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梁打眼望著朝臣們,心中一一做著點評,對於孫傳庭出言反對,徐梁一點都不驚訝。


    其實論戰鬥力來講,孫傳庭比洪承疇要強許多。


    若果條件允許,別說是李自成,就是滿清,他自己一個人,也能搞得他們七零八落。


    但從根本上來說,孫傳庭又是一個沒有情商,而且非常保守的人。


    不到萬不得已,他絕對不願意冒險。


    他能當初得罪崇禎,讓崇禎下不來台,睡不好覺,如今的他,依然可以。


    如果此時這裏坐著的是崇禎,聽著他的一番言論,一準得讓他重新下天牢。


    可徐梁不同,雖然孫傳庭的意見與徐梁完全不一致,但是徐梁依然對這位閣臣保持著最起碼的尊重。


    孫傳庭的意思,徐梁很清楚,他覺得擴編速度太快了。


    對軍隊的長久發展極其不利,而且還要與蒙古結盟去打這一仗,很不合算,而且風險係數過高。


    在孫傳庭的戰略視角中,他覺得以蒙古眼前的情況,隻要半數幾十萬人口,根本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主動投入大明的懷抱。


    因為大明發展的太快了,無數蒙古部落都希望加入到大明的這個大家庭中來,沒有人願意拿著刀劍去殺人。


    載歌載舞,才是每一個少數民族的終極夢想。


    在孫傳庭看來,貿然出兵會打斷眼下這種蒙古部落與大明的曖昧關係,逼著他們不得不與大明戰鬥。


    在徐梁看來,孫傳庭是個很有創造性的人,早些年他就研發出搶大戶,來擴編軍隊,提升戰鬥力的套路。


    但是他也不能改變傳統軍事思維,謀定而後動。


    現在出兵蒙古,他覺得根本算不上謀定。


    他是沒有辦法感受到徐梁內心的急切的,甚至徐梁覺得,在諸多老臣的心裏,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跟當初的隋煬帝如出一轍。


    可有的時候,該打的仗,是沒有辦法回避的,也不能回避的。


    蔣德景是算是老臣中經驗豐富之輩,隨著徐梁入主中原,他被再次起用之後


    ,將精力放在了治水上。


    由於有了充足的經費和人力支持,今年黃河老實了許多。


    有這樣的德政揣在懷裏,這位閣臣覺得,哪怕是後世人評論說徐梁得國不正,他也能落個好名聲,誰會去罵一個讓他吃得飽飯,不至於顛沛流離的實幹家呢?


    <a href="http:///"></a>


    所以這位閣臣的意思是,國家的錢,應該投入到百姓需要的地方上去,能少打仗就少打仗,國家剛研發出來蒸汽機,你得大肆推廣他啊,這不需要錢麽?


    整天琢磨著怎麽打仗做什麽?


    “有半數蒙古人的協助,我們先征服蒙古,未必有難度。”閻應元說道:“這種好局麵,從大明帝國就沒遇到過,隻要我們這一代人,在加把勁,蒙古就再也不是後顧之憂了。而且,如今我軍連戰連捷,軍士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兵,遇到對手也知道仗怎麽打。若是再過個幾年,這些老兵退伍,都是些新兵蛋子,咱們還得重新磨礪他們的戰爭經驗,才有可能投入到戰場,這很不劃算,而且草原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也未必是我們能拿得下來的。”


    徐梁點點頭,對於閻應元的看法,他是非常支持的。


    別看這位閻應元,當年跟自己打的那麽狠,但是對於大明,那還是很忠心的。


    不然也不會有後世的江陰血戰。


    高燕難得的開口說道:“如果實在不行,我們可以調動第一軍,直接駐紮在蒙古。”


    尤世威直接狠狠的瞪了高燕一眼,倒不是因為高燕說了句大實話,而是在場的大佬們還沒發言,他一個後背直接開口,有些逾越了。


    高燕卻並不在乎,而是繼續說道:“如今我軍裝備研發迅速,現在已經開始研究半自動火銃,和可連續射擊的火銃,定型之後,可以迅速裝備到部隊,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大利好。”


    徐梁再次點點頭。


    高燕所言的連發火銃,其實就是加特林的山寨版,這種東西其實並沒有什麽難度,軍中本身就已經開始裝備左輪手槍,隻要朝著這個方向技術研究就可以了。


    “先進的武器,無法從根本上改


    變戰局。決定戰局的是綜合國力和我們的可持續投入能力。”尤世威繼續說道:“如果繼續往北打,去大草原,什麽戰術、裝備都是白扯,要看後勤。打仗打的就是後勤,我們這些年打的仗,依靠更多的是河流和官道,可是到了草原上,我們什麽都沒有了,我們隻能一邊兒築城一邊兒往前推進,又耗時又費力,如果與成祖那般一樣,組建精銳騎兵,又是另外一番成本,而且無法公根本上解決蒙古問題。蒙古都解決不了,談何封狼居胥,莫非為了一個虛名嗎?”


    “而且,我們跟早些年不一樣,成祖的時候不斷出邊,那是因為蒙古人跑的快,其人力物力並未被大規模消耗,他們會不間斷的進攻大明,禍亂我們的邊疆。成祖不得不出兵討伐他們。可是如今蒙古半數已經歸附大明,我們隻需要派出降服我們的蒙古部落去征伐他們便是,我們沒有必要非得親自上場去解決他們。”


    尤世威等人並不是盲目的發展,而是覺得作戰的投入和回報完全不成正比,而且風險係數過低,甚至他們還有一種擔憂,那就是出現在北邊的羅斯國,會不會支援蒙古部落,那麽就會形成另外一種風險。


    所以大家心裏有一個另外的概念,我們這一代人,一定要消滅危險,但是要抱著一種心態,那就是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須消滅對方。


    徐梁坐在龍椅上,看著眾人議論紛紛。


    這種朝臣之間,各抒己見,坐而論道的議政方式,其實在大明並不多見。


    因為按照大明的傳統,那是要站在龍椅的兩側,誰說一句話,要拿著象牙護板走出班列,行禮之後,才可以說話。


    可眼下,因為大明從戰火中新生,還保持著軍隊的傳統。


    誰像說話,舉一舉手,就可以站起來開口。


    徐梁並不知道,他的這一項舉措,贏得了多少老臣的心。其實隨著年齡的增長,所謂的禮法更多的是出於內心,那些形式主義並不為人看好。


    尤其是老臣,動不動讓他們彎腰行禮,亦或者跪在地上行禮,本身就是一種折磨,對人來說,太過於不仁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晚明霸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渤海郡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渤海郡公並收藏晚明霸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