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尋常帝王從皇宮到民間會感覺差異很大,或者很新鮮。可是不知怎的,張海卻沒有多少這種感覺。西院的規格當然比這尋常的“閑戶大院”大很多也精巧很多,更別說未名宮,可是張海這些年來更多日子還是在西院度過的,比起人丁不少的西院來,這城外的閑戶大院還多少有些冷清了。
一般的民間富戶發展到擁有幾千兩銀子的家底兒,通常都是至少經過一兩代人的積累奮鬥乃至聯姻,仆從及親戚都不會太少。可西征歸來獲得功勳的戰士們大多是小門小戶甚至根本無家的孤兒,和很多人一樣,除了剛剛新婚不久的妻子最多加上一兩位老人以外就是連孩子都一時之間沒有幾個,最多請上一兩個幫工就是極限了。
數十畝的良田如果一個人勤勤懇懇的勞作,妻子有時也經常幫忙,其實完全可以靠自家忙的過來,不過經曆了長期戰備訓練的勞累乃至西征的無數風險後,清閑下來的退役官兵們沒有幾個人願意再過這種勞累的生活了,雇農或雇幫工是普遍現象。這江南一帶的數十畝良田每年帶來的多達二三百兩的收益也讓這些雇農們的實際負擔達到六成甚至七成之多,仍然可以顯得寬餘,不遜色於其他地方的富農多少。在鄉村經濟大為改善的當下,在軍方前去應募而來的人仍然絡繹不絕。看中的不僅僅是在這些遠非一般地方可比的豐田內當佃戶所得的遠超一般地方的收入,還有相對簡單的人際關係環境還有西征閑戶們非同尋常的人脈關係網。
不過政務經驗不少的李千蘭也有自己的考慮,代政之初的其中一項政策是:必須是南直隸範圍內有過義務教育經曆的省學與京學學生,才有資格應募這閑戶裏的佃戶;這樣一來,雙方的身份雖然有差距,但是社會關係能量的差距並不算是太大,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矛盾。就想相對和諧夫妻關係的前提往往是“門當戶對”,誰的地位也並不特別高一籌一樣。
張海覺得這空空蕩蕩的大院有些過於清閑,沒有讓影衛們扮演佃戶的角色,同樣是讓柳香暗中安排了一名在應募者中知根知底而且為人還算誠樸可靠的南京城內少年一家做為幫忙的“佃戶”。
這名少年在學校時的成績和評價都不差,還是秘密學生會骨幹,可以說就算不來西征閑戶這裏套近乎,也不會有太大的前進。李千蘭還有西院的女孩們也大致通過多年來的行政經驗明白了“找金子”的辦法:看一個人在進行自由選擇的時候是不是明顯的以更好的利益為核心就可以了。
“張叔叔好!”一見麵那名十四五歲的少年很有禮貌的說到。張海的年紀如同很多西征歸來的戰士們一樣並不算大,可在這個時代十餘歲的年齡差距也不算小了,早生早育的情況下說不好就小上一輩。
張海也沒有對這種稱呼見外,笑道:“沒有必要這麽生分,都是年輕人,否則這讓我多不好意思?我們新軍隊伍裏,最反對的就是這一套虛的,從來講究實話實說直來直去。”
聽到這樣的話,那名叫做王斌的少年似乎想起什麽事情一般遺憾的歎道:“就差兩屆,你說我要是早生兩年該多好?哪怕一年也好。說不定我也有幾乎參加西征上陣殺敵,唉。。。”
張海聽到這話試笑道:“現在要撈戰功也不是沒有機會啊。我想如果你在鍛煉的更強壯一些,應該也有報名參加西域義勇軍的機會的。”
聽到這裏,少年的目光似乎並沒有多少回避與失落,這讓張海也覺得這個少年似乎並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是個鑽營之人。
“不過話說會來,前年的西征之戰是古今中外前所未有的一次偉大遠征。即便你以後參軍到舊疆以外值勤,應該也不會獲得那麽高的獎勵了,除非有特殊表現或英勇犧牲。”張海提醒道。
“張叔,為我們講講西征時候的事情吧。人們都說初上陣的新兵會感覺到無比的恐懼,請問這是真的麽?”
