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宋剛幸運逃得一劫,仍是傷心不已。想著大目健連一個凡間之人熱心為己,送了性命,高古為了一個故人的囑托,當成了自己畢生的信念而甘願死去,眼淚撲簌簌而下。崖上隻有媽媽和小目這兩個弱婦弱童,一旦北宮三部中有人複活,這兩人隻有死路一條。他抓住藤條向上爬,忽然有驚喜的發現:隻要雙手微微用力就能往上吊,爬起來毫不費力。原來他吞下龍珠,激發了他體內的天生神力,他練習的魂力也像一團火一般催生出來,體內水火交融不得調和,集於胸口不能散在四肢百骸以致他氣息一時閉塞而暈去,要是不能陰陽中和,最終會令他水火成災,危及生命。風尺頭那一腳打通了他體內渠道,一下猶如洪水順道而行,見火而溫。功力增長不止十年,再加以勤修,打開天目隻是時日而已。另外傳說吃了龍涎能得到幸運,所以風尺頭那一腳還是幸運的一腳,這隻是傳說罷了,不過宋剛確實是在生命危急時刻走了這大運的一步。
宋剛想到高古講到的關於鍾四郎的故事,如果那個破亭是“得心亭”的話,那麽再往上就會有一條鑲嵌在崖壁上的路。隻要找到這條路,就能像鍾四郎一樣爬上崖頂,和親人再會。想到這裏,加快了速度。不知爬了多久,抬頭一看當真是失望之極,頭頂是一塊突出的岩石,這時雨停了,被雨衝洗過的石頭更加光溜溜的沒有下手的地方。宋剛心想:“原來這裏並不是鍾俠士當日發現秘密的地方,那又是什麽地方呢?”忽見左側有一個山洞,洞口被一叢草遮掩著,不細看是看不出來。他抓住藤條蕩過去,拉住洞口的草叢雙腳下搭在洞岩,站穩後把藤條用腳踩住,想找個石頭壓住藤條,可是洞口哪有石頭,連個小石子也沒有,就把藤條和草纏在一起,如果洞裏沒路可尋,還得用得著這藤條往回蕩。覺得洞中陰氣深深,幸好洞中幹燥,就往裏走。沒走幾十步就黑漆漆的。腳下忽然踩到一堆鬆軟的東西,手一摸,感覺是柴草,不禁失望,手又碰到一件東西,捏了捏,是打火石。他想:“不知什麽人會在絕壁上的洞中生活,又有柴又能生火,可是這是魔人之地,卻怎麽會有人呢?莫非是魔人在這裏。”一想也不通,魔人雖說住在洞穴中,可怎麽會在這樣的絕壁上生活呢?一時想不明白。過得一會,拍拍腦袋罵自己蠢,媽媽和小目還等著自己去救,我怎麽還在這磨磨蹭蹭,還不生火照明,找一條出路。他打著火,點上柴草,洞裏頓時明亮。驚詫間一具人骨架坐在眼前,他嚇了一跳。見這具骨架盤膝坐在地上,跟前放著一把刀,這把刀已經上了一層青青的鏽,可是刀鋒卻是閃亮如新,雖說不上是什麽寶物,但質地卻是上好的。刀旁又有一個頭骨,這個頭骨比那個坐的人的頭大得多,可是就一個頭骨,卻不見身子骨。他拿起來刀握著,這裏非常詭異,有一件武器總是很好。他從火堆中取出一根正在燒的木棒,端著往裏找去,但是卻什麽也沒有,隻走了幾步就已經到頭。感到肚子饑餓,就走到洞口,但是這次是真的絕望了,原來這個穀中天氣自成一體,山風特別大,他在洞中這一會,山風早已把藤條吹了回去,離洞口有好幾丈。他一屁股坐在地上,絕望之情湧上來。
