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輪回如果走一遭,是天道、人道、阿修羅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那天道分作無色界、色界和欲界。欲界分作六重天,為四天王天、忉利天、須焰摩天、兜率陀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欲界眾生,也有七情六欲。如今單說這欲界第七重天,是一個天外之天,已不知存在了多少歲月多少劫。五侖山脈綿延數千裏。母藻河依勢在雄渾高大的五侖山脈中迂回曲折,到了霞山一帶,一個急轉彎,在霞山腳下形成了一塊河川平原,小昌鎮人傑地靈,就座落在這片小平原之上,背靠著萬丈霞山,麵對旖旎秀麗的母藻河。
鎮上有一座小屋,從小屋中走出一位後生,麵如冠玉,長身玉立,他就是昌亞。這一日是昌亞十五歲的生日,就在今日他即將解開心中一個大大的疑問,那就是自己為什麽不能和其他孩子一樣修習玄力,伊傛是個女孩子,也一樣去修習玄力,還有就是自己的父親到底在哪?這個疑問從五歲就存在他心裏了。他從出生起始,生活毫無色彩,平淡得不能再平淡。以後,伊傛能夠走出小昌鎮見見外麵的世界,而自己隻能一直在霞山腳下砍柴撒網,做一個農人終老。
“雖說霞山一帶風光秀麗,就算終老於此,也是快樂之事,但為什麽我就應該和他們不一樣呢?難道和我父親有關嗎?我從來沒有見過爹媽。”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常常會把這一份自卑隱藏得很深,表麵卻很是灑脫。
昌亞一路走一路想,恍恍惚惚的集中不起精神,隻覺得眼前一團姹紫嫣紅,伊傛站在他跟前,她今天上身穿著大紅緊窄短衣,下麵一條過膝綠裙,皮膚白皙粉嫩,滿眼含笑,正俏生生立於他眼前,蓄滿水一樣的妙眼凝望著他,說道:“小亞,你是不是不開心?你怎麽了?”
“伊傛,你……我……我沒什麽。”
“騙人,”伊傛說,“我們去霞山玩好不好?今天是我們的生日嘛。我們早上去玩,下午回來過生日好不好?”
昌亞沒興趣,遲疑說:“不……好,好吧,那我們去啊!”
這個伊傛,就是小昌鎮如今的族長伊百川的獨生女兒,十五年前,小昌鎮有一件奇事,伊昌兩家在同一日同一時,伊家夫人湯氏產得一女,就是伊傛,昌家夫人木氏產得一子,就是昌亞,竟分不出大小。伊昌兩家是世交,伊家祖父冒德公和昌家祖父冒智公曾有八拜之交,兩人名中又同一個冒字,因此相約,雖不同姓,卻要同字輩,所以兩家子嗣一個叫伊百川,就是伊傛的父親,昌亞父親就叫昌百山。哪知到得冒德公冒智公這一代,竟人丁凋零,各家就隻得一男孩,就是百川和百山,“百”字輩下也是如此,伊百川家自得伊傛這一女後夫人再無生產,而百山卻不知所蹤,留下遺腹子昌亞。兩家父母教育孩子都是要親如兄弟姐妹,所以昌亞伊傛從小就把對方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隻是不知誰大誰小。兩個人青梅竹馬,從小就互相要好互相信任。昌亞陪著伊傛一路走,伊傛是興高采烈,昌亞卻是滿腹心事。
