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周王一直以來隻注重發展民生,早些年也確實做出了一番業績,他看到國家一片歌舞升平,人畜興旺,便把那國家律法鬆懈了,忽略了防範身邊人。先是烏天仆遭殃,烏天仆失了蹤,再沒人能夠壓製李授音。周東王也失了蹤。
直到後來那李授音步步相逼,要他交出“皇冠之鑽”,到那時候早已不把周王放在眼底,醜惡嘴臉漸漸顯露出來。到這時他大夢方醒,但已經無法控製局麵。
周王的腦海中回放著這一幕幕,禁不住就想歎氣,又覺歎氣失落了一個帝王的尊嚴,決然道:“李授音那廝害得我痛失愛將烏天仆,痛失新兄弟,痛失愛子遊兒,如今還要痛失皇後,害得我天朝百姓哀鴻遍野,流離失所,他將我變成真正的孤家寡人,我與他勢不兩立。宰相大人剛脫牢籠,是否有對應之策?”
烏剛聽他提到周遊及皇後,就把自己與周遊一同探險的事說與他聽,並道:“我認為死要見屍,周兄弟至今不見屍體,隻恐是訛傳。再說皇後前日遇險,已經為我和三弟救下,如今與三弟一起往東去了,請皇上放心,我那三弟修煉與機智都在我之上。”
周王問三弟是誰,烏剛說道:“他就是當今北方聯盟第一任盟主,名叫昌亞,是天央國前任大將軍昌百山之子。”
周王歎道:“真沒想到三雄之後個個都如此雄才。”
陳不由道:“皇上,你可知道,真正要遭殃的不僅僅是我天朝,整個第七重天都將發生戰亂,我想我們不該孤軍奮戰,要聯合各國各族一起參戰。方是上策。”
周王忙問事情原委,陳不由道:“烏家世子帶來一個驚天秘聞,請他細細說與皇上聽聽。再做決定。”
烏剛將日月佛一事說了,周王真是聞所未聞。跌坐在椅上。他一直以來隻以為要麵對的是邪惡太尉李授音,沒想到李授音背後還有一個更加強大的敵人,這個敵人強大到他不敢想像。
陳不由道:“皇上不必驚慌,臣認為當務之急須得起草一份詔告書,將日月佛的陰謀詔告天下,聯合各國共同作戰,這份詔告先發往寶都各國使節,同時由禦林軍高手帶上國書。西出河東,向各國求助。”
周王道:“計策雖好,隻怕遠水救不了近火。今日收到戰報,我們在東岸又失了二座城池,李授音的軍團殺向寶都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陳不由道:“皇上不必憂慮,那些城池其實早已暗中投降了李授音,李授音這是在造勢,故意製造緊張氣氛,好讓我軍聞風喪膽。”
周王道:“朕的憂慮不是多餘的,陳大人可知那禁衛軍統領早在二月前已經失蹤。想來又是東廂聖閣所作下惡事。”
二月前西京寶都發生了一件事,那禁衛軍統領暗中策劃,要帶上他的人馬出城去印月島。不想有人告密。在事發前,禦林軍包圍了他的府邸,但是這人鼻子非常靈敏,一旦感覺氣氛異樣,立即聞風而逃。
陳不由道:“那也由得他去,這樣的人留在京師,便是一個危險。皇上,禁衛軍統領如今有一現成的好人選,皇上如何不用?”
說著看了看烏剛。烏剛起身道:“烏剛是一遊子,如今以中洲為家。聽聞故園有難,回家盡一份赤子之心。隻想做一名天朝國的戰士足矣,皇上的戰刀所指,我便殺到哪裏,灑光熱血在所不辭。要我擔當這指揮重責,恐難勝任。”
陳不由道:“世子的故事已經傳遍天界,有勇有謀,又豈是虛名?這護國之任,人人有責,上陣殺敵與坐陣指揮又有何區別?你的大名對我軍是天大的鼓舞,對敵人是莫大的威懾,希望世子不要推辭。”
周王一揖到地,道:“誠拜中洲國烏侍郎為天朝大將,統領皇城禦林軍、禁衛軍。”
烏剛跌地下拜,道:“皇上,這可使不得,這個將軍我擔就是。”
陳不由道:“自來兵家交戰前會各自造勢,增強己方的氣場,中洲國兵部侍郎前來天朝國助戰,是一榜樣,其他各國也會效仿,這個氣勢無可估量啊,烏世子,戰鼓未響,你已立一大功。”
烏剛心道:“都說宰相肚裏能撐船,沒想到宰相肚裏鬼打鬼,居然一直在算計我,你也不能閑著,必須要你陳家父子也出力。”
他道:“皇上,李授音聯合魔軍攻打西京寶都,隻在早晚之間,我們不打那無準備之戰。皇上既然將重任拜托給我,有一些計劃不得不說。”
周王道:“正是。”
烏剛道:“我們現在所議之事都將是機密。第一,請皇上封陳再極總督為大將軍,詔書由宰相大人親自前往宣讀,要他將兩惠軍團秘密向前推進,離西京寶都一日路程為好,布防在西京南北兩翼與我京師皇家軍互相呼應。陳老,不知這事可能行得?”
