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啟鬆死後,許多人都懷疑是林子軒派人把這家夥給殺了,但是這件事又太經不住推敲,因為那時候廖啟鬆的罪行已經敗露,都打算逃跑了,林子軒沒理由再去殺人,因為這純屬多此一舉。再加上事情才剛剛發生沒幾天,所以還沒人在公共場合這樣說。不過,現在,終於有記者提出這個問題了。
“沒有?”
林子軒的回答很明顯不能讓那名記者滿意。他又立即追問道:“林先生,你和廖啟鬆發生衝突的時候,難道沒有想過殺死他們?而且您手下的那些保鏢又都那麽厲害,全香港恐怕都找不到這麽多厲害的人物。他們如果想要殺死廖啟鬆一家的話,根本就不會費多大的事,也不會留下什麽蛛絲馬跡!”
“這位先生。”林子軒仔細地打量了一下那個提問的記者,“你的話裏似乎有那麽一個意思,那就是說我的保鏢很厲害,完全可以充作殺手。而且你還在暗示在場的每一個,似乎我在跟別人爭鬥的時候就一定會想著消滅對方,是不是?”
“我不是這個意思!”那名記者連忙搖頭,“我隻是就事論事!”
“但是的心裏已經這麽想了!”林子軒搖了搖頭,“身為一名記者,你要報道的是你看到的事實,而不是主觀的臆測!否則的話,我懷疑你能否在記者這一行裏走得更遠!還有你別忘記了我還是一名警察,我的職責就是維護社會穩定,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像殺廖啟鬆這樣事我是不會做的,一來是因為他已經是喪家之犬,根本就沒有必要在多此一舉;二來是我身為一名警察我是不會做知法犯法的事情的,因為那樣是給警察的臉上抹黑;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和廖啟鬆隻是生意上的衝突,完全到不了要殺的地步,如果那樣我以後還做不做生意了,還會有人相信我嗎?所以這位記者朋友你要再說這些的話,我會控告你誹謗,並追究你的法律責任。”
聽完林子軒的話,在場的記者們都在議論,覺得林子軒說的沒錯,雖然對他說的警察維護市民財產安全的說法嗤之以鼻,但是對於他其他的說法還是比較認同的,因為這真的沒有必要。
“林先生,我們隻是想知道廖啟鬆先生的真正的死因而已!”這時另一名記者站起身來叫道。
“還說沒有認定我就是凶手?你剛剛話就已經在認定我是凶手了,你等著收法院的傳票的記者先生。”林子軒義正言辭的說道:“廖啟鬆先生真正的死因你應該去問破案的警察,而不是應該來問我這個你們口中的犯罪嫌疑人!這位記者先生,你知不知道你的這種做法不僅沒有道理,而且很傷害人?”
“沒錯,林先生既然願意拿出那麽多的錢來建設公共廉租房,說明他是一個好人,一個好人,又怎麽會做出殺人這種凶殘的事情?”有記者聲援林子軒道。這個記者很明顯就是環球時報社的。
此時旁邊觀禮的人群中有人笑了笑道:“誰說好人就不能殺人了?廖啟鬆那種人渣,早死早好!”
“你有這個想法?廖啟鬆不會是你殺的吧!”緊挨著他的另一個人說道。
“說什麽呢?犯法的事我是不會幹的。”
“我看你是沒少幹吧!我聽說你前段時間有一艘船被水匪洗劫過,當時還死了不少船員,前段時間北角那邊提出的資料裏麵,證實就是廖氏洋行勾結水匪幹的,你恐怕早就恨不得去把廖啟鬆大卸八塊了。”又一個人低聲說道。
“這話可不能亂說,會死人的。”這個人急了,低聲抗議道。
“林先生,據說您的保鏢都是從北邊那裏雇傭到的,是嗎?”就在這群人開口亂蓋的時候,林子軒和記者的對話也終於達到了最熱烈的高峰。
剛剛那名質問廖啟鬆死因的記者突然又一次站起來向林子軒發難。而他這個問題一說出口,周圍整個兒的都安靜了下來。不過還好,慶祝儀式已經結束,居民們正在興高采烈的搬家,關注這邊的人很少。
“嗬嗬,你怎麽知道我的這些保鏢都是來自那邊呢?你是不是一直在對我進行跟蹤或者在竊聽我的談話,要是這樣的話,你肯定要到赤柱裏麵住上一段時間了。”林子軒並沒有那種被人揭穿了內幕之後驚惶失態的表現,依舊滿臉鎮靜,反而還笑嘻嘻地向那名記者反問道。
“我的消息來源絕對合法,說是來自北邊一名高官,在某一天曾經帶著二十多人一起到了您的別墅,而這二十多個人正是此刻呆在您別墅裏的保鏢,包括您此刻身邊的那兩位”,難道不是這樣的嗎?”那名記者顯得有些得意,顧盼自雄地看了一眼周圍有些呆的同行一眼,傲然問道。
“沒錯啊,看來你不應該當記者,而是應該當情報人員,事情竟然調查的這麽清楚。你說的沒錯,事實就是這樣!”林子軒笑道。
“什麽?”