霞山萬丈,孤峰獨立,與五侖山脈的眾山不相連,長滿了紅楓,像是天空晚霞,由此五侖一帶的人就叫此山為霞山。千裏翠綠的五侖山脈中,霞山這一抹紅,格外顯眼。霞山有二座山峰,第一座山峰叫做母山,第二座山峰叫做父山,自小昌鎮起始有一條小道,迤邐蜿蜒通到母山山頂,在此處嗄然而止,隻見幾丈遠的對麵,父山獨峰危立,雲霧繚繞,似一根竹筍拔地而起,雄壯高大。原來父山母山也不相連,中間隔著深不見底的溝壑,壑中雲霧繚繞,顯得神秘異常。父山頂上有一寺廟,就地取名,叫霞山寺,終年香火鼎盛,霞山一帶百姓皆尊拜霞山廟。
你道母山如何過得去父山。原來兩山崖壁上長滿了千年古藤,不知從哪一代起,有人把兩崖壁的古藤連接在一起,這些藤如饑似渴,越纏越緊,直至再也分離不開,而且越長越粗,大部分都有腿粗,加上一些小藤纏繞穿插其間,直至密密層層,形成了一座藤橋。後人通過藤橋來到父山開山建廟,圍欄塑亭。到得昌百川就任族長,帶領小昌鎮的人們建爐熔鐵,打造了腕粗鐵鏈,懸在藤橋兩邊,一來過往香客、遊人得保安全,二來也是景上添景,又在母山這邊塑一小亭,名為“連理亭”,意為兩山如夫妻,心和心相連。
兩個孩子一路慢慢地爬上山來,越過藤橋,上得父山。時值春夏之交,遍山的山花耀眼。伊傛最喜那灌木眾中的朱蘭,那朱蘭花很奇特,花緣一圈深藍,中間朱紅。昌亞伊傛看一朵采一朵,不覺遠離了山道。到了鷹折崖,這鷹折崖崖高筆陡,據說從未有人看見過崖底。往下一看,崖下雲朵飄飄,山風淩厲,任山上日暖花開,崖下也是風起去湧,連有著蒼勁翅膀的鷹也飛行不穩,折翅下墜,是霞山最為凶險的一處,一般很少有人來此,漸漸的荊棘叢生,成了一個隱秘之所。
此時,伊傛看見了一朵大大的朱蘭,正蹲下身要采,卻發現花下站著小小的一隻畫眉,顏色豔麗,正是學飛的雛鳥,許是累了,掉落在這茂密的灌木中,再也飛不起來,找不到媽媽,怯怯地看著伊傛。伊傛不敢驚動,向昌亞招手,要昌亞過來。昌亞走過來看到,輕輕伸過手去,拿住了它,兩個人憐愛地撫摸著它稚嫩的羽毛。
伊傛越看越愛,正要說話,忽然一個女人低柔的聲音傳了過來,“隱瞞了那麽多年,今天麵對他,無論如何也不能回避,你說……”停了一停,又說,“你說我怎麽對他說?”昌亞一聽大感奇怪,這聲音竟然是媽媽,媽媽來這裏是做什麽,又和誰在說話?她話中的他又是誰?
昌亞向伊傛搖搖手示意不要出聲。此時木氏離他就幾步之遙,隻聽另一個聲音沉厚的男人說道:“束青弟妹,事到如今,我認為還是不要對小亞說明,他小小年紀,未必能接受得了,”這一下昌亞伊傛都更加好奇,這人竟是伊百川,他口中的束青正是自己的母親,隻聽伊百川繼續說道:“當年百山世兄英雄了得,竟然臨陣通敵,可說是糊塗之極,一世英名,竟付之流水,唉……”邊說邊不斷地跺足歎息。昌亞臉色陡變,“臨陣通敵”這一四個字恰似千斤巨石砸在了昌亞身上,又如晴天霹靂響在頭頂,竟一屁股坐在地上,壓得幾根灌木沙沙響,隻聽伊百川輕喝一聲“誰?”伊傛腦筋電轉,雙手一拋,那隻畫眉撲撲飛起,伊百川“哦”了一聲。
