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教育改革
“雁翎急報!”
飛騎由遠而近,騎馬的是個彪悍的山東悍卒,身上的戰甲沾滿了灰塵,額頭之上都是汗漬,手裏捧著急報,大聲喊道:“快開門,大捷,大捷。”
“信使?”被貶為宮廷守衛的陳文慶正在手持鏽槍,安慰著自己那一匹瘸腿老馬,猛地一機靈,猛地雙掌一拍大門,午門愣是被直接拍開。
“陛下!大勝!大勝!”
徐梁手裏正捧著奏折禦覽,聞言對侍奉在一旁的朱微婥說道:“擺駕奉天殿,召集列為臣工,朕要讓他們知道知道朕手下的將士是何其英勇。”
徐梁登基稱帝,唱衰者不知凡幾,但是徐梁新攻占金陵,周遭勢力尚不知知道徐梁深淺,沒有人敢冒頭造反。
再加上徐梁並未改立國號,而是以朱家女婿身份做的皇帝,又有朱慈烺讓位詔書,也算是名正言順,地方將這件事情定義為皇家內部的事情,所以唱反對聲音的支持者並不多。
不過金陵對於此事,卻依然有不少議論聲。
可以說,徐梁非常需要這份大勝來威懾人心。
“末將皇明步兵一團上尉排長叩見聖上,恭祝聖上萬歲萬歲萬歲!”
左天雷並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宮廷禮儀,但是徐梁卻並不會像是那些俗套的君王一樣在乎這些虛禮,親自走下龍椅,攙扶起左天雷,問道:“左上尉快與朕說說前線戰事。”
“啟稟陛下,臨沂一戰,我軍滅尚可喜全軍,總計剿滅兵士三萬八千人,俘虜兵士五萬三千人,尚可喜被生擒,正在押往金陵的路上。”
“那我軍損失呢?”
“我軍皇明第一加強步兵團,總計兵馬五千六百人,陣亡將士五百三十七人,重傷六百二十五人,失蹤五十九人。”左天雷補充一句,“第二預備步兵團損失合計兵馬三千六百人,損失兵馬二百七十四人,重傷三百五十九人,第三預備兵團合計三千六百人,損失兵馬二百三十九人,陣亡九十七人,輕傷二百三十四人。”
列為臣工聞言,頓時大吃一驚,尚可喜之強他們並不是不知曉,自從多爾袞退出山東戰場,將山東戰場交給尚可喜之後,山東的戰事明顯困難起來。
誰曾想到,高燕剛到山東前線,就將尚可喜兵團全部剿滅了。這是大勝啊,此次剿滅尚可喜,那麽滿清手底下可以利用的綠營兵馬,就隻剩下耿精忠和吳三桂了。
吳三桂正在陝西和李自成鏖戰,那麽他手下的兵馬就隻剩下耿精忠了。
至於滿蒙八旗,其中蒙八旗早就被徐梁打敗,雙方約盟,徐梁隻要徐梁在世,他們便不能進犯徐梁。
而且當下,大明的騎軍其中有三分之一在徐梁手下效力,他們自然不會反叛。
尤其是他們蒙古的最強部落首領寶日龍梅在金陵做了皇妃,蒙古通過各種渠道,與大明的貿易不知道有多幸福,他們自然不會願意與滿清合作了。
臣工們在心悅誠服的同時,紛紛上前恭賀道:“恭喜陛下!”
“我大明能有此勝,全賴陛下天威照拂!”
