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拉以前隻是地方勢力,手中根本沒有正規軍,盡管他手下裝備亞瑟88式步槍的士兵足有六個軍,十八萬人的兵力,卻因為缺乏訓練,戰鬥力和正規軍是沒辦法比的。
因此在王室軍隊突如其來的攻擊之下,古德拉的軍隊隻好撤回己方境內,依靠倉促修築的工事死守。卡爾傑斯上將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他看到古德拉開始采取守勢,就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下去了。一旦古德拉被消滅,下一個死的就是自己,即使自己不造反,王室也會找借口除掉自己,或者逼自己造反的。
在莫斯政府軍開始大規模進攻之後,卡爾傑斯立刻發表了公開聲明,宣布莫斯王室一直以來屍位素餐,隻知道欺壓平民橫征暴斂,其統治已經腐朽透頂,他要求國王退位,在莫斯王國組成如聖馬丁帝國一般的君主立憲製政府。
看到卡爾傑斯的聲明,赫爾南德氣的渾身發抖,想不到讓他們兩個地方勢力火拚的計劃沒有成功,自己居然還被他給耍了,損失了大批武器裝備。暴跳如雷的赫爾南德立刻發布命令,稱卡爾傑斯為大逆不道的叛徒,要求邊防軍將領們不得跟隨其作亂,如有人跟隨卡爾傑斯叛亂則全部按照叛國罪論處。
卡爾傑斯等的就是這個消息,有了這個消息,邊防軍中即使有人還想忠於王室也沒辦法了,畢竟還是自己的小命最重要,隻要自己用屬有全部將領的名字發表通電,誰還不為自己的腦袋拚命抵抗啊。
兩天以後,卡爾傑斯宣布古鐵雷斯和曼撒尼耶兩省獨立,同時組成軍政府,由卡爾傑斯擔任最高領導人,同時宣布邊防軍將幫助古德拉的自治軍,與他們一起反對莫斯王國政府的暴政,兩個軍的部隊很快集結起來,開赴前線打算從側翼威脅政府軍的部隊,阻止他們繼續攻擊自治軍。
已經被政府軍壓的喘不過氣來的古德拉,接到卡爾傑斯的通報後興奮異常,他立刻給卡爾傑斯回信表示了自己的善意,同時希望兩軍能夠統一指揮,共同對抗王室軍隊。
統一指揮是不可能的,拉爾傑斯根本就沒理他,以邊防軍比政府軍更高的戰鬥力來說,雖然己方人數最少卻根本不用怕他們。訓練有素的邊防軍趁著政府軍來不及調整部署的機會,很快從政府軍的側翼發起了進攻,逼迫著政府軍放棄了對自治軍的進攻,一直後撤了三十公裏才穩住陣腳,見到機會的自治軍也趁機前出,奪取了不少地區,三方沿著巴爾薩斯河展開了對峙。
莫斯王國的內戰已經打響了,除了暗中資助的雅曼帝國和中華帝國之外,各國都無法插手其中,在世界最強的三個國家博弈之際,其他國家也隻有看戲的份。由於敏感的石油問題,哪一方勢力先實際介入,都有可能承受其他各方勢力的聯合抵製,因此在莫斯王國境內,三國隻能在背後支持自己的勢力作戰,新的世界格局下第一場代理人戰爭就此開始了。
北約、同盟國和波士頓帝國三方勢力都比較克製,為了不將戰爭規模擴大化,他們都沒有給莫斯王國各方勢力提供先進武器,軍艦隻有幾艘魚雷艇,空軍是完全沒有的,而陸軍武器也隻有已經開始淘汰的手動步槍,以及幾挺老掉牙的水冷式重機槍,連迫擊炮都沒有,更別提戰車了。
莫斯王國境內的戰爭仿佛是曆史的重演,雙方都拿著各國數年前裝備的武器互相廝殺,而各方為了擴充軍力以對抗敵方的軍隊,都想盡方法撈錢。(.好看的小說)在莫斯王國最好的撈錢方法自然就是石油了,古德拉的自治政府和卡爾傑斯的軍政府在第一時間,就向各自的主子購買了石油開采設備。
如果是平時沒有人會賣給他們這些先進的鑽井設備,但是如今正是敏感時期,哪國的公司也不敢貿然進入這個熱點地區,因此也就便宜了這兩方勢力,讓他們自行開采,而那些國外公司隻負責收購和運輸了。
在有了足夠設備後,兩方都很快開始在自己的領地內擇地打井,大肆開采石油,用廉價的石油來換取主子的武器援助,兩方勢力的軍隊很快開始了快速擴充。