“怎麽可能?”
“這些保鏢都是gd的人?”
“我的天呐,難道gd要進攻香港了?”
林子軒的肯定回答再次讓現場炸了窩。記者們你看我,我看你,都有些難以置信。就連剛剛提出這個問題的那名記者也是驚得張大了嘴巴,他根本就沒有想到林子軒會這麽幹脆地就承認。這可是香港,資本主義世界的邊疆,在這個地方,任是誰身邊有gd的人,按理都應該是藏著掖著,哪有這麽光棍就承認的?而除了這些記者,那些觀禮的人也是大眼瞪小眼,一臉的茫然。他們怎麽也沒有想到,林子軒身邊的保鏢居然都是gd的人?那以後再跟這家夥交往的時候豈不是要小心了?畢竟,現在香港都知道林子軒身邊的保鏢心狠手辣!
“難道動手殺廖啟鬆的,是gd?”不知從誰的嘴裏蹦出這麽一句來。雖然這句話說的很輕,可還是把周圍一幹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來。
“大家不要胡思亂想了!”抬頭看了看遠處那些正在興高采烈地搬家的居民,再看看眼前一個個看著自己目瞪口呆的家夥,林子軒搖頭失笑。還好他沒有說出更多的秘密,否則豈不是要讓這些人全部腦溢血或者心肌梗塞?
“我知道大家對gd有看法。不過美國、英國跟蘇聯不也曾經聯手對抗過法西斯嗎?,為什麽我們跟gd就不能交流一下?不管怎麽說,香港絕大多數居民都是中國人,流著的都是同一種血脈,這一點是怎麽都無法改變的。”
“可是,您、您怎麽會雇傭gd的人當保鏢呢?”一名記者難以置信地問道:“難道您就不怕香港政府知道了,然後對您采取敵對的態度,甚至將您遞解出境嗎?”
“有必要嗎?”林子軒再次搖頭道:“誰都知道新華社是gd的人,他們在香港呆了這麽久,我想他們中的每個人恐怕都受到過詳細的調查。而且我相信當我的這些保鏢進入我別墅的時候,很多人都知道了。可是這和我有什麽關係呢?我從來沒有用警察的身份雇傭他們,而是商人身份,一個商人雇一些保鏢,又沒有特意地去保密,你們還有什麽好擔心的?這種雇傭行為也很正常,更沒有什麽好奇怪的。難道就因為這些保鏢是在大陸的轄區過來的,他們就要把我趕走?那我們香港這麽多居民,有多少人是來自大陸?”
“可這畢竟不一樣!”那記者依舊搖頭。
“有什麽不一樣的?在我的印象中香港是一個自由的社會,這裏是一個可以容納任何人的地方,而且這裏的法律也從來沒有說過不許大陸的人過來,我的行為沒有違犯任何一條法律!”林子軒聳聳肩答道。
“您確實沒有違犯法律。可是香港那麽多人,您為什麽不在香港雇傭人手,卻非要去大陸呢?”又有記者問道。
林子軒說道:“我在香港畢竟是一個外來戶,雖然我創造了這麽大的事業,可是我的底蘊太薄了,一旦我和那些個在香港經營多年,關係網很多的人發生衝突,我不敢保證在香港找的保鏢能不能保證我的安全。就像我這次和廖啟鬆發生衝突,和他這個地頭蛇比起來我的根底太薄,我非常擔心自己找到的保鏢到最後反倒成為廖啟鬆的眼線。我需要的保鏢不僅能夠全心全意保護我的安全,還需要他們守口如瓶。因為我還有許多投資計劃沒有付諸實施,如果他們把這些計劃的內容透露出去,我將失去很多機會。這件事,我在跟新華社梁先生見麵聊天的時候,偶爾提了一下,結果梁先生就問我,既然你不放心香港本地的保鏢,又沒法去雇傭那些外國保鏢,那我來幫你在大陸找幾個人。你看怎麽樣?我當時也沒有多想,隨口就答應了。可是沒有想到,梁先生居然很認真的幫我把事情辦成了。當時他帶著我現在的這些保鏢們去到我的別墅的時候,我既吃驚又感動。但是,人家既然已經把人送過來了,我自然沒有理由再推出去的道理,因為跟大陸保持良好的關係是我一直以來的願望。”
“這麽說,林先生您對gd很有好感嘍?”華民政務司司長忍不住在一邊問道。
“擁有良好關係的前提並不一定是好感吧?”林子軒回頭看了一眼這位華民政務司司長,笑了一下:“就像我現在跟香港政府的關係也不錯,可是我對這個政府一直沒有多少好感。”
