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高射炮和大量高射機槍交織成密集的火網,將南特誌願軍的上空變成了一片死亡之地,然而任何防守都是有漏洞的。當大致掌握了南特誌願軍的高射炮射高以後,雅曼軍的do17轟炸機采取了高空投彈。
南特誌願軍的高射炮口徑較小,無法射擊四千米以上的目標,因此老練的禿鷹軍團飛行員隻需要超過這個高度就安全了,反正南特誌願軍的部隊鋪的麵很大,即使進行地毯式轟炸,戰果也不會小。
do17的載彈量不大,隻一會兒就將炸彈全部投完了。沒有了炸彈,這些轟炸機立即開始返航,而此時數量更多的容克87a俯衝轟炸機登場了。與do17的高空轟炸不同,容克87a轟炸機采取了精確的俯衝轟炸。
為了增加恐怖效果,雅曼人在飛機上加裝了一個發聲器,當它極速俯衝的時候,發聲器會發出淒厲的尖嘯聲,專門製造恐怖氣氛。
在這些嘯叫聲中,一架接一架的容克87a俯衝轟炸機,以近乎九十度的俯衝角度,將炸彈投向了南特誌願軍的炮兵部隊。一枚枚重磅炸彈準確的落入南特誌願軍的炮兵隊列中,將一門大口徑火炮炸翻在地,附近的炮兵頓時一陣慌亂。
一架架容克87a轟炸機交替俯衝,將一枚枚炸彈準確的投入南特誌願軍隊伍中,炸起了大片血霧。盡管有些俯衝轟炸機被高射炮火擊落,但是他們將南特誌願軍炸得更慘,其炮兵部隊幾乎被打垮了一半。
見到自己的部隊被炸,與禿鷹軍團糾纏的南特戰鬥機部隊就想脫離出去,驅逐對方的轟炸機。南特戰鬥機企圖脫離接觸,老練的禿鷹軍團戰鬥機部隊卻立刻糾纏上去,不讓對方離開。
一些技術比較好的南特飛行員,駕駛著性能更好的野馬式戰鬥機終於還是衝了出來,他們開足馬力向著禿鷹軍團的轟炸機衝去。(.好看的小說)
一架容克87a轟炸機剛剛拉起機頭,迎麵就遇上了南特誌願軍的野馬式戰鬥機,那架戰鬥機火力全開,六挺機槍交織成密集的火網,將轟炸機打得不滿彈孔,左翼也被直接打斷。被擊成重傷的轟炸機再也無法保持飛行狀態,一頭紮到了地麵上,隨即暴起一團火光。
在野馬式戰鬥機的攻擊下,禿鷹軍團的俯衝轟炸機接連被擊落,那些幸存的轟炸機隻能四散奔逃,利用自身薄弱的自衛火力拚命射擊。
剛才被炸得很慘的步兵們,見到己方戰鬥機支援過來,立刻發出了陣陣歡呼聲。南特空軍的精銳飛行員衝出來驅離轟炸機,那些剩下的南特飛行員算是倒了大黴。
本來南特空軍的戰鬥力就弱,在精銳飛行員脫離之後,他們更難對抗以哈特曼為首的禿鷹軍團了,尤其是那些性能稍差的索尼埃406戰鬥機,在bf109e戰鬥機的打擊下,他們紛紛被擊落無一幸免。
在遭受了重大損失之後,南特誌願空軍不得不選擇了撤退,而禿鷹軍團也因為轟炸機都扔光了炸彈,而選擇了撤退。這一戰讓南特誌願空軍損失過半,禿鷹軍團損失的飛機也超過七十架,隻不過他們損失的大多是容克87a轟炸機,在這次大戰之後,波士頓空軍和撒爾空軍不得不考慮,讓本國空軍支援南特誌願軍了。
空戰過後,稍事休整的南特誌願軍展開了隊形,準備進攻科英布拉城了。兩百多門一百五十五毫米重炮立刻開始了對裏斯守軍的炮擊,城內的裏斯炮兵迅速做出反擊。盡管裏斯炮兵的火炮口徑很少超過一百零五毫米,但卻可以依靠著混凝土堡壘,頑強抵抗南特誌願軍的炮擊,雙方開始了大規模炮戰。[.超多好看小說]
