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中將突然又道:“我認為應該完全取締潛艇這種偷襲性的兵器,這樣的兵器對商船的威脅太大了。”波士頓帝國在戰時被擊沉了大量商船,因此他們對潛艇非常忌憚,千方百計的想將其消滅,但是在此的五大海軍強國隻有波士頓帝國還沒有潛艇,他這樣的提議頗有些不厚道的意味。
雷德爾元帥第一個反對道:“在座的五個國家,我國海軍算是最弱的了,如果要我們這樣的海軍弱國放棄潛艇,豈不是要我們任人宰割?這樣的事情我們是萬萬不能同意的。”
雷德爾首先以弱國自居,表示不能放棄己方作為優勢兵力的潛艇,在戰時雖然雅曼帝國主要潛艇還是買自中華帝國,不過通過本國科學家的艱苦攻關,又購買了部分中華帝國的技術,雅曼帝國的潛艇技術現在也是非常強的。
杜威中將接話道:“如果貴國不能放棄潛艇,我們就有權建造足夠的驅逐艦進行反潛。”
雷德爾元帥攤攤手道:“隨你的便。”兩國的針鋒相對,讓潛艇和驅逐艦的限製再次不了了之。
薩丁大公國代表道:“我認為航空母艦也應該做出限製。”對於戰時中華帝國海軍中的航空母艦所表現出來的強大戰鬥力,作為友軍一方的薩丁大公國同樣心有餘悸。
張海洋笑道:“目前隻有我國擁有航空母艦,如果對航空母艦做出限製的話,恐怕有失厚道吧。”在經過幾番爭論之後,由於張海洋的堅持,航空母艦的限製也沒有了可能。
薩丁大公國代表聽了半天實在忍不住了:“如果什麽軍艦都不加限製,咱們開這個海軍限製會議就沒有意義了。”
杜威中將輕蔑的道:“本來這個會議就沒有意義,我看還是各自發展的好,造多少軍艦全憑自己國力,還限製什麽,沒錢就趁早解散海軍得了。”
杜威中將的話,讓雅曼帝國的雷德爾元帥聽得心中不是滋味,畢竟雅曼帝國經過幾年的大戰,國力也受到了巨大的損失,雖然奪取了不少殖民地,但那些都是需要長期投資才能見到效果的,現在雅曼帝國同樣無力進行海軍建設,如果不加限製,再來一次海軍軍備競賽,雅曼帝國首先就奉陪不起了。
非常清楚自身的狀況,雷德爾元帥表態道:“我認為各方應該坦誠相待,對海軍規模作出必要的限製,畢竟世界大戰剛剛結束,我們需要的是和平。”
見到雷德爾元帥話鋒一轉,開始轉而支持薩丁和哈布夫斯堡兩國,這兩個國家的代表立刻有了精神,現在三大強國都表示支持限製,中華帝國又和自己敵對,杜威中將也不想犯了眾怒,自然也點頭道:“好吧,我國先暫停新軍艦的建造,等到大家達成協議再行造艦,不過我認為既然是海軍限製,不能隻限製我們五個國家,應該所有主權國家共同製定限製條約,大家共同遵守。”
杜威的思路非常清晰,他立刻就想到了中華帝國很可能利用幾個盟國隱藏海軍艦隊,因此他覺得既然要限製就要堵死一切漏洞。經過杜威中將一提醒,其他三國代表也恍然大悟,他們也立刻表示同意。張海洋淡淡的看了杜威一眼,也表示了同意,可他的心中已經將杜威罵的狗血淋頭了,他的計劃本來也是通過盟國隱藏己方的艦隊。
既然有了這樣的共識,會議被暫時停止,等待各國使者全部到齊再行開始,而對各國發出的邀請很快傳向四麵八方。接到通知,各國很快做出了反應,撒爾帝國和南特帝國由於有埃森條約的限製,不需要參加這個會議。
一直作為中立國存在的維京王國、哥德堡大公國表示願意放棄建立海軍,兩國隻建造和使用噸位小於一千噸的各種軍艦,作為近海防禦和緝私之用,他們也不用參加會議了。(.無彈窗廣告)
二十天之後,塞羅王國、裏斯大公國、莫斯王國,以及北約的幾個盟國,包括哥薩克帝國、伊斯坦帝國、聖馬丁帝國、拉丁王國和哈瓦王國都派出了自己的代表。十三國代表齊集一堂開始了新一輪的談判。
首先是目前作為世界海戰主流的戰列艦,自然是需要被限製的,盡管張海洋以除中華帝國之外,各國並無航母為理由表示不同意航母限製,但是各國已經被中華帝國航母的強悍戰鬥力嚇怕了,後來這航空母艦的限製也由多數票表示被限製了。
