船的連排幹們也在安排著更多的人負責去船內蹬板的情況下叮囑負責休息的戰士看管好及保養著火藥及其他裝備以麵在這樣的雨天受到損壞。
同所有擁有重要商道的出海口一樣,長江入海的地方也曾經是沿海一帶的海盜活動猖獗的地方。因此張海率領的船隊在入海的時候也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以防止意外。
不知道是不是新軍主力部隊在新朝三年的夏季於江西湖廣乃至東南一帶海域上水戰的威名過盛。船隊在長江口於陰雨中折轉向北的時候並沒有在海天之間發現任何可疑的船隻。
實際上包括張海在內的新軍中不少人都低估了夏季的前出迎戰帶給敵人的震動。夏季交戰以來的這一兩個月時間內,新朝陸戰無敵水戰也無雙,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威名克服著不少人的偏見傳遍了大江北。
原本後金與遼東聯軍還打算在沿海組建一支必要的水師以警戒新朝主力可能通過海路所展開的行動,不過當江西九江附近湖廣水師大敗的消息船來後,不論是孫承宗還是奴爾哈赤都不約而同的打消了這個念頭。
盡管後金與遼東聯軍放棄了同掌握整個南方資源的新朝政權在短時期內展開水路爭風的念頭,不過新軍主力部隊的動向卻一直是懸在北方聯軍勢力頭上的一把利劍,其在去年夏天的作戰行動中展現出的神出鬼沒的長途隱蔽行軍與突襲能力讓不少的人都為之膽寒。
為此,駐紮在冀南平原上的後金主力在命令遼東軍展開南下作戰的同時也不忘實常以遊騎活動在黃河以北,隨時準備應對張海等人從路陸可能的突襲。
這樣的戰備尤其在夏季令後金軍隊中的不少人都有些疲憊甚至厭倦了。
“要麽南下同那些傳聞中的強敵,要麽幹脆去關外甚至靠近長城一帶的地方戰備也好。在這中原一帶耗著算怎麽回事兒?我看那張賊對我軍還是畏懼的,未必有想象中那樣強。隻不過那些殘明的尼堪太差才給了那些賊人刷名聲的機會而已。”正藍旗的莽古爾泰首先把軍營裏的不滿講了出來。
新軍在夏季的大勝傳來之後奴爾哈赤也有些動搖了,現在他似乎有些理解了為什麽嶽飛時代的前金要在中原扶植偽政權。其實對於現在的自家來說,在華北及山東一帶掠奪了足夠的財物及人口之後還是會關外的老家更為恰當一些。留在關內卻隻占半壁江山的隱患在史書上已經是很明白不過的了。
“老四,你的看法呢?”大營中的奴爾哈赤問道。
“京師和青州這兩顆張賊留在北方的釘子我們在剛剛拔之未果的時候,就應該北撤了。”此時的皇太極卻少見的十分讚同莽古爾泰等人的意見。
“如果我所料不錯,張賊雖然在過去表現出畏懼我軍的態度,但是在夏季的大勝之後他就會揮師北上。有可能是走水路或陸路,但還有一種可能是通過海路直接進兵山東救援青州。甚至直接在寧錦又或者遼東等地登陸。所以我覺得我軍如今應該是北返的時候了。當然,為了防止那些漢人中有人錯打了算盤,我軍主力也不可全然回師。遼西寧錦一帶殘明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修建的那些工事完全可以為我軍所用。我軍主力暫時駐紮在明軍在山海關至錦州一帶的營壘。這樣既不憂慮全軍有曆史上的隱憂,也可以在麵對各種變故的情況下保持主動。”皇太極補充道。
當後金的首腦正在真定府一帶的大營商議兵事的時候,忽然從營帳外有信箋通過衛兵的手傳了過來。正是負責去南邊兒的漢軍旗密探傳來的大概五天以前的消息:集結在南京至六合一帶的新軍主力似乎已經登上了集結起來的規模龐大,足有幾百艘大船之多的船隊起航了,而且在揚州一帶的水路暫時還沒有消息。