南特誌願軍輕重武器火力全開,士兵們冒著炮火,跟在戰車後麵發起了衝鋒。南特帝國生產的雷諾35戰車皮糙肉厚,根本不懼裏斯政府軍少量裝備的三十七毫米反戰車炮。
見到己方反戰車炮沒有作用,裏斯士兵們有些慌張,他們不得不呼叫重炮轟炸,但是那些大口徑榴彈炮準確性不佳,對戰車的傷害有限,隻有不多的幾輛戰車被擊毀。
一名裏斯炮手不死心的操作著自己的三十七毫米反戰車炮,依然發射著看似無用的炮彈,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很快看到了自己的成果。
就在一輛雷諾35進行轉向的時候,這名炮手發射的炮彈神奇的擊中了戰車側麵沉重的通風柵格。雷諾35型戰車裝甲防護在西大陸各國看來已經非常不錯,它的正麵裝甲足有七十毫米,即使是履帶和承重輪也有裝甲保護,然而它唯一的弱點就在這個通風柵格。
由於發動機的馬力較大,它的發熱量很高,為了不讓發動機因為過熱而停車,設計師不得不在側麵設置了通風管道,而外麵的柵格就是保護這個通風管道的。
盡管有柵格保護,但是這樣的百葉窗式柵格防禦大口徑機槍子彈還好說,遇到使用專用穿甲彈的反戰車炮就無能為力了,因此在這一枚炮彈擊中柵格的時候,幾乎沒有什麽阻擋柵格就被穿透了。
穿過了柵格,堅硬的穿甲彈彈頭直接破入了發動機,打壞了油路和汽缸,熾熱的彈頭引燃了附近的汽油。這一輛雷諾35型戰車猛的一震,車底冒出火焰,很快就不動了,而那些南特軍駕駛員慌慌張張的打開頂門逃生,結果被早已有所準備的裏斯步兵逐一擊斃。
見到己方反戰車炮取得了效果,裏斯政府軍士氣大振,他們很快用手中的反戰車炮瞄準柵格處進行攻擊,反戰車炮連連得手,很快就有二十多輛雷諾35被擊毀,在南特軍中引起了一片騷動。
見到對方火力強悍,南特誌願軍立刻轉頭撤退,但是那些經驗淺薄的南特駕駛員再次為他們的魯莽付出了代價。三十七毫米反戰車炮的確無法擊穿雷諾七十毫米厚的前裝甲,甚至連四十五毫米厚的側甲也無能為力,但並不代表他們無法擊破隻有二十五毫米厚的後甲。
雷諾35戰車隊撤退的時候,正好將自己薄弱的後甲暴露在了裏斯政府軍的炮口前。在一陣轟轟的炮聲過後,南特軍又留下了三十多輛戰車殘骸才逃了回去。對於南特士兵普遍缺乏經驗的問題,誌願軍指揮官埃爾伯也相當無奈,南特軍被壓製了二十年,這些年來他們沒有進行裝備更新,也缺少必要的訓練,現在要他們很快適應新裝備的確很有難度,因此他隻能盡量依靠世界大戰時期的成熟戰法來行動,以避免無謂的傷亡。
在進攻部隊撤退之後,南特誌願軍炮兵又開始了猛烈的轟擊,將那些還在慶祝勝利的裏斯士兵成片炸倒,就連來不及撤退的反戰車炮也損失慘重,盡管裏斯炮兵隨後開始反擊,但是因為數量太少,無法壓製對方的炮擊。炮擊持續了半小時後,開始向城內延伸,雷諾35戰車隊掩護著南特步兵再次衝了上來。