“啊”司長被噎了一下,麵色變得有些難看。
“沒有好感?我看他這根本就是有恃無恐!”一名富豪小聲地說道。
“說的有道理!”旁邊有人讚同道。大家都是有錢人,站的比普通人要高一些,自然知道林子軒為什麽敢於這麽大放厥詞地直接表達對香港政府的不滿。因為現在的香港確實沒多少人能動得了林子軒了,別說剛剛完工的第一批公共廉租房,還有即將完工的濱海花園給林子軒帶來的名望,就是那剛剛發行的四海集團的股票,也足以讓香港政府下不了對付林子軒的決心,四海集團可是兩千多萬的資本呢,都快趕上一些大型的洋行了。而很明顯的,這兩千多萬都是依附在林子軒個人能力上的。如果動了林子軒,就算胡文虎肯出麵,也未必能夠讓這整家公司良好的運轉,一旦因為想對付林子軒而丟失了這個項目,港英政府將大失民心,更加不利於香港的穩定。
“林先生,您為什麽對香港政府沒有好感呢?”記者們考慮的還沒有那麽多,但也抓住了個別的要點。
“怎麽說呢?如果一定要說的話或許是對於他們在一些事情的處理方式上不滿,再加上我是中國人,而港英政府是以英國人為主導的,他們自然要考慮英國人的感受,而這些英國人的感受大部分是建立在損害華人利益之上的,所以他對他們沒有好感。”林子軒一臉感歎:“所以直到現在為止,他們依然隻是把自己當作了一個殖民政府,而沒有把自己當作香港政府!”
“這有什麽區別嗎?”
“當然有區別殖民政府是為英國人效力的;而香港政府則應該是香港人自己的政府,他們現在享受香港人提拱的稅收,享受著香港納稅人的金錢,卻不考慮為香港人民服務,這當然不對!”林子軒慨然說道。
“說的好!”幾名記者伸出了大拇指。林子軒這番話是其實等於是說出了香港人的心聲。
“林先生,香港政府的問題歸香港政府,可您還沒有回答剛才那個問題,您為什麽一定要跟大陸保持良好的關係呢?難道您自己就是gd。”又有人問道。
“當然不是!”林子軒連連搖頭。如果自己承認是gd那不是找死嗎?自己又不傻。“我跟他們的關係,其實主要是建立在新聞渠道的溝通,並沒有其他太多的方麵,更加不會涉及一些敏感話題。而這麽做,一方麵是想有一個穩定的渠道獲得大陸的新聞,另一方麵,則是為了日後考慮?”
“日後?您是擔心解放軍進攻香港嗎?”記者們頓時兩眼放光,就像是聞到了肉味兒的餓狼,林子軒可一直都在報紙上宣揚gd不會進攻香港的。如果這回突然改弦更張;肯定能引起不少人的注意。
不過可惜。林子軒比他們更加明白這一點,所以立即就把他們的這種想法掐滅在萌芽之中:“我從來都不認為解放軍會用武力進攻香港!”
“那您說為日後考慮?”
“我說的日後,其實是幾十年後!”林子軒抿著嘴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顯得有些激動:“以美國、蘇聯為代表的兩大陣營的鬥爭會持續很長時間,西方人稱這場戰爭為冷戰。我覺得這個各字起得非常貼切!冷戰,我們與大陸近在咫尺,同根同種,卻因為意識形態的原因而不能深入的交流!甚至連向北踏入一步都那麽難!就像是被冰封住一樣。那麽,如果哪一天我想回家了?怎麽辦?”
“想回家?”所有人都是一怔!
“如果有一天我死了怎麽辦?難道,我要讓自己就這麽埋葬在香港?”林子軒的兩眼之中突然流出了淚水:“我從不否認香港是個好地方,可這裏終究不是我的家!”
“樹高千丈,落葉歸根!烏飛返故鄉,狐死必丘,,我希望有一天我死了,能的葬到家鄉的祖墳,而不是要一個人飄在外麵,因為我不想做孤魂野鬼!”
“我不想做孤魂野鬼!”
林子軒的話被記者們給記錄了下來,並迅速的宣諸於報端。就是這麽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迅速地壓倒了所有的猜測,所有的議論,成為了香港各大報紙,乃至台灣,南洋諸多報紙的頭條!
中國人最重視的是什麽?