“五天前的消息?”奴爾哈赤問道。
“正是四天前傳來的消息,敵區的路不好走,也無法快馬傳信,不過平均算下來也有五百裏加急的水平了。”負責遞信的親信回道。
雖然水師不是後金所長,不過這些日子以來為研究南下作戰及沿海的一些情況後金上層對於水路或近海行船的一般速度大致是有所了解的。
盡管如果按照傳統的曆法夏季已經接近尾聲,長江口以北也屬於少有海上的風暴光顧的地方,不過新朝政權在自福建到南直隸一帶的沿海還是建立了針對有前兆的大型風暴進行預警察的傳信網絡以確保船隊起航的時候能夠最大限度的確保安全。報警通過特製的煙花信號在每隔二三公裏的地方展開,使其能夠在不到半日的時間內就能夠使南京至揚州一帶的船隊能夠提前得到信息簡單的警迅。
因為在長江水戰中充足的準備,各船為部隊的上船和登陸都準備了不少長達二十多米的木製梯板,使得隊伍不需要在揚州或南京等地的重要碼頭上船。而是馬匹和車輛乃至抬送火炮的人通過連成一排的梯板,人員通過小船與攀爬網直接在南京對岸的六合演兵場一帶開赴上船。
除了在臨戰前的訓練場上,這似乎是鹽山起事以來新軍主力部隊陣容最為龐大的一次出征了。三萬人的戰輔部隊足足花了一個時辰的時間才在各船部署到位做好了起航的準備。
揚州至南京一帶的船廠和不少的木工在近一年的時間內趕製出了不少的人力動力螺旋槳,但是在拆卸了不少數噸到十來噸排量的小船所用的螺旋槳並將其臨時安裝在繳獲過來的大船的情況下還是不可能讓整個船隊都擁有新軍水師原有船支的機動能力。
“幸好夏末的時候還是還是多東南風,船隊前進的動力無需過於擔心。在依靠風力和輪換人員負責去我們原有的螺旋槳船隻上負責踏板的話,整個船隊應該依然能保持每晝夜四百裏左右的航行能力。”周鬆向張海保證道。
包括張海在內,隊伍上的大多數官兵的海訓算不上有多充足。不過適應這北方近海海域的航行,長江水麵上平日裏積累和輪換進行的“水訓”卻已經足夠了。
規模龐大的船隊揚起風帆的時候勾起了不少官兵關於或者在沿海或者在長江中水戰或海戰的回憶。那個時候擁有這樣規模龐大的水師力量的對手往往是敵人,沒有多少戰士想到有一天自己的隊伍也能擁有這樣規模龐大的船隊揚帆出航。
對於擁有嫻熟操船技能的歐洲水手們來說,數十噸的船已經可以進行萬裏距離上的洲際遠航了。新軍主力部隊在水上及海上的操船能力遠不能同那些歐洲人相比,但是在長江水麵上這些海船級別大小的船隻最多隻是讓戰士們感到船體隨著風帆與船艙裏的水手們的蹬踏而輕微的波動而已。就連上船的一些馬匹也沒有因為船隊的快速航行而有什麽不良反應。
自南京至鬆江一帶的長江江麵上雖然有些逆風卻相對順流,船隊在岸邊負責引導的人員有效的協助下以似乎比在岸邊奔跑還快的速度排著整齊的縱隊飛快的航行著。
為了緩解大戰臨戰前的壓力,完成了在船艙內值班進行螺旋槳踏板作業的戰士們同張海一起一樣在船支的甲板上組織拉歌等放鬆活動。
掛著星星火炬旗幟的船隊自南京至鬆江府境內的航行順流航行是相對輕鬆的,而到了快要入海的時候,天空似乎陰沉起來。秋末裏雨幕的降臨讓水麵上的能見度從幾十裏遠降低到不過三四米的距離。張海便命令旗手傳令各船展開作戰隊形並做好戰鬥準備,準備隨時應對可能的危險。負責各船的連排幹們也在安排著更多的人負責去船內蹬板的情況下叮囑負責休息的戰士看管好及保養著火藥及其他裝備以麵在這樣的雨天受到損壞。
同所有擁有重要商道的出海口一樣,長江入海的地方也曾經是沿海一帶的海盜活動猖獗的地方。因此張海率領的船隊在入海的時候也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以防止意外。
