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膛火炮經過經驗總結,必須使用更重口徑的火炮。在不影響便利性和機動性的情況下重量越重口徑越大越好。因為口徑和威力的加大可以獲得有效射程與穿透力兩個方麵的好處,而線膛武器加的口徑帶來的有效射程優勢很小。打穿一個全副武裝的人在殺傷後麵的人容易。可是要連穿兩個全副武裝的人就很難了,因為子彈會在打穿第一個人的時候失去穩定性,殺傷第二個多半要靠鈍傷害。”柳香仔細的說道。


    雖然這方麵的天賦如很多女人一樣並不太好,但是經過張海當初的教導與總結出來的兵工經驗與方法論,柳香在這些方麵的很多經驗還在張海之上。其實不僅僅是軍工規劃方麵的經驗,在領導與管理領域,用心去做事的柳香也在幾年的時間裏逐步的改變了自己,使自己擁有了一些原本就不屬於自己的性格,在很多方麵的能力積累上已經在張海之上了。


    “可是如果帶支架或輪架開火,並且後坐力是很大,還有條件安裝固定的望山與測距裝置。至少可以把一裏左右的有效射程開發出來。如果不要求太高命中率的情況下,兩裏也問題不大?”張海覺察到了放大到了四兩單位的線膛武器將會出現什麽效果。


    “是這樣兒的。最頂尖的射手可以在依托固定槍架開火的時候以二分之一左右的命中率去狙擊九百米遠左右的隊列目標。當然在那個距離上,不要說彈丸的威力可以被很多成本並不高的防具防住。就是風偏等因素帶來的誤差也大了不少。”柳香回答道。


    張海與柳香一起在討論了一些時候的時候還親自簡單的動筆演算了一些大致的事情:兩名射手負責的抬炮也可以輕易的把實戰射速維持在三發每分鍾左右,可以接受的有效射程邊界擴大到兩裏。實戰中的有效開火時間範圍擴大到了十分鍾,並且保證在五百米以內的距離上能精確而有效的開火,考慮到遠距離的話,折算能夠有效命中的火力時間達到七八分鍾,在一次作戰中就可以打出至少二十三到二十四發彈藥。以精通中遠距離估距的神射手操作發射,那至少可以單炮一次戰鬥中有殺傷四十人左右的潛力。就算需要兩個人來操作,平均每個人的殺傷能力也加強到二十人左右。


    鐵器加工方麵比較有經驗的工人們在今後的兩年內全部投入到這方麵,大概是三百萬兩左右的產值潛力,因為新朝已經有了不少成熟的神射手隊伍以及擅長測距方麵的精兵,訓練成本也將大幅度降低。按照每門線膛抬炮五百兩左右的彈藥與裝備成本,全軍可以再增加六千門左右的神射手隊伍,這樣也不過增加一萬兩千左右的人力而已。


    麵對類似西班牙軍隊那樣可能水準更高一些的火器部隊,要抗衡對方規模龐大的隊伍而避免陷入蘭徹斯特平方律陷阱,也隻能是在對方有效火力發揮範圍之外盡可能的殺傷對手,把平方律演變為某種性質上的“線性律“,也隻有這樣才能大規模的減少實戰中可能麵臨的傷亡。


    就算整個新軍部隊具體行動之中不得不分成以師群為單位作戰並且還要在中央近衛部隊集中很多線膛槍隊伍。那每個師群也能擁有一千門左右可以在遠距離上殺傷對手的線膛武器,再加上必要的炮兵及其他技術兵種配屬,暫編師規模的隊伍幾乎不會在遠距離上麵對十萬忍耐主力兵團的敵軍遇到太大危險了。或許也隻有旅規模的單位不得不麵臨幾十萬人像西洋軍隊那樣成熟的火器時代大軍的圍攻的時候才有可能遇到危險。


    可翻翻曆史,即便在一些交通便利的地方,大規模的作戰中集結起三萬到五萬規模左右的騎兵,又或者十餘萬以步兵為主體的軍隊才是常見的。十萬以上騎兵或者幾十萬規模的步兵在同一地點進行有組織的埋伏,通常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情。特別是向西的主要作戰與威脅方向多平原而少有江南那樣的水運加山地的環境下。即便能夠做到,這麽大規模的行動還不被旅規模的隊伍發現,並讓自己陷入包圍,之能說是要麽遇到了神一樣的對手,要麽就是臨戰指揮才能過於低劣才會發生這種事情。


    這樣算下來,雖然今後兩年可以做的事情並不是很多,可還是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新軍主力部隊的戰鬥力了。


    “這樣算下來,除了以優秀工匠開發線膛胎炮以增加遠程火力之外,我們在增加遠程火力方麵也隻有加強炮兵這一個方向了?“


    “是加強炮車,特別是彈藥運輸車輛方麵的改進。“柳香回答道。


    張海雖然在很多方麵的經驗和理解上已經遜色於柳香,但也並不相差太多,聽到這話也就大致理解是什麽方麵出了問題。


    按照如今新朝一般軍隊的建製:一個炮兵連編有全炮重七百到一千公斤左右的火炮十二門,一個標準的步兵旅編有四十八門中重火炮以及四十八門包括銅鼎炮和三斤彈火炮為主的輕炮。即便不算那些性質上有些特別的輕炮,也基本上是千人十炮的配置。幾乎三到四倍於拿戰時代一般歐洲軍隊的標準。而在馬政方麵遠不如十八世紀軍隊的情況下做到這點兒,很大程度上是靠最大限度的削弱炮彈攜帶量來做到的。十八世紀的西方軍隊平均每門中重火炮至少攜帶三百發炮彈,而新軍主力部隊以往總是以少敵多麵臨近距衝擊威脅的情況下,強調短時間內的殺傷能力,多則配六十發炮彈。更多的情況下每炮隻配三十發炮彈;


    而如今:新朝主力部隊在大規模遠征的情況下,如果不是像西南攻略那樣的特殊作戰,已經不會再像過去那樣總是以少兵臨大敵,要最大限度上的減少傷亡,除了線膛抬炮就隻能從完善炮兵後勤方麵下工夫了。馬政方麵或許可以在中亞一帶獲得不少馬匹,否則也隻能在加強車輛後勤這個方麵上下功夫。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女俠獨孤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女俠獨孤雯並收藏明末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