陳不由毫不猶豫道:“我陳家父子願以死效命。”
烏剛道:“甚好!這第二,就是爭取能爭取的一些州,雖然大部分州都已經被李授音收買,但我們誓與他周旋。”
周王道:“如何爭取?”
烏剛道:“與其勸說,不如主動出擊。且看我如何降服他們。”他這句話說得堅定有力,聽來十分提氣。
周王擊案叫道:“好!”
到了第二日,宮中傳出旨令:著烏天仆之子——中洲駙馬、兵部侍郎——黑靈戰神烏剛接任禦林軍、禁衛軍兩軍大統領。
兩軍將士聽到這個消息,歡呼振奮。
烏剛騎著黑靈焰君視察,眾將士見他比傳說中還更威武霸氣,都不禁提起十二分的精神,又聽說他為了手下軍士甘願舍命,更是佩服。一時之間都甘心情願為他賣命。
烏剛自小就在泥堆裏打滾,與下等人眾混跡在一起,因此走到哪裏就與哪裏的將士融洽。
他見各處的布防很嚴謹,與那《塔王遺篇》的排兵布陣十分相似,雖然還有些地方欠缺,總是問題不大,便十分佩服,問是誰的手法。
有人告訴他這是副統領張光繼所排,烏剛聽了便欲見他。
有軍士上前道:“統領大人,張副統領自早上起來便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也不知為什麽,隻交代我們要嚴守城池,就去了。”
另一個道:“莫不是他沒升上正統領,鬱鬱不得誌?”
軍中另一個道:“別胡說,張副統領的為人,我們還不知道嗎?他從來不爭功利,不貪虛名,哪一次不是身先士卒?”
有人附和道:“正是,張副統領曾經斷指立誓,要與西京共存亡,我第一個不信他心胸狹小。”
不知是誰說了聲:“看看張副統領去,他平日裏對我們的關懷無微不至,正是我們該關心他了。”
一眾不值勤的軍士自發前往軍部看望去了。
烏剛想:“我這新來的正統領威望似乎不及這個張副統領,言語間似乎竟有一點點排斥於我,看來我在他們眼中隻是一個傳說,我與他們之間並沒有牢不可破的信義。”
這樣一想,便有辭去大統領的念頭,心想:“軍中既有張光繼這等人才,皇上怎麽就發現不了,難怪讓李授音日漸坐大。既有張副統領,我怎能搶人前途。我千裏迢迢而來,懷惴的是報國之心,我不做這個大統領,在張光繼手下做個浴血奮戰的軍士又有何不可?”
他一時就要丟去當初的躊躇滿誌,猛然記起小時候與大目犍連一起逃難,目大師對自己說:“你天賦異能,隻要你強加練習,終有一日你的武功會大成,這都不用多說。你有空要多想想,怎麽才能成為像英雄一樣的人。想那烏天仆三兄弟,在第七重天創下如此雄壯的大業,在這片大陸上一呼百應,靠的是什麽?”
宋剛說:“機智?”
大目犍連說:“錯。”
宋剛說:“勇敢?”
大目犍連說:“錯。你好好想,想好了再告訴我,回去睡吧。”
後來,在北城時,大目犍連又告訴自己要???——心中有人。
就“心中有人”這四個字讓他一生受益無窮。
心想:“我這一刻還是大統領,副統領的事,就是我的事,正該我去安撫。”
想到這裏,遠遠跟著那幾個軍士,向張光繼住處走去。
眼見得那幾個軍士進了屋,過了一會又出來,應該是沒見到張光繼。
他想:“既然張副統領不在,那我也不用進去了。”
他一路往回走,經過一個偏僻處,忽見一個人影跌跌撞撞地進了一座破舊的祠堂,心下起疑,將身子縮在暗處,跟了過去。
他跟在後麵,見那人書生裝扮,身材有些文弱。隻見他走到堂前,將一封書信放在案頭,對著堂上畫像恭敬地磕了三個頭。
烏剛見那畫像上畫的竟然就是周王,心想:“這個書生敢是來赴考,碰上兵荒馬亂,流落在西京不能回家。”他摸摸身上還有些錢,正要走進去勸他趁早回家,避開戰亂。(未完待續)
直到後來那李授音步步相逼,要他交出“皇冠之鑽”,到那時候早已不把周王放在眼底,醜惡嘴臉漸漸顯露出來。到這時他大夢方醒,但已經無法控製局麵。
周王的腦海中回放著這一幕幕,禁不住就想歎氣,又覺歎氣失落了一個帝王的尊嚴,決然道:“李授音那廝害得我痛失愛將烏天仆,痛失新兄弟,痛失愛子遊兒,如今還要痛失皇後,害得我天朝百姓哀鴻遍野,流離失所,他將我變成真正的孤家寡人,我與他勢不兩立。宰相大人剛脫牢籠,是否有對應之策?”