張海笑道:“我在戰場上的時候,大部分的情況下就感覺不到多少恐懼。其他大部分戰友,也就是戰前是最緊張和恐懼的階段,戰鬥打響之後那倒沒有了。我不知道你在學校裏有幾次參加過比較重要的比賽或是考試的經曆。如果有並且認真對待,應該也有類似的感覺吧。當然,我們能視戰場為賽場和考場,也是因為西征的官兵都是從全國各地精選而經過不少特訓而來。你呀,先試試在那並不算太高的圍牆上走一走有沒有膽小的感覺。。。”
張海也知道少年想要了解的東西並不僅僅是這些,就知無不言的以一名近衛部隊官兵的身份講了講西征的經曆。對於戰鬥力奇高的新軍精銳來說,那自然很多戰鬥的回憶在描述起來都算是十分精彩的。同戰爭史上大部分情況下讓老兵們羞澀的隻能在外人麵前胡編亂造或者閉口不言的情況強的多。這也是精銳部隊加代差戰爭所帶來的好處之一。”
不過張海依然編了一些水,比如說到一些人沒有犧牲在戰場上,而是因為種種違紀而被處決了,最後隻能報失蹤而不是戰死,基本的撫恤也沒有多少。
張海鄭重的對少年說道:“西征的時候我軍擁有從裝備到訓練再到官兵選拔等各方麵全方位的優勢,雖然有各種各樣的消耗性危險,但實際上給人的壓力並不算大。而像你們這樣的年輕人,更應該看看的是那些講述建國初期一些政事方麵的書籍並引以為戒。。。”
少年當然也是有家人,不過前來的隻有一名三四十歲的中年婦人,有滋有味的同柳香聊在了一起。盡管雙方的見識與認知差別極大,但是在有一方專門配合的情況下至少在外人看來那似乎也顯得無話不談一般。
一般的民間富戶發展到擁有幾千兩銀子的家底兒,通常都是至少經過一兩代人的積累奮鬥乃至聯姻,仆從及親戚都不會太少。可西征歸來獲得功勳的戰士們大多是小門小戶甚至根本無家的孤兒,和很多人一樣,除了剛剛新婚不久的妻子最多加上一兩位老人以外就是連孩子都一時之間沒有幾個,最多請上一兩個幫工就是極限了。
數十畝的良田如果一個人勤勤懇懇的勞作,妻子有時也經常幫忙,其實完全可以靠自家忙的過來,不過經曆了長期戰備訓練的勞累乃至西征的無數風險後,清閑下來的退役官兵們沒有幾個人願意再過這種勞累的生活了,雇農或雇幫工是普遍現象。這江南一帶的數十畝良田每年帶來的多達二三百兩的收益也讓這些雇農們的實際負擔達到六成甚至七成之多,仍然可以顯得寬餘,不遜色於其他地方的富農多少。在鄉村經濟大為改善的當下,在軍方前去應募而來的人仍然絡繹不絕。看中的不僅僅是在這些遠非一般地方可比的豐田內當佃戶所得的遠超一般地方的收入,還有相對簡單的人際關係環境還有西征閑戶們非同尋常的人脈關係網。
不過政務經驗不少的李千蘭也有自己的考慮,代政之初的其中一項政策是:必須是南直隸範圍內有過義務教育經曆的省學與京學學生,才有資格應募這閑戶裏的佃戶;這樣一來,雙方的身份雖然有差距,但是社會關係能量的差距並不算是太大,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矛盾。就想相對和諧夫妻關係的前提往往是“門當戶對”,誰的地位也並不特別高一籌一樣。
張海覺得這空空蕩蕩的大院有些過於清閑,沒有讓影衛們扮演佃戶的角色,同樣是讓柳香暗中安排了一名在應募者中知根知底而且為人還算誠樸可靠的南京城內少年一家做為幫忙的“佃戶”。