徐梁瞥了周遭臣工一眼,知道自己派遣高燕出兵的目的已經達到,但是看到隊伍中有些老部下傲嬌的嘴臉,卻有些不快。
眾人不知道為何獲得如此大捷,陛下卻長長的歎了一口氣。
眾人有些誠惶誠恐的看著徐梁,卻見徐梁搖頭略微有些不滿道:“我將將士的實力雖然有所增長,但是並沒有到達朕的預期,比起之前朕在鎮守居庸關的時候,甚至略有降低,傳旨加賞高燕關外良田三千傾,徐敬業良田一千傾,但是有個條件,就是讓他們把戰爭總結給朕做好,朕想要看見大勝不假,但是朕的每一個將士,都是有血有肉,都是父親母親辛苦培養成人的,這般損失,等到朕統一天下的哪天,大好男兒就死絕了。告訴高燕,他是朕最早的部下,也是火器營的老統帥了,在前線別丟了朕的臉麵。”
“陛下,前線將士剛獲得如此大勝,卻這般訓斥將帥,怕是對士氣有所損害啊。”
如今皇明重新施行宰相製度,而程賢則是左相,李邦華是右相。
程賢第一個站出來,反對道。
徐梁搖搖頭,歎息一聲道:“不,打贏了仗是好事,但是損失慘重,並不是朕想要的。我想列為臣工,現在手裏都有了朕命人分發的鵝毛筆吧?鵝毛取自鳥禽類翅膀最外層的五根羽毛,以左側翅膀的羽毛更佳,但是卻是極其容易損耗的物品,如果每日損耗如此巨大的話,後勤生產的壓力將士何其浩大?外物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人!我大明百姓雖多,但是朕也不忍那麽多死於疆場之上。”
眾臣工苦逼的點點頭,他們根本不想用這東西,但是陛下強推他們也沒有辦法,聽說陛下正在研究炭筆,到時候日常的很多工作要改用炭筆。
“臣這便吩咐內閣擬旨。”程賢拱手道。
“好了,信使先回去休息吧。禮部、工部、戶部與內閣的大人們,先留下!”
徐梁擺擺手,程賢等人疑惑的看著徐梁,徐梁重新做到龍椅上,皺著眉頭道:“朕聽聞成立教育部,推廣教育的事情遇到了阻力?”
徐梁登基之後,最關注的事情便是培養人才。因為隻有人才,才能豐富徐梁的軍功集團,才能不斷的強化自己的羽翼。所以對於人才的培養,徐梁是最上心的。
程賢負責困難重重的分田事宜,而教育則交給了李邦華這個昔日的清流來做。
李邦華上前一步說道:“陛下,教育的推廣乃是功利千秋的好事,教師團隊倒並不是最困難的事情,最困難的事情是教材的編訂,以及學生日常學習用品的消耗,陛下規劃的學校數量實在是太過於龐大,就算是鵝毛筆也不夠用的,更不要說書籍的印刷,也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
徐梁點點頭,說道:“這件事情,朕已經替你們解決了一大半,首先是活字印刷術的事情,朕已經差遣應天的工匠們進行了改良,以後印刷作坊都使用銅活字和新型墨水,提高印刷的產量。至於筆,朕前些時日提出的炭筆已經研製出來了,不日便會下發到工部。
工部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立國營第一、第二、第三炭筆廠,招募身份清白的婦女進行培訓之後,進行生產。至於訂單,朕會讓戶部跟你們對接。”
炭筆廠,是徐梁基於後世國營工廠的一種嚐試。徐梁如果想要讓國家前進,就必須對製度進行改革。
<a href="http:///"></a>
當下國家還處於封建社會,想要直接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是不可能的,所以徐梁就將古代製度,與後世的製度進行結合,進行國有製度的嚐試。
國有工廠就是第一步。
他不僅僅是簡單的國有工廠,同時他將實施新的原料采購、篩選粗煉、精煉製作。質檢入庫,甚至未來的銷售,他必須符合新的生產模式,必須是全新的。
“有了新的活字印刷術和炭筆,我們就可以盡可能的提高產能,培養更多的讀書人,但是朕還是那句話,朕要的讀書人,不是舊時代那種之乎者也的讀書人,而是可以為社會提供價值的讀書人。
