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恪麵露微笑,這與他所料基本一致。


    再看文宗角色卡,上麵是一個峨冠博帶的……中年男子?


    咦,係統寶寶你終於大發慈悲了?他在心中吐槽了一句,頗有意外之感。


    之前神農的經典老農形象,以及天工的鐵錘老漢形象,簡直就是女子絕緣體。


    到了文宗,終於不一樣了。


    仔細打量,顧恪發現這文宗其實也不算年輕,按上一世的感覺差不多在五十歲上下。


    說中年人有些老,說老年人又還差些,介於中老年之間。


    臉上皺紋不多,長須尚黑,容貌清臒,神似上一世的劉洵——當然是有胡子那一版的。


    配合一襲月白長衫,峨冠博帶,一見便覺氣質不俗,有種孤高悠遠之感。


    不過這一款能吸引的女性,怕是中老年居多。


    畢竟世間女子大多偏愛“瀟灑美少年,舉觴望青天,玉樹臨風前”這款。


    即便是中老年婦女,上一世也很熱衷當媽媽粉、奶奶粉。


    而這文宗雖容貌不差,年齡終是接近“大叔”極限,再加上獨特的氣質。


    女孩或少婦見了,怕是會下意識覺得像自家老爹或教諭先生,敬畏遠比喜愛多。


    但終究比見了神農一堆喊爺爺,見了天工連靠近都不敢的情形好。


    顧恪美滋滋地打量了好一陣文宗角色卡,才突然想起一件事:等等,這個角色卡該如何定人設?


    不能如神農那般樸實無華,也不能如天工那般桀驁暴躁。


    就文宗這長相氣質,難不成出攤還拎著無名小柴刀和小錘子?內味兒想想都太衝了。


    身為第三張角色卡,文宗自然也是有綁定武器的,那就是——無名之筆。


    所以,判官筆要怎麽用?顧恪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


    ……


    三月的出攤機會已全部用掉,文宗角色卡想用都得等到下個月,判官筆這事倒是不急。


    給顧恪驚喜的是新特性文思泉湧+1。


    與自然親和晉升到天人相合類似,文思泉湧+1的效果碾壓才思敏捷+5。


    形象些的比喻,那博聞強記就像蘊含了水分的濕潤空氣,讓人不容易感到幹渴。


    而才思敏捷則是凝結在葉片上的露珠,可以直接攝取水分,補充自身。


    文思泉湧則是真正的泉眼,不斷咕嘟嘟湧出清泉,讓人隨時能痛飲解渴。


    配合靈光一線,讓顧恪的思考速度和效率達到驚人的地步。


    以往要一日才能瀏覽、分析、吃透的某些技藝書,現在看上一兩個時辰就能了熟於心,耗時不到原本的五分之一。


    反過來說,就是他看書理解的速度高了五倍不止。


    如此一來,文典裏“技藝”大項裏的數千冊有用書籍最多看個一兩年。


    這還是純作消遣的速度。


    當然也沒必要全力翻閱學習,因為大多數書籍他已看過,擁有一定基礎。


    再看這些書,也不過是錦上添花,加深理解而已。


    真拚命學完,那顧恪以後在山穀的消遣又會少一個。


    這有點像上一世看小說,會下意識地放慢瀏覽速度,延長休閑時間。


    畢竟看再快也是休閑,而不是賺錢。


    看太快又得去找下一本感興趣的書,這對休閑的人實在太不友好。


    有些人寧願重新翻出不錯的老書,再看一遍,也懶得去找新書。


    顧恪相對要好一點,因為現在有薩蘭珠。


    整理交易來的技藝書,本就是她的日常工作。


    每當小滿有事,不能與她玩耍時,她就會日常整理文典。


    在他已劃定的娛樂、消遣、雞肋、技藝四大項裏不斷調整和細分,形成定義清晰,一目了然的目錄樹,方便他翻看。


    這項工作對薩蘭珠而言,比揪小滿那身軟肉的愉悅感不遑多讓。


    無論是各種奇葩“絕活”暴露出的各種隱私,還是顧恪順便塞進文典裏的上一世知識,都能讓她感到好笑或驚喜。


    從某種意義上,顧恪文典裏記錄的書籍知識就是一本集武學、技藝、工藝、民俗、風土人情、冷、澀笑話的“大百科全書”。


    薩蘭珠沒有正經的童年,也沒怎麽接觸正常人的生活環境。


    和小萍兒同年出生的她,即便身形高挑成熟,本質上也還是個小孩子。


    拿到這本“大百科全書”,簡直就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很多行為方式更是深受顧恪影響,誰讓他在文典裏留下了上一世的諸多知識,其中存在大量的網絡文化和梗。