他趕忙走了回去,把那堆火撲滅,要知道他得在洞中生活了,一時間找不到辦法回去了,要留下一些柴草。他呆呆地坐在洞口,看著一隻鳥從跟前滑翔過去,醋意頓時發作,他大叫一聲,向鳥拍了一掌,心想如果自己有它的一對翅膀就好了。那隻鳥突然失了方向,翅膀也不拍了,直直地往下掉去。他不明所以,怎麽自己就隨意拍了一下,這鳥就會往下掉。他又對著遠處的藤條拍了一掌,隻見一陣風去,藤條激烈地晃動,藤上的葉子飛下一片。他驚訝不已,要說有人練功一日千裏,那自己這一日又何止千裏。他不知道自己本就天賦異秉,隻要外力一激發,天生神力自然迸發而源源不止。他不敢相信,又對著藤條拍了一下,和上次一樣,樹葉紛飛。他坐下按心法練功,隻覺得體內魂力洶湧澎湃噴薄欲出。他試著將它們集中到手上,見自己雙手像搽了胭脂一樣紅,他想到大目健連雙手似火光亮,知道自己不能和他相比,但今天自己這變化是從來沒有的。他又驚又喜,又悲又涼,喜的是自己魂力突飛猛進,自身經脈貫通,涼的是雖有成就,卻不久就要死在這裏。頭頂又是一聲鳥叫,他看了一下,抬掌欲擊,那鳥咕的一聲飛了。又過了好久,那隻鳥又飛回來,可能是上麵岩石上有它的窩,宋剛也顧不得憐惜,對準它一掌擊去,鳥兒應聲而落。他用手接住,大概有一斤多重。他心裏不斷地說:“鳥兒,對不起,你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佛祖會帶你上天,下世為人。”邊說邊把它剝了,回去放火上烤。邊烤衣服也幹了,等吃完了鳥,睡了一覺,精神大震。見骨架姿勢似乎不太對,像是死前受了痛苦。他本是一個不拘細節之人,一個人在這絕壁上,陪著這具屍骨,也不覺得害怕。他把那個地上的頭骨和那具骨架擺在一起,跪著拜了拜,說:“不管你們是人是魔,都是前輩,死者為大,後輩向你們行個禮,你們不知寂寞了多少年,今日有我來陪你們,也是我們有緣。”行禮後抬頭看這屍骨,見胸口骨頭是根根有裂紋,原來死前胸口受到重擊,這人拚著最後的力氣爬到這裏然後才死去。經過這半天,到了夜晚,他點著一把柴,火光照得四壁清亮,但有一塊卻不是光滑的,好像有什麽紋理。他走近一看,是一些圖案。畫著一些格鬥的場麵。畫上人物使的都是刀法,最近他練的是刀法,大目健連也說他適合使刀。見到刀法他自然而然地看了起來。
第一幅是一個魔人操刀進攻,那個人族使的是拆解之法,說不上新穎,但沉穩有加。第二幅仍是如此,二人招數都是精妙。第三幅那個魔人刀法更加複雜,招招從意想不到處攻擊,那個人族拆解之法也更加巧妙,方位拿捏得十分準確,招招都從人意想不到處抵擋。到了第十幅,那魔刀變得十分凶狠,這畫圖的人十分能表現,竟在刀鋒邊上畫上一些像風一樣的斜線,可見這刀來得多凶,拆解的人族飛身閃避,在空中竟還了一刀。宋剛見這一幅所刻更深入石壁,這刻畫的人功力比刻前幾幅增長了不少,難怪畫上竟在閃避中還擊。一個念頭一閃,莫非這畫畫的人畫的是自己?越往後看,那畫刻得越來越深入清晰,也越來越靈動。後麵的魔刀刀法越來越展現出凶狠猛烈霸道的氣勢,宋剛幾乎能在畫上聽到那刀滑過的風聲,刻畫之人十分聰明,在魔刀的每一招上,蘊含著的續招都能讓人看出來,而拆解之招也越來越複雜,兩人刀法之中運用了上乘的功力。宋剛看得眼花,心裏翻滾煩燥,忙閉目行功一周,待稍好一點忍不住又接著看,這次不會眼花,待看了兩幅,又開始眼花要嘔吐,他坐下又行功一周,這次隻看了一幅,就不敢看了。