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桃園
時間不到一個月,青州府的暴亂震驚山東。
以紅娘子為首,這些打著白蓮教旗號的紅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拿下了青州府轄下益都、臨淄、博興、壽光、昌樂、臨朐、安丘等十餘個縣城。
青州府四分之三的領土落入紅巾軍手裏。
各路義軍浩浩蕩蕩直衝青州府,兵馬直達十幾萬人,駐守青州府的將領叫高繼德,手忙腳亂的撤回了五千兵馬,在加上青州衛本身五千多兵馬,堪堪一萬人退守到青州府內。
自崇禎皇帝殉國以後,大明就陷入了徹底混亂的境地。
牛鬼蛇神紛紛粉墨登場,山東之是混亂的縮影。其實全國各地更是混亂不堪。
多爾袞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滿清內鬥紛爭不休。逼得多爾袞想死不敢死,一車車的鴉片源源不斷送到京師,供多爾袞延續生命。
而在西北,兵敗之後的李自成攜軍師宋獻策,牛金星厲兵秣馬,準備卷土重來。
羅震等年輕的將領被重新提拔起來,擔當重任。
川蜀之地,張獻忠崛起,手下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馮雙禮皆是能征善戰之士,對新成立的南明形成了摧枯拉朽之勢,控製區域不斷擴大。
而南明方麵,唐王朱聿鍵在閻應元的幫助下,曆盡九死一生,終於到達南京。
卻發現聖旨在途中遺失,最後依然輔佐假太子登基,建立南明朝廷,同時分封四藩鎮,控製淮河流域,這四藩鎮分別是高傑、黃得功、薛策、劉良佐。
其中薛策便是被徐梁從沂蒙山擊退的宋義朝,他繼續使用薛策這個名號,糾集了大量的山東響馬,一路難逃最終逃到南明的控製區域。
<a href="http:///"></a>
利用他在南方的影響力,聯係上了史可法。史可法看中他的兵力,將他點為四藩鎮之一。
這些人各自有屬於的控製區域,互相之間摩擦不斷。
四藩鎮之前互相爭鬥,而滿清也一直存在退回遼東的說法。李自成內部那些不服他的人,更是開始積極的串聯,伺機而起。
唯獨太平一些的,便隻有徐梁和陳半書以及房書琦等人拚勁力氣建造的萬勝城。
最近下了幾場雪,很多工程都停止了,那些本以為來沂蒙山的百姓發現他們根本不用去上工了,可以悠哉悠哉的呆在工棚裏,每日裏糧食照發。
倒是婦人們開始忙碌起來,紡車整日裏不停歇的忙碌,給軍營縫製棉袍,也就是傳統的鴛鴦戰袍。
每縫製好一件衣服,不僅有糧食一鬥米兒分發下來,還有一串銅錢。
孩子不知道有多開心,因為家裏有錢的老娘總會給他們幾個童子,家夥穿著新棉衣跑出去,買上串以前隻是見過的冰糖葫蘆。
哥幾個圍在一起,你一個我一個吃的歡喜萬分。
誰要是多吃了,肯定會讓兄弟們一頓虎揍。
比起其他的地方,還顯得有些有些荒涼的萬勝城,無疑是非常幸福的。
度過當初最艱難的歲月,現在萬勝城無疑算是大明最後一片淨土。
那些昔日裏受苦受難,流離失所的百姓過上了讓昔日裏他們仰望的地主們都羨慕的生活。
兗州府李老爺子源源不斷送來的錢糧,讓他們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華夏人向來是疼愛孩子的,所以就算是家裏的大人們日子過得寒酸一點兒,但是絕對不會苦了自己的孩子。
因為這些人是第一批投靠到萬勝城的百姓,徐梁盡量會讓他們生活水平提高。
尤其是飲食方麵,在中國講究民以食為天。
徐梁的部下,尤其是大眼兒他們,沒事兒就鑽到深山老林之中,抓野獸回來給大家打牙祭。
那些本來瘦骨嶙峋的百姓,在吃了一頓頓肉湯,啃了一鍋鍋骨頭之後,身子變得逐漸強壯起來。
這個身材高大,但是有些瘦削的將軍逐漸讓很多人喜愛和接受。
大家都知道那個喜歡倚在樹邊,對著姑娘吹流氓哨的將軍叫大眼兒,可不是什麽流氓,他的妻子就是死在朝廷那些陰謀家的手裏。