不知道是不是新軍主力部隊在新朝三年的夏季於江西湖廣乃至東南一帶海域上水戰的威名過盛。船隊在長江口於陰雨中折轉向北的時候並沒有在海天之間發現任何可疑的船隻。
實際上包括張海在內的新軍中不少人都低估了夏季的前出迎戰帶給敵人的震動。夏季交戰以來的這一兩個月時間內,新朝陸戰無敵水戰也無雙,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威名克服著不少人的偏見傳遍了大江北。
原本後金與遼東聯軍還打算在沿海組建一支必要的水師以警戒新朝主力可能通過海路所展開的行動,不過當江西九江附近湖廣水師大敗的消息船來後,不論是孫承宗還是奴爾哈赤都不約而同的打消了這個念頭。
盡管後金與遼東聯軍放棄了同掌握整個南方資源的新朝政權在短時期內展開水路爭風的念頭,不過新軍主力部隊的動向卻一直是懸在北方聯軍勢力頭上的一把利劍,其在去年夏天的作戰行動中展現出的神出鬼沒的長途隱蔽行軍與突襲能力讓不少的人都為之膽寒。
為此,駐紮在冀南平原上的後金主力在命令遼東軍展開南下作戰的同時也不忘實常以遊騎活動在黃河以北,隨時準備應對張海等人從路陸可能的突襲。
這樣的戰備尤其在夏季令後金軍隊中的不少人都有些疲憊甚至厭倦了。
“要麽南下同那些傳聞中的強敵,要麽幹脆去關外甚至靠近長城一帶的地方戰備也好。在這中原一帶耗著算怎麽回事兒?我看那張賊對我軍還是畏懼的,未必有想象中那樣強。隻不過那些殘明的尼堪太差才給了那些賊人刷名聲的機會而已。”正藍旗的莽古爾泰首先把軍營裏的不滿講了出來。
新軍在夏季的大勝傳來之後奴爾哈赤也有些動搖了,現在他似乎有些理解了為什麽嶽飛時代的前金要在中原扶植偽政權。其實對於現在的自家來說,在華北及山東一帶掠奪了足夠的財物及人口之後還是會關外的老家更為恰當一些。留在關內卻隻占半壁江山的隱患在史書上已經是很明白不過的了。
“老四,你的看法呢?”大營中的奴爾哈赤問道。
“京師和青州這兩顆張賊留在北方的釘子我們在剛剛拔之未果的時候,就應該北撤了。”此時的皇太極卻少見的十分讚同莽古爾泰等人的意見。
“如果我所料不錯,張賊雖然在過去表現出畏懼我軍的態度,但是在夏季的大勝之後他就會揮師北上。有可能是走水路或陸路,但還有一種可能是通過海路直接進兵山東救援青州。甚至直接在寧錦又或者遼東等地登陸。所以我覺得我軍如今應該是北返的時候了。當然,為了防止那些漢人中有人錯打了算盤,我軍主力也不可全然回師。遼西寧錦一帶殘明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修建的那些工事完全可以為我軍所用。我軍主力暫時駐紮在明軍在山海關至錦州一帶的營壘。這樣既不憂慮全軍有曆史上的隱憂,也可以在麵對各種變故的情況下保持主動。”皇太極補充道。
當後金的首腦正在真定府一帶的大營商議兵事的時候,忽然從營帳外有信箋通過衛兵的手傳了過來。正是負責去南邊兒的漢軍旗密探傳來的大概五天以前的消息:集結在南京至六合一帶的新軍主力似乎已經登上了集結起來的規模龐大,足有幾百艘大船之多的船隊起航了,而且在揚州一帶的水路暫時還沒有消息。
“五天前的消息?”奴爾哈赤問道。
“正是四天前傳來的消息,敵區的路不好走,也無法快馬傳信,不過平均算下來也有五百裏加急的水平了。”負責遞信的親信回道。
雖然水師不是後金所長,不過這些日子以來為研究南下作戰及沿海的一些情況後金上層對於水路或近海行船的一般速度大致是有所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