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李先生見到張海似乎是能夠虛心接受意見的人,無形中感到不少欣慰。因此,也就講的更多也更有興致了些。他甚至開始覺得:沒準自己真有堪當帝師重任的可能性:“三字經中就提到,性相近而習相遠。其實也不盡然。人初之天性也各有個的差別,可以說是生而不同。性格有強有弱之分,標準也就有所不同。一個人擁有良好的家教,也並不能保證他一定不會走上歧途。因為每個人的人心至於自己才能真正掌控。要真正能夠做到家門長久而不衰,還是得多子才能求穩。世上有如何教育也不會成才的人,自然也有無需要讓長輩過於操心也能成材而且很守本份的人。以本人世家這麽多年來的經驗來看:如果能做到在家教方麵從上到下嚴於律己齊心協力。三人之中必有能堪當大任的人,兩個並不屑,已是上下不齊有問題的情況了。。。”


    張海從這位李先生口中沒有聽到一絲有關後世什麽“快樂教育”之類的理念,有的,隻有那似乎對待子女如同養軍練兵一般的理論。就有些懷疑的問道:“這樣出來的人,是不是有可能在世事方麵不夠練達?會不會決斷的能力差一些呢?會不會厭惡過去所學的功課甚至厭惡朝政?”當然,諸如“創新”之類的說詞張海在這位李先生麵前也沒有尤頭多言。


    張海請來的那位先生似乎也體會到了張海想要表達的是什麽。就回到:“世上的事,沒有十全十美的。家教的目的,並不是培養出一個各方麵都非常優秀的完人。就算是世上的完人乃至聖人,也不可能從品德到自律與能力各個方麵都很優秀。對於繼承大業的人來說,能夠自律、能夠尊重長輩並且繼承長輩遺誌。能夠在挫折和困難麵前有所堅韌。就已經是上上之選了。其他的,自然要靠繼承者在實踐中領域,不能強求。百工與藝人之類,培養繼承者當然也不可能由著後代興致來。有舍才有得的道理,當讓子女很早就明白。”


    張海覺得這位李先生的話都很有道理,但是也沒有打算全然信之,也詢問了另外幾個人。在家教方麵的看法都是一樣:繼承大望的子女,應該自幼而上下齊心且以身做責的嚴格管教,這樣兒都不能成材成人,那就是習性過於頑劣,運氣不好。


    回想起當年自己的一些做法,張海甚至開始有些慶幸,慶幸柳香給自己所生的第一個孩子是個女孩兒。女孩兒天然比男性頑劣的概率小,也更聽話。所以自己當初的一些錯誤做法沒有引起惡果。要是一個男孩兒這樣教育,張海感覺小慧蘭那樣的女子也就罷了,若是男子,成為一個無所敬畏的紈絝的可能性極大。不由的心有餘悸。在請這些人專門著作一本有關於家教指南的同時,也把這些感悟和看法同李千蘭講。李千蘭沒有想到張海一回來就對自己的事情這麽上心。


    不過張海卻從李千蘭的神態中看到了一絲疲憊與無奈,思索片刻也大致明白了這是為什麽。


    “現在整個西院每天大概有多少奏報要處理?”張海忽然詢問道。


    李千蘭對於這些問題當然心中十分有數,詳細的回答道:“最多的時候每天五千三百件,最少的時候每天隻有兩千一百件,上個月平均約三千七百件。一年以來共處理奏報一百一十五萬件。平均起來約三千二百件;比起西征前少了軍中的那些奏報,已是顯得輕鬆多了。我估計今年春節過去之後,不再會有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裏那樣忙碌了。西征有關的奏報應該是占到了大頭。。。。”


    張海說道:“西征的大軍歸來之後,我們雖然也並不能馬放南山,但是軍中的一些事情也無需向過去那樣事無具細了,有關西域的事物也是如此。就是平均每天的奏報隻有千餘件,那也幾乎相當於過去至少十個勤政的君王了,已經足夠了。我想要是那樣的話,千蘭你應該就會有更多的事情閑暇下來了吧?我聽李先生說過。身在宮中之人成材的幾率低,往往依賴於十中選一以量取勝。自幼就缺少來自親情的真正關愛是重要原因。


    舊時的宮中把宮內的安全與穩定還是放在了子女的教育之上,我想我們新朝,應該並不需要這樣兒的犧牲。


    晚上掌燈的時候,張海也並沒有如宋子悅等不少一同歸來的人的想象的那樣一回宮就休息和放縱,還是把這一年多時間以來的大事紀總結粗粗看了看。


    “果然不出我所料啊,主力大軍一走,周邊有些勢力就不安分了。”張海不由的笑道。


    我們新朝能培養出絕世強兵,而如今一般的公安軍麵對那些不入流的武裝來說自然也早已非夕日吳下阿蒙。”李千蘭沒有太多的自豪,而是多少有些感慨的說道。


    張海又看到這過去一年多時間以來的一件事:“三個月前藏地的那些人主動請降願意接受我們的條件了?這倒是第一次啊。過去的時候,都是‘掃除不到灰塵不會自己跑掉’那些山高皇帝遠的地方,總有人以為我新朝的力量再強也就是個過去意義上的強兵而已。


    “其實前年冬季遠征吐魯番葉爾羌諸部的消息傳過去的時候,那些人就沒有過去的自以為是了。我們能以一個旅群滅掉一個擁有數萬兵力的政權,那麽很多看起來山高險阻的地方就不再是問題。”


    新朝十一年,在青海不少勢力於規模浩蕩的西征後續大軍麵前紛紛被清理之後,藏南一帶的勢力擔心會成為新朝“捎帶腳”滅掉的下一個目標,終於成為第一個在新朝沒有施加壓力的情況下主動請降的政權。


    朝鮮和東瀛等不少地方這一年多時間以來開始有些不太安分起來。不過在少年義勇軍開始能夠堪當大任的情況下不少地方部隊的麵貌都渙然一新,沒有花費多少功夫就穩定了當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女俠獨孤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女俠獨孤雯並收藏明末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