因為對方炮擊而死傷慘重的裏斯守軍不得不放棄了城郊防線,轉入城市進行巷戰,而南特誌願軍也毫不停留的衝了進去。在上次大戰之後,各國都研究了中華帝國展現出來的新式武器,發現這些武器在特定戰場上相當實用,因此有生產和研究能力的國家紛紛對這些武器進行仿製,這次大戰就全都用了出來,這也算是對這二十年來武器發展的實戰檢驗了。
裏斯政府軍和南特誌願軍都擁有著自己的衝鋒槍、手槍、迫擊炮和手雷等裝備,他們在狹小的街道中拚命的廝殺,用人命堆積著前進的道路。裏斯軍有地理優勢,但人數較少,南特軍雖然素質較高,卻對科英布拉城那複雜的街道相當頭疼。
科英布拉城是裏斯大公國和賽羅王國的交通要道,一旦這裏被攻占就會完全截斷兩個的聯係,讓他們的部隊無法呼應,陷入各自為戰的境地,因此南特誌願軍投入了大量兵力,企圖一舉攻陷這裏。
裏斯大公國也知道利害,他們同樣依靠快捷的鐵路線,不停的將武器與新的兵員送到這裏,科英布拉城變成了一個殘酷的血肉磨盤,消耗著雙方的兵員與物資。
在科英布拉城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薩丁雇傭軍也對萊利達發起了進攻。駐守這裏的隻有叛軍第四十軍的一個師,麵對二十多萬薩丁軍,他們不得不同樣選擇了巷戰。
北方軍區本來就地處山區,這裏麵臨著陸上來自南特帝國的軍事壓力,一直都是塞羅王國的軍事重心,但由於土地貧瘠,道路難行,這裏也向來是個貧困地區,平時養著五個軍的部隊還需要國內支持一般的經費,現在為了攻打皇室,弗朗哥又將部隊擴大了一倍,這樣就更加困難了。
即便叛軍采取近乎偷襲的手段,一舉攻占了塞羅王國北方最大的港口拉克羅斯港,讓資金短缺問題稍緩,但是軸心國在地中海沒有軍事存在,在同盟國對其進行封鎖之後,這裏的財源也斷絕了,因此叛軍一直都是依靠軸心國的物資與貸款在支撐。
南特誌願軍的高射炮口徑較小,無法射擊四千米以上的目標,因此老練的禿鷹軍團飛行員隻需要超過這個高度就安全了,反正南特誌願軍的部隊鋪的麵很大,即使進行地毯式轟炸,戰果也不會小。
do17的載彈量不大,隻一會兒就將炸彈全部投完了。沒有了炸彈,這些轟炸機立即開始返航,而此時數量更多的容克87a俯衝轟炸機登場了。與do17的高空轟炸不同,容克87a轟炸機采取了精確的俯衝轟炸。
為了增加恐怖效果,雅曼人在飛機上加裝了一個發聲器,當它極速俯衝的時候,發聲器會發出淒厲的尖嘯聲,專門製造恐怖氣氛。
在這些嘯叫聲中,一架接一架的容克87a俯衝轟炸機,以近乎九十度的俯衝角度,將炸彈投向了南特誌願軍的炮兵部隊。一枚枚重磅炸彈準確的落入南特誌願軍的炮兵隊列中,將一門大口徑火炮炸翻在地,附近的炮兵頓時一陣慌亂。
一架架容克87a轟炸機交替俯衝,將一枚枚炸彈準確的投入南特誌願軍隊伍中,炸起了大片血霧。盡管有些俯衝轟炸機被高射炮火擊落,但是他們將南特誌願軍炸得更慘,其炮兵部隊幾乎被打垮了一半。
見到自己的部隊被炸,與禿鷹軍團糾纏的南特戰鬥機部隊就想脫離出去,驅逐對方的轟炸機。南特戰鬥機企圖脫離接觸,老練的禿鷹軍團戰鬥機部隊卻立刻糾纏上去,不讓對方離開。
一些技術比較好的南特飛行員,駕駛著性能更好的野馬式戰鬥機終於還是衝了出來,他們開足馬力向著禿鷹軍團的轟炸機衝去。(.好看的小說)
