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人造船業的中心,在馬爾馬拉海至伊斯坦布爾附近的海域一帶時刻停留著規模不小的船隊。有民船也有大量軍用艦船。


    新軍抵達這連同大西洋的水域之前,就是張海的印象裏也曾覺得這距離歐洲比較近的土耳其人文藝複興時代一定在各方麵的近代化程度上高出東亞一籌,造船也不會例外。


    可是當負責偵察的熱氣球升空兵用望遠鏡仔細的看到那些土耳其人的船隊的時候,之前的憂慮一下輕了不少。


    雖然距離很遠,不過有著豐富經驗的空中偵察員們也大致能判斷那些船的型製和大小.土耳其人的船隻大多是一些連福船都不如的槳帆船。隻能說在槳帆船這個方麵,土耳其人相比明或許強不少,然而這些船中似乎就沒有多少適合遠洋航海的,比較大的也不過民料八九百料折合二百噸左右的級別。在航海技術上,土耳其人明顯的落伍於西方了。當年同荷蘭人交過手的張海知道:這種槳帆船即便各方麵的性能和規格完全不差於同規格的帆船,在防護水平和火力安排上也會明顯遜色於西方軍艦。不會有多少的剩餘空間和船體堅固度用於安裝有威力的火器或是專職的戰士,在火力和機動性上明顯不能堅固。憑借這樣的水師居然沒有像當年的大明那樣被西方人航行到家門口挑事。不得不說這和伊斯坦布爾附近的海緣地勢有很大的關係了。


    土耳其人的船隻雖然不適合水戰,不過似乎在登陸運輸方麵多少有些獨到之處。上百料的船隻可以隨意的靠近到岸邊的很近的地方。地麵上土耳其人潰敗下來的殘兵騎著馬匹分奔到船隊比較聚集的一處海灘附近。


    這樣,在伊斯坦布爾海峽以東的一處灘頭就形成了以百餘艘百料到八百料左右的土耳其人戰船為核心,連綿四五裏、縱深不過六七十步左右的蜿蜒曲折的灘頭陣地。


    上百艘土耳其人船隻上大約有萬餘名水手和士兵,也都以重火器擺開了陣勢隨時準備應對新軍精銳部隊的挑戰。


    按照已經撤退到船上在遠處觀戰的穆拉德四世的看法:就算那些新軍主力部隊再為強大,在海灘上依靠水上船隊的強大火力也是可以有效抵禦來襲之敵的威脅的。因為那堅固的船體可以抵禦絕大部分銃彈和霰彈的攻擊,對於陸上的敵人來說實際上相當於可移動而難以攀越的堡壘。可以毫無顧及的展開射擊,而敵人的鎧甲再為精良和堅固,恐怕在那些船頭之上火器手們的重火繩槍開火射擊之下不死也會被打的傷殘。


    就這樣,在新軍主力部隊逼近到距離殘敵盤踞的海灘大約二百步到一裏左右距離上的時候,停泊在海灘之上的土耳其人船隻上的重火繩槍手與炮手們就開始展開了射擊。因為在停泊的情況下有陸地為支撐點,在不算太大的船上將人員集中在東側的一邊也無需擔心船體失衡。萬餘名土耳其人的船隻猶如連綿數裏的堡壘,不斷把重霰彈和重火繩槍彈打了過來。在接近一裏遠的距離上這些猛烈的流彈也能飛濺起陣陣的土花煙塵。


    而在靠近海灘的船舶後麵,還有不少土耳其船隻從兩翼展開拋射的火力,而在海峽內並不算寬闊的海麵上靠近對岸的方向,還有不少船隻準備隨時增援過來,或是做為後備隊或是登陸反擊。


    劉洪濤卻並不為敵軍的陣勢所威,官兵們也嫻熟的按早已布置好的幾種情況和應變方案在進攻的命令下達之後就展開了作戰隊形。盡管敵軍的重霰彈和重流彈在這個距離上也不能對身船精良而又輕便鎧甲的近衛先鋒旅的官兵們帶來多少威脅。


    在逼近到距敵前沿陣線大概二百步約三百米距離左右的時候。先鋒旅第一梯隊的官兵首先前出並匍匐前進。近衛先鋒旅的官兵們因為比一般主力部隊更為強大的戰鬥力,迎敵時的標準隊形甚至不是單列或雙列的散兵線,而是相隔不超過三丈左右的三人製戰術小群,以三人為一戰鬥小組。後方梯隊則在十丈以外的地方上,總的戰術隊形更為分散。而且整個隊伍擺開的陣勢似乎如同十數萬大軍一般。


    連綿不斷的遠距離開火中,土耳其人打出的數萬枚重霰彈和重火繩槍槍彈大概隻造成了先鋒旅官兵約十來人左右傷亡。主要是遠距離被流彈命中頭部造成的傷亡。不過在這麽遠的距離上,就算是這種性質的傷亡也不是致命的了,而近衛先鋒部隊也在這個距離上展開了還擊。


    西征以來經曆過多次戰鬥的張洋不僅僅經曆過像這樣的場麵,還經曆過不少近戰與肉搏衝擊。排除對於死亡的態度不說,在真實的戰場上也逐漸了解了什麽樣兒的情況可能麵臨難以承受的危險,什麽樣兒的情況是相對安全的。遠處的敵人打出的陣陣火力看似猛烈,隻要在這個距離上有效壓製住敵兵就沒有什麽威懾力。此時的張洋也獲得了自己的“後裝線膛胎炮”,不再擔心在這個距離上火器彈丸的威力不夠了。張洋側著身子完成了給後裝胎炮的裝彈之後就把炮口瞄向了敵船上方大概不到兩丈遠的船帆高度上。在扣動扳機的時候,猛烈傳來的後坐力幾乎把張洋的整個身體都向後推了一寸。在平時訓練和過去的實戰中張洋就已經了解到:這後膛胎炮相比那種特製彈丸的線膛槍其實在這個距離上的精度上依然要遜色不少,也就比一般弓弩的精度略好些,可這後儻抬炮巨大的威力完全彌補了這一點。更重要的是:抬炮在命中一裏以內的敵船或是城頭的時候會打出明顯的窟窿或崩飛一些東西,使得自己能夠有效的估計自己到底有沒有命中目標,即便在群戰中也是如此。


    在三四百米左右的距離上,土耳其人的銃炮難以給鎧甲精良並且還是依托掩蔽物臥姿開火的近衛先鋒帶來多少威脅,可抬炮手們發射的幾兩重的彈丸卻幾乎彈無虛發的鑽入了敵船之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女俠獨孤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女俠獨孤雯並收藏明末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