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三部守軍熱氣球見到新朝的幾十部熱氣球從上風的方向上滾滾而來,隨時有可能發射出諸如以前那樣密集的火箭攻勢,就不惜代價的讓爐具如同噴火一般燃燒外加丟掉了不少重量的情況下飛快的向上盤升起來。


    “他們根本不可能有這麽快的升高速,肯定是放棄了牽引索!”第一大隊的大隊長在第一時間就做出了判斷。


    通過平時的演練和推演,熱氣球航空部隊的官兵們知道與對手比拚高度是一件沒有多大意義的事情,因為離開了地麵牽引熱氣球就很難靠自身的動力靠近對手實施攻擊。通常放棄牽引索向高空逃逸,唯一的目的在於逃跑。


    可是如果就這麽讓三部熱氣球上的敵逃到了高空上逃逸,誰也不知道有可能發生什麽問題。而如果投入太多的航空熱氣球偵察和追隨敵軍的這種行動,又是一種極大的冒險。


    在這樣的情況下,負責空中作戰指揮的第一航空大隊長以旗語命令第三小隊和第四小隊八部航空熱氣球提升高度緊跟對手。同時也是以這樣的旗語向地麵發出了信號。


    兩千米左右的空中和大概三公裏左右的距離上,地麵上的人用肉眼已經很難觀察到戰術旗語了。不過地麵應該有人員時刻以望遠鏡盯住每一個自己小隊的熱氣球是新軍航空部隊很早就確立下來的戰術條理。負責指揮的第一大隊長並不擔心這樣的行為會使地麵上的官兵沒有絲毫準備。


    冬季的河中本來天氣就不算溫暖,即便白天也是如此。而在兩三千米的高空氣溫更是下降到了如同寒冷的冬季淩晨與深夜一般。


    負責跟蹤敵軍的熱氣球第三和第四中隊的八名戰士駕禦著八部熱氣球繼續跟隨敵軍提升高度並穿好了特製的防寒毛皮衣裝。


    可即便是如此,在熱氣球離開繩索飛到五千米左右的高空中的時候,不僅僅是那如刀一般的寒冷,還有那變的有些困難的呼吸乃至身體不少地方的腫脹也開始讓人越來越難以忍受起來。


    當然,航空隊的官兵們覺得這個高度上短時間內還不是不能忍受,可在這時,敵人不知是不願意繼續向上提升高度還是其他什麽原因,漸漸的停滯下來,並隨著高空中的風在這個距離上飄了一段時間,隨後就開始慢慢下沉起來。


    這也讓負責跟蹤監視敵熱氣球的第一大隊第三和第四中隊的官兵們有些緊張的心放了下來。按照以往的經驗:如果航空熱氣球的高度飛到五千米以上,就不能以過多時間在這個高度上漂流了,必須隨時準備下降,否則高空氣流下的熱氣球隨時有可能在下降的過程中飄出百裏左右的距離而超出地麵配屬騎兵的跟蹤監控範圍。


    起初敵人的熱氣球下降速度似乎還算正常。可是回到三千米左右高度的時候,有人就發現了異常,敵軍的熱氣球下降速度越來越快,似乎根本沒有控製似的。而且從望遠鏡中觀察敵熱氣球吊籃內的火光來看,不應該是這種下降速度。


    當熱氣球的高度下降到一千五百米左右的正常雲層高度和一般防空火力有效射界的時候,第一航空隊的官兵們才開始確定:敵人的熱氣球應該是在起飛時的火箭襲擊被輕霰彈命中了,這才產生了飛行過程中的一些隱患。


    到了一千五百米以下高度的時候,敵熱氣球下降的速度已經比官兵們最大正常下降速度要要快,這就更加確定了敵熱氣球是出了問題。


    一千五百米以下就進入到了防空火器可能的威脅範圍內,不過這個時候地麵上的一些情況也大致可以用肉眼範圍搜索與望遠鏡仔細觀察發現接應而來的新軍馬隊了。


    畢竟這次出兵,是新軍主力部隊圍攻敵人的王城,新軍地麵部隊占有控製戰場的很大優勢。


    跟隨而來的近衛騎兵攜帶了更為有效的線膛抬炮和專門的防空槍架,在一千米左右的距離上已經確保能有效的展開火力。


    不過為了避免誤傷,同時通過空中旗語聯絡得知了敵熱氣球的大致狀態,這才沒有立即展開防空火力。


    敵熱氣球似乎是失控了,在七八百米左右高度的時候下降速度已經很快,同新軍熱氣球的區別更是直接用肉眼就看的明白了。


    在這種情況地麵炮火才展開了火力。十來門線膛抬炮展開的兩輪火力在這個距離上就給將要墜落的敵熱氣球以最後的了解。


    這場空戰算不上有多麽激烈,有過不少推演和準備的新軍主力部隊航空隊對於如何進行熱氣球時代的航空對抗也沒有總結出一個完善的套路。


    所以這場航空戰結束的消息一傳來,張海就召集包括柳香在內的不少相關軍官將領鄭重的討論新軍主力部隊第一次航空戰方麵的經驗教訓。


    “大家說說看:假如敵人沒有從一開始就犯錯誤導致了局麵的被動,而是在今天夜晚就以我們那些手段隱蔽的讓幾十部航空熱氣球升空,並且也攜帶了不少火箭。哦,包括我們的那種遠程火箭,這仗該怎麽打?還有,這次航空戰,從空對地攻擊到空對空攻擊,給你的感覺是什麽?”張海沒有再沉默,而是饒有興致的詢問道。


    “我的感覺是:在哪怕對地麵作戰來說並不實用的一些兵器和戰術,對熱氣球的威脅也很大。熱氣球實在太脆弱的,哪怕是幾發流彈雖然不能立即將熱氣球擊落,也會帶來不小的威脅和影響。而如果被一發重彈命中,那麽就會給熱氣球的安全帶來立竿見影的影響,尤其是那種隻有兩三個人體重載量的輕型熱氣球。用火箭進行空戰給我的感覺是局限性很大,如果一些熱氣球專門劃為對空對地通用任務類型並配備重行線膛槍炮,那麽情況或許大不一樣。我想就算平台不是很良好,可目標也大的多。神射手部隊應該在兩裏的距離上就能有效殺傷對手的熱氣球,四五裏的距離上也能夠進行有效威懾,靈活性方麵就要好的多。”第一大隊的大隊長在報告空中交戰體驗的時候首先就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女俠獨孤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女俠獨孤雯並收藏明末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