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布卡少校為首的哈布夫斯堡王國政府軍飛行員們,也是參加過無數次空中大戰的老飛行員,盡管他們還沒有完全適應自己手中飛機的性能,但是閃電式戰鬥機強火力、厚裝甲、高生存性的優勢,很快就顯示了出來。
俄國飛行員第一次麵對這種飛機,剛一交手俄國飛行員們就驚訝的發現,這些造型奇葩的戰鬥機是如此的耐打,即使被射中之後也沒有多少受傷的樣子,它們依然利用比小鷹式戰鬥機高得多的速度,在俄國人的機群中左突右衝,肆意橫行。
布卡少校很快就適應了自己的飛機,在聯絡到了自己的隊友後,他再次操縱著座駕加入了戰團。見到幾名隊友被大群小鷹式戰鬥機圍住,布卡少校對準了反抗軍飛機一推加力,渦輪增加器發出了沉悶的聲響,他的飛機保持著大傾角的俯衝,從高空直瀉而下。布卡少校看準了一架對方的戰鬥機,毫不猶豫的按下了十二點七毫米機槍的發射按鈕。
布卡少校不愧是政府軍的王牌飛行員,射擊效率相當高,四挺機槍發出四條火鏈,準確的鞭撻在那架小鷹式戰鬥機的機身上,大口徑的機槍子彈沒入駕駛艙中,將駕駛員直接打成了一堆碎肉,那架飛機也被打的空中解體,四散的碎片甚至將附近的其他小鷹式飛機擊傷了。
“又一個。”布卡少校狠狠的突出了一口濁氣,他發現用機槍射擊,比之機炮還要爽,現在他越來越喜歡自己的這架飛機了,靈活性和火力沒得說,遠處用二十毫米機炮,對方的飛機幾乎是沾著就亡,近了用機槍,那火力密度誰也跑不了,加上厚厚的裝甲保護了自己的絕對安全,自己飛機的最大速度又比對方高得多,讓那些手足無措的反抗軍飛行員根本無法進行咬尾攻擊。
除了布卡少校,其他的幾名飛行員也很快適應了新飛機的操作,他們駕駛著自己的戰鬥機開始了一場針對反抗軍的屠殺。閃電式戰鬥機所到之處,小鷹式戰鬥機紛紛敗退,一會兒工夫就有十三架小鷹和八架馬丁式轟炸機被擊落,看看轟炸機已經基本完成了任務,反抗軍的領隊長機立刻下達了撤退命令。
備受煎熬的反抗軍飛行員一聽到了撤退命令,立刻開起全速向著四麵八方逃竄,他們也不講什麽隊形了,完全一副逃難的樣子。布卡少校帶著自己的隊友們追擊了一段,又擊落了幾架對方飛機後,油料已經所剩不多了。
這也是閃電式戰鬥機唯一的缺點,由於使用了自封閉油箱,燃油容量自然受到了一些限製。這種戰鬥機使用了兩台發動機,飛機由於加裝裝甲而重量太高,平時飛行的時候航程的確較遠,可是一旦進行激烈的空戰,燃油消耗量比那些輕型飛機要高得多,眼下每個人飛機的油箱都已經見底了。
機場時回不去了,那裏的跑道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修複,他們隻好故技重施,在公路上迫降了。好在飛行員們都是老手,而哈布夫斯堡王國的公路建設也確實不差,六架閃電式戰鬥機有驚無險的迫降在了附近未被破壞的公路上,但是他們並不知道,這次空襲標誌著哈布夫斯堡王國內戰正式開始了。
反抗軍的空襲隻是進攻的前奏,在世界大戰之後,中華帝國的作戰模式算是被各國學了個十足,他們也模仿著中華軍的步驟,先用飛機打掉對方的機場再進行地麵進攻。
隨著轟炸機的轟炸與大炮的轟鳴,在波製m2型戰車的掩護下,二十多萬反抗軍向沙爾堡發起了全麵進攻。矢誌收複失地的布維曼人異常勇敢,他們端著步槍不要命的衝鋒,將戰壕中的政府軍打了個措手不及,但是這些政府軍畢竟是剛剛離開戰場幾年的老兵,他們很快開始了火力阻擊。
雙方爆發了激烈交火,而裝甲厚重了不少的m2戰車一麵迅速推進,一麵依靠它的四十五毫米長管炮,以及七點七毫米同軸機槍拚命的掃蕩著戰壕中的政府軍。政府軍也不甘示弱,他們利用進口的七十六毫米反戰車炮猛烈的回擊,同時派出了性能已經有些落後的灰熊1型戰車與之對抗,雙方都投入了全部兵力在狹小的地域中拚命廝殺。
機槍與大炮,飛機與戰車的瘋狂拚殺一直在持續,盡管反抗軍占據了數量上的優勢,但是憑借著堅固的工事和從後方機場上增援上來的空軍部隊,政府軍牢牢的堅守著了陣地。
