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敵人的精銳戰兵再一次在張海所在的位置附近張弓搭箭的時候,身邊宋子悅等親衛連戰士就迅速拿出了在隨身親衛身上於之前的戰鬥中一直沒有被打光待發彈藥的燧發排槍,第一時間的射擊就以十發子彈徹底打到了五六名顯現出來的敵人。


    清脆的槍聲似乎吸引了敵人的注意力,又有幾名強敵沒有被著槍聲所震懾,在早已張弓搭箭之後把不少利箭射了過來,但卻被前排的戰士們用身體所擋住了。


    在張海的示意之下,身邊的十餘名親衛連戰士在也沒有多少顧及,迅速散布在更廣的範圍上完全暴露出早已準備好的精製燧發排槍向最危險的敵人展開精確的壓製射擊。


    張海此時的身上隻有上等的精鋼製成的頭盔和胸甲,四肢的防護內襯在衣服內的不過是精製的精製鏈甲而已,麵對敵人兵器的攻擊並非像過去那樣安全了。但張海決定在這緊要的時候有必要做一次風險或許不大的冒險出戰。


    兩米的套管鋼矛在張海的手中被伸展到大概三米有餘左右的最長距離上。同其他一般戰士手中的套管鋼矛不同的是,張海手中的套管鋼矛內襯完全是實心鋼所組成。當以遠超過常人的力量在手中完全實展開來的時候,如長矛一般長度的近二十斤左右的鋼棒就像把雙手劍一樣靈活的運用起來,甚至這樣重的鋼棒在張海的手中還可以單手揮舞起來形成更大的攻擊麵。


    張海從一名親衛連戰士手中接過了一麵鋼盾,左手持鋼盾護住頭部,右手握住鋼棒底部的凹陷處,低著身子向敵群的下盤猛掃起來。


    當以這奇特的“劍盾”破開敵軍的矛陣之後,張海便催枯拉朽一般的在敵群中展開了猛烈的攻擊。


    親衛連的戰士也以猛烈的槍銃火力壓製著兩翼可能對張海構成威脅爹後金射手。在這近戰兵和抵近射擊的猛烈槍銃火力打擊之下,原本似乎破為嚴密的後金圓陣被迅速打開一個缺口,並在戰士們與張海的猛烈攻擊之下這個缺口越來越大。敵人在三百餘支已經填裝好彈藥的槍管以及張海接連不斷的近戰攻擊之下在短時間內就付出了三四百人的傷亡。而張海與親衛連戰士附近的官兵們也同時向敵軍發起猛烈的攻擊,攻如入了敵軍圓陣的內部,真個後金主力雖然沒有徹底崩潰掉卻也不由的向內塌陷起來。


    正在這時,東麵更遠距離上的近衛第二營群的官兵們也趕到了。最先加入戰團的戰士們不斷用新一批早已填裝好彈藥的火器在很近的距離上繼續向敵人展開射擊。


    接連不斷的槍銃聲粉碎了兩藍旗最後的殘兵所謂“強敵的火器已經耗盡”的幻想。敵人支持了到了最後一刻的士氣終於跨踏下來。最後擁擠在不過方圓十丈之內的兩三千名敵軍的殘兵在近衛第二營群猛烈的槍銃與輕臼發射的彈雨下成批的倒下,沒有留下一個站立著的敵人。


    “一個可能被俘的人都沒有留下,是不是有些不好?”看著逐漸沉寂下來的戰場,一個親衛連戰士不由的覺得似乎缺少了些什麽。


    兩萬多具後金三旗正規戰兵的屍體散布在幾裏的範圍內,那些被熱兵器尤其是各種彈丸所殺傷的敵人往往身邊並沒有多少鮮血,也少見殘肢斷臂,似乎是兩萬人的大軍鬆散的躺在草原上休息一般詭異。


    “肯定會有俘虜的,補槍的第二旅那裏總會遇到。”宋子悅說到。


    當整個近衛旅的三個加強營群四千餘人的力量全部敢到,第二旅第一營群的隊伍也源源不斷的趕來的時候,對戰場的全麵打掃才得已展開。


    一邊倒的戰鬥中倒在野地裏的敵人的確有不少是出於無奈和被迫的裝死,那些裝死的敵人發現增援過來的新軍主力部隊正在“打掃戰場”的時候,大多數選擇站起身來向人少的地方逃去。


    不過兵力已經多達八千餘人的兩個旅戰鬥群已經在連綿二十餘裏的戰線上組成了嚴密的封鎖線並采用不斷收縮的方式壓迫敵人的空間,那些選擇起身逃跑的敵人大部分並沒有衝過戰士們組成的警戒線。最終經過戰場的嚴酷篩選,上千名裝死又沒有決心與強敵同歸於盡的敵人最終選擇了脫下衣甲放下武器主動投降。這也是戰士們在內地的交戰中所見慣的人性:寧願被殺,也不願意在對抗中戰死。


    打掃戰場的過程中,石壘所率領的第三旅群也最終趕了過來,不過卻連對付敵人屍體堆中裝死之敵的機會也沒有撈到。


    當三個主力旅的隊伍真正完成了集結,十多部熱氣球開始在天空中警戒值班,最後的殘敵被完成了真正處理的時候。經過連日的長途奔波與激戰,早已疲憊不堪的官兵們也終於按照規劃和要求以排群為單位就地休息起來。


    從天空中望向茫茫的大草原,似乎這似乎是一場同歸於盡般的激戰結束之後似的,那些躺在草地上休息的新軍主力部隊的戰士們也似乎是橫七豎八的屍體一般。


    持續了半個時辰左右的第一輪戰略決戰就這樣結束了,實際上最為核心的戰鬥從阻敵的第一槍打響到最後的殘敵被消滅不過二十多分鍾的時間。僅僅隻用了獨立近衛營群和近衛第一營群兩個營戰鬥群不到三千人左右的兵力,新軍主力部隊就給予了兩藍旗主力殲滅性的打擊。最終逃離戰場的嶽托所率領的正紅旗也遭受了一定的損失。斃敵兩萬兩千餘人,俘虜近千名敵人。因為後金正規戰兵普遍一人雙鐵甲,還有大量的馬匹。盡管不少鎧甲在彈丸炮火轟擊之下不經大修難以再用,但是隨時可用的鎧甲也多達近三萬件。三旗之敵的馬匹大部分損失,不少被擊斃,或因為流血負傷倒斃在幾裏之外的距離上,還有不少跟隨正紅旗逃走了。不過依靠熱氣球的偵察,第三旅負責收網的戰士們還是繳獲到四千餘匹堪用聽話而且沒有負傷的敵軍馬匹,至少可以用來做輜重用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女俠獨孤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女俠獨孤雯並收藏明末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