1950年的時候,世界各地有多少華人?這個還真不好計算,可是無可否認的,在東南亞,華人無可辯駁的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這些人大多來自於珠江三角洲和福建等地。他們為了躲避國內的戰亂,通過國際港口香港和澳門,遠涉重洋,移徙到東南亞各地。除了這裏,還有遙遠的美國檀香山、澳洲。中國移民及其後代在世界各地城鎮聚居,形成自成一體的華僑社會。
親帶親,友帶友,由宗親或同鄉牽引出國,連鎖式互相提攜的移民形式造成同鄉同族聚居同一地區的現象。如泰國、柬埔寨以潮州人為主,菲律賓則以漳泉人為主,北美以廣府珠江三角洲人為主,檀香山以廣東香山縣(今中山縣)人占多數。與此相關,華人的職業分布也往往帶有地域性。親友相幫共謀生計下的華僑,其職業分布往往是以方言群為主要聚集的,如20世紀舊金山的進出口行業全部被三邑僑商所壟斷。
中華傳統文化隨著同鄉同族聚居城鎮的分布而移植異邦,並形成獨有的特色。中國傳統社會的同鄉會館、同業商會等民間組織也移植過去。以地緣紐帶維係的同鄉會館、以血緣紐帶維係的同姓宗親會、業緣關係組成的行會與商會,以及各種宗教組織、慈善組織甚至秘密組織,普遍存在於每一處華僑聚居區。這些社團的活動能量和社會作用,遠超過於中國本土的同類組織。客居異國,人地生疏,華僑謀生有賴於同鄉同族之間相互提攜,守望相助。華僑麵對的通常又是種族歧視的世界,而貧弱的祖國無力保護,華僑唯有抱成一團。
作為所在國的外僑組織,在華僑與當地民族尚沒有密切融合甚至是相對獨立的情形下,華僑社團成為內部自助自保的具有一定自治性質的組織,華僑的生老病死都與僑團緊密相關。在新客華僑遠涉重洋初抵異域時,僑團是他們的落腳點和中轉站;僑團負責為之尋找、聯係工作以資謀生。華僑之間出現矛盾由僑領調解和仲裁;華僑子女稍長送入僑團建立的義學和其他華校;病倒了有自己簡陋的醫院;生計無著時有慈善救濟;身死異地,葬入義山,或運回故鄉。如美洲的苦力華工遺骨。,僑團組織船隻千裏迢迢運回故土安葬。在20世紀美國華僑社會中,會館是權力機構,負有保護照顧同鄉的責任。移民初抵,僑團派人接應到會館登記注冊,並暫時安頓下來,等待找尋、安排活計,淘金熱期間還貸款資助鄉親前往礦區。回鄉之前,也要經會館查實已經償清債務。僑領則極類似於中國基層社會的鄉紳。在傳統中國,科舉及第、官品高低、土地的多少是人們社會的位高低的表征,鄉紳是農村社會的無冕領袖。在華僑社會,官品、科舉都與之遙遠,唯有財富成為社會地位的標尺,商人遂成為橋領,他們的作用比傳統社會中的鄉仲更大,在某種程度上兼為華僑自治社區的“父母官”
會館是華僑社會的中樞,嚴格說來是華僑社會中各地域利益集團的組織,從而表明華僑社會自成一個矛盾紛呈的社會,並在一定程度上獨立於土著社會。
如果華僑分散於土著人口之中,融合於土著社區,華僑之間沒有利益衝突,就難以發生頻繁的有組織的內部爭鬥。華僑華人方言群之間的這種矛盾,盤根錯節,直至今日也沒有完全消失。華僑社會與當地主流社會隔離的相對獨立性,使移植異域的中華文化得以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來。
華文學校普遍興起,講授四書五經,灌輸中國傳統價值觀念。1902年開始創辦中華學堂,除講授現代新學外,其辦學宗旨仍然是:孝、悅、忠、信、禮、義、廉、節。現代化學校從此逐漸增多,各地華校創辦者都希冀:“他日斯文蔚起。人人知周孔之道,使荒取遐域。化為禮義之幫。”華文學校一直處於中國政府教育部的間接控製之下,至二戰前趨於鼎盛,二戰之後更達到高峰。華文報刊自19世紀後期率先在海外出現,至21世紀上半葉,東南亞、北美等地大量湧現。它們自視為中國報紙之列,報道祖國事件,關心中國政治,宣傳中國文化,它們在維護中國認同方麵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維新派與革命派,都以僑報為陣地,大開筆戰,展開激烈的論爭。強烈的中國政治色彩主導了僑報,增強了華僑“中國人”的意識。
但是,不管怎麽論爭,在他國混的再好,再有名望,華僑都自視為飄零的過客,祖國和故鄉才是他們的終身寄托。即使客死番地,也想托骨歸鄉,不能遺骨異地。否則就覺得背棄祖宗廬墓,數典忘祖。
所以,當林子軒的話依托香港各大報紙,還有胡文虎這個在東南亞影響力巨大的“報業巨子”麾下的十幾份大報的宣傳,傳到南洋乃至歐美等國家的華僑華人聚居地之後,立即就引起了一場共鳴!