潛艇對商船的威脅太過巨大,自然是被限製之列,而在雅曼帝國的堅持下,反潛艇的利器,驅逐艦自然也被限製了,而張海洋再次提出本國領海麵積太大,軍艦不足無法守禦,他甚至以退出會議為要挾。
由於巡洋艦無法在主力決戰中作為決定性力量,又無法對潛艇造成什麽傷害,因此巡洋艦的不受限製決議,最終也就被各國同意了。
十三個國家在經過多輪談判之後,依據各國國力將各艦種噸位進行了限製。中華帝國、波士頓帝國、雅曼帝國、哈布夫斯堡王國和薩丁大公國的主力艦噸位,比例為20:20:15:10:10。
即中華帝國和波士頓帝國可以各擁有20萬噸排水量的戰列艦和航空母艦,雅曼帝國為15萬噸,哈布夫斯堡王國和薩丁大公國各擁有10萬噸,這些排水量是兩種主力艦共有的,各方可以自行調節哪種軍艦要多造一些。
剩餘的八個國家中,哥薩克帝國、伊斯坦帝國、聖馬丁帝國、拉丁王國、哈瓦王國、塞羅王國、裏斯大公國、莫斯王國的比例分別是8:5:8:3:3:5:2:2,艦種要求和五大強國的要求是一樣的。
驅逐艦的比例也和戰列艦相同,隻不過噸位是戰列艦的兩倍,此外潛艇也按照同樣的比例進行了限製,分別是中華帝國和波士頓帝國可以各擁有5萬噸潛艇,雅曼帝國為3.75萬噸,哈布夫斯堡王國和薩丁大公國各擁有2.5萬噸,其他國家則不允許擁有潛艇。
現在各國除了中華帝國,還都沒有製造潛艇的經驗,他們隻能慢慢摸索經驗,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這樣的噸位還是非常足夠的。
雖然沒有達到壓製他國海軍的目的,但是哈布夫斯堡王國和薩丁大公國還是比較滿意的,畢竟自己國力弱,也不太可能限製對方,現在畢竟差距不算太大,自己就可以安心裁撤軍艦了。
除了這些軍艦的比例,會議還給今後的軍艦定型和海洋權益作出了不少規定,以防止有的國家鑽協議的空子。新的公約規定,各國陸地麵積的沿海地區可以向海洋中延伸十二海裏作為各國領海,領海與領土一樣神聖不可侵犯,領土與領海上方的空中成為領空,領空和領土同樣具有不可侵犯性。
領土向海洋延伸兩百公裏作為專屬經濟區,本國對專屬經濟區擁有勘探、開發、養護、管理海床和底土以及上覆水域的自然資源的主權權利;利用海水、海流和風力生產能源等的主權權利;對建造和使用人工島嶼、進行海洋科學研究和保護海洋環境的管轄權,其他國家在專屬經濟區內仍享有航行和飛越的自由。
如果兩國的領海和專屬經濟區有重疊部分,則按照公平原則以中間線為基準,這個公約等於順帶簽訂了一部世界範圍內認可的海洋法。
對艦型的規定中表示,凡可以運載和以正常起降飛機為主戰兵器,並可以為其提供起降的皆稱為航空母艦,水上飛機母艦也有同樣規定,而且將水上飛機母艦劃入了航空母艦的限製之中。
排水量高於一萬噸的以火炮為主戰兵器的軍艦劃為戰列艦,排水量五千至一萬噸,主炮口徑不大於兩百八十毫米的為巡洋艦,排水量一千五百至五千噸,主炮口徑不大於一百五十二毫米的為驅逐艦,排水量低於一千五百噸的軍艦不在限製之列,可以進行水下航行作戰的艦艇則成為潛艇。有了這樣的限製,各國代表算是安心了。
《羅馬公約》的簽訂等於給了各國安心裁撤軍艦的理由,這樣一來可以大幅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何況公約並未規定各國不許建造新軍艦,它隻是給各國訂立了一個拆舊換新的時間表,各國就可以按照這個時間表裁撤老艦,建造新艦,以更少的財力使用更先進的軍艦。
公約簽訂之後,方嘯宇立刻開始了一係列新軍艦的龐大建造規劃。為此方嘯宇在海軍設計院中住了兩個月,和迪特曼、徐壽昌一起重新成係列的設計了幾種新型軍艦。
軍艦設計的重點首先就是受到條約限製的戰列艦,為了不超出條約限製,三個人精打細算的掂量每一個細節,最後終於定下了一型標準排水量整整五萬噸的‘直隸’級戰列艦,這種戰列艦滿載排水量可以達到六萬兩千四百九十六噸,全長二百七十七點八米,寬三十七點二米,吃水十點二米,人員編製超過兩千一百人,舷側裝甲厚度達到三百毫米,最厚的炮塔裝甲更是達到了三百八十五毫米,最薄弱的水平甲板也有一百二十毫米,絕對的重裝甲戰艦。
