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終幻想7發售的一個月時間裏,對於許許多多的玩家們來說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不過對於同行來說就不怎麽開心了。


    像是蘇瑞電子,他們在發現最終幻想7發售日期後,就果斷的將近期發售的一些重點遊戲轉移發售日期,準備避開最終幻想7。


    可是其他的一些公司卻好像並沒有在意這件事。


    這讓他們原本應該至少有個十幾二十萬銷量的遊戲瞬間爆降不到十萬的程度。


    有一些小型的遊戲工作室欲哭無淚,他們往往並沒有多少錢。


    不過好在遊戲產業正在蒸蒸日上,他們這些遊戲開發者也並不會缺工作。


    而他們除了感覺悲傷之外,卻並沒有太仇恨最終幻想7。


    因為他們也都玩過了這款遊戲。


    這是給他們打開一個全新大門的遊戲。


    一款有著精良cg畫質製作的3d遊戲。


    在最終幻想7出現之前,3d遊戲就隻有賽車類和第一人稱射擊類的已經走出自己的道路。


    其他類型的遊戲都還處於摸索階段。


    後來馬裏奧64又創造出了第三人稱視角的標準,尤其是在增加了手柄的搖杆按鍵後,人類的雙手可以同時移動遊戲角色,還可以不斷調整視角,這也讓遊戲一下子就進步到了工業時代,距離現代化科技時代也僅僅隻有一步之遙了。


    再到現在,最終幻想7的出現,讓所有遊戲的從業者發現超大投資帶來的視覺奇觀。


    誠然,如果最終幻想7還是用老版的2d畫麵來表現的話也沒問題,因為最終幻想7的內核終究還是劇情為王。


    可是當有了全新畫質加持後,最終幻想7就像是被添加了某種催化劑一樣。


    讓原本隻能產生十分影響力的一款遊戲瞬間擴增到了一百分。


    沒有人會否認最終幻想7。


    因為它以當下條件來說幾乎是完美的。


    即便是同行,即便算是競爭對手的一些遊戲從業者,他們也不會對最終幻想7有任何討厭的心理。


    在最終幻想7的首日發售中,銷量就再次突破百萬。


    其中曰本地區反超米國,占據了七十多萬的銷量。


    米國則占據三十多萬銷量。


    然後在第二日,銷量略有降低,大約八十萬左右。


    最後統計首周銷量共計五百一十萬份。


    這個數據相當的恐怖。


    迄今為止沒有任何一款遊戲的銷量攀升速度能有這麽高。


    在前世最終幻想7原版的銷量大約定格在一千三百萬,後來的銷量就已經沒有太大的統計意義。


    而這個平行世界的最終幻想7儼然一副要超越的架勢。


    首周銷售數據最終統計出來之後,三個遊戲開發小組的所有人都歡呼了起來。


    首周五百萬的銷量,如果按照一份的平均價格69美元來計算的話,那就是三億五千萬美元左右的收入。


    最終幻想7的總投資算上營銷成本大約在兩億美元範圍內。


    這是遊星電子娛樂的第一方遊戲,刨除實體的製作、銷售、運輸成本大約百分之三十,剩下的就全部都是遊星電子娛樂的。


    穀痦


    也就是說在首周就達成了回本的任務。


    而接下來最終幻想7的銷售勢頭還沒有絲毫減少。


    許許多多的玩家都在因為身邊人的影響快速加入其中。


    而這也順便再次帶動了gs1的銷量。


    在還沒有超過一年的時間裏,gs1的總銷量就突破了兩千萬。


    這種數據也同樣是破紀錄的。


    幾乎每一次遊星電子娛樂都走在破紀錄的道路上。


    遊星電子娛樂暫時還沒有公布出自家的遊戲銷售數據。


    但其他同行僅僅憑借著網絡上的熱度,還有線下實體店那些經常處於排隊狀態的場麵,都能大致推測出最終幻想7是成功的。


    原來大投資也同樣可以獲得成功,那麽,或許真的可以考慮一下組建起自己的遊戲工業體係。


    有遊星電子娛樂這個人在前麵引領整個行業,他們僅僅就隻需要跟隨在遊星電子娛樂後麵就行了。


    沒過多久,多家大型公司就宣布進軍遊戲行業。


    他們過去經營的主業大部分都和娛樂產業有關,所以轉型起來自然十分簡單。


    熱錢也開始大批大批的投入到這個產業之中。


    重金招募遊戲從業者的聲音也開始漸漸的變大。


    然而這個時候他們才發現,真正的遊戲從業精英現在都集中在三大陣營當中。


    其中最大的就是遊星電子娛樂。


    他們編內的遊戲開發團隊已經超過千人。


    像是專業外包的這種編外團隊也接近千人規模。


    然後就是蘇瑞電子。


    經過早川植人多年支持的重金招募遊戲開發人員的策略,他們也在這種搶人大戰中從遊星電子娛樂手上搶到了一些出色的人才。


    他們的看家遊戲3d賽車與太陽騎士現在也都逐漸成為評價等級四星的優質遊戲,算是有了自己的當家花旦。


    最後,第三個有著豐富遊戲人才陣營的,就是哈克布朗開辦的新公司哈克遊戲公司。


    這位曾經一手創辦了利爾達,然後又被利爾達無情提出公司,到現在重新創辦新公司的家夥已經是一位三十多歲的人了,可是他的心態卻還是一如既往的年輕,並且充滿野心的不斷擴張自己的勢力。


    當下他已經在pc端平台上站穩,同時還趁機收購了一家曾經開發pc網絡遊戲的工作室。


    這家工作室曾經算是第一個開發pc網絡遊戲的團隊,他們曾經開發的遊戲現在也同樣十分出名,叫做迷龍寶藏,算是結合了傳統單機rpg元素的網絡遊戲。


    這算是最初網絡遊戲雛形,因為獨特的角色扮演和社交屬性已經成為許多人十分喜歡的一款遊戲。


    哈克布朗為了收購這家工作室,甚至不惜用對賭的方式借款,然後以一億美元全資收購。


    這也是第一個算是給遊戲行業進行明確定價的行為。


    一個開發出了一款知名遊戲的工作室就價值一億美元。


    由此也看得出來遊戲行業真的要騰飛了。


    這三大陣營現在幾乎掌握著全世界遊戲行業的話語權。


    其他人想要加入沒問題,不過他們首先需要攻克人才短缺這個難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東京電子遊戲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雞啄小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雞啄小米並收藏東京電子遊戲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