見到兩方的行動,莫斯國王費爾南德也隻能無奈的跟進,從波士頓帝國進口設備開發油田,政府開始在自己的控製區進行石油開采,這些開采出來的石油同樣會送到波士頓帝國,以換取充足軍事援助,而這樣一來矛盾就產生了。
擴充軍隊就需要大量石油,而自治政府和軍政府兩方的地盤加起來,也隻占莫斯王國國土麵積的三成,他們所占有的石油儲量自然無法和王室相比,因此他們對新地盤的渴望就驅使著他們進攻王室了。
軍隊已經擴編超過七個軍的邊防軍首先開始了進攻,卡爾傑斯以四個軍的兵力在正麵戰場上吸引住了王室主力,而他手下最精銳的第一軍則乘坐著大量征集來的商船和漁船,在僅有的五艘魚雷艇的護送下,在德奧斯圖拉港發起了登陸作戰。
德奧斯圖拉港隻是個不起眼的小漁港,這裏的戰略位置並不重要,而且水深很淺,無法停靠大型軍艦,甚至連滿載的商船都無法進入,因此這裏一直都比較荒涼,港口內隻有幾十戶漁民在這裏生活,依靠祖傳的下海本事維持著生計,但是這裏很快就會因為一場戰爭而熱鬧起來了。
卡爾傑斯的登陸部隊並沒有什麽大型軍艦,就連商船都很少,戰士們乘坐的大多是漁船,好在德奧斯圖拉港距離己方基地也並不遠,路途中又都是近海,不會有什麽危險。
吃水淺的漁船在德奧斯圖拉港登陸是非常合適的,這裏沒有軍隊駐守,那些漁民也不會有什麽反抗行為,登陸的邊防軍先頭部隊首先將整個港口封鎖,防止走露消息。隨後大量的邊防軍士兵和他們的補給物資依靠漁船,在王室軍隊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登上了港口碼頭。
不多的幾艘商船川流不息的在基地和德奧斯圖拉港之間穿梭,再由漁船一點一點的將物資運送到岸上,但是漁船的效率太低了,補給輸送速度很慢,最後還是一名參謀突發奇想,將漁船都用繩子拴成一排鋪上木板,形成了兩個浮動碼頭延伸到海中,這才讓補給速度快了一些。
即便如此,一個星期的時間過後,部隊的物資還是沒有補給充足,許多裝備也都停留在基地沒有運過來。邊防軍第一軍的軍長布雷德少將知道自己再也不能等了,三萬人馬駐紮在這裏目標太大,自己隨時都有被發現的可能,因此他決定依靠還不充足的物資冒險主動出擊,擾亂王室軍隊的後方,給己方前線部隊創造進攻的機會。
進攻自然也是要有章法的,而己方的兵力不足,最好的方法就是進攻那些防守薄弱的要害地區,而王室軍隊的要害莫過於後方的物資補給基地了,科利馬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擁有三十萬人口的科利馬城在中華帝國算來隻能算是一個三線小城市,而這樣的規模在莫斯王國已經算是少有的大城市了,由於它距離巴爾薩斯河的前線隻有一百三十多公裏,這裏也就成了前線政府軍的一個重要物資集散中心。
在政府軍高層看來,科利馬屬於大後方,這裏根本不會遭到敵人的襲擊,因此政府軍對這裏的安全非常放心,在這個城市裏政府軍隻駐有一個師,不足萬人的部隊進行防守,此外還常年有近兩萬後勤兵負責物資運送和保管,當然這些後勤兵是沒有多少戰鬥力的,他們連武器都沒有配齊。
政府軍對後方的防守非常鬆懈,除了幾條固定的運輸路線,其他地區根本就不派出偵察兵。政府軍高層的作戰思想還處於平麵的模式中,在他們的意識裏,戰爭是前線的事情,和他們根本沒有任何關係,而登陸作戰或者是飛機轟炸根本不在他們的意識範圍之內。
很少發生戰爭的莫斯王國的確如此,他的的戰鬥方式還非常古老,隻知道平行推進,硬碰硬的進行對抗,這種思想讓處於大後方的科利馬城防備非常鬆懈。不過邊防軍沒有飛機可以轟炸他們,平時他們也的確沒有什麽危險。就連卡爾傑斯也是在中華帝國派來的軍事觀察員的提醒下,才知道了登陸作戰的戰爭模式。
布雷德少將對這種偷襲戰術同樣沒有多少經驗,他沒有派出精幹小分隊進行偷襲,而是全軍向科利馬城急行軍,希望能夠在對方反應過來之前占領那裏。但是三萬人的大部隊行動起來如何能夠保密,在距離科利馬城二十公裏外,布雷德少將的部隊就被發現了,淒厲的警報聲瞬間響徹全城,政府軍的防守部隊立刻進入了自己的陣地,見到偷襲不成,布雷德少將隻得命令部隊展開戰鬥隊形,準備強攻了。