    顧恪對此並不介意,甚至樂見其成。


    他受現代社會,更確切地說是網絡時代的影響太深。


    並不希望兩小和薩蘭珠把自己當地主老爺供著,那樣的日子太無聊了。


    好處也顯而易見。


    比起他的“懶惰”,薩蘭珠從不介意向兩個姐妹講這些事,並且時不時就實驗一下。


    像衣服樣式,顧恪也就弄了老頭衫、短褲,最多加上小滿的必需品半杯。


    薩蘭珠清醒後,卻已經慫恿著小萍兒做出各式泳衣,然後是日常的衣物,大家一起穿。


    布料也不麻煩,隨便用通寶額外交易一次,從大城裏的布料鋪換來山穀沒有自產的綾羅綢緞就好。


    當然,山穀裏的碧麻布仍是大家最喜歡的布料。


    結實、舒適,天然顏值還很不錯,像顧恪這種活出第二世的老男人,壓根不需要其它布料。


    薩蘭珠和兩小是女人,年齡又小,對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布料就無法抗拒了。


    能讀書,可以做各種樣式新奇的新衣服出來穿,小萍兒對如今休閑的日子適應得很不錯。


    不過天性所限,毫無顧忌的薩蘭珠慫恿膽大好奇的小滿,每天換著穿上那些布料少少的衣物,小萍兒卻是不好意思穿的。


    她會單獨把它們布料增加一些,做出屬於自己的那款。


    薩蘭珠舍不得,小滿無所謂,倒也不會為此嘲笑她。


    眼下是大武五百一十四年的三月,氣溫升高到二十多度,山穀正式進入了每年最繁忙的農忙期。


    顧恪還在兢兢業業地使用幾門係統武學,翻地鬆土。


    那邊薩蘭珠和小滿已經“玩”上了。


    兩人各自弄來了一輛長條四輪板車,剛好夠她們躺上去。


    然後小滿用血氣,薩蘭珠用神念推動板車朝前筆直衝去。


    她們身後則是連在板車上,一個寬約兩丈的木杆鐵頭釘耙犁頭,被血氣和神念壓進地裏。


    隨著板車前進,犁頭帶起一條條泥土翻轉過來。


    顧恪看著哭笑不得:有薩蘭珠帶著,顯然小滿沒打算翻地刷黑煞掌熟練度了。


    普通農人犁地,用的一般是單個犁頭,可以做大些,頂天也就三五寸,犁頭翻起的土也不會超過一尺。


    而薩蘭珠和小滿弄的這種犁頭的鐵頭帶著斜麵,再被她們用血氣、神念壓進土裏,等於幾十個“小犁頭”。


    這不是偷懶,而是因為顧恪今年將山下的普通田地從二百畝,一口氣擴充到了一千畝。


    聽起來很大,實際不過一個長寬二百七十多丈的正方形地塊。


    薩蘭珠和小滿兩輛板車犁頭並排,一次犁過去就是四丈寬,跑二百七十丈也就半盞茶不到的工夫。


    然後板車和犁頭“懸浮”掉頭,又拖著屁股後的煙塵滾滾衝回來,很有大隊騎兵衝鋒的氣勢。


    <a href="http:///"></a>


    有兩個“騎兵”試車,一千畝地沒用到兩個時辰就已犁好,其中顧恪的工作量還不到四分之一。


    若非他堅持自己完成日常農學熟練度的提升,這兩個家夥連這點工作都要搶走。


    同時顧恪刷農學熟練度,也能就近在觀察、分析薩蘭珠和小滿搞出來的人力“全自動農用車”。


    目前看來,在外界的平原地帶,略微改動一下就能適應。


    一般人無法外放血氣,可用人力畜力替代拉車,同時減少犁頭數量。


    如今改進生產生活工具是他的主要愛好之一。


    在他看來,神農角色卡出現是為了讓他傳播異種糧食和基礎武學。


    讓百姓們吃飽的同時,打破宗派豪門默契製造的練武門檻。


    一旦練武入門,百姓耕作時的效率堪比大牲口,順便還能練武。


    而天工角色卡的出現,就該是傳播各種工藝技藝,提升大武的製造加工水平。


    他改動的各種農具,還有水力鍛錘之類東西,每次出攤都會額外交易一些給大武的木匠鐵匠,以及官府、駐軍的主官。


    大武的人們並不蠢,並非不會發明改進工具。


    但百姓大多不是工匠,他們或許能發現工具不好用,自己卻沒手藝沒資源沒時間去試驗。


    工匠有手藝,又不是真正的使用者,很難深入一下,設身處地地為其它人考慮。


    即便有少數工匠做出了些成果,但因為各種原因,很少大範圍傳播。


    像上一世很多小說寫到穿越到古代,默認沒有玻璃肥皂香水之類的東西。