他越看越驚異,隻是幾幅畫,卻要行功才敢看,這些畫簡直是太魔幻了。他又從頭看,就不會眼花心,是了,這起始幾幅含著的隻是一些招數,後麵的畫卻是包含了最上乘的武功,內力根基淺的人看了十分有割害。他學著圖上的刀法一一比劃,覺得這些刀法與自己所學的大是不同,大目健連所教的刀法中殺人招數並不多,可能是那個巨盜隻偷財不害命,能逃跑就行。關鍵是這套刀法合著佛教向善的佛性,不是一套凶狠的武功。宋剛於這前十一幅圖研究了半夜,還意猶未盡。睡了一下,第二天早早起來行功三周,又往前練了兩幅。到洞口打鳥,這次等了好久才打到一隻,還差點掉落崖下,吃了後看看周圍,想不出辦法出去,隻好失望地回來練壁上的刀法,到了晚上才把這兩幅的攻防刀法琢磨透。
此後宋剛一邊打鳥一邊練刀法,那些刀法你磁鐵一樣吸引著他,一天不練習就不舒服,看看後麵還有好幾十幅。到了第十七幅,他必須要每天練習魂力三周才能練一幅刀法。內息不進,連看都難以看下去。隻好不斷地練習魂力,他也知道自己內外的進步非常明顯,單就手上的紅色就越來越深,到了第三十幅的時候,手上的紅色又是越練越淺,但功力收發更加自如一些。
那些鳥也學乖了,一見宋剛都飛了,他後來就留下一隻烤熟了的鳥腿放在洞口,那些老鷹兀鷲來啄食,往往被宋剛打到,一隻就夠吃兩天了。但是由於魂力擊出太猛,也往往把它們打入深崖。
這一天,他又見一隻兀鷲上當,宋剛把魂力集於一指,像大目健連一樣淩空虛指,那隻兀鷲受到這一擊,跳了一下,拍拍翅膀飛了。這一天他餓了一天。又過了十幾天,他練習指上的功力差不多了,這十幾天他一直不敢用指,怕挨餓。這一天,一隻鷹來了,他伸指一點,正中頭部,暈死在當場。他大喜過望,吃得津津有味。他感到自己真實的進步。要是能像大目健連一樣,那劍氣肯定是穿腦而過,不會隻是把鷹擊暈。但大目健連是何等樣人,自己再練個一百年也許還到不了他那地步。就說他那火一樣的掌,直接就能烤熟了鳥,也不用放火上烤了。
宋剛的魂力一日千裏,於壁上的刀法卻練習很慢,自己的進步總是趕不上畫上的進步。他越來越喜歡畫上那人族的刀法,到後來已不是巧妙可以形容,簡直是如影如幻,泰然自若。沉穩中含著精妙,守衛時突出淩厲。那魔刀的大開大合大多被克製得無法施展。刀法易成,但畫中越來越高深的功力卻難抵擋,他日日練習魂力,每天都是很吃力地看著畫,但也不會疲累,反而越練越強大。也不知過了多少天,終於到了最後兩幅。宋剛先看第一幅,不禁笑了起來,原來這一幅根本不是刀法,竟是那個魔人的頭顱被砍下拎在那個人族手上。再看看地上的骨架和那顆大頭,一切都明白了。想來這個人族和這個魔人較量刀法曠日持久,最終將這魔人格斃。畫上那個魔人頭顱上有幾個字,宋剛湊近看,是“魔西族首”四個字。難道……難道這個畫上的人族就是那個鍾四郎俠士嗎?這地上坐著的骨架應該就是鍾四郎了。宋剛把大頭骨放到一邊,對著骨架拜了下去,他聽了高古的故事,對這位奇異的俠士佩服得無以複加,今日機緣得見他的骸骨,也是大感有幸。這個滿門抄斬的受到千古奇冤的俠士,原來竟是命殞於此。魔人五百年前攻到紫金帝都又突然退兵,應該是這位魔西族首被斬首後群龍無首了。可是鍾四郎斬首魔西族首後卻又怎麽死在這個山洞之中,而且他功力奇高,應該是當時已經練成了《蝴蝶陰文》上的高深武學,要不是大師不久前傳我魂力練習之法,我強練壁上刀法,根本無法抵擋畫上的強大魔功和玄功。