烏剛聽他提到周遊及皇後,就把自己與周遊一同探險的事說與他聽,並道:“我認為死要見屍,周兄弟至今不見屍體,隻恐是訛傳。再說皇後前日遇險,已經為我和三弟救下,如今與三弟一起往東去了,請皇上放心,我那三弟修煉與機智都在我之上。”
周王問三弟是誰,烏剛說道:“他就是當今北方聯盟第一任盟主,名叫昌亞,是天央國前任大將軍昌百山之子。”
周王歎道:“真沒想到三雄之後個個都如此雄才。”
陳不由道:“皇上,你可知道,真正要遭殃的不僅僅是我天朝,整個第七重天都將發生戰亂,我想我們不該孤軍奮戰,要聯合各國各族一起參戰。方是上策。”
周王忙問事情原委,陳不由道:“烏家世子帶來一個驚天秘聞,請他細細說與皇上聽聽。再做決定。”
烏剛將日月佛一事說了,周王真是聞所未聞。跌坐在椅上。他一直以來隻以為要麵對的是邪惡太尉李授音,沒想到李授音背後還有一個更加強大的敵人,這個敵人強大到他不敢想像。
陳不由道:“皇上不必驚慌,臣認為當務之急須得起草一份詔告書,將日月佛的陰謀詔告天下,聯合各國共同作戰,這份詔告先發往寶都各國使節,同時由禦林軍高手帶上國書。西出河東,向各國求助。”
周王道:“計策雖好,隻怕遠水救不了近火。今日收到戰報,我們在東岸又失了二座城池,李授音的軍團殺向寶都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陳不由道:“皇上不必憂慮,那些城池其實早已暗中投降了李授音,李授音這是在造勢,故意製造緊張氣氛,好讓我軍聞風喪膽。”
周王道:“朕的憂慮不是多餘的,陳大人可知那禁衛軍統領早在二月前已經失蹤。想來又是東廂聖閣所作下惡事。”
二月前西京寶都發生了一件事,那禁衛軍統領暗中策劃,要帶上他的人馬出城去印月島。不想有人告密。在事發前,禦林軍包圍了他的府邸,但是這人鼻子非常靈敏,一旦感覺氣氛異樣,立即聞風而逃。
陳不由道:“那也由得他去,這樣的人留在京師,便是一個危險。皇上,禁衛軍統領如今有一現成的好人選,皇上如何不用?”
說著看了看烏剛。烏剛起身道:“烏剛是一遊子,如今以中洲為家。聽聞故園有難,回家盡一份赤子之心。隻想做一名天朝國的戰士足矣,皇上的戰刀所指,我便殺到哪裏,灑光熱血在所不辭。要我擔當這指揮重責,恐難勝任。”
陳不由道:“世子的故事已經傳遍天界,有勇有謀,又豈是虛名?這護國之任,人人有責,上陣殺敵與坐陣指揮又有何區別?你的大名對我軍是天大的鼓舞,對敵人是莫大的威懾,希望世子不要推辭。”
周王一揖到地,道:“誠拜中洲國烏侍郎為天朝大將,統領皇城禦林軍、禁衛軍。”
烏剛跌地下拜,道:“皇上,這可使不得,這個將軍我擔就是。”
陳不由道:“自來兵家交戰前會各自造勢,增強己方的氣場,中洲國兵部侍郎前來天朝國助戰,是一榜樣,其他各國也會效仿,這個氣勢無可估量啊,烏世子,戰鼓未響,你已立一大功。”
烏剛心道:“都說宰相肚裏能撐船,沒想到宰相肚裏鬼打鬼,居然一直在算計我,你也不能閑著,必須要你陳家父子也出力。”
他道:“皇上,李授音聯合魔軍攻打西京寶都,隻在早晚之間,我們不打那無準備之戰。皇上既然將重任拜托給我,有一些計劃不得不說。”
周王道:“正是。”
烏剛道:“我們現在所議之事都將是機密。第一,請皇上封陳再極總督為大將軍,詔書由宰相大人親自前往宣讀,要他將兩惠軍團秘密向前推進,離西京寶都一日路程為好,布防在西京南北兩翼與我京師皇家軍互相呼應。陳老,不知這事可能行得?”
