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陳君爬上江岸後,已經不感覺冷了,坐在行李箱上渾身熱氣騰騰的說道:“我不行了,走不動了咋辦?”
“要不我背你回去?”張華笑著問道!
陳濤笑道:“除非以後大姐不來了還差不多,不然怕是見一次就得被笑一次。”
張華四處看了一下,不遠處有人正在砍甘蔗,於是笑道:“你們在這休息一下,我去給你們找兩根甘蔗過來!”
<a href="http:///"></a>
張華他們這邊種植的是青皮甘蔗,甜度和黑羅漢甘蔗差不多,不同的是皮畢竟軟,可以直接用嘴撕下來。
砍甘蔗的是一對六十歲左右的老頭老太太,張華大步走過去問道:“老輩子砍甘蔗呐,今年糖房收什麽價啊?”
“開搞的時候九塊,大家都以為還要漲點,結果後來變成八塊五了,這年後倒是漲回來兩毛錢一百斤,變成八塊七了。”
老頭很是健談,解釋了一下後,樂嗬嗬的對張華問道:“你們咋年後才回來呢?”
“年前買不到火車票啊,就隻有年後回來了,同樣的錢還有座位,就是沒辦法團年了,八九塊一百斤的甘蔗也還行啊,去年才六塊多!”張華笑道,說著遞了一支煙給老頭。
老頭點了點頭,接過煙後抓了一把甘蔗葉子墊在甘蔗上麵坐了下來,點燃煙使勁吸了一口,又看了看煙,笑道:“有勁,是好煙呐,小夥子在外麵掙錢了。”
“沒掙錢,買來充麵子的!”張華笑道:“外麵也就三五百塊一個月,花銷也大存不下什麽錢哦!”
老頭笑了笑,說道:“聽說三隊那邊有個叫張華的在外麵發達了,很多人都跟他混呐,聽說他那兒工資還可以,最少都有五百多,多得說是一千多都有,你咋不跟他混呢?
不過在外麵三五百也比在家裏要強,一年忙到頭兩個人也存不下一千塊,不過現在出去的人,可以多撿一點土地來做,倒是能多賺兩個錢了。”
“倒也是!”張華笑著點了點頭,說道:“不過也不能做太多了,年紀大了做太多可受不了!”
“受得了!”老頭擺手說道:“沒吃的才讓人受不了,隻要有吃的,能吃好一點,一天幹到晚都受得了,而且我也不打算種甘蔗了,打算跟著張華家一樣種花椒,那個活兒雖然也不少,可輕鬆多了。”
老太太在一邊笑道:“你們說今年甘蔗貴了幾塊錢一百斤,是不是就因為大家都想種花椒,開糖廠的那些人著急了,所以才漲價的?”
“哈哈,說不定還真有可能。”張華笑道:“那你們倒是可以不忙著種花椒了,說不定明年甘蔗還得漲價。”
老頭若有所思了起來,這價錢要是還漲一點,那甘蔗又做的過了。
張華笑道:“我掰兩節甘蔗解個口渴啊!”
老頭大方的揮了揮手,說道:“掰就是了,多的很!”
張華掰了三節中間的,然後拿到田邊去洗幹淨了,再拿回來給陳君姐弟倆,“吃了再走,還是邊吃邊走?”
“吃了再走吧,還歇一會兒!”陳君說道。
陳濤看著那對老夫妻說道:“這麽冷的天砍甘蔗得多冷啊?”
“幹著活兒其實就沒那麽冷了!”張華指著遠處說道:“你看那邊梯田還有人在犁田呐!”
“還真的是在犁田!”陳君順著張華手指的方向看過去,有些驚訝的問道:“你不說你們這邊隻種一季稻穀的嗎?他幹嘛不等暖和了一點再犁田啊?”
“沒時間!”張華解釋道:“我們這邊不但田地,就連柴山都是分了的,人均總麵積所有的加一起還不到一畝,很緊張啊,所以根本就沒有地方放牛。
養牛的人需要割草來喂,所以養牛的並不多,養條牛的人基本上天天都有活兒,大冬天的別人隻要喊到了,也得幹。”
“那犁田多少錢一天?”陳濤問道。
“二十五!”張華想了想,說道:“然後中午和晚上包飯,還有一包一塊錢的煙。”
“人加上牛幹一天下來才二十五?”陳濤不由得扯了扯嘴角!