突如其來的共鳴!
“沒有?”
林子軒的回答很明顯不能讓那名記者滿意。他又立即追問道:“林先生,你和廖啟鬆發生衝突的時候,難道沒有想過殺死他們?而且您手下的那些保鏢又都那麽厲害,全香港恐怕都找不到這麽多厲害的人物。他們如果想要殺死廖啟鬆一家的話,根本就不會費多大的事,也不會留下什麽蛛絲馬跡!”
“這位先生。”林子軒仔細地打量了一下那個提問的記者,“你的話裏似乎有那麽一個意思,那就是說我的保鏢很厲害,完全可以充作殺手。而且你還在暗示在場的每一個,似乎我在跟別人爭鬥的時候就一定會想著消滅對方,是不是?”
“我不是這個意思!”那名記者連忙搖頭,“我隻是就事論事!”
“但是的心裏已經這麽想了!”林子軒搖了搖頭,“身為一名記者,你要報道的是你看到的事實,而不是主觀的臆測!否則的話,我懷疑你能否在記者這一行裏走得更遠!還有你別忘記了我還是一名警察,我的職責就是維護社會穩定,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像殺廖啟鬆這樣事我是不會做的,一來是因為他已經是喪家之犬,根本就沒有必要在多此一舉;二來是我身為一名警察我是不會做知法犯法的事情的,因為那樣是給警察的臉上抹黑;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和廖啟鬆隻是生意上的衝突,完全到不了要殺的地步,如果那樣我以後還做不做生意了,還會有人相信我嗎?所以這位記者朋友你要再說這些的話,我會控告你誹謗,並追究你的法律責任。”
聽完林子軒的話,在場的記者們都在議論,覺得林子軒說的沒錯,雖然對他說的警察維護市民財產安全的說法嗤之以鼻,但是對於他其他的說法還是比較認同的,因為這真的沒有必要。
“林先生,我們隻是想知道廖啟鬆先生的真正的死因而已!”這時另一名記者站起身來叫道。
“還說沒有認定我就是凶手?你剛剛話就已經在認定我是凶手了,你等著收法院的傳票的記者先生。”林子軒義正言辭的說道:“廖啟鬆先生真正的死因你應該去問破案的警察,而不是應該來問我這個你們口中的犯罪嫌疑人!這位記者先生,你知不知道你的這種做法不僅沒有道理,而且很傷害人?”
“沒錯,林先生既然願意拿出那麽多的錢來建設公共廉租房,說明他是一個好人,一個好人,又怎麽會做出殺人這種凶殘的事情?”有記者聲援林子軒道。這個記者很明顯就是環球時報社的。
此時旁邊觀禮的人群中有人笑了笑道:“誰說好人就不能殺人了?廖啟鬆那種人渣,早死早好!”
“你有這個想法?廖啟鬆不會是你殺的吧!”緊挨著他的另一個人說道。
“說什麽呢?犯法的事我是不會幹的。”
“我看你是沒少幹吧!我聽說你前段時間有一艘船被水匪洗劫過,當時還死了不少船員,前段時間北角那邊提出的資料裏麵,證實就是廖氏洋行勾結水匪幹的,你恐怕早就恨不得去把廖啟鬆大卸八塊了。”又一個人低聲說道。
“這話可不能亂說,會死人的。”這個人急了,低聲抗議道。
“林先生,據說您的保鏢都是從北邊那裏雇傭到的,是嗎?”就在這群人開口亂蓋的時候,林子軒和記者的對話也終於達到了最熱烈的高峰。
剛剛那名質問廖啟鬆死因的記者突然又一次站起來向林子軒發難。而他這個問題一說出口,周圍整個兒的都安靜了下來。不過還好,慶祝儀式已經結束,居民們正在興高采烈的搬家,關注這邊的人很少。
“嗬嗬,你怎麽知道我的這些保鏢都是來自那邊呢?你是不是一直在對我進行跟蹤或者在竊聽我的談話,要是這樣的話,你肯定要到赤柱裏麵住上一段時間了。”林子軒並沒有那種被人揭穿了內幕之後驚惶失態的表現,依舊滿臉鎮靜,反而還笑嘻嘻地向那名記者反問道。
“我的消息來源絕對合法,說是來自北邊一名高官,在某一天曾經帶著二十多人一起到了您的別墅,而這二十多個人正是此刻呆在您別墅裏的保鏢,包括您此刻身邊的那兩位”,難道不是這樣的嗎?”那名記者顯得有些得意,顧盼自雄地看了一眼周圍有些呆的同行一眼,傲然問道。
“沒錯啊,看來你不應該當記者,而是應該當情報人員,事情竟然調查的這麽清楚。你說的沒錯,事實就是這樣!”林子軒笑道。
“什麽?”