雷德爾元帥第一個反對道:“在座的五個國家,我國海軍算是最弱的了,如果要我們這樣的海軍弱國放棄潛艇,豈不是要我們任人宰割?這樣的事情我們是萬萬不能同意的。”
雷德爾首先以弱國自居,表示不能放棄己方作為優勢兵力的潛艇,在戰時雖然雅曼帝國主要潛艇還是買自中華帝國,不過通過本國科學家的艱苦攻關,又購買了部分中華帝國的技術,雅曼帝國的潛艇技術現在也是非常強的。
杜威中將接話道:“如果貴國不能放棄潛艇,我們就有權建造足夠的驅逐艦進行反潛。”
雷德爾元帥攤攤手道:“隨你的便。”兩國的針鋒相對,讓潛艇和驅逐艦的限製再次不了了之。
薩丁大公國代表道:“我認為航空母艦也應該做出限製。”對於戰時中華帝國海軍中的航空母艦所表現出來的強大戰鬥力,作為友軍一方的薩丁大公國同樣心有餘悸。
張海洋笑道:“目前隻有我國擁有航空母艦,如果對航空母艦做出限製的話,恐怕有失厚道吧。”在經過幾番爭論之後,由於張海洋的堅持,航空母艦的限製也沒有了可能。
薩丁大公國代表聽了半天實在忍不住了:“如果什麽軍艦都不加限製,咱們開這個海軍限製會議就沒有意義了。”
杜威中將輕蔑的道:“本來這個會議就沒有意義,我看還是各自發展的好,造多少軍艦全憑自己國力,還限製什麽,沒錢就趁早解散海軍得了。”
杜威中將的話,讓雅曼帝國的雷德爾元帥聽得心中不是滋味,畢竟雅曼帝國經過幾年的大戰,國力也受到了巨大的損失,雖然奪取了不少殖民地,但那些都是需要長期投資才能見到效果的,現在雅曼帝國同樣無力進行海軍建設,如果不加限製,再來一次海軍軍備競賽,雅曼帝國首先就奉陪不起了。
非常清楚自身的狀況,雷德爾元帥表態道:“我認為各方應該坦誠相待,對海軍規模作出必要的限製,畢竟世界大戰剛剛結束,我們需要的是和平。”
見到雷德爾元帥話鋒一轉,開始轉而支持薩丁和哈布夫斯堡兩國,這兩個國家的代表立刻有了精神,現在三大強國都表示支持限製,中華帝國又和自己敵對,杜威中將也不想犯了眾怒,自然也點頭道:“好吧,我國先暫停新軍艦的建造,等到大家達成協議再行造艦,不過我認為既然是海軍限製,不能隻限製我們五個國家,應該所有主權國家共同製定限製條約,大家共同遵守。”
杜威的思路非常清晰,他立刻就想到了中華帝國很可能利用幾個盟國隱藏海軍艦隊,因此他覺得既然要限製就要堵死一切漏洞。經過杜威中將一提醒,其他三國代表也恍然大悟,他們也立刻表示同意。張海洋淡淡的看了杜威一眼,也表示了同意,可他的心中已經將杜威罵的狗血淋頭了,他的計劃本來也是通過盟國隱藏己方的艦隊。
既然有了這樣的共識,會議被暫時停止,等待各國使者全部到齊再行開始,而對各國發出的邀請很快傳向四麵八方。接到通知,各國很快做出了反應,撒爾帝國和南特帝國由於有埃森條約的限製,不需要參加這個會議。
一直作為中立國存在的維京王國、哥德堡大公國表示願意放棄建立海軍,兩國隻建造和使用噸位小於一千噸的各種軍艦,作為近海防禦和緝私之用,他們也不用參加會議了。(.無彈窗廣告)
二十天之後,塞羅王國、裏斯大公國、莫斯王國,以及北約的幾個盟國,包括哥薩克帝國、伊斯坦帝國、聖馬丁帝國、拉丁王國和哈瓦王國都派出了自己的代表。十三國代表齊集一堂開始了新一輪的談判。
首先是目前作為世界海戰主流的戰列艦,自然是需要被限製的,盡管張海洋以除中華帝國之外,各國並無航母為理由表示不同意航母限製,但是各國已經被中華帝國航母的強悍戰鬥力嚇怕了,後來這航空母艦的限製也由多數票表示被限製了。
潛艇對商船的威脅太過巨大,自然是被限製之列,而在雅曼帝國的堅持下,反潛艇的利器,驅逐艦自然也被限製了,而張海洋再次提出本國領海麵積太大,軍艦不足無法守禦,他甚至以退出會議為要挾。
由於巡洋艦無法在主力決戰中作為決定性力量,又無法對潛艇造成什麽傷害,因此巡洋艦的不受限製決議,最終也就被各國同意了。