如果將之前的教育定義為精英教育,那麽朕現在的教育是量化式教育,朕要的是量產,朕要讓越來越多的人識字,最多三年,便要有一部分人可以走上工作崗位,他們隻需要負責登記工作,數據計算就可以。”
李邦華頷首,不過卻依然有些疑問,“陛下,讀書人是一國之脊梁,雖然眼下秩序可以有陛下昔日在軍中的老部下撐著,以及我們這些老東西幫襯著,但是將來該如何?陛下應該定下個章程,曆朝曆代都有國子監,臣建議恢複國子監製度。”
徐梁擺擺手道:“國子監製度可以恢複,但是必須要更改,朕說說朕的看法,你們內閣回去議論議論,回去給朕個意見。
朕的看法是這樣的,眼下時間緊迫,我們的初級教育為三年,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去學校學習,而且每一所學校,必須抽出人力,對普通百姓開放夜校。
將來機會成熟之後,我們要將普通教育進行改造,延長到六年,孩童從八歲開始入學,進行六年的普通教育,而後可以通過考試,進行中等教育,中等教育為期三年,這個過程要進行一定程度的篩選,這個晉級的比例,你們需要商議,經過九年教育的人,可以去軍中曆練,優先擔任最低級的軍官,也可以參加國家的初級官員考試。而經曆過中等教育的學生,可以參加最後三年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必須是精英教育,我們可以將他們定義為大學,地位等同於國子監。他們畢業之後,在國家人才短缺的時間段,可以直接分配工作或者入朝為官,這個比例該如何選擇,考試的內容又是如何,教育的內容是什麽,這個朕也需要你們內閣討論,拿出個章程,不過朕還是要說一句,過去讀書人那一套,朕可以允許他們繼續存在,但是朕想要的東西必須有。如果沒有創新,朕可以挽救大明朝一次,但是大明朕死後,大明朝依然免不了滅亡的命運。新的王朝如果建立,他們想象當初讀書人是如何羈絆者王朝滅亡的,他們又會如何對待讀書人,你們自己思量。”
現在還能在徐梁身邊為官的,都是懂得實務的人,他們明白九年教育之後,培養出來的人才,經曆了重重困難的選拔,將是何其優秀。
就連李邦華都在笏板上心翼翼的記錄著什麽。
對於臣工的工作態度,徐梁還是非常滿意的。
“好了,朕倦了,你們下去忙吧。”徐梁擺擺手,算是解散的會議。
“雁翎急報!”
飛騎由遠而近,騎馬的是個彪悍的山東悍卒,身上的戰甲沾滿了灰塵,額頭之上都是汗漬,手裏捧著急報,大聲喊道:“快開門,大捷,大捷。”
“信使?”被貶為宮廷守衛的陳文慶正在手持鏽槍,安慰著自己那一匹瘸腿老馬,猛地一機靈,猛地雙掌一拍大門,午門愣是被直接拍開。
“陛下!大勝!大勝!”
徐梁手裏正捧著奏折禦覽,聞言對侍奉在一旁的朱微婥說道:“擺駕奉天殿,召集列為臣工,朕要讓他們知道知道朕手下的將士是何其英勇。”
徐梁登基稱帝,唱衰者不知凡幾,但是徐梁新攻占金陵,周遭勢力尚不知知道徐梁深淺,沒有人敢冒頭造反。
再加上徐梁並未改立國號,而是以朱家女婿身份做的皇帝,又有朱慈烺讓位詔書,也算是名正言順,地方將這件事情定義為皇家內部的事情,所以唱反對聲音的支持者並不多。
不過金陵對於此事,卻依然有不少議論聲。
可以說,徐梁非常需要這份大勝來威懾人心。
“末將皇明步兵一團上尉排長叩見聖上,恭祝聖上萬歲萬歲萬歲!”
左天雷並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宮廷禮儀,但是徐梁卻並不會像是那些俗套的君王一樣在乎這些虛禮,親自走下龍椅,攙扶起左天雷,問道:“左上尉快與朕說說前線戰事。”
“啟稟陛下,臨沂一戰,我軍滅尚可喜全軍,總計剿滅兵士三萬八千人,俘虜兵士五萬三千人,尚可喜被生擒,正在押往金陵的路上。”
“那我軍損失呢?”