灌木外寂靜了一會兒,隻聽伊百川長舒了一口氣,繼而木氏哽咽起來,聲音顫抖著說:“我……我終究是不信,我家百山不是那樣的人,他是怎樣的人,沒有誰比我這個枕邊之人更了解他了。”隻聽伊百川歎了一聲,說道:“南宮三部和北宮三部傳來的消息,我分析之下,毫無破綻,要叫我們不信,也是萬難。隻是弟妹吃了這許多苦,終究把亞兒帶大了來。”言中甚是悲涼。伊傛聽不懂什麽南宮三部,什麽北宮三部,隻盼他們快點說下去,解開心中疑竇,昌亞經過上次筆架峰之事是知道了。
隻聽木氏道:“這要感謝伯伯和族中這許多人的照顧,這十幾年來,大家對亞兒從不提起這事,讓我家亞兒快樂成長,大夥兒在物事上也讓我們弱母子吃穿不缺。這份恩德我們母子不知何時能報。”
伊百川連續說“弟妹不可,弟妹不可……”想是木氏對著伊百川深深揖了下去。昌亞心中也對這位伯父感懷頗多,感激地望望伊傛,伊傛則麵色微微一紅。周圍的所有人對自己都客客氣氣,從不說起自己父親的事,似乎爹爹他從來就不曾出現過一般。饒是如此,昌亞越發不能平靜,心中的疑問是越來越大。直至近日,他已經有些無法控製,幾次想問媽媽。一時之間,傷心不斷湧上心頭,眉毛緊緊鎖在一起,目光無神。伊傛看出不對,趕緊握住昌亞的手,隻覺昌亞的手冰涼。
良久,伊百川又道:“有我在,豈能教你母子受苦。因此上,我一直在創建一個大家不分彼此,同樂互助的小昌地,這些年來已經初見成功,我相信以後慢慢會成為小昌地的傳統,代代相傳。我欣喜鎮上各家各姓都能秉遵此訓。我身為族長,理當作則,我們兩家世代交好,不分彼此,更是應當。當年兩宮令我,凡百山後人,永世不得習武,真真讓我左右為難,愧對昌家。”昌亞心服口服,微微點頭,對這位伯父族長更是敬佩有加。
木氏感激地說道:“伯伯職責所在,那也無法。”又傷心地道:“可是百山……百山他到底怎樣了?”昌亞聽到這裏,知道就要揭開心中謎團,心時撲撲直跳。
伊百川幽幽地說道:“當年那兩宮宮主姓鄭,他來我鎮堂,端坐上位,是怎麽說的,你還記得的吧?”
鎮上有一座小屋,從小屋中走出一位後生,麵如冠玉,長身玉立,他就是昌亞。這一日是昌亞十五歲的生日,就在今日他即將解開心中一個大大的疑問,那就是自己為什麽不能和其他孩子一樣修習玄力,伊傛是個女孩子,也一樣去修習玄力,還有就是自己的父親到底在哪?這個疑問從五歲就存在他心裏了。他從出生起始,生活毫無色彩,平淡得不能再平淡。以後,伊傛能夠走出小昌鎮見見外麵的世界,而自己隻能一直在霞山腳下砍柴撒網,做一個農人終老。
“雖說霞山一帶風光秀麗,就算終老於此,也是快樂之事,但為什麽我就應該和他們不一樣呢?難道和我父親有關嗎?我從來沒有見過爹媽。”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常常會把這一份自卑隱藏得很深,表麵卻很是灑脫。
昌亞一路走一路想,恍恍惚惚的集中不起精神,隻覺得眼前一團姹紫嫣紅,伊傛站在他跟前,她今天上身穿著大紅緊窄短衣,下麵一條過膝綠裙,皮膚白皙粉嫩,滿眼含笑,正俏生生立於他眼前,蓄滿水一樣的妙眼凝望著他,說道:“小亞,你是不是不開心?你怎麽了?”
“伊傛,你……我……我沒什麽。”
“騙人,”伊傛說,“我們去霞山玩好不好?今天是我們的生日嘛。我們早上去玩,下午回來過生日好不好?”
昌亞沒興趣,遲疑說:“不……好,好吧,那我們去啊!”