“怎麽可能?”
“這些保鏢都是gd的人?”
“我的天呐,難道gd要進攻香港了?”
林子軒的肯定回答再次讓現場炸了窩。記者們你看我,我看你,都有些難以置信。就連剛剛提出這個問題的那名記者也是驚得張大了嘴巴,他根本就沒有想到林子軒會這麽幹脆地就承認。這可是香港,資本主義世界的邊疆,在這個地方,任是誰身邊有gd的人,按理都應該是藏著掖著,哪有這麽光棍就承認的?而除了這些記者,那些觀禮的人也是大眼瞪小眼,一臉的茫然。他們怎麽也沒有想到,林子軒身邊的保鏢居然都是gd的人?那以後再跟這家夥交往的時候豈不是要小心了?畢竟,現在香港都知道林子軒身邊的保鏢心狠手辣!
“難道動手殺廖啟鬆的,是gd?”不知從誰的嘴裏蹦出這麽一句來。雖然這句話說的很輕,可還是把周圍一幹人的目光都吸引了過來。
“大家不要胡思亂想了!”抬頭看了看遠處那些正在興高采烈地搬家的居民,再看看眼前一個個看著自己目瞪口呆的家夥,林子軒搖頭失笑。還好他沒有說出更多的秘密,否則豈不是要讓這些人全部腦溢血或者心肌梗塞?
“我知道大家對gd有看法。不過美國、英國跟蘇聯不也曾經聯手對抗過法西斯嗎?,為什麽我們跟gd就不能交流一下?不管怎麽說,香港絕大多數居民都是中國人,流著的都是同一種血脈,這一點是怎麽都無法改變的。”
“可是,您、您怎麽會雇傭gd的人當保鏢呢?”一名記者難以置信地問道:“難道您就不怕香港政府知道了,然後對您采取敵對的態度,甚至將您遞解出境嗎?”
“有必要嗎?”林子軒再次搖頭道:“誰都知道新華社是gd的人,他們在香港呆了這麽久,我想他們中的每個人恐怕都受到過詳細的調查。而且我相信當我的這些保鏢進入我別墅的時候,很多人都知道了。可是這和我有什麽關係呢?我從來沒有用警察的身份雇傭他們,而是商人身份,一個商人雇一些保鏢,又沒有特意地去保密,你們還有什麽好擔心的?這種雇傭行為也很正常,更沒有什麽好奇怪的。難道就因為這些保鏢是在大陸的轄區過來的,他們就要把我趕走?那我們香港這麽多居民,有多少人是來自大陸?”
“可這畢竟不一樣!”那記者依舊搖頭。
“有什麽不一樣的?在我的印象中香港是一個自由的社會,這裏是一個可以容納任何人的地方,而且這裏的法律也從來沒有說過不許大陸的人過來,我的行為沒有違犯任何一條法律!”林子軒聳聳肩答道。
“您確實沒有違犯法律。可是香港那麽多人,您為什麽不在香港雇傭人手,卻非要去大陸呢?”又有記者問道。
林子軒說道:“我在香港畢竟是一個外來戶,雖然我創造了這麽大的事業,可是我的底蘊太薄了,一旦我和那些個在香港經營多年,關係網很多的人發生衝突,我不敢保證在香港找的保鏢能不能保證我的安全。就像我這次和廖啟鬆發生衝突,和他這個地頭蛇比起來我的根底太薄,我非常擔心自己找到的保鏢到最後反倒成為廖啟鬆的眼線。我需要的保鏢不僅能夠全心全意保護我的安全,還需要他們守口如瓶。因為我還有許多投資計劃沒有付諸實施,如果他們把這些計劃的內容透露出去,我將失去很多機會。這件事,我在跟新華社梁先生見麵聊天的時候,偶爾提了一下,結果梁先生就問我,既然你不放心香港本地的保鏢,又沒法去雇傭那些外國保鏢,那我來幫你在大陸找幾個人。你看怎麽樣?我當時也沒有多想,隨口就答應了。可是沒有想到,梁先生居然很認真的幫我把事情辦成了。當時他帶著我現在的這些保鏢們去到我的別墅的時候,我既吃驚又感動。但是,人家既然已經把人送過來了,我自然沒有理由再推出去的道理,因為跟大陸保持良好的關係是我一直以來的願望。”
“這麽說,林先生您對gd很有好感嘍?”華民政務司司長忍不住在一邊問道。
“擁有良好關係的前提並不一定是好感吧?”林子軒回頭看了一眼這位華民政務司司長,笑了一下:“就像我現在跟香港政府的關係也不錯,可是我對這個政府一直沒有多少好感。”
“啊”司長被噎了一下,麵色變得有些難看。
