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與眾弟子們的會議從《新朝法典》的商議到到財政收入和國庫利用,足足進行了兩個時辰大概四個小時的商議。


    這四個小時的時間裏,罕見的跟隨張海一同出席,還是坐在十分重要的前台位置上的柳香一直沒有發話。而是埋頭看著張海身邊的小女孩們還有會前從李峰那裏送來的不少資料。


    同張海及其弟子們相比,雖然柳香在文化上乃至軍務上也跟隨隊伍不少時間,補習了很多東西。可在不少問題的認識和思維方式上仍然距離劉洪濤乃至李峰等人有不少距離。因此頗有自知之明的柳香在整個會上沒有急於發言,而是熟悉著以前隻有張海及身邊的少數人才熟悉的核心資料。


    見到窗外的天色漸漸暗了下來,張海也意識到這些問題不是一次會議的簡單商討就能解決的,因此雜確定不少問題的大概原則和大方向後宣布暫時結束宮城內張海及眾弟子們的臨時會議。


    最後張海還是將柳香,劉洪濤,李峰幾個重要的人留了下來獨自談了談一些政策的看法。


    在會上,不少弟子覺得每年從國庫向財政補充兩千萬兩的規模有些過了。因為如果按照這個規模,除非每年能夠從查抄或依靠舉報獲得一兩千萬兩的地浮財,不然頂多六年時間國庫就要見底。這是自明以來聞所未聞的透支力度了。


    不過劉洪濤等不少核心弟子卻對此沒有發言,因為今後幾年內每年可以獲得多少內外地財實際上是個很難估計的東西。


    “按你這兩年來的經驗,今後的數年到十數年裏,平均每年大概能夠獲得多少查抄所得?”張海向李峰問道。


    李峰並沒有劉洪濤那樣對不少的問題都毫無顧及的直言,因此思索了許久才不帶任何語言的平淡回道:“如果像師傅在江西等地那樣的做法,大概可以維持七年的時間。各縣公安軍軍管會的整頓,再查抄出兩千萬兩來已經是上限。從江西湖廣等地的報告來看,我估計全國此類贓銀至少還應該有少則六七千萬兩,多則上億兩的規模,但是自古以來前所未有的針對自己統治層的大清洗,還是以那樣嚴厲的手段,這必然重新導致大量的硬通貨重新轉為地財,我們即便以突襲手段展開全國行動,所獲得的也隻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張海沒有做太多的思考,很多時間內就做出了利弊的權衡:“如果為了這六千萬兩到一億兩的暫時收入,我們可能要在今後至少一代人的時間裏讓總規模可能多達十億兩上下的財政收支打至少兩成的低效折扣,總的來看就是算經濟帳和財政帳也不劃算。養癰養虎的事情,我們新朝政權是不會去做的。”


    李峰依然以那十分淡然的態度回道:“那麽再各縣最多在今年獲得兩千萬兩左右或略多的查抄收入,之後隊伍內外依靠舉報上交所能夠獲得的收入要小於商稅,也不會比鹽稅的規模更大,主要還是來自於新朝政權自身的機製性經濟案件。這樣算起來,我們的家底大概可以支持七年左右的時間。”


    張海覺得七年的時間雖然談不上多麽寬裕,但也並不緊迫:“七年的時間應該足夠了。即便按照傳統那一套效率的技工模式,三年出徒十年出師,七年的時間如果我們的執政卓有成效,也可以讓至少擴大到十萬人規模的隊伍內的水力工場的大多數員工做到比較熟練的水平,民間傳統工商業的規模擴大一倍。同時,在農業稅賦比較輕幾乎相當於三十稅一的情況下。各地的農業生產也應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如果我們在農業技術推廣方麵做的好一些,說不定可以取得更突出的成就。”


    在這個年景不算很好,農業上也很大程度上靠天收的年代,有過一些執政經驗的李峰對於在七年之內農業上有明顯的改善並不看好:“從我翻閱的很多縣誌州誌乃至閱讀的不少我們查抄中所獲得家族筆記來看:像我新朝這樣的大治之年,民眾生活的主要改善其實也就是靠土地的分配更為合理些,負擔少些罷了。這七年的時間裏光是人丁說不定就要增加一成,還不談人禍少的年景下不少兒童有可能增長為青年,消耗的糧食更多。而耕作製度的改編,軟手段我們在南直隸浙江的兩省都試過不那麽理想。強製或半強製的手段效果也難以預料,恐怕還要朝廷積累幾年的名望才能順利的做這些事。”


    李峰對不少事情做出回答後張海沉默了許久,忽然向一直以來都很少參與大事討論的柳香說道:“相比舊王朝,我們每年兩千萬兩上下主要靠之前的抄掠才獲得的財力還是太過於拮據了。香兒有什麽好的意見嗎?”


    柳香一本正經的鄭重回道:“關外不應該成為我們的棄地,我們這次北征獲得了不少馬匹資源,除了用做軍用外,用做農耕也當有極大的助益。舊時遼東各部僅僅依靠一百多萬滿漢族群就供養了十萬騎兵,這還是不少漢民被趕出遼東的結果。依靠關外已經開發的比較成熟的黑土地,如果我們認真的利用當地的遼民加上一部分補充人口做為新的官田,雖然那裏的畝產遠不能同東南膏腴之地相比。但是因為沿河的耕地廣闊,每年也應當有千餘萬貫的收入。同時在今後的十年裏如果能夠讓不少內地的遼民與山東等地貧民北遷移,外加以其他種種方式鼓勵向遼東移民,以每年四十萬左右的移民規模也可以極大的減輕內地人口壓力。加上我們的公安軍在很大程度上實行的是義務役,其糧餉消耗很大程度上能返還給民間。這些政策如果能善加利用,民間經濟特別是農業經濟的恢複應該可以在七到十年的時間裏大變樣的。當年臥薪嚐膽的典故不也僅僅用了十年生聚的時間麽?”柳香的回答當然並不令張海驚訝,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張海在會前曾經開導的結果。不過李峰,劉洪濤等人卻似乎意識到了什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女俠獨孤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女俠獨孤雯並收藏明末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