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亮之後感覺到壓力的小金川守軍不再沉默,麵對新精精銳沿著山嶺的掃蕩攻勢開始進行緊急防禦,並利用地形地物的掩蔽集結力量準備反擊。


    可那些成群結隊衝出來的守軍麵對的卻是沿著山脊線推進的整個橫向戰線的新軍進攻鋒線上似乎填裝好的排槍根本用不盡一般的猛烈火力。即便是盡量放低姿勢匍匐前進也無濟於事。


    在天色已亮的情況下,暴露出來的敵人遭到整個鋒線上至少四十名突擊隊員運用五聯裝燧發排槍展開的猛烈火力。每分鍾高達一千二百餘發,相當於六百名精銳鳥槍手遠遠比傳統軍隊更為沉穩的精確射擊輕易的就阻擋了嘉勒土司還有秦良雨等人所率領的聯軍進行的最後一次反撲。


    那些從天而降的投石機火力殺傷效率也大打折扣。因為在白天,一部投石機扔出的速度並不算快的彈藥是很容易躲避掉的。


    還有不少守敵躲避在有明顯凹陷的地方準備在近距離展開猛烈的突擊。不過隊伍在前進中遇到那些視線以外的可疑地區的時候就會先用推杆雷探路。


    經過半個夜晚的積攢,山上的百餘名戰士至少擁有二百多個微型推杆雷及不少可以釋放毒煙的燃燒物專門對付那些坑道、凹處、殘破堡壘內的頑敵。


    偶爾有一些守軍通過散兵工事一般的隱蔽掩體從進攻鋒線的側後湧了上來或者出現在近處而幸運的沒有被槍銃解決掉,但敵人的火槍在有一定角度開火的情況下僅僅隻能給地上匍匐前進的戰士們帶來輕傷的可能,很難造成真正的傷害。


    這些幸運的人在暴露出來最多幾秒之後也會死在兩翼待命的精確線膛槍手的開火射擊之下。


    那些打算依托工事堡壘進行頑抗的人就更不用說了,不在攻擊目標處的地方,戰線上的戰士們會盡可能的以槍銃壓製為主。而在目標處的堡壘口,接連不斷冒頭開火的殘敵至少會遭到五名早已填裝好彈藥的線膛槍手的攻擊。


    精確而猛烈的火力壓製之下,迅速逼近到坑道或碉堡口內的軍以推杆雷進行壓製性爆破之後就會把發煙的燃燒物投進去,目的不僅僅在於殲敵,也在於尋找山上之敵地下防禦體係的出口。


    而在進攻峰線之後的輔兵們也在仔細的查尋著山嶺之上那些不太堅實的地麵以近可能存在坑道的地方。


    如果新軍近衛部隊進攻的是完善的現代坑道陣地,比如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那些地下工事體係,這樣簡單的搜索根本不可能有什麽結果,隻能等待裏麵的守敵暴露火力。可是這山上的殘敵畢竟不是二戰時期的日軍,不可能有把山上的坑道挖到幾米以下甚至更深地方的意識,也沒有那個需求。最多不過要求抵禦中型石彈和尋常炮彈之類的轟擊而已。沒有誰認為有哪支軍隊能把幾十上百斤的重型炮彈從山下轟上來,並且還能覆蓋山上每一片抵禦。至少那種程度的炮火準備成本會不可想象。


    因此,大部分山嶺上的淺層坑道都被負責查探的戰士們發現了,那裏的殘敵麵對的就是直接被挖開然後被扔入冒煙的燃燒物。


    天明後山嶺上的掃蕩戰鬥持續時間不過半個小時,就開始陸續有守敵選擇了投降。同秦良玉一起進行防禦的嘉勒土司再也忍受不住了。不是說這大小金川的武裝抵抗意誌不夠堅決。


    而是這從未見過的一邊倒的戰鬥讓不少勇敢的人們也覺得繼續抵抗似乎是毫無意義的一件事。


    不同於另一個位麵清朝平大小金川時的主動籌備造反,此時的嘉勒巴與卜爾吉細等人更多則是受前明殘敵的慫恿而已。見到這如神一般的強敵,就算是秦良玉手下的不少人都有些動搖了。


    對此,已經知道大事已去的秦良玉告訴核心部下:不要去阻攔那些打算投降的人。而秦良玉則打算帶領最後的勇士進行最後一次冒險出擊,同外麵那些強敵決一死戰。


    在廣元以北損失了幾乎全部手下兵力的周遇吉沒有秦良玉那樣的包袱,他告訴秦良玉:山上有一處十分隱秘的秘密坑道,並不為其他人所知曉。如果躲避在那裏,或許有一定的機會可以死裏逃生。


    秦良玉隻是稍經思索就做出了最後的選擇:“我無法這樣做,以及這些跟隨我的勇士們的身上都被負了太多的東西。你叫無如何拋棄這些人獨自尋求生路呢?”


    就這樣,秦良玉最終在新軍精銳將要占據絕大分小金川山嶺的時候率領三百餘名打算同新朝大軍絕一死戰的人們展開了最後的反撲。


    這幾百人的聲勢不如曾經發動過的那些上千人的反攻有聲勢,吸取了無數血的教訓之後這些決死進攻的人們也隻是臥倒在地以相對比較鬆散的隊形展開向前的進攻。


    可最終遭遇的,卻是推杆雷爆破掩護之下新軍精銳的猛烈反反撲,大部分人被逼近到近距離展開火力的突擊隊員們用燧發排槍擊斃殺傷。


    當然,這開了竅的進攻方式多少還算是有一些效果,這三百人至少造成了十餘名新軍精幹的中彈,至少五人左右的減員性負傷。還有一人被直接打落了山崖導致戰亡。


    至此,小金川經過一天一夜有餘的戰鬥,在海量而精確的炮火準備加上新軍最精幹力量的突擊之下被拿下了。


    一千三百名秦良玉手下的頑敵有四百人左右最終選擇投降或被俘,這當中約一半是傷員。其餘都在戰鬥中傷亡或因拒絕投降被消滅。嘉勒土司手下的近兩千人在作戰中承受了包括五百餘死亡在內的千餘傷亡,不過連同傷員在其他人,大部分在瀕臨絕境之下選擇了投降。


    參與進攻的新軍精幹傷亡說小也小,說不小也不小。二十餘人戰死或失蹤,累計四五十人的傷亡代價雖然看起來交換比很好。但這些都是新軍中最優秀的精幹,作戰損失明顯是要高於進攻前的預期的。負責地麵及戰地輔助的人也有三人因從懸崖上摔下而死亡,兩人戰死,十來人負傷。


    而紅色的星星火炬戰旗,也最終在小金川上空升了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女俠獨孤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女俠獨孤雯並收藏明末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