張華無言以對,隻能苦笑,人口密度太大了,造成人均資源不足,各方麵自然內卷的厲害。
相比之下,陳濤他們那邊不但有山有海,人均土地也多,日子自然過得好很多,多生一點小孩兒也能養得活。
遠處一輛單車騎了過來,張華仔細看了看發現是自己妹妹張琴。
“哥,你們怎麽這麽早就回來了?”張琴靠近後,好奇的打量著陳君和陳濤。
張華忍不住扯了扯嘴角,說道:“都說了今天要回來,你也不知道早點來河邊接一下?”
這時代的車船可沒那麽準時,特別是火車,晚點提前都有可能!
“這是我妹妹張琴,這是你嫂子陳君,這是你嫂子的弟弟陳濤!”張華介紹道。
“嫂子好,濤哥好!”張琴對別人嘴巴還是很甜的。
陳濤有些靦腆的回道:“你好!”
陳君笑了笑,拿出一副耳環遞給張琴,說道:“送給你的!”
“哇,居然是黃金的,謝謝嫂子!”張琴高興的說道。
這些東西其實是陳君和張華商量後買的,陳君原本覺得俗氣,張華則比較堅持,俗氣一點最好了,現在黃金才七八十塊錢一克,未來幾年是黃金漲價最快的幾年。
有什麽禮物是比能不斷升值的禮物更好的呢?
張華把行李箱放在張琴的單車上麵,說道:“走吧,回家再說!”
這種天氣不但有人犁田,還有人在挖藕,路過的時候,張琴讓張華去買一條回去燉豬腳。
“家裏沒有菜嗎?”張華不想買,“這麽冷的天,拿著都不舒服!”
“弄點甘蔗葉子套起提著就是了,家裏有菜可是沒有藕啊,再說冬天能有多少菜?”張琴說道:“肉倒是多的很,咱家殺了過年豬的。”
張華沒辦法,隻得走過去買一條,這時候挖蓮藕雖然辛苦,可價格也非常貴,一塊五一斤,都快趕上豬腳的價格了。
“要不我背你回去?”張華笑著問道!
陳濤笑道:“除非以後大姐不來了還差不多,不然怕是見一次就得被笑一次。”
張華四處看了一下,不遠處有人正在砍甘蔗,於是笑道:“你們在這休息一下,我去給你們找兩根甘蔗過來!”
<a href="http:///"></a>
張華他們這邊種植的是青皮甘蔗,甜度和黑羅漢甘蔗差不多,不同的是皮畢竟軟,可以直接用嘴撕下來。
砍甘蔗的是一對六十歲左右的老頭老太太,張華大步走過去問道:“老輩子砍甘蔗呐,今年糖房收什麽價啊?”
“開搞的時候九塊,大家都以為還要漲點,結果後來變成八塊五了,這年後倒是漲回來兩毛錢一百斤,變成八塊七了。”
老頭很是健談,解釋了一下後,樂嗬嗬的對張華問道:“你們咋年後才回來呢?”
“年前買不到火車票啊,就隻有年後回來了,同樣的錢還有座位,就是沒辦法團年了,八九塊一百斤的甘蔗也還行啊,去年才六塊多!”張華笑道,說著遞了一支煙給老頭。
老頭點了點頭,接過煙後抓了一把甘蔗葉子墊在甘蔗上麵坐了下來,點燃煙使勁吸了一口,又看了看煙,笑道:“有勁,是好煙呐,小夥子在外麵掙錢了。”
“沒掙錢,買來充麵子的!”張華笑道:“外麵也就三五百塊一個月,花銷也大存不下什麽錢哦!”
老頭笑了笑,說道:“聽說三隊那邊有個叫張華的在外麵發達了,很多人都跟他混呐,聽說他那兒工資還可以,最少都有五百多,多得說是一千多都有,你咋不跟他混呢?
不過在外麵三五百也比在家裏要強,一年忙到頭兩個人也存不下一千塊,不過現在出去的人,可以多撿一點土地來做,倒是能多賺兩個錢了。”
“倒也是!”張華笑著點了點頭,說道:“不過也不能做太多了,年紀大了做太多可受不了!”