一架容克87a轟炸機剛剛拉起機頭,迎麵就遇上了南特誌願軍的野馬式戰鬥機,那架戰鬥機火力全開,六挺機槍交織成密集的火網,將轟炸機打得不滿彈孔,左翼也被直接打斷。被擊成重傷的轟炸機再也無法保持飛行狀態,一頭紮到了地麵上,隨即暴起一團火光。
在野馬式戰鬥機的攻擊下,禿鷹軍團的俯衝轟炸機接連被擊落,那些幸存的轟炸機隻能四散奔逃,利用自身薄弱的自衛火力拚命射擊。
剛才被炸得很慘的步兵們,見到己方戰鬥機支援過來,立刻發出了陣陣歡呼聲。南特空軍的精銳飛行員衝出來驅離轟炸機,那些剩下的南特飛行員算是倒了大黴。
本來南特空軍的戰鬥力就弱,在精銳飛行員脫離之後,他們更難對抗以哈特曼為首的禿鷹軍團了,尤其是那些性能稍差的索尼埃406戰鬥機,在bf109e戰鬥機的打擊下,他們紛紛被擊落無一幸免。
在遭受了重大損失之後,南特誌願空軍不得不選擇了撤退,而禿鷹軍團也因為轟炸機都扔光了炸彈,而選擇了撤退。這一戰讓南特誌願空軍損失過半,禿鷹軍團損失的飛機也超過七十架,隻不過他們損失的大多是容克87a轟炸機,在這次大戰之後,波士頓空軍和撒爾空軍不得不考慮,讓本國空軍支援南特誌願軍了。
空戰過後,稍事休整的南特誌願軍展開了隊形,準備進攻科英布拉城了。兩百多門一百五十五毫米重炮立刻開始了對裏斯守軍的炮擊,城內的裏斯炮兵迅速做出反擊。盡管裏斯炮兵的火炮口徑很少超過一百零五毫米,但卻可以依靠著混凝土堡壘,頑強抵抗南特誌願軍的炮擊,雙方開始了大規模炮戰。[.超多好看小說]
南特誌願軍輕重武器火力全開,士兵們冒著炮火,跟在戰車後麵發起了衝鋒。南特帝國生產的雷諾35戰車皮糙肉厚,根本不懼裏斯政府軍少量裝備的三十七毫米反戰車炮。
見到己方反戰車炮沒有作用,裏斯士兵們有些慌張,他們不得不呼叫重炮轟炸,但是那些大口徑榴彈炮準確性不佳,對戰車的傷害有限,隻有不多的幾輛戰車被擊毀。
一名裏斯炮手不死心的操作著自己的三十七毫米反戰車炮,依然發射著看似無用的炮彈,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很快看到了自己的成果。
就在一輛雷諾35進行轉向的時候,這名炮手發射的炮彈神奇的擊中了戰車側麵沉重的通風柵格。雷諾35型戰車裝甲防護在西大陸各國看來已經非常不錯,它的正麵裝甲足有七十毫米,即使是履帶和承重輪也有裝甲保護,然而它唯一的弱點就在這個通風柵格。
由於發動機的馬力較大,它的發熱量很高,為了不讓發動機因為過熱而停車,設計師不得不在側麵設置了通風管道,而外麵的柵格就是保護這個通風管道的。
盡管有柵格保護,但是這樣的百葉窗式柵格防禦大口徑機槍子彈還好說,遇到使用專用穿甲彈的反戰車炮就無能為力了,因此在這一枚炮彈擊中柵格的時候,幾乎沒有什麽阻擋柵格就被穿透了。
穿過了柵格,堅硬的穿甲彈彈頭直接破入了發動機,打壞了油路和汽缸,熾熱的彈頭引燃了附近的汽油。這一輛雷諾35型戰車猛的一震,車底冒出火焰,很快就不動了,而那些南特軍駕駛員慌慌張張的打開頂門逃生,結果被早已有所準備的裏斯步兵逐一擊斃。
見到己方反戰車炮取得了效果,裏斯政府軍士氣大振,他們很快用手中的反戰車炮瞄準柵格處進行攻擊,反戰車炮連連得手,很快就有二十多輛雷諾35被擊毀,在南特軍中引起了一片騷動。