鍾四郎那時候可說是罕有敵手,那麽又是誰能在他胸口印上一掌致他胸骨寸裂而死,這個打死鍾俠士的人的功力豈不是寰宇之中無出其右者麽?還有,鍾四郎是怎麽熟悉魔西族首的刀法而研究出這樣一套克製他的刀法的,莫不是他留在魔都,偷學了魔西族首的刀法,想著有朝一日要將這個魔頭殺了,嗯,這樣雖然有點不那麽光明正大,可是為了國家為了整個人族,那又有什麽辦法。又想,鍾俠士何等樣人,要做這偷偷摸摸的勾當,定是他藝業大成,這魔西族首又豈能在話下。
宋剛一時間胡思亂猜,實在不願將心中的英雄想像成偷窺學藝的人。突然想起還有最後一幅沒看,便看了下去。見畫是一個人族,兩個和尚,第一個和尚身在遠處,遠遠劃出一掌,整個畫麵因為這一掌而氣勢磅礴,第二個和尚在近處,一掌按在那個人族胸口。宋剛不待思想,眼前一黑,氣血翻湧,就像要散功一般,坐在地上一動也不敢動彈,腦子裏連多想一下那個和尚也不行。忙眼觀鼻鼻觀心,心無旁騖地行功無數遍才將氣息調整。當下不敢看畫,心裏記得畫上的內容,知道那在鍾四郎胸口按下一掌的就是日月佛波旬無疑。想來也隻有這個魔王才有此大功,可是在對付鍾四郎不需要兩個和尚,那另一個和尚又是誰?哪一個才是日月佛波旬?想了一想,不禁啞然失笑,是了,兩個和尚都是日月佛,那日月佛不僅五種邪力高深,武功更是出神入化,遠處一掌氣勢磅礴使得鍾四郎無路可退,隨即在一眨眼之間到了鍾四郎身前,便按下那讓鍾四郎死命的一掌。想想這個日月佛如影似魅的身法和催命如電的魔力,宋剛全身不寒而悚。
宋剛把圖中鍾四郎的刀法一式式串連起來,成了一套完整的精妙繁複的專門對付魔人的刀法,想著自己這一切的經曆,恍如隔世,不以意間竟成了鍾大俠士的隔世大弟子,這一套刀法原是鍾四郎獨創,自己是除他之外的第一個習得這套刀法的人。想到這裏,築土為香,畢恭畢敬地磕下了幾個響頭。待這套刀法練熟,又從圖中分離出魔西族首的那套魔刀刀法,他演練之後覺得這套刀法是相當的威猛,進攻多而防守少,而進攻的招數又是十分的穩妥,如果持刀之人擁有強大氣場,這套刀法可以說是當世最最上乘刀法。此後的日子宋見一邊勤修魂力,一邊鑽研刀法。這一段時間他接觸了三種刀法,大目健連啟蒙了他的武器運用並教了他一套大盜刀法,但這套刀法注重對刀的運用,進攻性並不強,誰能想到一個大盜卻用這種溫和的刀法。魔刀刀法霸道淩厲,圖中那個魔西族首煥發出的驚人氣場讓他印象深刻,一個具有無窮無盡的殺戮氣息之人喚醒了所有魔人心中的邪惡,是否與這套刀法有關。關於刀與劍,往往認為劍是王者的象征,刀是邪惡的象征,但是鍾四郎把刀的使用完全幻化成了正義,他刀法之中沒有絲毫的邪惡,有的是對邪惡的抵抗,一招一式都很實用,因為正義而大氣,正是因為他正義的英雄精神,感染了這個天界少年宋剛。