“受得了!”老頭擺手說道:“沒吃的才讓人受不了,隻要有吃的,能吃好一點,一天幹到晚都受得了,而且我也不打算種甘蔗了,打算跟著張華家一樣種花椒,那個活兒雖然也不少,可輕鬆多了。”
老太太在一邊笑道:“你們說今年甘蔗貴了幾塊錢一百斤,是不是就因為大家都想種花椒,開糖廠的那些人著急了,所以才漲價的?”
“哈哈,說不定還真有可能。”張華笑道:“那你們倒是可以不忙著種花椒了,說不定明年甘蔗還得漲價。”
老頭若有所思了起來,這價錢要是還漲一點,那甘蔗又做的過了。
張華笑道:“我掰兩節甘蔗解個口渴啊!”
老頭大方的揮了揮手,說道:“掰就是了,多的很!”
張華掰了三節中間的,然後拿到田邊去洗幹淨了,再拿回來給陳君姐弟倆,“吃了再走,還是邊吃邊走?”
“吃了再走吧,還歇一會兒!”陳君說道。
陳濤看著那對老夫妻說道:“這麽冷的天砍甘蔗得多冷啊?”
“幹著活兒其實就沒那麽冷了!”張華指著遠處說道:“你看那邊梯田還有人在犁田呐!”
“還真的是在犁田!”陳君順著張華手指的方向看過去,有些驚訝的問道:“你不說你們這邊隻種一季稻穀的嗎?他幹嘛不等暖和了一點再犁田啊?”
“沒時間!”張華解釋道:“我們這邊不但田地,就連柴山都是分了的,人均總麵積所有的加一起還不到一畝,很緊張啊,所以根本就沒有地方放牛。
養牛的人需要割草來喂,所以養牛的並不多,養條牛的人基本上天天都有活兒,大冬天的別人隻要喊到了,也得幹。”
“那犁田多少錢一天?”陳濤問道。
“二十五!”張華想了想,說道:“然後中午和晚上包飯,還有一包一塊錢的煙。”
“人加上牛幹一天下來才二十五?”陳濤不由得扯了扯嘴角!
張華無言以對,隻能苦笑,人口密度太大了,造成人均資源不足,各方麵自然內卷的厲害。
相比之下,陳濤他們那邊不但有山有海,人均土地也多,日子自然過得好很多,多生一點小孩兒也能養得活。
遠處一輛單車騎了過來,張華仔細看了看發現是自己妹妹張琴。
“哥,你們怎麽這麽早就回來了?”張琴靠近後,好奇的打量著陳君和陳濤。
張華忍不住扯了扯嘴角,說道:“都說了今天要回來,你也不知道早點來河邊接一下?”
這時代的車船可沒那麽準時,特別是火車,晚點提前都有可能!
“這是我妹妹張琴,這是你嫂子陳君,這是你嫂子的弟弟陳濤!”張華介紹道。
“嫂子好,濤哥好!”張琴對別人嘴巴還是很甜的。
陳濤有些靦腆的回道:“你好!”
陳君笑了笑,拿出一副耳環遞給張琴,說道:“送給你的!”
“哇,居然是黃金的,謝謝嫂子!”張琴高興的說道。
這些東西其實是陳君和張華商量後買的,陳君原本覺得俗氣,張華則比較堅持,俗氣一點最好了,現在黃金才七八十塊錢一克,未來幾年是黃金漲價最快的幾年。
有什麽禮物是比能不斷升值的禮物更好的呢?
張華把行李箱放在張琴的單車上麵,說道:“走吧,回家再說!”
這種天氣不但有人犁田,還有人在挖藕,路過的時候,張琴讓張華去買一條回去燉豬腳。
“家裏沒有菜嗎?”張華不想買,“這麽冷的天,拿著都不舒服!”
“弄點甘蔗葉子套起提著就是了,家裏有菜可是沒有藕啊,再說冬天能有多少菜?”張琴說道:“肉倒是多的很,咱家殺了過年豬的。”
張華沒辦法,隻得走過去買一條,這時候挖蓮藕雖然辛苦,可價格也非常貴,一塊五一斤,都快趕上豬腳的價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