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前世去過一些重點中學的課堂,早自習的時候沒有那種校園裏獨有的非上課時期連成一片的說笑聲。


    張海也見過一些大學或中學裏曾經學習很好的人,理解在現代工業社會必要的學習在自控能力對於個人競爭力的意義。但是如果站在整個社會而非個人的角度來說,這種氛圍和環境卻讓張海總覺得有什麽不太對的地方。


    有人說西方的快樂教育是為資產階級貴族的教育特權優勢服務的,放到中國隻能是在原有就存在的諸多弊端中雪上加霜,這或許是一個事實。但是如果一個人回憶起自己的少年與童年並沒有感覺到多少幸福與快樂的時候,他會真心的熱愛這個社會麽?


    如果不是肩負了快速工業化的使命,皮諾曹童話中那種如同幼兒園環境一般的學校隻要不走向極端,也是教育領域的一種合理妥協吧。


    張海坐在了三年級十五校區二班後排的一個做位上,王光也是與張海一路同來的。讓張海有些驚訝的是這裏的學生對於有大人前來聽課似乎並沒有什麽特別的敬畏或不習慣。僅僅是引起了不少的目光多看了一陣而已。但很快,班裏的七十來個學生們就適應了。


    新朝建朝三年就實現了正常發展需要二十年的時間才能實現的初學普及,各方麵的資源也都很緊張。不過進入到全國大規模戰事平定第四個年頭的時候,上百個孩子擁擠在簡陋屋子裏的情況已經並不多見了。普通學校裏一個班的人數減少到了七十人左右。


    四五十平米的教室裏,就是容納七十個初中生也麵前足夠,而對於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還可以空出足夠的過道來方便課堂管理。


    成都府學裏的教員們似乎很注意形象,身穿的並不僅僅是過去新軍主力部隊隊伍裏發的那種如同戰袍一般的馬褂了,而是一種大概在去年的時候才按照南京一些雜誌刊物上出現的服裝:人民裝。


    走進教室的教員也沒有像其他很多縣學裏的教員們那樣把“驚堂木”一上來就拍的響亮,而是以沉默來應對一開始課堂裏的嘈雜之聲。


    學生們也並非像後來一些現代小學生對於二三類副科老師那樣很不給麵子,嘈雜的嗡嗡之聲大概持續了一分鍾左右,就逐漸隨著教員的沉默平靜下來。


    張海看到這一點兒也不由的讚歎,這說明這裏的教員已懂得了在不依靠暴力和強力的情況下同學生們打交道的技巧,師生之間有一種似乎在現代社會裏才常見的默契關係。


    “好了,都回過神來了吧?回過神來了我們開始,起立!”


    新朝的學校裏有上課起立的習慣,沒有說老師好的習慣。大概類似後世非義務教育階段的高中或中專規矩差不多。張海不願意潛移默化的培養形式主義,不過還是覺得上課起立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助於學生狀態的轉變的。


    “這是咱們這學期的第二天的正經課了,昨天我們已經說了今天課程的意義,所以我就不再重複。過去這兩年半你們所完成的實際上隻有兩樣東西:識字和算數,這算是不少內容的基礎而已。而今天我們要學的,很都都是跟實際和實踐有關的一些東西:這門課叫做彈道數理。”教員用很自然的語言熟練的說道。


    隨後,課堂上的教員就用頂風舉傘,或者跑步舉傘的概念開始從阻力的基本原理講起,逐步引出了能量的概念。


    “在條件同樣的情況下,麵積每大一倍,承受的風力就大一倍,大家應該很容易的就能理解這一點吧?如果你跑的快一倍,或者風吹的快一倍,那會怎麽樣?”


    “阻力再增加一倍?”不少人異口同聲的回答。


    “錯了,不是再增加一倍,而是增加為原來的四倍或者說增加三倍。再原來的倍數上再乘個倍數。大家知道這是為什麽?”


    “為什麽?”


    “我也不知道為什麽,我們新朝聖主就是這麽說的。嗬嗬。”教員笑道。


    “如果你們當中有哪個人能研究出為什麽,你就可以向京城的北海學院寄封信了。相信你的名字很快就會讓不少大城裏的學者們通過聞名的學術雜誌知曉。”


    這也是新朝文化教育中的一種無奈,一些需要高中知識甚至是微分積分知識來解釋的東西張海也辦不到。有關空氣阻力的很多基本原理,放到這時代的歐洲也沒有被同時期的學者認識到,牛頓與胡克的時代更是還沒有來臨。


    很多現代初中容易記憶理解而淺顯的東西,放到這個時代那即便不是開拓創新也是屬於“前沿領域”了。不少定理的證明,那更是高端領域的東西。因此按照張海的預計,大概高小過後的七年義務教育階段最後一兩年,就隻能是教員與學生們在一起“研究學習”的階段而非單方麵的照本宣科了。


    在課堂上,張海感覺到了那久違了的熟悉感覺。課堂上的這位教員已經沒有了門外漢的感覺,而是一位“半堂灌”甚至“滿堂灌”也完全有的可說的現代水準職業教師了。


    當然,新朝的“一節課”也並不是四十或四十五分鍾,而是半個時辰大概一小時左右。這是為了教員在講課之餘也有一定的討論時間和自習時間。不至於因為時間不夠用而不得不“壓堂”。


    “說吧,這位教員是不是你專門挑出來的?主力部隊的戰士們即便是到了退伍年紀的,什麽性格什麽水平我最了解了。”下課之後張海就向王光笑著問道。


    “不超過十裏挑一而已,不過這肯真的不管我的事,聖主你也看見了?路怎麽走完全是你隨機選的,隻是運氣有點兒好而已。”王光有些無奈的回道。


    張海趁著課間帶著王光迅速來到了另外一個校區隨機選取了一個班,又聽了一堂課。這一次終於不那麽令人驚異了。教員在講課的言談方麵還是欠缺很多,不過卻在講台上準備了還算充分的講義,因此也還算湊合。按照張海的評價,這至少有前世父母口中那些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小城鎮教員的水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女俠獨孤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女俠獨孤雯並收藏明末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