“沒有好感?我看他這根本就是有恃無恐!”一名富豪小聲地說道。
“說的有道理!”旁邊有人讚同道。大家都是有錢人,站的比普通人要高一些,自然知道林子軒為什麽敢於這麽大放厥詞地直接表達對香港政府的不滿。因為現在的香港確實沒多少人能動得了林子軒了,別說剛剛完工的第一批公共廉租房,還有即將完工的濱海花園給林子軒帶來的名望,就是那剛剛發行的四海集團的股票,也足以讓香港政府下不了對付林子軒的決心,四海集團可是兩千多萬的資本呢,都快趕上一些大型的洋行了。而很明顯的,這兩千多萬都是依附在林子軒個人能力上的。如果動了林子軒,就算胡文虎肯出麵,也未必能夠讓這整家公司良好的運轉,一旦因為想對付林子軒而丟失了這個項目,港英政府將大失民心,更加不利於香港的穩定。
“林先生,您為什麽對香港政府沒有好感呢?”記者們考慮的還沒有那麽多,但也抓住了個別的要點。
“怎麽說呢?如果一定要說的話或許是對於他們在一些事情的處理方式上不滿,再加上我是中國人,而港英政府是以英國人為主導的,他們自然要考慮英國人的感受,而這些英國人的感受大部分是建立在損害華人利益之上的,所以他對他們沒有好感。”林子軒一臉感歎:“所以直到現在為止,他們依然隻是把自己當作了一個殖民政府,而沒有把自己當作香港政府!”
“這有什麽區別嗎?”
“當然有區別殖民政府是為英國人效力的;而香港政府則應該是香港人自己的政府,他們現在享受香港人提拱的稅收,享受著香港納稅人的金錢,卻不考慮為香港人民服務,這當然不對!”林子軒慨然說道。
“說的好!”幾名記者伸出了大拇指。林子軒這番話是其實等於是說出了香港人的心聲。
“林先生,香港政府的問題歸香港政府,可您還沒有回答剛才那個問題,您為什麽一定要跟大陸保持良好的關係呢?難道您自己就是gd。”又有人問道。
“當然不是!”林子軒連連搖頭。如果自己承認是gd那不是找死嗎?自己又不傻。“我跟他們的關係,其實主要是建立在新聞渠道的溝通,並沒有其他太多的方麵,更加不會涉及一些敏感話題。而這麽做,一方麵是想有一個穩定的渠道獲得大陸的新聞,另一方麵,則是為了日後考慮?”
“日後?您是擔心解放軍進攻香港嗎?”記者們頓時兩眼放光,就像是聞到了肉味兒的餓狼,林子軒可一直都在報紙上宣揚gd不會進攻香港的。如果這回突然改弦更張;肯定能引起不少人的注意。
不過可惜。林子軒比他們更加明白這一點,所以立即就把他們的這種想法掐滅在萌芽之中:“我從來都不認為解放軍會用武力進攻香港!”
“那您說為日後考慮?”
“我說的日後,其實是幾十年後!”林子軒抿著嘴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顯得有些激動:“以美國、蘇聯為代表的兩大陣營的鬥爭會持續很長時間,西方人稱這場戰爭為冷戰。我覺得這個各字起得非常貼切!冷戰,我們與大陸近在咫尺,同根同種,卻因為意識形態的原因而不能深入的交流!甚至連向北踏入一步都那麽難!就像是被冰封住一樣。那麽,如果哪一天我想回家了?怎麽辦?”
“想回家?”所有人都是一怔!
“如果有一天我死了怎麽辦?難道,我要讓自己就這麽埋葬在香港?”林子軒的兩眼之中突然流出了淚水:“我從不否認香港是個好地方,可這裏終究不是我的家!”
“樹高千丈,落葉歸根!烏飛返故鄉,狐死必丘,,我希望有一天我死了,能的葬到家鄉的祖墳,而不是要一個人飄在外麵,因為我不想做孤魂野鬼!”
“我不想做孤魂野鬼!”
林子軒的話被記者們給記錄了下來,並迅速的宣諸於報端。就是這麽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卻迅速地壓倒了所有的猜測,所有的議論,成為了香港各大報紙,乃至台灣,南洋諸多報紙的頭條!
中國人最重視的是什麽?