他每天都想念媽媽、大目健連、高叔叔、小目,自從認識大目健連和高叔叔,自己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自己願在世為庸人,但是七天踏雁寶劍是不會讓自己安生的。如果高叔叔沒有死去,讓自己再與他相處,他是一個深情信義的人,我會對他說什麽呢?大目健連心容天地,勇敢無畏,對了,那天他問我如何才能做到像烏天仆一樣領導一個國家的戰士,把戰士的心集中在他身上,就像高叔叔一樣,對烏天仆忠心到死。目大師說不是機智也不是勇敢,可是他自己勇敢地和蒼龍一起墜崖,難道他這樣一個無所不能的神一樣的人,也做不到像烏天仆一樣嗎?這段時間,他打了許多老鷹兀鷲,把他們風幹成臘肉,要是有一天能再見到這些人多好,來、來、來,剛兒請你們吃香噴噴的深山野味,小目一定高興死了。
宋剛想到高古講到的關於鍾四郎的故事,如果那個破亭是“得心亭”的話,那麽再往上就會有一條鑲嵌在崖壁上的路。隻要找到這條路,就能像鍾四郎一樣爬上崖頂,和親人再會。想到這裏,加快了速度。不知爬了多久,抬頭一看當真是失望之極,頭頂是一塊突出的岩石,這時雨停了,被雨衝洗過的石頭更加光溜溜的沒有下手的地方。宋剛心想:“原來這裏並不是鍾俠士當日發現秘密的地方,那又是什麽地方呢?”忽見左側有一個山洞,洞口被一叢草遮掩著,不細看是看不出來。他抓住藤條蕩過去,拉住洞口的草叢雙腳下搭在洞岩,站穩後把藤條用腳踩住,想找個石頭壓住藤條,可是洞口哪有石頭,連個小石子也沒有,就把藤條和草纏在一起,如果洞裏沒路可尋,還得用得著這藤條往回蕩。覺得洞中陰氣深深,幸好洞中幹燥,就往裏走。沒走幾十步就黑漆漆的。腳下忽然踩到一堆鬆軟的東西,手一摸,感覺是柴草,不禁失望,手又碰到一件東西,捏了捏,是打火石。他想:“不知什麽人會在絕壁上的洞中生活,又有柴又能生火,可是這是魔人之地,卻怎麽會有人呢?莫非是魔人在這裏。”一想也不通,魔人雖說住在洞穴中,可怎麽會在這樣的絕壁上生活呢?一時想不明白。過得一會,拍拍腦袋罵自己蠢,媽媽和小目還等著自己去救,我怎麽還在這磨磨蹭蹭,還不生火照明,找一條出路。他打著火,點上柴草,洞裏頓時明亮。驚詫間一具人骨架坐在眼前,他嚇了一跳。見這具骨架盤膝坐在地上,跟前放著一把刀,這把刀已經上了一層青青的鏽,可是刀鋒卻是閃亮如新,雖說不上是什麽寶物,但質地卻是上好的。刀旁又有一個頭骨,這個頭骨比那個坐的人的頭大得多,可是就一個頭骨,卻不見身子骨。他拿起來刀握著,這裏非常詭異,有一件武器總是很好。他從火堆中取出一根正在燒的木棒,端著往裏找去,但是卻什麽也沒有,隻走了幾步就已經到頭。感到肚子饑餓,就走到洞口,但是這次是真的絕望了,原來這個穀中天氣自成一體,山風特別大,他在洞中這一會,山風早已把藤條吹了回去,離洞口有好幾丈。他一屁股坐在地上,絕望之情湧上來。
他趕忙走了回去,把那堆火撲滅,要知道他得在洞中生活了,一時間找不到辦法回去了,要留下一些柴草。他呆呆地坐在洞口,看著一隻鳥從跟前滑翔過去,醋意頓時發作,他大叫一聲,向鳥拍了一掌,心想如果自己有它的一對翅膀就好了。那隻鳥突然失了方向,翅膀也不拍了,直直地往下掉去。他不明所以,怎麽自己就隨意拍了一下,這鳥就會往下掉。他又對著遠處的藤條拍了一掌,隻見一陣風去,藤條激烈地晃動,藤上的葉子飛下一片。他驚訝不已,要說有人練功一日千裏,那自己這一日又何止千裏。他不知道自己本就天賦異秉,隻要外力一激發,天生神力自然迸發而源源不止。他不敢相信,又對著藤條拍了一下,和上次一樣,樹葉紛飛。他坐下按心法練功,隻覺得體內魂力洶湧澎湃噴薄欲出。