幾個新來的夥兒不懂事兒,想要為美人出氣,反而被暴怒的百姓一頓亂捶。
現在大眼兒的日子過得很難,因為每天都會有媒婆上門,問他想不想要找個夫人。
從十六歲到二十八歲,如果有特殊癖好,三十多歲的女人也可以有。
大眼兒憋得時間久了,有的時候確實難以控製內心的欲望。
但是都會被他那胖墩墩的兒子將好事兒破壞掉。
現在沒有人不知道,大眼兒將軍家裏有個火氣特別大的兒子。
每一次看見自己兒子,大眼兒就會想起自己的女人,重新娶妻的念頭就會淡化。
然後全身心的投入到萬勝城的建設中去。
也正是在大眼兒等人的努力下,萬勝城的建設非常快,百姓人口也在急劇擴張。
連徐梁也沒有想到,他給百姓們發安家費的做法,居然讓他在賺取了好名聲的同時,也讓在兗州府辛苦過活的百姓成批的湧入沂蒙山。
不過兩個月的時間,從外界趕過來的百姓就超過了十萬人。
當然,這裏麵大多數都是些老弱婦孺。
對於接受這些老弱婦孺,萬勝城內部其實是有不同看法的,對於現在的萬勝城來說,所有的工作都是非常辛苦的工作。
老弱婦孺根本幹不了,但是山上的糧食卻又是非常稀缺的。
讓這些弱勢群體落戶沂蒙山,對於沂蒙山來說,絕對是龐大的壓力,現在雖然庫存的糧食很多,但是沂蒙山的萬勝城畢竟沒有穩定的糧食來援。
等到糧食耗盡了,以後怎麽辦?
但是徐梁和方書琦一致認為,這些百姓一定要接受。
天子知道此事,特意召見了徐梁多次,對徐梁多有褒獎,認為徐梁這件事情做的對。
左都禦史李邦華對於此時更是積極,每日都守在山腳下,生怕那些守衛大山的衛兵對逃難來的百姓惡語相向,讓百姓們多吃一絲的苦頭。
徐梁知道,現在雖然付出很多,但是這是不折不扣的道義問題,不能打任何的折扣。
遊擊軍是仁義之師,仁義之師豈能有不管不顧百姓生死的道理。
自己隻有現在收納他們,才能讓更多的人真心歸附自己,那些青壯見到了自己的家人,也才會真心實意的工作。
管理一座城池,不僅僅要靠嚴格的律法,還必須有道德,有溫情,讓所有人有依賴感,這樣這座城市,才能留住真正的人才。
時間不到一個月,青州府的暴亂震驚山東。
以紅娘子為首,這些打著白蓮教旗號的紅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拿下了青州府轄下益都、臨淄、博興、壽光、昌樂、臨朐、安丘等十餘個縣城。
青州府四分之三的領土落入紅巾軍手裏。
各路義軍浩浩蕩蕩直衝青州府,兵馬直達十幾萬人,駐守青州府的將領叫高繼德,手忙腳亂的撤回了五千兵馬,在加上青州衛本身五千多兵馬,堪堪一萬人退守到青州府內。
自崇禎皇帝殉國以後,大明就陷入了徹底混亂的境地。
牛鬼蛇神紛紛粉墨登場,山東之是混亂的縮影。其實全國各地更是混亂不堪。
多爾袞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滿清內鬥紛爭不休。逼得多爾袞想死不敢死,一車車的鴉片源源不斷送到京師,供多爾袞延續生命。
而在西北,兵敗之後的李自成攜軍師宋獻策,牛金星厲兵秣馬,準備卷土重來。
羅震等年輕的將領被重新提拔起來,擔當重任。
川蜀之地,張獻忠崛起,手下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馮雙禮皆是能征善戰之士,對新成立的南明形成了摧枯拉朽之勢,控製區域不斷擴大。
而南明方麵,唐王朱聿鍵在閻應元的幫助下,曆盡九死一生,終於到達南京。
卻發現聖旨在途中遺失,最後依然輔佐假太子登基,建立南明朝廷,同時分封四藩鎮,控製淮河流域,這四藩鎮分別是高傑、黃得功、薛策、劉良佐。
其中薛策便是被徐梁從沂蒙山擊退的宋義朝,他繼續使用薛策這個名號,糾集了大量的山東響馬,一路難逃最終逃到南明的控製區域。
<a href="http:///"></a>
利用他在南方的影響力,聯係上了史可法。史可法看中他的兵力,將他點為四藩鎮之一。
這些人各自有屬於的控製區域,互相之間摩擦不斷。