進攻行動持續了一個月,這裏的天氣越來越冷,沒有堅固住所的反抗軍遭受著嚴冬的侵襲,加上已經漸漸掌握了製空權的政府軍開始經常用轟炸機對反抗軍陣地進行突襲,最後反抗軍不得不草草結束了進攻,全軍向東撤退了。
這次進行了一個月的沙爾堡攻防戰盡管隻是一個局部戰役,卻造成了雙方近十萬人的傷亡,而政府軍的閃電式戰鬥機雖然在戰役初期遭受了慘重損失,卻以其優異的性能後來居上,打得反抗軍空軍毫無還手之力,因而受到了廣泛表揚。
尤其是在受到突襲的情況下,僥幸起飛的六架閃電式戰鬥機,麵對十倍於己的敵人,居然可以無一墜落的擊毀對方數十架飛機。盡管在落地之後,有兩架飛機受傷過重而報廢,但這樣的戰績也足以讓人為之側目,至少任何飛行員駕駛這種生存能力超強的飛機都會覺得非常放心,而布卡少校和他的隊友們也因此得到了晉升。
盡管占到了不小的便宜,但是波士頓帝國的特使在接到戰報之後,還是為之色變。這次波士頓帝國對反抗軍的支援,原本就是為了測試自己的武器性能,而現在看來己方數年的努力,還是無法與中華帝國相比,尤其是閃電式戰鬥機與七十六毫米反戰車炮,給了波士頓帝國戰鬥機和戰車以極大的傷亡,而波士頓帝國也著手整理材料,吸取戰場上得出的經驗,開始研製更加先進的p40戰鬥機和m3型戰車。
方曉宇對此還有些不放心,在忍著頭痛通過小風掃描了對方空軍實驗室之後,發現其中的新飛機方案,並沒有太多新意他也就放心了。畢竟這些螺旋槳飛機就算研製的再好,也無法與噴氣式飛機相抗衡,但是定點掃描讓方曉宇忽略了民間的實驗室,一家名為格魯曼的飛機公司實驗室中,科學家們在無意之中,開啟了波士頓帝國對噴氣式發動機的研究進程。
嚴冬是漫長的,尤其是西大陸北部的嚴冬,更是經常出現暴風雪的天氣,但是這一切卻無法阻擋俄國誌願軍的進攻腳步。俄國比哈布夫斯堡王國更加靠近北極圈,因此他們也更有經驗應對這樣的嚴寒氣候,盡管在極度嚴寒和經常出現的暴風雪麵前,飛機、戰車等現代化裝備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而無法使用,但是俄軍士兵們還是決定僅在有限的輕型火炮支援下,發動一場純地麵攻擊行動。
914年12月25日,冒著嚴寒的俄國誌願者出其不意,再次發起了對沙爾堡的進攻。對於零下三十多度的嚴寒,俄國人非常有經驗,他們不但穿上了厚厚的冬季作戰服,就連步槍和火炮上也同樣有棉套用於防凍,此外他們還大量配備了雪橇和滑雪板。
在政府軍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俄國人很快摸到了布置在城外的外圍陣地,這裏的部隊除了留下來的部分守備隊,大部分都已經因為嚴寒而撤回城內了,即使是留下來的守備隊,也紛紛躲到了碉堡裏,烤著火盆取暖,根本沒人想到在這樣的天氣裏會被敵人突襲。
俄國人的襲擊非常成功,在政府軍毫無所覺之下,俄國兵就占領了陣地,同時消滅和俘虜了數千官兵。聽到槍聲的政府軍猛然驚醒過來,當他們發現穿著反抗軍軍服的俄國人時,對方已經距離城市邊緣不足五公裏了。
城內的政府軍也算訓練有素,他們很快組織起來,依靠早已建設好的街壘工事開始反擊。俄國人利用不多的小口徑火炮,對街壘進行定點清除,卻很快遭到了政府軍大口徑火炮的報複,隨後政府軍還將戰車拉了出來。
雖然他們沒有中華帝國特有的防凍潤滑油和汽油防凍劑,戰車在嚴寒中無法啟動,但是有了五十毫米長身管炮的灰熊1型戰車,作為炮台使用還是非常好的,至少它不用擔心被對方的小口徑火炮所摧毀。
盡管嚴寒讓哈布夫斯堡王國政府軍戰鬥力降低了不少,但是依靠著火炮優勢,俄國人並未占到什麽便宜。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火力對射之後,作戰凶狠的俄國人付出了重大傷亡才衝入城中,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巷戰。俄國人作戰凶狠是出了名的,但是哈布夫斯堡人也不差,這些參加過世界大戰的老兵同樣是殺人如麻的,雙方打得異常慘烈。
