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怎的,當臨戰的壓力減小之後,時間也忽然間顯得快了起來。舊曆十月初五的清晨天色完全亮起來的時候,以徒步為主的公安軍野戰旅及一些駐防力量終於趕上了連日來急行軍的近衛部隊,擔負起三娘子城及邊境一帶的駐防任務來。同時還在臨近西北的山西一帶在投降的明軍的協助下征集了數以千計的駱駝,用以越過大漠。


    隊伍對於漠西一帶的地理也多少有了些了解。這一帶的水草遠不及大草原東部那樣繁茂,深秋至入冬的時候就更是如此。草原上兵力大規模的集結實際上隻能依托十分有限的地方,這也是當年的俺答在這一帶築城的原因,更是原本可以回避張海等人所率領的部隊的敵軍選擇在這一帶同獨立近衛營群決戰的原因。


    在了解到這個實際的情況後張海也大膽的將四千左右的兵力集結起來。


    幾千規模的騎兵馬隊仍然具有相當靈活的荒蕪地區戰術運用能力,就算在沒有太大後勤支援的情況去青藏甚至河西都沒有太大障礙,更不在乎以這個規模的兵力去追逐漠西地區的殘敵了。


    四千兵力左右的騎兵乃至整個隊伍所攜帶的七千多匹馬及上千匹駱駝攜帶著一個月左右的給養及超過正常標準的水源做好了強行軍的準備。


    為了最大限度的節約馬力,官兵們盡可能的輪換使役馬匹,每天以馬匹進行累計三十公裏左右的行軍後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就展開輕載條件下的下馬步行行軍。四千多人的馬隊分為兩個相互掩護的支隊交替行軍以最大限度的節約馬力。


    就這樣:雖然官兵們的騎術不怎麽樣,卻依然靠著以每日二百裏左右的速度展開了最大限度的強行軍,不過四天左右的時間就連續行軍將近八百裏左右逼近到河套一帶整個漠西最為富饒的地方。張海很想像當年的金兀術一樣七天時間就能在夏季以騎兵完成七百公裏左右的機動,可不論是這些好不容易才湊來的馬匹,還是官兵們駕禦馬匹的能力本身,都顯然無法達到這個要求。


    在第四天左右的時候,就有不少的馬匹因為放牧時間不及時而出現了死亡和損失。負責馱運的後隊也比較遠了。


    不少在遠處偵察的蒙古遊騎見到官兵們的狀態個別人又有了心思,似乎重新打算進行一次夜襲。不過如今聚集在河套一帶的林丹汗再也沒有了同張海所率領的主力部隊進行正麵決戰的信心。


    “幾天前在三娘子城以東我們同那些前來的強敵所進行的對決,不少部族都參加了。你們說說看,我們還有有沒有哪怕贏得談判留在草原的機會?”林丹汗可再也不打算上當:毫無疑問:張海等人的軍隊沒有合格的騎兵,哪怕明朝邊軍水準的那個騎兵都沒有。而在用兵打仗方麵,張海等人也達不到名將的層次,最多界於平庸者和草原上的外行之間。可是他們擁有的強大戰鬥力及無與倫比的偵察偽裝能力卻在最大限度上掩蓋了這一切缺點。當初四萬大軍進行夜襲連一千幾百人左右張海所率領的部隊都吃不掉。如今敵軍的兵力增加到至少四五千人,就是不用火器隻進行肉搏對決,那全身鋼甲構成的鋼陣也不是能夠輕易撼動的。


    “我們西逃吧!如今草原上的不少部落與人都在打算西逃了。同那些危險的強敵進行不且實際的戰鬥,已經讓很多人都吃了大虧。”一名部族的首領對林丹汗說道。


    “我們當年的老對手杜度等人哪裏有消息了麽?”林丹汗忽然想起了什麽,在議事的營帳裏不僅僅是對自己手下的心腹,也是對經過三娘子城之敗的其他草原部落眾人說道。


    “後金那些人?他們的嘴裏有實話麽?他們散步消息說新朝主力大軍不擅長騎戰,在能征糧征人的地方是強手,在草原大漠作戰就有可能像當年土木堡之戰時的明軍那樣自己餓死自己。既然如此,怎麽漠西一帶的交戰見不到那些人的影子?要是三娘子城以東的對決那些人肯來幫忙,我們至少有成功的希望。”對此,不少草原上的人都對那些曾經的舊敵頗有不滿。


    “既然如此,大家向西撤吧!能帶走多少人就帶走多少人,那些建州人打算去漠北走難以逾越的高山,我們就隻好南下走河西走廊了。西麵的那些對手沒有打過什麽硬仗,至少要比東麵來的強敵好對付多了。”林丹汗也打算撤退到西域一帶尋求新的出路,事實上不少部落都已經在做這件事情了。


    整個河套地區的蒙古部落在聞到張海等人所率領的隊伍快速東進的消息後,早已是風聲鶴唳,在做出向西戰略轉移的決定後趕著牛羊的人逆著黃河南下的馬隊更是絡繹不絕。


    可讓河套一帶的敵人沒有想到的是張海等人所率領的新軍主力部隊僅僅用了五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千裏左右的強行軍從東麵逼近過來。僅僅比三娘子城戰敗後逃散,後在河套一帶收攏起來的蒙古各部僅僅晚了兩三天的時間。


    馬匹的幫助讓張海等人所率領的主力部隊在草原上達到了步行不可能達到的速度:五天強行軍五百公裏,不過代價卻也是巨大的。因為那些從關內關外湊出來的馬匹普遍達不到連續數天每天兩百裏左右的急行軍能力。到了第五天的時候擁有七千匹馬的整個近衛旅群隻湊的出一千匹用於攜帶輜重的馬匹。近衛部隊就以最快的速度展開連續一晝夜的強行軍,使得來不及進行全麵休整的敵人麵臨追兵的進剿。


    在雙方距離並不遠的情況下,馬匹的短距機動能力也終究不能幫助那些沒有快速機動能力的平民也像正常一樣的情況下完成轉移。聚集在河套一帶的殘敵隻好在放棄牛羊帳篷等輜重的情況下帶著精壯一些的馬匹不顧一切的向西逃去,再也沒有了之前的那種投機心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女俠獨孤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女俠獨孤雯並收藏明末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