這名少年在學校時的成績和評價都不差,還是秘密學生會骨幹,可以說就算不來西征閑戶這裏套近乎,也不會有太大的前進。李千蘭還有西院的女孩們也大致通過多年來的行政經驗明白了“找金子”的辦法:看一個人在進行自由選擇的時候是不是明顯的以更好的利益為核心就可以了。
“張叔叔好!”一見麵那名十四五歲的少年很有禮貌的說到。張海的年紀如同很多西征歸來的戰士們一樣並不算大,可在這個時代十餘歲的年齡差距也不算小了,早生早育的情況下說不好就小上一輩。
張海也沒有對這種稱呼見外,笑道:“沒有必要這麽生分,都是年輕人,否則這讓我多不好意思?我們新軍隊伍裏,最反對的就是這一套虛的,從來講究實話實說直來直去。”
聽到這樣的話,那名叫做王斌的少年似乎想起什麽事情一般遺憾的歎道:“就差兩屆,你說我要是早生兩年該多好?哪怕一年也好。說不定我也有幾乎參加西征上陣殺敵,唉。。。”
張海聽到這話試笑道:“現在要撈戰功也不是沒有機會啊。我想如果你在鍛煉的更強壯一些,應該也有報名參加西域義勇軍的機會的。”
聽到這裏,少年的目光似乎並沒有多少回避與失落,這讓張海也覺得這個少年似乎並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是個鑽營之人。
“不過話說會來,前年的西征之戰是古今中外前所未有的一次偉大遠征。即便你以後參軍到舊疆以外值勤,應該也不會獲得那麽高的獎勵了,除非有特殊表現或英勇犧牲。”張海提醒道。
“張叔,為我們講講西征時候的事情吧。人們都說初上陣的新兵會感覺到無比的恐懼,請問這是真的麽?”
張海笑道:“我在戰場上的時候,大部分的情況下就感覺不到多少恐懼。其他大部分戰友,也就是戰前是最緊張和恐懼的階段,戰鬥打響之後那倒沒有了。我不知道你在學校裏有幾次參加過比較重要的比賽或是考試的經曆。如果有並且認真對待,應該也有類似的感覺吧。當然,我們能視戰場為賽場和考場,也是因為西征的官兵都是從全國各地精選而經過不少特訓而來。你呀,先試試在那並不算太高的圍牆上走一走有沒有膽小的感覺。。。”
張海也知道少年想要了解的東西並不僅僅是這些,就知無不言的以一名近衛部隊官兵的身份講了講西征的經曆。對於戰鬥力奇高的新軍精銳來說,那自然很多戰鬥的回憶在描述起來都算是十分精彩的。同戰爭史上大部分情況下讓老兵們羞澀的隻能在外人麵前胡編亂造或者閉口不言的情況強的多。這也是精銳部隊加代差戰爭所帶來的好處之一。”
不過張海依然編了一些水,比如說到一些人沒有犧牲在戰場上,而是因為種種違紀而被處決了,最後隻能報失蹤而不是戰死,基本的撫恤也沒有多少。
張海鄭重的對少年說道:“西征的時候我軍擁有從裝備到訓練再到官兵選拔等各方麵全方位的優勢,雖然有各種各樣的消耗性危險,但實際上給人的壓力並不算大。而像你們這樣的年輕人,更應該看看的是那些講述建國初期一些政事方麵的書籍並引以為戒。。。”
少年當然也是有家人,不過前來的隻有一名三四十歲的中年婦人,有滋有味的同柳香聊在了一起。盡管雙方的見識與認知差別極大,但是在有一方專門配合的情況下至少在外人看來那似乎也顯得無話不談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