俄國飛行員第一次麵對這種飛機,剛一交手俄國飛行員們就驚訝的發現,這些造型奇葩的戰鬥機是如此的耐打,即使被射中之後也沒有多少受傷的樣子,它們依然利用比小鷹式戰鬥機高得多的速度,在俄國人的機群中左突右衝,肆意橫行。
布卡少校很快就適應了自己的飛機,在聯絡到了自己的隊友後,他再次操縱著座駕加入了戰團。見到幾名隊友被大群小鷹式戰鬥機圍住,布卡少校對準了反抗軍飛機一推加力,渦輪增加器發出了沉悶的聲響,他的飛機保持著大傾角的俯衝,從高空直瀉而下。布卡少校看準了一架對方的戰鬥機,毫不猶豫的按下了十二點七毫米機槍的發射按鈕。
布卡少校不愧是政府軍的王牌飛行員,射擊效率相當高,四挺機槍發出四條火鏈,準確的鞭撻在那架小鷹式戰鬥機的機身上,大口徑的機槍子彈沒入駕駛艙中,將駕駛員直接打成了一堆碎肉,那架飛機也被打的空中解體,四散的碎片甚至將附近的其他小鷹式飛機擊傷了。
“又一個。”布卡少校狠狠的突出了一口濁氣,他發現用機槍射擊,比之機炮還要爽,現在他越來越喜歡自己的這架飛機了,靈活性和火力沒得說,遠處用二十毫米機炮,對方的飛機幾乎是沾著就亡,近了用機槍,那火力密度誰也跑不了,加上厚厚的裝甲保護了自己的絕對安全,自己飛機的最大速度又比對方高得多,讓那些手足無措的反抗軍飛行員根本無法進行咬尾攻擊。
除了布卡少校,其他的幾名飛行員也很快適應了新飛機的操作,他們駕駛著自己的戰鬥機開始了一場針對反抗軍的屠殺。閃電式戰鬥機所到之處,小鷹式戰鬥機紛紛敗退,一會兒工夫就有十三架小鷹和八架馬丁式轟炸機被擊落,看看轟炸機已經基本完成了任務,反抗軍的領隊長機立刻下達了撤退命令。
備受煎熬的反抗軍飛行員一聽到了撤退命令,立刻開起全速向著四麵八方逃竄,他們也不講什麽隊形了,完全一副逃難的樣子。布卡少校帶著自己的隊友們追擊了一段,又擊落了幾架對方飛機後,油料已經所剩不多了。
這也是閃電式戰鬥機唯一的缺點,由於使用了自封閉油箱,燃油容量自然受到了一些限製。這種戰鬥機使用了兩台發動機,飛機由於加裝裝甲而重量太高,平時飛行的時候航程的確較遠,可是一旦進行激烈的空戰,燃油消耗量比那些輕型飛機要高得多,眼下每個人飛機的油箱都已經見底了。
機場時回不去了,那裏的跑道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修複,他們隻好故技重施,在公路上迫降了。好在飛行員們都是老手,而哈布夫斯堡王國的公路建設也確實不差,六架閃電式戰鬥機有驚無險的迫降在了附近未被破壞的公路上,但是他們並不知道,這次空襲標誌著哈布夫斯堡王國內戰正式開始了。
反抗軍的空襲隻是進攻的前奏,在世界大戰之後,中華帝國的作戰模式算是被各國學了個十足,他們也模仿著中華軍的步驟,先用飛機打掉對方的機場再進行地麵進攻。
隨著轟炸機的轟炸與大炮的轟鳴,在波製m2型戰車的掩護下,二十多萬反抗軍向沙爾堡發起了全麵進攻。矢誌收複失地的布維曼人異常勇敢,他們端著步槍不要命的衝鋒,將戰壕中的政府軍打了個措手不及,但是這些政府軍畢竟是剛剛離開戰場幾年的老兵,他們很快開始了火力阻擊。
雙方爆發了激烈交火,而裝甲厚重了不少的m2戰車一麵迅速推進,一麵依靠它的四十五毫米長管炮,以及七點七毫米同軸機槍拚命的掃蕩著戰壕中的政府軍。政府軍也不甘示弱,他們利用進口的七十六毫米反戰車炮猛烈的回擊,同時派出了性能已經有些落後的灰熊1型戰車與之對抗,雙方都投入了全部兵力在狹小的地域中拚命廝殺。
機槍與大炮,飛機與戰車的瘋狂拚殺一直在持續,盡管反抗軍占據了數量上的優勢,但是憑借著堅固的工事和從後方機場上增援上來的空軍部隊,政府軍牢牢的堅守著了陣地。
進攻行動持續了一個月,這裏的天氣越來越冷,沒有堅固住所的反抗軍遭受著嚴冬的侵襲,加上已經漸漸掌握了製空權的政府軍開始經常用轟炸機對反抗軍陣地進行突襲,最後反抗軍不得不草草結束了進攻,全軍向東撤退了。