1950年的時候,世界各地有多少華人?這個還真不好計算,可是無可否認的,在東南亞,華人無可辯駁的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這些人大多來自於珠江三角洲和福建等地。他們為了躲避國內的戰亂,通過國際港口香港和澳門,遠涉重洋,移徙到東南亞各地。除了這裏,還有遙遠的美國檀香山、澳洲。中國移民及其後代在世界各地城鎮聚居,形成自成一體的華僑社會。
親帶親,友帶友,由宗親或同鄉牽引出國,連鎖式互相提攜的移民形式造成同鄉同族聚居同一地區的現象。如泰國、柬埔寨以潮州人為主,菲律賓則以漳泉人為主,北美以廣府珠江三角洲人為主,檀香山以廣東香山縣(今中山縣)人占多數。與此相關,華人的職業分布也往往帶有地域性。親友相幫共謀生計下的華僑,其職業分布往往是以方言群為主要聚集的,如20世紀舊金山的進出口行業全部被三邑僑商所壟斷。
中華傳統文化隨著同鄉同族聚居城鎮的分布而移植異邦,並形成獨有的特色。中國傳統社會的同鄉會館、同業商會等民間組織也移植過去。以地緣紐帶維係的同鄉會館、以血緣紐帶維係的同姓宗親會、業緣關係組成的行會與商會,以及各種宗教組織、慈善組織甚至秘密組織,普遍存在於每一處華僑聚居區。這些社團的活動能量和社會作用,遠超過於中國本土的同類組織。客居異國,人地生疏,華僑謀生有賴於同鄉同族之間相互提攜,守望相助。華僑麵對的通常又是種族歧視的世界,而貧弱的祖國無力保護,華僑唯有抱成一團。
作為所在國的外僑組織,在華僑與當地民族尚沒有密切融合甚至是相對獨立的情形下,華僑社團成為內部自助自保的具有一定自治性質的組織,華僑的生老病死都與僑團緊密相關。在新客華僑遠涉重洋初抵異域時,僑團是他們的落腳點和中轉站;僑團負責為之尋找、聯係工作以資謀生。華僑之間出現矛盾由僑領調解和仲裁;華僑子女稍長送入僑團建立的義學和其他華校;病倒了有自己簡陋的醫院;生計無著時有慈善救濟;身死異地,葬入義山,或運回故鄉。如美洲的苦力華工遺骨。,僑團組織船隻千裏迢迢運回故土安葬。在20世紀美國華僑社會中,會館是權力機構,負有保護照顧同鄉的責任。移民初抵,僑團派人接應到會館登記注冊,並暫時安頓下來,等待找尋、安排活計,淘金熱期間還貸款資助鄉親前往礦區。回鄉之前,也要經會館查實已經償清債務。僑領則極類似於中國基層社會的鄉紳。在傳統中國,科舉及第、官品高低、土地的多少是人們社會的位高低的表征,鄉紳是農村社會的無冕領袖。在華僑社會,官品、科舉都與之遙遠,唯有財富成為社會地位的標尺,商人遂成為橋領,他們的作用比傳統社會中的鄉仲更大,在某種程度上兼為華僑自治社區的“父母官”
會館是華僑社會的中樞,嚴格說來是華僑社會中各地域利益集團的組織,從而表明華僑社會自成一個矛盾紛呈的社會,並在一定程度上獨立於土著社會。
如果華僑分散於土著人口之中,融合於土著社區,華僑之間沒有利益衝突,就難以發生頻繁的有組織的內部爭鬥。華僑華人方言群之間的這種矛盾,盤根錯節,直至今日也沒有完全消失。華僑社會與當地主流社會隔離的相對獨立性,使移植異域的中華文化得以原汁原味地保存下來。
華文學校普遍興起,講授四書五經,灌輸中國傳統價值觀念。1902年開始創辦中華學堂,除講授現代新學外,其辦學宗旨仍然是:孝、悅、忠、信、禮、義、廉、節。現代化學校從此逐漸增多,各地華校創辦者都希冀:“他日斯文蔚起。人人知周孔之道,使荒取遐域。化為禮義之幫。”華文學校一直處於中國政府教育部的間接控製之下,至二戰前趨於鼎盛,二戰之後更達到高峰。華文報刊自19世紀後期率先在海外出現,至21世紀上半葉,東南亞、北美等地大量湧現。它們自視為中國報紙之列,報道祖國事件,關心中國政治,宣傳中國文化,它們在維護中國認同方麵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維新派與革命派,都以僑報為陣地,大開筆戰,展開激烈的論爭。強烈的中國政治色彩主導了僑報,增強了華僑“中國人”的意識。
但是,不管怎麽論爭,在他國混的再好,再有名望,華僑都自視為飄零的過客,祖國和故鄉才是他們的終身寄托。即使客死番地,也想托骨歸鄉,不能遺骨異地。否則就覺得背棄祖宗廬墓,數典忘祖。
所以,當林子軒的話依托香港各大報紙,還有胡文虎這個在東南亞影響力巨大的“報業巨子”麾下的十幾份大報的宣傳,傳到南洋乃至歐美等國家的華僑華人聚居地之後,立即就引起了一場共鳴!
突如其來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