十三個國家在經過多輪談判之後,依據各國國力將各艦種噸位進行了限製。中華帝國、波士頓帝國、雅曼帝國、哈布夫斯堡王國和薩丁大公國的主力艦噸位,比例為20:20:15:10:10。
即中華帝國和波士頓帝國可以各擁有20萬噸排水量的戰列艦和航空母艦,雅曼帝國為15萬噸,哈布夫斯堡王國和薩丁大公國各擁有10萬噸,這些排水量是兩種主力艦共有的,各方可以自行調節哪種軍艦要多造一些。
剩餘的八個國家中,哥薩克帝國、伊斯坦帝國、聖馬丁帝國、拉丁王國、哈瓦王國、塞羅王國、裏斯大公國、莫斯王國的比例分別是8:5:8:3:3:5:2:2,艦種要求和五大強國的要求是一樣的。
驅逐艦的比例也和戰列艦相同,隻不過噸位是戰列艦的兩倍,此外潛艇也按照同樣的比例進行了限製,分別是中華帝國和波士頓帝國可以各擁有5萬噸潛艇,雅曼帝國為3.75萬噸,哈布夫斯堡王國和薩丁大公國各擁有2.5萬噸,其他國家則不允許擁有潛艇。
現在各國除了中華帝國,還都沒有製造潛艇的經驗,他們隻能慢慢摸索經驗,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這樣的噸位還是非常足夠的。
雖然沒有達到壓製他國海軍的目的,但是哈布夫斯堡王國和薩丁大公國還是比較滿意的,畢竟自己國力弱,也不太可能限製對方,現在畢竟差距不算太大,自己就可以安心裁撤軍艦了。
除了這些軍艦的比例,會議還給今後的軍艦定型和海洋權益作出了不少規定,以防止有的國家鑽協議的空子。新的公約規定,各國陸地麵積的沿海地區可以向海洋中延伸十二海裏作為各國領海,領海與領土一樣神聖不可侵犯,領土與領海上方的空中成為領空,領空和領土同樣具有不可侵犯性。
領土向海洋延伸兩百公裏作為專屬經濟區,本國對專屬經濟區擁有勘探、開發、養護、管理海床和底土以及上覆水域的自然資源的主權權利;利用海水、海流和風力生產能源等的主權權利;對建造和使用人工島嶼、進行海洋科學研究和保護海洋環境的管轄權,其他國家在專屬經濟區內仍享有航行和飛越的自由。
如果兩國的領海和專屬經濟區有重疊部分,則按照公平原則以中間線為基準,這個公約等於順帶簽訂了一部世界範圍內認可的海洋法。
對艦型的規定中表示,凡可以運載和以正常起降飛機為主戰兵器,並可以為其提供起降的皆稱為航空母艦,水上飛機母艦也有同樣規定,而且將水上飛機母艦劃入了航空母艦的限製之中。
排水量高於一萬噸的以火炮為主戰兵器的軍艦劃為戰列艦,排水量五千至一萬噸,主炮口徑不大於兩百八十毫米的為巡洋艦,排水量一千五百至五千噸,主炮口徑不大於一百五十二毫米的為驅逐艦,排水量低於一千五百噸的軍艦不在限製之列,可以進行水下航行作戰的艦艇則成為潛艇。有了這樣的限製,各國代表算是安心了。
《羅馬公約》的簽訂等於給了各國安心裁撤軍艦的理由,這樣一來可以大幅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何況公約並未規定各國不許建造新軍艦,它隻是給各國訂立了一個拆舊換新的時間表,各國就可以按照這個時間表裁撤老艦,建造新艦,以更少的財力使用更先進的軍艦。
公約簽訂之後,方嘯宇立刻開始了一係列新軍艦的龐大建造規劃。為此方嘯宇在海軍設計院中住了兩個月,和迪特曼、徐壽昌一起重新成係列的設計了幾種新型軍艦。
軍艦設計的重點首先就是受到條約限製的戰列艦,為了不超出條約限製,三個人精打細算的掂量每一個細節,最後終於定下了一型標準排水量整整五萬噸的‘直隸’級戰列艦,這種戰列艦滿載排水量可以達到六萬兩千四百九十六噸,全長二百七十七點八米,寬三十七點二米,吃水十點二米,人員編製超過兩千一百人,舷側裝甲厚度達到三百毫米,最厚的炮塔裝甲更是達到了三百八十五毫米,最薄弱的水平甲板也有一百二十毫米,絕對的重裝甲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