“我軍皇明第一加強步兵團,總計兵馬五千六百人,陣亡將士五百三十七人,重傷六百二十五人,失蹤五十九人。”左天雷補充一句,“第二預備步兵團損失合計兵馬三千六百人,損失兵馬二百七十四人,重傷三百五十九人,第三預備兵團合計三千六百人,損失兵馬二百三十九人,陣亡九十七人,輕傷二百三十四人。”
列為臣工聞言,頓時大吃一驚,尚可喜之強他們並不是不知曉,自從多爾袞退出山東戰場,將山東戰場交給尚可喜之後,山東的戰事明顯困難起來。
誰曾想到,高燕剛到山東前線,就將尚可喜兵團全部剿滅了。這是大勝啊,此次剿滅尚可喜,那麽滿清手底下可以利用的綠營兵馬,就隻剩下耿精忠和吳三桂了。
吳三桂正在陝西和李自成鏖戰,那麽他手下的兵馬就隻剩下耿精忠了。
至於滿蒙八旗,其中蒙八旗早就被徐梁打敗,雙方約盟,徐梁隻要徐梁在世,他們便不能進犯徐梁。
而且當下,大明的騎軍其中有三分之一在徐梁手下效力,他們自然不會反叛。
尤其是他們蒙古的最強部落首領寶日龍梅在金陵做了皇妃,蒙古通過各種渠道,與大明的貿易不知道有多幸福,他們自然不會願意與滿清合作了。
臣工們在心悅誠服的同時,紛紛上前恭賀道:“恭喜陛下!”
“我大明能有此勝,全賴陛下天威照拂!”
徐梁瞥了周遭臣工一眼,知道自己派遣高燕出兵的目的已經達到,但是看到隊伍中有些老部下傲嬌的嘴臉,卻有些不快。
眾人不知道為何獲得如此大捷,陛下卻長長的歎了一口氣。
眾人有些誠惶誠恐的看著徐梁,卻見徐梁搖頭略微有些不滿道:“我將將士的實力雖然有所增長,但是並沒有到達朕的預期,比起之前朕在鎮守居庸關的時候,甚至略有降低,傳旨加賞高燕關外良田三千傾,徐敬業良田一千傾,但是有個條件,就是讓他們把戰爭總結給朕做好,朕想要看見大勝不假,但是朕的每一個將士,都是有血有肉,都是父親母親辛苦培養成人的,這般損失,等到朕統一天下的哪天,大好男兒就死絕了。告訴高燕,他是朕最早的部下,也是火器營的老統帥了,在前線別丟了朕的臉麵。”
“陛下,前線將士剛獲得如此大勝,卻這般訓斥將帥,怕是對士氣有所損害啊。”
如今皇明重新施行宰相製度,而程賢則是左相,李邦華是右相。
程賢第一個站出來,反對道。
徐梁搖搖頭,歎息一聲道:“不,打贏了仗是好事,但是損失慘重,並不是朕想要的。我想列為臣工,現在手裏都有了朕命人分發的鵝毛筆吧?鵝毛取自鳥禽類翅膀最外層的五根羽毛,以左側翅膀的羽毛更佳,但是卻是極其容易損耗的物品,如果每日損耗如此巨大的話,後勤生產的壓力將士何其浩大?外物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人!我大明百姓雖多,但是朕也不忍那麽多死於疆場之上。”
眾臣工苦逼的點點頭,他們根本不想用這東西,但是陛下強推他們也沒有辦法,聽說陛下正在研究炭筆,到時候日常的很多工作要改用炭筆。
“臣這便吩咐內閣擬旨。”程賢拱手道。
“好了,信使先回去休息吧。禮部、工部、戶部與內閣的大人們,先留下!”
徐梁擺擺手,程賢等人疑惑的看著徐梁,徐梁重新做到龍椅上,皺著眉頭道:“朕聽聞成立教育部,推廣教育的事情遇到了阻力?”