這個伊傛,就是小昌鎮如今的族長伊百川的獨生女兒,十五年前,小昌鎮有一件奇事,伊昌兩家在同一日同一時,伊家夫人湯氏產得一女,就是伊傛,昌家夫人木氏產得一子,就是昌亞,竟分不出大小。伊昌兩家是世交,伊家祖父冒德公和昌家祖父冒智公曾有八拜之交,兩人名中又同一個冒字,因此相約,雖不同姓,卻要同字輩,所以兩家子嗣一個叫伊百川,就是伊傛的父親,昌亞父親就叫昌百山。哪知到得冒德公冒智公這一代,竟人丁凋零,各家就隻得一男孩,就是百川和百山,“百”字輩下也是如此,伊百川家自得伊傛這一女後夫人再無生產,而百山卻不知所蹤,留下遺腹子昌亞。兩家父母教育孩子都是要親如兄弟姐妹,所以昌亞伊傛從小就把對方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隻是不知誰大誰小。兩個人青梅竹馬,從小就互相要好互相信任。昌亞陪著伊傛一路走,伊傛是興高采烈,昌亞卻是滿腹心事。
霞山萬丈,孤峰獨立,與五侖山脈的眾山不相連,長滿了紅楓,像是天空晚霞,由此五侖一帶的人就叫此山為霞山。千裏翠綠的五侖山脈中,霞山這一抹紅,格外顯眼。霞山有二座山峰,第一座山峰叫做母山,第二座山峰叫做父山,自小昌鎮起始有一條小道,迤邐蜿蜒通到母山山頂,在此處嗄然而止,隻見幾丈遠的對麵,父山獨峰危立,雲霧繚繞,似一根竹筍拔地而起,雄壯高大。原來父山母山也不相連,中間隔著深不見底的溝壑,壑中雲霧繚繞,顯得神秘異常。父山頂上有一寺廟,就地取名,叫霞山寺,終年香火鼎盛,霞山一帶百姓皆尊拜霞山廟。
你道母山如何過得去父山。原來兩山崖壁上長滿了千年古藤,不知從哪一代起,有人把兩崖壁的古藤連接在一起,這些藤如饑似渴,越纏越緊,直至再也分離不開,而且越長越粗,大部分都有腿粗,加上一些小藤纏繞穿插其間,直至密密層層,形成了一座藤橋。後人通過藤橋來到父山開山建廟,圍欄塑亭。到得昌百川就任族長,帶領小昌鎮的人們建爐熔鐵,打造了腕粗鐵鏈,懸在藤橋兩邊,一來過往香客、遊人得保安全,二來也是景上添景,又在母山這邊塑一小亭,名為“連理亭”,意為兩山如夫妻,心和心相連。
兩個孩子一路慢慢地爬上山來,越過藤橋,上得父山。時值春夏之交,遍山的山花耀眼。伊傛最喜那灌木眾中的朱蘭,那朱蘭花很奇特,花緣一圈深藍,中間朱紅。昌亞伊傛看一朵采一朵,不覺遠離了山道。到了鷹折崖,這鷹折崖崖高筆陡,據說從未有人看見過崖底。往下一看,崖下雲朵飄飄,山風淩厲,任山上日暖花開,崖下也是風起去湧,連有著蒼勁翅膀的鷹也飛行不穩,折翅下墜,是霞山最為凶險的一處,一般很少有人來此,漸漸的荊棘叢生,成了一個隱秘之所。
此時,伊傛看見了一朵大大的朱蘭,正蹲下身要采,卻發現花下站著小小的一隻畫眉,顏色豔麗,正是學飛的雛鳥,許是累了,掉落在這茂密的灌木中,再也飛不起來,找不到媽媽,怯怯地看著伊傛。伊傛不敢驚動,向昌亞招手,要昌亞過來。昌亞走過來看到,輕輕伸過手去,拿住了它,兩個人憐愛地撫摸著它稚嫩的羽毛。
伊傛越看越愛,正要說話,忽然一個女人低柔的聲音傳了過來,“隱瞞了那麽多年,今天麵對他,無論如何也不能回避,你說……”停了一停,又說,“你說我怎麽對他說?”昌亞一聽大感奇怪,這聲音竟然是媽媽,媽媽來這裏是做什麽,又和誰在說話?她話中的他又是誰?