因此在王室軍隊突如其來的攻擊之下,古德拉的軍隊隻好撤回己方境內,依靠倉促修築的工事死守。卡爾傑斯上將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他看到古德拉開始采取守勢,就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下去了。一旦古德拉被消滅,下一個死的就是自己,即使自己不造反,王室也會找借口除掉自己,或者逼自己造反的。
在莫斯政府軍開始大規模進攻之後,卡爾傑斯立刻發表了公開聲明,宣布莫斯王室一直以來屍位素餐,隻知道欺壓平民橫征暴斂,其統治已經腐朽透頂,他要求國王退位,在莫斯王國組成如聖馬丁帝國一般的君主立憲製政府。
看到卡爾傑斯的聲明,赫爾南德氣的渾身發抖,想不到讓他們兩個地方勢力火拚的計劃沒有成功,自己居然還被他給耍了,損失了大批武器裝備。暴跳如雷的赫爾南德立刻發布命令,稱卡爾傑斯為大逆不道的叛徒,要求邊防軍將領們不得跟隨其作亂,如有人跟隨卡爾傑斯叛亂則全部按照叛國罪論處。
卡爾傑斯等的就是這個消息,有了這個消息,邊防軍中即使有人還想忠於王室也沒辦法了,畢竟還是自己的小命最重要,隻要自己用屬有全部將領的名字發表通電,誰還不為自己的腦袋拚命抵抗啊。
兩天以後,卡爾傑斯宣布古鐵雷斯和曼撒尼耶兩省獨立,同時組成軍政府,由卡爾傑斯擔任最高領導人,同時宣布邊防軍將幫助古德拉的自治軍,與他們一起反對莫斯王國政府的暴政,兩個軍的部隊很快集結起來,開赴前線打算從側翼威脅政府軍的部隊,阻止他們繼續攻擊自治軍。
已經被政府軍壓的喘不過氣來的古德拉,接到卡爾傑斯的通報後興奮異常,他立刻給卡爾傑斯回信表示了自己的善意,同時希望兩軍能夠統一指揮,共同對抗王室軍隊。
統一指揮是不可能的,拉爾傑斯根本就沒理他,以邊防軍比政府軍更高的戰鬥力來說,雖然己方人數最少卻根本不用怕他們。訓練有素的邊防軍趁著政府軍來不及調整部署的機會,很快從政府軍的側翼發起了進攻,逼迫著政府軍放棄了對自治軍的進攻,一直後撤了三十公裏才穩住陣腳,見到機會的自治軍也趁機前出,奪取了不少地區,三方沿著巴爾薩斯河展開了對峙。
莫斯王國的內戰已經打響了,除了暗中資助的雅曼帝國和中華帝國之外,各國都無法插手其中,在世界最強的三個國家博弈之際,其他國家也隻有看戲的份。由於敏感的石油問題,哪一方勢力先實際介入,都有可能承受其他各方勢力的聯合抵製,因此在莫斯王國境內,三國隻能在背後支持自己的勢力作戰,新的世界格局下第一場代理人戰爭就此開始了。
北約、同盟國和波士頓帝國三方勢力都比較克製,為了不將戰爭規模擴大化,他們都沒有給莫斯王國各方勢力提供先進武器,軍艦隻有幾艘魚雷艇,空軍是完全沒有的,而陸軍武器也隻有已經開始淘汰的手動步槍,以及幾挺老掉牙的水冷式重機槍,連迫擊炮都沒有,更別提戰車了。
莫斯王國境內的戰爭仿佛是曆史的重演,雙方都拿著各國數年前裝備的武器互相廝殺,而各方為了擴充軍力以對抗敵方的軍隊,都想盡方法撈錢。(.好看的小說)在莫斯王國最好的撈錢方法自然就是石油了,古德拉的自治政府和卡爾傑斯的軍政府在第一時間,就向各自的主子購買了石油開采設備。
如果是平時沒有人會賣給他們這些先進的鑽井設備,但是如今正是敏感時期,哪國的公司也不敢貿然進入這個熱點地區,因此也就便宜了這兩方勢力,讓他們自行開采,而那些國外公司隻負責收購和運輸了。
在有了足夠設備後,兩方都很快開始在自己的領地內擇地打井,大肆開采石油,用廉價的石油來換取主子的武器援助,兩方勢力的軍隊很快開始了快速擴充。
見到兩方的行動,莫斯國王費爾南德也隻能無奈的跟進,從波士頓帝國進口設備開發油田,政府開始在自己的控製區進行石油開采,這些開采出來的石油同樣會送到波士頓帝國,以換取充足軍事援助,而這樣一來矛盾就產生了。