徐梁登基之後,最關注的事情便是培養人才。因為隻有人才,才能豐富徐梁的軍功集團,才能不斷的強化自己的羽翼。所以對於人才的培養,徐梁是最上心的。
程賢負責困難重重的分田事宜,而教育則交給了李邦華這個昔日的清流來做。
李邦華上前一步說道:“陛下,教育的推廣乃是功利千秋的好事,教師團隊倒並不是最困難的事情,最困難的事情是教材的編訂,以及學生日常學習用品的消耗,陛下規劃的學校數量實在是太過於龐大,就算是鵝毛筆也不夠用的,更不要說書籍的印刷,也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
徐梁點點頭,說道:“這件事情,朕已經替你們解決了一大半,首先是活字印刷術的事情,朕已經差遣應天的工匠們進行了改良,以後印刷作坊都使用銅活字和新型墨水,提高印刷的產量。至於筆,朕前些時日提出的炭筆已經研製出來了,不日便會下發到工部。
工部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立國營第一、第二、第三炭筆廠,招募身份清白的婦女進行培訓之後,進行生產。至於訂單,朕會讓戶部跟你們對接。”
炭筆廠,是徐梁基於後世國營工廠的一種嚐試。徐梁如果想要讓國家前進,就必須對製度進行改革。
<a href="http:///"></a>
當下國家還處於封建社會,想要直接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是不可能的,所以徐梁就將古代製度,與後世的製度進行結合,進行國有製度的嚐試。
國有工廠就是第一步。
他不僅僅是簡單的國有工廠,同時他將實施新的原料采購、篩選粗煉、精煉製作。質檢入庫,甚至未來的銷售,他必須符合新的生產模式,必須是全新的。
“有了新的活字印刷術和炭筆,我們就可以盡可能的提高產能,培養更多的讀書人,但是朕還是那句話,朕要的讀書人,不是舊時代那種之乎者也的讀書人,而是可以為社會提供價值的讀書人。
如果將之前的教育定義為精英教育,那麽朕現在的教育是量化式教育,朕要的是量產,朕要讓越來越多的人識字,最多三年,便要有一部分人可以走上工作崗位,他們隻需要負責登記工作,數據計算就可以。”
李邦華頷首,不過卻依然有些疑問,“陛下,讀書人是一國之脊梁,雖然眼下秩序可以有陛下昔日在軍中的老部下撐著,以及我們這些老東西幫襯著,但是將來該如何?陛下應該定下個章程,曆朝曆代都有國子監,臣建議恢複國子監製度。”
徐梁擺擺手道:“國子監製度可以恢複,但是必須要更改,朕說說朕的看法,你們內閣回去議論議論,回去給朕個意見。
朕的看法是這樣的,眼下時間緊迫,我們的初級教育為三年,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去學校學習,而且每一所學校,必須抽出人力,對普通百姓開放夜校。
將來機會成熟之後,我們要將普通教育進行改造,延長到六年,孩童從八歲開始入學,進行六年的普通教育,而後可以通過考試,進行中等教育,中等教育為期三年,這個過程要進行一定程度的篩選,這個晉級的比例,你們需要商議,經過九年教育的人,可以去軍中曆練,優先擔任最低級的軍官,也可以參加國家的初級官員考試。而經曆過中等教育的學生,可以參加最後三年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必須是精英教育,我們可以將他們定義為大學,地位等同於國子監。他們畢業之後,在國家人才短缺的時間段,可以直接分配工作或者入朝為官,這個比例該如何選擇,考試的內容又是如何,教育的內容是什麽,這個朕也需要你們內閣討論,拿出個章程,不過朕還是要說一句,過去讀書人那一套,朕可以允許他們繼續存在,但是朕想要的東西必須有。如果沒有創新,朕可以挽救大明朝一次,但是大明朕死後,大明朝依然免不了滅亡的命運。新的王朝如果建立,他們想象當初讀書人是如何羈絆者王朝滅亡的,他們又會如何對待讀書人,你們自己思量。”
現在還能在徐梁身邊為官的,都是懂得實務的人,他們明白九年教育之後,培養出來的人才,經曆了重重困難的選拔,將是何其優秀。
就連李邦華都在笏板上心翼翼的記錄著什麽。
對於臣工的工作態度,徐梁還是非常滿意的。
“好了,朕倦了,你們下去忙吧。”徐梁擺擺手,算是解散的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