    其實齊民要術、天工開物裏記載的東西,拿出來比大多數穿越者的那點科學知識更全麵實用。


    不過這些知識沒有普及,老百姓享受不到,中高層卻未必不知。


    剛好顧恪活出第二是,不愁吃喝,脫離了初級生理需求,是一個很閑的人。


    他不光親自種地幹活,還擁有天工特性,能交易到大量技藝。


    身旁有工坊加工坊,還有仙田和普通田地,以及倉庫的無損存儲和陳化存儲功能。


    說到試驗條件,大武中庭的將作監都不如他。


    想到就能做,做完就可當場試驗。


    以無微不至的神念觀察試驗,文典記錄各種數據,再對改造效果對比篩選,一兩天內就能有明確的測試結果。


    像犁頭傾斜角度,隻不過是他兩天的工作成果。


    隻因為他可以在一天之內,數十次修改調整犁頭形狀,並進行測試。


    測試隻需神念控製,在地裏前進數十丈,犁地效果在神念下一覽無餘。


    連人都不用下地,一切就完成了。


    類似的東西還有水輪的傳動效率,以及葉片角度調整。


    在大城市出攤時,順便掃描各地的水力磨坊,記錄下其結構,再回來仿製。


    一個時辰就能製作,並測試完兩三種水輪。


    隨著測試數據的豐富,很多低劣的工具隻要看下外型,他就能確定其大致效果,連測試都省了。


    他再把這些濃縮融合後的工藝技藝,交易給擁有手藝和資源的群體時,想複製出來不難。


    後續如何改進,更用不著操心,打開思路的人們會自己鑽研提升。


    本來顧恪的技藝多來自大武的農民、工匠。


    綜合改進後再交回給廣大群眾,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能動性。


    到時候就能第二次第三次交易回來,繼續改進、提升、傳播。


    還是那位的話——要相信群眾,發動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顧恪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創造者。


    他隻不過是記錄、融合勞動人民智慧結晶,再將它們傳播開的中間人。


    若不如此,單憑他一人之力對所有技藝升級改進,那不知得到猴年馬月去。


    妖詭們是不會給大武的人們這麽長時間的。


    因為妖詭各自的特性,這些工藝技藝不能直接變成武器,殺傷它們。


    但這些工藝技藝可以大幅度提高大武百姓的生產生活效率。


    鐵器不能殺詭,卻能更讓工具更堅固,種類更多樣。


    從運輸到耕作到加工,它們的用處難以估量。


    打仗除了足夠的武力,也是在打後勤——從現代化工業社會而來的顧恪,無疑很清楚這一點。


    詭物的後勤如何解決,顧恪不太確定。


    人類沒有糧食,沒有合適的衣物和生活物資,卻是肯定堅持不住的。


    在武力相持不下時,誰能用更少消耗,製造更多的後勤物資,誰就將獲得最終的勝利。


    大武與現代科技社會不同。


    異種糧食在這裏不僅僅是糧食,還是直接增加武夫數量,培養二輪高手,孕育三輪強者的基本條件。


    農業增產,就意味著武力的提升。


    工業水平提升,則代表著物資產出和交流運輸效率的提高。


    這能讓更多的糧食、用具快速生產、普及給更多百姓。


    因此,顧恪現在很少為刷特性而製造工具、用品,改造出來的東西都是從普通人的角度出發。


    真刷出基礎屬性高,或特性優異的東西,就當額外的小驚喜,留在山穀使用。


    一部分則通過乾坤袋,送給大小姐當小禮物。


    至於她是自己留著,還是賜給寶貝徒弟李秀兒,他就不管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休閑的我竟成了老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冰原三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冰原三雅並收藏休閑的我竟成了老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