擴充軍隊就需要大量石油,而自治政府和軍政府兩方的地盤加起來,也隻占莫斯王國國土麵積的三成,他們所占有的石油儲量自然無法和王室相比,因此他們對新地盤的渴望就驅使著他們進攻王室了。
軍隊已經擴編超過七個軍的邊防軍首先開始了進攻,卡爾傑斯以四個軍的兵力在正麵戰場上吸引住了王室主力,而他手下最精銳的第一軍則乘坐著大量征集來的商船和漁船,在僅有的五艘魚雷艇的護送下,在德奧斯圖拉港發起了登陸作戰。
德奧斯圖拉港隻是個不起眼的小漁港,這裏的戰略位置並不重要,而且水深很淺,無法停靠大型軍艦,甚至連滿載的商船都無法進入,因此這裏一直都比較荒涼,港口內隻有幾十戶漁民在這裏生活,依靠祖傳的下海本事維持著生計,但是這裏很快就會因為一場戰爭而熱鬧起來了。
卡爾傑斯的登陸部隊並沒有什麽大型軍艦,就連商船都很少,戰士們乘坐的大多是漁船,好在德奧斯圖拉港距離己方基地也並不遠,路途中又都是近海,不會有什麽危險。
吃水淺的漁船在德奧斯圖拉港登陸是非常合適的,這裏沒有軍隊駐守,那些漁民也不會有什麽反抗行為,登陸的邊防軍先頭部隊首先將整個港口封鎖,防止走露消息。隨後大量的邊防軍士兵和他們的補給物資依靠漁船,在王室軍隊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登上了港口碼頭。
不多的幾艘商船川流不息的在基地和德奧斯圖拉港之間穿梭,再由漁船一點一點的將物資運送到岸上,但是漁船的效率太低了,補給輸送速度很慢,最後還是一名參謀突發奇想,將漁船都用繩子拴成一排鋪上木板,形成了兩個浮動碼頭延伸到海中,這才讓補給速度快了一些。
即便如此,一個星期的時間過後,部隊的物資還是沒有補給充足,許多裝備也都停留在基地沒有運過來。邊防軍第一軍的軍長布雷德少將知道自己再也不能等了,三萬人馬駐紮在這裏目標太大,自己隨時都有被發現的可能,因此他決定依靠還不充足的物資冒險主動出擊,擾亂王室軍隊的後方,給己方前線部隊創造進攻的機會。
進攻自然也是要有章法的,而己方的兵力不足,最好的方法就是進攻那些防守薄弱的要害地區,而王室軍隊的要害莫過於後方的物資補給基地了,科利馬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擁有三十萬人口的科利馬城在中華帝國算來隻能算是一個三線小城市,而這樣的規模在莫斯王國已經算是少有的大城市了,由於它距離巴爾薩斯河的前線隻有一百三十多公裏,這裏也就成了前線政府軍的一個重要物資集散中心。
在政府軍高層看來,科利馬屬於大後方,這裏根本不會遭到敵人的襲擊,因此政府軍對這裏的安全非常放心,在這個城市裏政府軍隻駐有一個師,不足萬人的部隊進行防守,此外還常年有近兩萬後勤兵負責物資運送和保管,當然這些後勤兵是沒有多少戰鬥力的,他們連武器都沒有配齊。
政府軍對後方的防守非常鬆懈,除了幾條固定的運輸路線,其他地區根本就不派出偵察兵。政府軍高層的作戰思想還處於平麵的模式中,在他們的意識裏,戰爭是前線的事情,和他們根本沒有任何關係,而登陸作戰或者是飛機轟炸根本不在他們的意識範圍之內。
很少發生戰爭的莫斯王國的確如此,他的的戰鬥方式還非常古老,隻知道平行推進,硬碰硬的進行對抗,這種思想讓處於大後方的科利馬城防備非常鬆懈。不過邊防軍沒有飛機可以轟炸他們,平時他們也的確沒有什麽危險。就連卡爾傑斯也是在中華帝國派來的軍事觀察員的提醒下,才知道了登陸作戰的戰爭模式。
布雷德少將對這種偷襲戰術同樣沒有多少經驗,他沒有派出精幹小分隊進行偷襲,而是全軍向科利馬城急行軍,希望能夠在對方反應過來之前占領那裏。但是三萬人的大部隊行動起來如何能夠保密,在距離科利馬城二十公裏外,布雷德少將的部隊就被發現了,淒厲的警報聲瞬間響徹全城,政府軍的防守部隊立刻進入了自己的陣地,見到偷襲不成,布雷德少將隻得命令部隊展開戰鬥隊形,準備強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