他試著將它們集中到手上,見自己雙手像搽了胭脂一樣紅,他想到大目健連雙手似火光亮,知道自己不能和他相比,但今天自己這變化是從來沒有的。他又驚又喜,又悲又涼,喜的是自己魂力突飛猛進,自身經脈貫通,涼的是雖有成就,卻不久就要死在這裏。頭頂又是一聲鳥叫,他看了一下,抬掌欲擊,那鳥咕的一聲飛了。又過了好久,那隻鳥又飛回來,可能是上麵岩石上有它的窩,宋剛也顧不得憐惜,對準它一掌擊去,鳥兒應聲而落。他用手接住,大概有一斤多重。他心裏不斷地說:“鳥兒,對不起,你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佛祖會帶你上天,下世為人。”邊說邊把它剝了,回去放火上烤。邊烤衣服也幹了,等吃完了鳥,睡了一覺,精神大震。見骨架姿勢似乎不太對,像是死前受了痛苦。他本是一個不拘細節之人,一個人在這絕壁上,陪著這具屍骨,也不覺得害怕。他把那個地上的頭骨和那具骨架擺在一起,跪著拜了拜,說:“不管你們是人是魔,都是前輩,死者為大,後輩向你們行個禮,你們不知寂寞了多少年,今日有我來陪你們,也是我們有緣。”行禮後抬頭看這屍骨,見胸口骨頭是根根有裂紋,原來死前胸口受到重擊,這人拚著最後的力氣爬到這裏然後才死去。經過這半天,到了夜晚,他點著一把柴,火光照得四壁清亮,但有一塊卻不是光滑的,好像有什麽紋理。他走近一看,是一些圖案。畫著一些格鬥的場麵。畫上人物使的都是刀法,最近他練的是刀法,大目健連也說他適合使刀。見到刀法他自然而然地看了起來。
第一幅是一個魔人操刀進攻,那個人族使的是拆解之法,說不上新穎,但沉穩有加。第二幅仍是如此,二人招數都是精妙。第三幅那個魔人刀法更加複雜,招招從意想不到處攻擊,那個人族拆解之法也更加巧妙,方位拿捏得十分準確,招招都從人意想不到處抵擋。到了第十幅,那魔刀變得十分凶狠,這畫圖的人十分能表現,竟在刀鋒邊上畫上一些像風一樣的斜線,可見這刀來得多凶,拆解的人族飛身閃避,在空中竟還了一刀。宋剛見這一幅所刻更深入石壁,這刻畫的人功力比刻前幾幅增長了不少,難怪畫上竟在閃避中還擊。一個念頭一閃,莫非這畫畫的人畫的是自己?越往後看,那畫刻得越來越深入清晰,也越來越靈動。後麵的魔刀刀法越來越展現出凶狠猛烈霸道的氣勢,宋剛幾乎能在畫上聽到那刀滑過的風聲,刻畫之人十分聰明,在魔刀的每一招上,蘊含著的續招都能讓人看出來,而拆解之招也越來越複雜,兩人刀法之中運用了上乘的功力。宋剛看得眼花,心裏翻滾煩燥,忙閉目行功一周,待稍好一點忍不住又接著看,這次不會眼花,待看了兩幅,又開始眼花要嘔吐,他坐下又行功一周,這次隻看了一幅,就不敢看了。他越看越驚異,隻是幾幅畫,卻要行功才敢看,這些畫簡直是太魔幻了。他又從頭看,就不會眼花心,是了,這起始幾幅含著的隻是一些招數,後麵的畫卻是包含了最上乘的武功,內力根基淺的人看了十分有割害。他學著圖上的刀法一一比劃,覺得這些刀法與自己所學的大是不同,大目健連所教的刀法中殺人招數並不多,可能是那個巨盜隻偷財不害命,能逃跑就行。關鍵是這套刀法合著佛教向善的佛性,不是一套凶狠的武功。宋剛於這前十一幅圖研究了半夜,還意猶未盡。睡了一下,第二天早早起來行功三周,又往前練了兩幅。到洞口打鳥,這次等了好久才打到一隻,還差點掉落崖下,吃了後看看周圍,想不出辦法出去,隻好失望地回來練壁上的刀法,到了晚上才把這兩幅的攻防刀法琢磨透。
