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內容開始-->由於擔心鬧出什麽亂子來,張海對這件事情也沒有小視之,還是讓小慧蘭等人負責協助,依靠比較完善的文件和奏報索引管理,從帶來的不少文件資料中找到了劉洪濤幾年前西征戰備以前關於軍隊工作和強弱評定的一些經驗與學習總結。在單兵戰力唱主角的時代,如何判斷一支軍隊的強弱由於是作戰參謀工作很重要也很複雜的內容。因此負責軍隊工作的劉洪濤整理了大量作戰與管理記錄之後也有類似的研究。


    張海找到有關的一些論述章節也就認真翻閱起來。


    “舊時有強軍,為精兵;頭等精兵可暫稱為雙料精兵;擁有訓練和士氣上的兩大長處。百裏挑一自幼全訓,除節假以外每日不輟。上下友臨之間無矛盾,無任何強迫也能誌願參加戰爭。戰場紀律依舊嚴明而戰術靈活,幾乎可以實現‘紙上談兵,落為實處’視戰場為校場;此等精兵包括後金在內海內未見;我新軍也是極少數部隊或許可以接近之,隻是理論上的一種可能,傳聞泰西等地曾經有過。此精兵在戰陣之上對上尋常軍隊,對手無敗像之時人人參戰每人可殺傷十人,人人相當於唐時衝鋒陷陣的名將;以一可當敵百,百人可陣。尋常精兵可暫稱為單料精兵,十裏挑一,訓練突出裝備精良,但因為傳統勢力對這種精兵難以管製,隻能以利誘而不能建立戰爭的信念,他們在士氣方麵通常相比一般軍兵並無特別長處。隻不過一個靠利誘,一個靠威懾。據說也有一些軍隊,意誌信念堅定擁有軍隊靈魂,可在訓練上卻有種種不足,並無所長;兩者隻有一方麵突出。此種精兵對上尋常軍隊,對手未露敗象之前每人平均可殺傷一人,往往能夠以一當十甚至勝十;但是如果人數不足千人,則無硬撼大軍的把握。我新軍主力,應是極少雙料,大部單料精兵為主體的軍隊。戰力當在兩者之間;


    精兵之外,為強兵,民風不弱就可以成為兵源,無特殊選拔要求;考校認真賞罰分明,不吃空餉卻也有足夠的核心精銳彈壓不服者有效督戰壓陣。戰陣之上正麵對決,對手未露敗像時平均一伍或一三才可殺傷一人,遇到常軍,可正麵對決以一當三或四。當年後金軍隊,應是少量單料精兵大部強軍組成的軍隊。


    強兵之外為常軍。賞罰不明、矛盾突出,訓練等方麵也會有諸多問題,但是官兵有建製,明號令;有少量的強軍精兵足可壓陣,保證大軍潰敗,核心也少有機會被潰軍反殺。我們在內外戰爭中遇到的大多數經製之軍都屬於這一種。如果並非遇到太強的對手,這樣的常軍在一定的範圍內也有倚多為勝的可能。戰陣之上十至二十人可殺傷一人。


    常軍以下為弱兵,軍中無可靠精幹可以彈壓軍隊,空餉嚴重或訓練不整。出戰隻能靠利誘而難以靠強令;又或者存在兵源上的嚴重問題。不過弱兵中如隻有部分軍隊出戰,仍然可以視為常兵。弱兵三五十人出戰,遇到不高出太多的武裝可殺傷一恩。朝日南洋很多屬於這類;弱兵以下為烏合,號令不嚴,建製不整,訓練如民。隻有極個別頭目或有一定戰力。常軍遇到烏合之眾,往往也能以一當十,烏合以下為偽軍。名為軍,實則為民,甚至老弱;有威望的頭目也缺乏,旗號沒有;隻在防守中有接近烏合的作用而野戰難以倚多為勝。這樣,從頂級強兵到烏合乃至等外,上千倍戰鬥力表現差別的六七個層次的軍隊就大致區分出來。”


    “依過去的一些經驗來看,王朝京師在最壞的情況下會削弱到如同烏合一般的戰鬥力。他們同偽軍的唯一區別可能僅僅在於集體生活與相互熟識,並且多少會有一些頭目和旗號來用於軍隊指揮了。戰力方麵同並非精心準備的民變軍相比都為擁有優勢。”


    看到這裏,張海對於“粉軍”的定位以及可能的戰鬥力,也就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如果西征中臨時擴充的線膛炮手可以視為單料與雙料之間的軍隊,如果每個人擁有二十支可以隨時發射的線膛抬炮實戰中可以殺傷至少六十名敵軍的話,那麽這樣一支軍隊在衰敗了四個層次,滑坡到烏合的地步之後戰力頂多百分之一甚至二百分之一。但即便這樣來算,也至少能夠相當於一般西洋軍隊或當年後金那樣的“強軍”了。


    隻是粗粗計算就能知道,哪怕隻是有效的控製影響周邊,十萬“強軍”層次的部隊應付起來也會捉襟見肘,至少要二三十萬的規模才能保證東亞及其周邊範圍內的穩定,這還不談對西域的有效控製。如果談對西域的有效控製,這樣的部隊至少要擴充到七八十萬左右的規模才能維持一個世界地位過的地位。


    當然,這一切也僅僅是“想當然”而已,還需要付出一定代價的“實踐”才能最終確認下來。


    在這種指導思想之下,“粉色弱軍”的“訓練”原則也就大致確定下來:僅僅要求一定程度上的集體生活和旗號識別,不進行有效的訓練,不進行考核。基本上隻相當於一支幾乎常年都是放假期間的“在校生”,婚配權甚至可以下放到伍長這一級別的層次。


    不過還是有一定讓張海權衡了許久:一般舊時王朝這樣的弱軍,很大比例的人會是老弱。因為如果連人也不養,這樣的軍隊就要散夥了。而在粉軍當中,要不要提供必要的經濟保證,還是讓這些人中的大部分像舊時的京營一樣做工?此外,部隊的年齡結構應該怎樣安排?


    最終張海還是下定決心:多數士兵要參加非軍事相關性的勞動,少數軍官擁有大部分勞動收入,也隻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模擬一支王朝後期的“京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女俠獨孤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女俠獨孤雯並收藏明末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