陳不由毫不猶豫道:“我陳家父子願以死效命。”
烏剛道:“甚好!這第二,就是爭取能爭取的一些州,雖然大部分州都已經被李授音收買,但我們誓與他周旋。”
周王道:“如何爭取?”
烏剛道:“與其勸說,不如主動出擊。且看我如何降服他們。”他這句話說得堅定有力,聽來十分提氣。
周王擊案叫道:“好!”
到了第二日,宮中傳出旨令:著烏天仆之子——中洲駙馬、兵部侍郎——黑靈戰神烏剛接任禦林軍、禁衛軍兩軍大統領。
兩軍將士聽到這個消息,歡呼振奮。
烏剛騎著黑靈焰君視察,眾將士見他比傳說中還更威武霸氣,都不禁提起十二分的精神,又聽說他為了手下軍士甘願舍命,更是佩服。一時之間都甘心情願為他賣命。
烏剛自小就在泥堆裏打滾,與下等人眾混跡在一起,因此走到哪裏就與哪裏的將士融洽。
他見各處的布防很嚴謹,與那《塔王遺篇》的排兵布陣十分相似,雖然還有些地方欠缺,總是問題不大,便十分佩服,問是誰的手法。
有人告訴他這是副統領張光繼所排,烏剛聽了便欲見他。
有軍士上前道:“統領大人,張副統領自早上起來便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也不知為什麽,隻交代我們要嚴守城池,就去了。”
另一個道:“莫不是他沒升上正統領,鬱鬱不得誌?”
軍中另一個道:“別胡說,張副統領的為人,我們還不知道嗎?他從來不爭功利,不貪虛名,哪一次不是身先士卒?”
有人附和道:“正是,張副統領曾經斷指立誓,要與西京共存亡,我第一個不信他心胸狹小。”
不知是誰說了聲:“看看張副統領去,他平日裏對我們的關懷無微不至,正是我們該關心他了。”
一眾不值勤的軍士自發前往軍部看望去了。
烏剛想:“我這新來的正統領威望似乎不及這個張副統領,言語間似乎竟有一點點排斥於我,看來我在他們眼中隻是一個傳說,我與他們之間並沒有牢不可破的信義。”
這樣一想,便有辭去大統領的念頭,心想:“軍中既有張光繼這等人才,皇上怎麽就發現不了,難怪讓李授音日漸坐大。既有張副統領,我怎能搶人前途。我千裏迢迢而來,懷惴的是報國之心,我不做這個大統領,在張光繼手下做個浴血奮戰的軍士又有何不可?”
他一時就要丟去當初的躊躇滿誌,猛然記起小時候與大目犍連一起逃難,目大師對自己說:“你天賦異能,隻要你強加練習,終有一日你的武功會大成,這都不用多說。你有空要多想想,怎麽才能成為像英雄一樣的人。想那烏天仆三兄弟,在第七重天創下如此雄壯的大業,在這片大陸上一呼百應,靠的是什麽?”
宋剛說:“機智?”
大目犍連說:“錯。”
宋剛說:“勇敢?”
大目犍連說:“錯。你好好想,想好了再告訴我,回去睡吧。”
後來,在北城時,大目犍連又告訴自己要???——心中有人。
就“心中有人”這四個字讓他一生受益無窮。
心想:“我這一刻還是大統領,副統領的事,就是我的事,正該我去安撫。”
想到這裏,遠遠跟著那幾個軍士,向張光繼住處走去。
眼見得那幾個軍士進了屋,過了一會又出來,應該是沒見到張光繼。
他想:“既然張副統領不在,那我也不用進去了。”
他一路往回走,經過一個偏僻處,忽見一個人影跌跌撞撞地進了一座破舊的祠堂,心下起疑,將身子縮在暗處,跟了過去。
他跟在後麵,見那人書生裝扮,身材有些文弱。隻見他走到堂前,將一封書信放在案頭,對著堂上畫像恭敬地磕了三個頭。
烏剛見那畫像上畫的竟然就是周王,心想:“這個書生敢是來赴考,碰上兵荒馬亂,流落在西京不能回家。”他摸摸身上還有些錢,正要走進去勸他趁早回家,避開戰亂。(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