此後宋剛一邊打鳥一邊練刀法,那些刀法你磁鐵一樣吸引著他,一天不練習就不舒服,看看後麵還有好幾十幅。到了第十七幅,他必須要每天練習魂力三周才能練一幅刀法。內息不進,連看都難以看下去。隻好不斷地練習魂力,他也知道自己內外的進步非常明顯,單就手上的紅色就越來越深,到了第三十幅的時候,手上的紅色又是越練越淺,但功力收發更加自如一些。
那些鳥也學乖了,一見宋剛都飛了,他後來就留下一隻烤熟了的鳥腿放在洞口,那些老鷹兀鷲來啄食,往往被宋剛打到,一隻就夠吃兩天了。但是由於魂力擊出太猛,也往往把它們打入深崖。
這一天,他又見一隻兀鷲上當,宋剛把魂力集於一指,像大目健連一樣淩空虛指,那隻兀鷲受到這一擊,跳了一下,拍拍翅膀飛了。這一天他餓了一天。又過了十幾天,他練習指上的功力差不多了,這十幾天他一直不敢用指,怕挨餓。這一天,一隻鷹來了,他伸指一點,正中頭部,暈死在當場。他大喜過望,吃得津津有味。他感到自己真實的進步。要是能像大目健連一樣,那劍氣肯定是穿腦而過,不會隻是把鷹擊暈。但大目健連是何等樣人,自己再練個一百年也許還到不了他那地步。就說他那火一樣的掌,直接就能烤熟了鳥,也不用放火上烤了。
宋剛的魂力一日千裏,於壁上的刀法卻練習很慢,自己的進步總是趕不上畫上的進步。他越來越喜歡畫上那人族的刀法,到後來已不是巧妙可以形容,簡直是如影如幻,泰然自若。沉穩中含著精妙,守衛時突出淩厲。那魔刀的大開大合大多被克製得無法施展。刀法易成,但畫中越來越高深的功力卻難抵擋,他日日練習魂力,每天都是很吃力地看著畫,但也不會疲累,反而越練越強大。也不知過了多少天,終於到了最後兩幅。宋剛先看第一幅,不禁笑了起來,原來這一幅根本不是刀法,竟是那個魔人的頭顱被砍下拎在那個人族手上。再看看地上的骨架和那顆大頭,一切都明白了。想來這個人族和這個魔人較量刀法曠日持久,最終將這魔人格斃。畫上那個魔人頭顱上有幾個字,宋剛湊近看,是“魔西族首”四個字。難道……難道這個畫上的人族就是那個鍾四郎俠士嗎?這地上坐著的骨架應該就是鍾四郎了。宋剛把大頭骨放到一邊,對著骨架拜了下去,他聽了高古的故事,對這位奇異的俠士佩服得無以複加,今日機緣得見他的骸骨,也是大感有幸。這個滿門抄斬的受到千古奇冤的俠士,原來竟是命殞於此。魔人五百年前攻到紫金帝都又突然退兵,應該是這位魔西族首被斬首後群龍無首了。可是鍾四郎斬首魔西族首後卻又怎麽死在這個山洞之中,而且他功力奇高,應該是當時已經練成了《蝴蝶陰文》上的高深武學,要不是大師不久前傳我魂力練習之法,我強練壁上刀法,根本無法抵擋畫上的強大魔功和玄功。鍾四郎那時候可說是罕有敵手,那麽又是誰能在他胸口印上一掌致他胸骨寸裂而死,這個打死鍾俠士的人的功力豈不是寰宇之中無出其右者麽?還有,鍾四郎是怎麽熟悉魔西族首的刀法而研究出這樣一套克製他的刀法的,莫不是他留在魔都,偷學了魔西族首的刀法,想著有朝一日要將這個魔頭殺了,嗯,這樣雖然有點不那麽光明正大,可是為了國家為了整個人族,那又有什麽辦法。又想,鍾俠士何等樣人,要做這偷偷摸摸的勾當,定是他藝業大成,這魔西族首又豈能在話下。