四藩鎮之前互相爭鬥,而滿清也一直存在退回遼東的說法。李自成內部那些不服他的人,更是開始積極的串聯,伺機而起。
唯獨太平一些的,便隻有徐梁和陳半書以及房書琦等人拚勁力氣建造的萬勝城。
最近下了幾場雪,很多工程都停止了,那些本以為來沂蒙山的百姓發現他們根本不用去上工了,可以悠哉悠哉的呆在工棚裏,每日裏糧食照發。
倒是婦人們開始忙碌起來,紡車整日裏不停歇的忙碌,給軍營縫製棉袍,也就是傳統的鴛鴦戰袍。
每縫製好一件衣服,不僅有糧食一鬥米兒分發下來,還有一串銅錢。
孩子不知道有多開心,因為家裏有錢的老娘總會給他們幾個童子,家夥穿著新棉衣跑出去,買上串以前隻是見過的冰糖葫蘆。
哥幾個圍在一起,你一個我一個吃的歡喜萬分。
誰要是多吃了,肯定會讓兄弟們一頓虎揍。
比起其他的地方,還顯得有些有些荒涼的萬勝城,無疑是非常幸福的。
度過當初最艱難的歲月,現在萬勝城無疑算是大明最後一片淨土。
那些昔日裏受苦受難,流離失所的百姓過上了讓昔日裏他們仰望的地主們都羨慕的生活。
兗州府李老爺子源源不斷送來的錢糧,讓他們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華夏人向來是疼愛孩子的,所以就算是家裏的大人們日子過得寒酸一點兒,但是絕對不會苦了自己的孩子。
因為這些人是第一批投靠到萬勝城的百姓,徐梁盡量會讓他們生活水平提高。
尤其是飲食方麵,在中國講究民以食為天。
徐梁的部下,尤其是大眼兒他們,沒事兒就鑽到深山老林之中,抓野獸回來給大家打牙祭。
那些本來瘦骨嶙峋的百姓,在吃了一頓頓肉湯,啃了一鍋鍋骨頭之後,身子變得逐漸強壯起來。
這個身材高大,但是有些瘦削的將軍逐漸讓很多人喜愛和接受。
大家都知道那個喜歡倚在樹邊,對著姑娘吹流氓哨的將軍叫大眼兒,可不是什麽流氓,他的妻子就是死在朝廷那些陰謀家的手裏。
幾個新來的夥兒不懂事兒,想要為美人出氣,反而被暴怒的百姓一頓亂捶。
現在大眼兒的日子過得很難,因為每天都會有媒婆上門,問他想不想要找個夫人。
從十六歲到二十八歲,如果有特殊癖好,三十多歲的女人也可以有。
大眼兒憋得時間久了,有的時候確實難以控製內心的欲望。
但是都會被他那胖墩墩的兒子將好事兒破壞掉。
現在沒有人不知道,大眼兒將軍家裏有個火氣特別大的兒子。
每一次看見自己兒子,大眼兒就會想起自己的女人,重新娶妻的念頭就會淡化。
然後全身心的投入到萬勝城的建設中去。
也正是在大眼兒等人的努力下,萬勝城的建設非常快,百姓人口也在急劇擴張。
連徐梁也沒有想到,他給百姓們發安家費的做法,居然讓他在賺取了好名聲的同時,也讓在兗州府辛苦過活的百姓成批的湧入沂蒙山。
不過兩個月的時間,從外界趕過來的百姓就超過了十萬人。
當然,這裏麵大多數都是些老弱婦孺。
對於接受這些老弱婦孺,萬勝城內部其實是有不同看法的,對於現在的萬勝城來說,所有的工作都是非常辛苦的工作。
老弱婦孺根本幹不了,但是山上的糧食卻又是非常稀缺的。
讓這些弱勢群體落戶沂蒙山,對於沂蒙山來說,絕對是龐大的壓力,現在雖然庫存的糧食很多,但是沂蒙山的萬勝城畢竟沒有穩定的糧食來援。
等到糧食耗盡了,以後怎麽辦?
但是徐梁和方書琦一致認為,這些百姓一定要接受。
天子知道此事,特意召見了徐梁多次,對徐梁多有褒獎,認為徐梁這件事情做的對。
左都禦史李邦華對於此時更是積極,每日都守在山腳下,生怕那些守衛大山的衛兵對逃難來的百姓惡語相向,讓百姓們多吃一絲的苦頭。
徐梁知道,現在雖然付出很多,但是這是不折不扣的道義問題,不能打任何的折扣。
遊擊軍是仁義之師,仁義之師豈能有不管不顧百姓生死的道理。
自己隻有現在收納他們,才能讓更多的人真心歸附自己,那些青壯見到了自己的家人,也才會真心實意的工作。
管理一座城池,不僅僅要靠嚴格的律法,還必須有道德,有溫情,讓所有人有依賴感,這樣這座城市,才能留住真正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