這次進行了一個月的沙爾堡攻防戰盡管隻是一個局部戰役,卻造成了雙方近十萬人的傷亡,而政府軍的閃電式戰鬥機雖然在戰役初期遭受了慘重損失,卻以其優異的性能後來居上,打得反抗軍空軍毫無還手之力,因而受到了廣泛表揚。
尤其是在受到突襲的情況下,僥幸起飛的六架閃電式戰鬥機,麵對十倍於己的敵人,居然可以無一墜落的擊毀對方數十架飛機。盡管在落地之後,有兩架飛機受傷過重而報廢,但這樣的戰績也足以讓人為之側目,至少任何飛行員駕駛這種生存能力超強的飛機都會覺得非常放心,而布卡少校和他的隊友們也因此得到了晉升。
盡管占到了不小的便宜,但是波士頓帝國的特使在接到戰報之後,還是為之色變。這次波士頓帝國對反抗軍的支援,原本就是為了測試自己的武器性能,而現在看來己方數年的努力,還是無法與中華帝國相比,尤其是閃電式戰鬥機與七十六毫米反戰車炮,給了波士頓帝國戰鬥機和戰車以極大的傷亡,而波士頓帝國也著手整理材料,吸取戰場上得出的經驗,開始研製更加先進的p40戰鬥機和m3型戰車。
方曉宇對此還有些不放心,在忍著頭痛通過小風掃描了對方空軍實驗室之後,發現其中的新飛機方案,並沒有太多新意他也就放心了。畢竟這些螺旋槳飛機就算研製的再好,也無法與噴氣式飛機相抗衡,但是定點掃描讓方曉宇忽略了民間的實驗室,一家名為格魯曼的飛機公司實驗室中,科學家們在無意之中,開啟了波士頓帝國對噴氣式發動機的研究進程。
嚴冬是漫長的,尤其是西大陸北部的嚴冬,更是經常出現暴風雪的天氣,但是這一切卻無法阻擋俄國誌願軍的進攻腳步。俄國比哈布夫斯堡王國更加靠近北極圈,因此他們也更有經驗應對這樣的嚴寒氣候,盡管在極度嚴寒和經常出現的暴風雪麵前,飛機、戰車等現代化裝備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而無法使用,但是俄軍士兵們還是決定僅在有限的輕型火炮支援下,發動一場純地麵攻擊行動。
914年12月25日,冒著嚴寒的俄國誌願者出其不意,再次發起了對沙爾堡的進攻。對於零下三十多度的嚴寒,俄國人非常有經驗,他們不但穿上了厚厚的冬季作戰服,就連步槍和火炮上也同樣有棉套用於防凍,此外他們還大量配備了雪橇和滑雪板。
在政府軍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俄國人很快摸到了布置在城外的外圍陣地,這裏的部隊除了留下來的部分守備隊,大部分都已經因為嚴寒而撤回城內了,即使是留下來的守備隊,也紛紛躲到了碉堡裏,烤著火盆取暖,根本沒人想到在這樣的天氣裏會被敵人突襲。
俄國人的襲擊非常成功,在政府軍毫無所覺之下,俄國兵就占領了陣地,同時消滅和俘虜了數千官兵。聽到槍聲的政府軍猛然驚醒過來,當他們發現穿著反抗軍軍服的俄國人時,對方已經距離城市邊緣不足五公裏了。
城內的政府軍也算訓練有素,他們很快組織起來,依靠早已建設好的街壘工事開始反擊。俄國人利用不多的小口徑火炮,對街壘進行定點清除,卻很快遭到了政府軍大口徑火炮的報複,隨後政府軍還將戰車拉了出來。
雖然他們沒有中華帝國特有的防凍潤滑油和汽油防凍劑,戰車在嚴寒中無法啟動,但是有了五十毫米長身管炮的灰熊1型戰車,作為炮台使用還是非常好的,至少它不用擔心被對方的小口徑火炮所摧毀。
盡管嚴寒讓哈布夫斯堡王國政府軍戰鬥力降低了不少,但是依靠著火炮優勢,俄國人並未占到什麽便宜。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火力對射之後,作戰凶狠的俄國人付出了重大傷亡才衝入城中,雙方展開了激烈的巷戰。俄國人作戰凶狠是出了名的,但是哈布夫斯堡人也不差,這些參加過世界大戰的老兵同樣是殺人如麻的,雙方打得異常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