宋剛一時間胡思亂猜,實在不願將心中的英雄想像成偷窺學藝的人。突然想起還有最後一幅沒看,便看了下去。見畫是一個人族,兩個和尚,第一個和尚身在遠處,遠遠劃出一掌,整個畫麵因為這一掌而氣勢磅礴,第二個和尚在近處,一掌按在那個人族胸口。宋剛不待思想,眼前一黑,氣血翻湧,就像要散功一般,坐在地上一動也不敢動彈,腦子裏連多想一下那個和尚也不行。忙眼觀鼻鼻觀心,心無旁騖地行功無數遍才將氣息調整。當下不敢看畫,心裏記得畫上的內容,知道那在鍾四郎胸口按下一掌的就是日月佛波旬無疑。想來也隻有這個魔王才有此大功,可是在對付鍾四郎不需要兩個和尚,那另一個和尚又是誰?哪一個才是日月佛波旬?想了一想,不禁啞然失笑,是了,兩個和尚都是日月佛,那日月佛不僅五種邪力高深,武功更是出神入化,遠處一掌氣勢磅礴使得鍾四郎無路可退,隨即在一眨眼之間到了鍾四郎身前,便按下那讓鍾四郎死命的一掌。想想這個日月佛如影似魅的身法和催命如電的魔力,宋剛全身不寒而悚。
宋剛把圖中鍾四郎的刀法一式式串連起來,成了一套完整的精妙繁複的專門對付魔人的刀法,想著自己這一切的經曆,恍如隔世,不以意間竟成了鍾大俠士的隔世大弟子,這一套刀法原是鍾四郎獨創,自己是除他之外的第一個習得這套刀法的人。想到這裏,築土為香,畢恭畢敬地磕下了幾個響頭。待這套刀法練熟,又從圖中分離出魔西族首的那套魔刀刀法,他演練之後覺得這套刀法是相當的威猛,進攻多而防守少,而進攻的招數又是十分的穩妥,如果持刀之人擁有強大氣場,這套刀法可以說是當世最最上乘刀法。此後的日子宋見一邊勤修魂力,一邊鑽研刀法。這一段時間他接觸了三種刀法,大目健連啟蒙了他的武器運用並教了他一套大盜刀法,但這套刀法注重對刀的運用,進攻性並不強,誰能想到一個大盜卻用這種溫和的刀法。魔刀刀法霸道淩厲,圖中那個魔西族首煥發出的驚人氣場讓他印象深刻,一個具有無窮無盡的殺戮氣息之人喚醒了所有魔人心中的邪惡,是否與這套刀法有關。關於刀與劍,往往認為劍是王者的象征,刀是邪惡的象征,但是鍾四郎把刀的使用完全幻化成了正義,他刀法之中沒有絲毫的邪惡,有的是對邪惡的抵抗,一招一式都很實用,因為正義而大氣,正是因為他正義的英雄精神,感染了這個天界少年宋剛。
他每天都想念媽媽、大目健連、高叔叔、小目,自從認識大目健連和高叔叔,自己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自己願在世為庸人,但是七天踏雁寶劍是不會讓自己安生的。如果高叔叔沒有死去,讓自己再與他相處,他是一個深情信義的人,我會對他說什麽呢?大目健連心容天地,勇敢無畏,對了,那天他問我如何才能做到像烏天仆一樣領導一個國家的戰士,把戰士的心集中在他身上,就像高叔叔一樣,對烏天仆忠心到死。目大師說不是機智也不是勇敢,可是他自己勇敢地和蒼龍一起墜崖,難道他這樣一個無所不能的神一樣的人,也做不到像烏天仆一樣嗎?這段時間,他打了許多老鷹兀鷲,把他們風幹成臘肉,要是有一天能再見到這些人多好,來、來、來,剛兒請你們吃香噴噴的深山野味,小目一定高興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