見到對方火力強悍,南特誌願軍立刻轉頭撤退,但是那些經驗淺薄的南特駕駛員再次為他們的魯莽付出了代價。三十七毫米反戰車炮的確無法擊穿雷諾七十毫米厚的前裝甲,甚至連四十五毫米厚的側甲也無能為力,但並不代表他們無法擊破隻有二十五毫米厚的後甲。
雷諾35戰車隊撤退的時候,正好將自己薄弱的後甲暴露在了裏斯政府軍的炮口前。在一陣轟轟的炮聲過後,南特軍又留下了三十多輛戰車殘骸才逃了回去。對於南特士兵普遍缺乏經驗的問題,誌願軍指揮官埃爾伯也相當無奈,南特軍被壓製了二十年,這些年來他們沒有進行裝備更新,也缺少必要的訓練,現在要他們很快適應新裝備的確很有難度,因此他隻能盡量依靠世界大戰時期的成熟戰法來行動,以避免無謂的傷亡。
在進攻部隊撤退之後,南特誌願軍炮兵又開始了猛烈的轟擊,將那些還在慶祝勝利的裏斯士兵成片炸倒,就連來不及撤退的反戰車炮也損失慘重,盡管裏斯炮兵隨後開始反擊,但是因為數量太少,無法壓製對方的炮擊。炮擊持續了半小時後,開始向城內延伸,雷諾35戰車隊掩護著南特步兵再次衝了上來。
因為對方炮擊而死傷慘重的裏斯守軍不得不放棄了城郊防線,轉入城市進行巷戰,而南特誌願軍也毫不停留的衝了進去。在上次大戰之後,各國都研究了中華帝國展現出來的新式武器,發現這些武器在特定戰場上相當實用,因此有生產和研究能力的國家紛紛對這些武器進行仿製,這次大戰就全都用了出來,這也算是對這二十年來武器發展的實戰檢驗了。
裏斯政府軍和南特誌願軍都擁有著自己的衝鋒槍、手槍、迫擊炮和手雷等裝備,他們在狹小的街道中拚命的廝殺,用人命堆積著前進的道路。裏斯軍有地理優勢,但人數較少,南特軍雖然素質較高,卻對科英布拉城那複雜的街道相當頭疼。
科英布拉城是裏斯大公國和賽羅王國的交通要道,一旦這裏被攻占就會完全截斷兩個的聯係,讓他們的部隊無法呼應,陷入各自為戰的境地,因此南特誌願軍投入了大量兵力,企圖一舉攻陷這裏。
裏斯大公國也知道利害,他們同樣依靠快捷的鐵路線,不停的將武器與新的兵員送到這裏,科英布拉城變成了一個殘酷的血肉磨盤,消耗著雙方的兵員與物資。
在科英布拉城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薩丁雇傭軍也對萊利達發起了進攻。駐守這裏的隻有叛軍第四十軍的一個師,麵對二十多萬薩丁軍,他們不得不同樣選擇了巷戰。
北方軍區本來就地處山區,這裏麵臨著陸上來自南特帝國的軍事壓力,一直都是塞羅王國的軍事重心,但由於土地貧瘠,道路難行,這裏也向來是個貧困地區,平時養著五個軍的部隊還需要國內支持一般的經費,現在為了攻打皇室,弗朗哥又將部隊擴大了一倍,這樣就更加困難了。
即便叛軍采取近乎偷襲的手段,一舉攻占了塞羅王國北方最大的港口拉克羅斯港,讓資金短缺問題稍緩,但是軸心國在地中海沒有軍事存在,在同盟國對其進行封鎖之後,這裏的財源也斷絕了,因此叛軍一直都是依靠軸心國的物資與貸款在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