昌亞向伊傛搖搖手示意不要出聲。此時木氏離他就幾步之遙,隻聽另一個聲音沉厚的男人說道:“束青弟妹,事到如今,我認為還是不要對小亞說明,他小小年紀,未必能接受得了,”這一下昌亞伊傛都更加好奇,這人竟是伊百川,他口中的束青正是自己的母親,隻聽伊百川繼續說道:“當年百山世兄英雄了得,竟然臨陣通敵,可說是糊塗之極,一世英名,竟付之流水,唉……”邊說邊不斷地跺足歎息。昌亞臉色陡變,“臨陣通敵”這一四個字恰似千斤巨石砸在了昌亞身上,又如晴天霹靂響在頭頂,竟一屁股坐在地上,壓得幾根灌木沙沙響,隻聽伊百川輕喝一聲“誰?”伊傛腦筋電轉,雙手一拋,那隻畫眉撲撲飛起,伊百川“哦”了一聲。
灌木外寂靜了一會兒,隻聽伊百川長舒了一口氣,繼而木氏哽咽起來,聲音顫抖著說:“我……我終究是不信,我家百山不是那樣的人,他是怎樣的人,沒有誰比我這個枕邊之人更了解他了。”隻聽伊百川歎了一聲,說道:“南宮三部和北宮三部傳來的消息,我分析之下,毫無破綻,要叫我們不信,也是萬難。隻是弟妹吃了這許多苦,終究把亞兒帶大了來。”言中甚是悲涼。伊傛聽不懂什麽南宮三部,什麽北宮三部,隻盼他們快點說下去,解開心中疑竇,昌亞經過上次筆架峰之事是知道了。
隻聽木氏道:“這要感謝伯伯和族中這許多人的照顧,這十幾年來,大家對亞兒從不提起這事,讓我家亞兒快樂成長,大夥兒在物事上也讓我們弱母子吃穿不缺。這份恩德我們母子不知何時能報。”
伊百川連續說“弟妹不可,弟妹不可……”想是木氏對著伊百川深深揖了下去。昌亞心中也對這位伯父感懷頗多,感激地望望伊傛,伊傛則麵色微微一紅。周圍的所有人對自己都客客氣氣,從不說起自己父親的事,似乎爹爹他從來就不曾出現過一般。饒是如此,昌亞越發不能平靜,心中的疑問是越來越大。直至近日,他已經有些無法控製,幾次想問媽媽。一時之間,傷心不斷湧上心頭,眉毛緊緊鎖在一起,目光無神。伊傛看出不對,趕緊握住昌亞的手,隻覺昌亞的手冰涼。
良久,伊百川又道:“有我在,豈能教你母子受苦。因此上,我一直在創建一個大家不分彼此,同樂互助的小昌地,這些年來已經初見成功,我相信以後慢慢會成為小昌地的傳統,代代相傳。我欣喜鎮上各家各姓都能秉遵此訓。我身為族長,理當作則,我們兩家世代交好,不分彼此,更是應當。當年兩宮令我,凡百山後人,永世不得習武,真真讓我左右為難,愧對昌家。”昌亞心服口服,微微點頭,對這位伯父族長更是敬佩有加。
木氏感激地說道:“伯伯職責所在,那也無法。”又傷心地道:“可是百山……百山他到底怎樣了?”昌亞聽到這裏,知道就要揭開心中謎團,心時撲撲直跳。
伊百川幽幽地說道:“當年那兩宮宮主姓鄭,他來我鎮堂,端坐上位,是怎麽說的,你還記得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