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的差距不是一時半刻能夠改變的,除了讓科學院加快新型潛艇和聲納的研究速度之外,他們也隻能盡量避免海運了。因此除了太過重要的物資以外,他們開始幫助西大陸各國擴建工廠,爭取讓遠征大軍的物資能夠就地解決,而作為地中海入口的直布羅陀海峽也被用水雷和反潛網徹底封鎖了起來,以防止北約利用地中海裏的港口給潛艇補給。


    海麵上的飛機和艦艇巡邏力度也得到了大大加強,以盡量減少潛艇的幹擾,讓南方次大陸的糧食能夠安全的運送到西大陸去,此外波士頓帝國還利用起以前所想到的那個怪異的運輸方法,那就是利用飛艇運輸。


    飛艇在飛機麵前非常脆弱,但是它也有運輸量大,滯空時間長,運費低等特點,在完全掌控了製空權的北風暴洋上,還是非常有用的,而之前參照中華帝國的飛艇樣式,波士頓帝國早就開始大量製造飛艇,現在國內已經有將近四千艘的儲量。


    利用這些載重量一千多噸的飛艇,波士頓帝國依然可以將大量物資運送到西大陸去,盡管比之貨輪的效率還有些低下,又要考慮天氣的影響,但勝在足夠安全。


    當然這些措施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波士頓帝國軍方非常清楚,要想緩解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依靠充分動員後的陸軍,盡快打垮中華帝國陸軍,贏得這場戰爭。隻有這樣才能完全擺脫對方潛艇的巨大威脅,為了實現這一軍事目標,軸心國調集了接近兩千萬陸軍,十三萬輛戰車和運兵車,近二十萬門火炮和超過三萬架各類飛機。


    這支龐大的軍隊可謂空前絕後,它在數量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為了調集如此龐大的軍力和裝備,西大陸戰場上的軸心國軍隊,甚至將進攻日期推遲了一個半月。


    相對於軸心國聚集起來的兩千萬大軍,部署在這一方向上的北約軍隊則隻有哥薩克軍接近一百五十萬,伊斯坦帝國兩百萬,中華帝國軍四百萬,同時擁有三萬多輛戰車和運兵車,不足六萬門火炮和八千多架各類飛機,雙方的兵力對比優劣相當明顯。


    盡管中華帝國在武器方麵有一定優勢,但由於人員不足,這些優勢沒有多大的發揮空間,而這一切主要是因為北約國家進行全國總動員時間晚,預備役部隊大多數還尚未訓練完成,這也是因為中華帝國對預備役的訓練相當嚴格,憑借每個人都需要訓練一年時間所造成的。


    加之在海上北約同樣處於劣勢,因此沿海各軍區部隊不敢抽調,這更加劇了北約國家的兵力劣勢,但是中華帝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多的預備役部隊,如果進入持久戰階段那麽軸心國必敗無疑。


    這樣的情況雙方都非常清楚,因此軸心國部隊才下決心傾注全部兵力,希望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擊潰北約各國,將戰爭主動權牢牢抓在自己手中,為此波士頓帝國甚至大量削減了在新大陸戰場上的兵力,而其國內更是接近於不設防。


    北約的窘境還不止於此,聖馬丁帝國、拉丁王國、哈瓦王國加入中華帝國的體係較早,他們憑借著聖馬丁帝國的銅與黃金、拉丁王國的硝石與可可、哈瓦王國的銀,發展單一經濟,讓國內迅速的富裕了起來。


    這些單一經濟發展的國家雖然富裕速度很快,卻有致命的弱點,就是很容易被他國掌握經濟命脈。方嘯宇當年就是依靠這樣的經濟政策,將他們牢牢綁在了自己的戰車上,現在這三個國家也完全掌握在中華帝國手中。


    但是伊斯坦帝國和哥薩克帝國的情況卻有些複雜,這兩個國家都加入較晚,而且由於兩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工業體係,盡管並不算很強,卻對中華帝國的經濟依賴程度低很多,尤其是哥薩克帝國以前還是列強之一,其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因此他們並不十分依賴中華帝國。


    鑒於這種情況,為了不過分刺激盟友,方睿君打算等到軸心國進攻的時候,再將部隊派入其境內聯合作戰。軸心國的提前發動打亂了方睿君的計劃,此時在哥薩克帝國境內駐紮的中華帝國軍隊,隻有國防軍第二十八軍和二十九軍。


    他們是因為之前幫助哥薩克帝國清剿俄國殘敵,而奉命留在其國內幫忙的,伊斯坦帝國更是根本還沒有中華帝國軍隊進駐,一時間麵對大軍壓境的兩國形勢十分危急。


    麵對兵力懸殊的戰場,烏拉爾軍區高得語三級上將的部隊和地中海軍區高弘的部隊,連同第一批訓練完成並獲得全部裝備的一百萬預備役部隊,大量聚集到靠近哥薩克帝國和伊斯坦帝國的邊境地區,他們打算進入兩國境內,與盟軍一起抵抗軸心國的進攻。


    除了這些陸軍部隊,中華帝國還準備出動超過七十個聯隊的空軍部隊,這一次雙方可是要針鋒相對的打正規戰了。兩位上將一麵調集部隊,一麵派人聯絡兩國政府,希望能夠盡快出兵,但這都需要時間。


    伊斯坦帝國的主體部分隔著達達尼爾海峽還可以多拖延一些時間,哥薩克帝國卻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在這個方向上爭取時間的任務,就隻能落在兵力單薄的國防軍二十八軍與二十九軍身上了。


    軸心國軍隊分成了三個攻擊箭頭,北路集團由撒爾帝國的蒙哥馬利元帥指揮,這支部隊主要由撒爾帝國軍隊組成,他們負責沿著西大陸北部海岸線,向聖騎士堡方向進攻,以支援哥德堡大公國和維京王國在北方的作戰。


    中路集團由波士頓帝國的豪威爾五星上將指揮,他們的部隊除了波士頓帝國軍隊,還有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軍隊,依靠強大的空軍和裝甲火力,這支部隊迅速攻克了布列斯特,目標直指明斯克。


    南路軍由南特帝國的戴高樂元帥指揮,他們的部隊是以南特軍為主,目標就是位於西大陸與中大陸交界處得伊斯坦堡,這裏也是伊斯坦帝國的首都。


    北約聯盟的對策也是按照對方的兵力部署布置的,北路方向由哥薩克帝國軍隊單獨應付,由於多年的戰爭,哥薩克陸軍戰鬥力還是相當可觀的,加上他們剛剛換裝了新式裝備,雖然人數較對方少,但憑著裝備和經驗,在防禦戰中還是打的有聲有色,給蒙哥馬利的部隊造成了不小麻煩。隻是因為亞德海的製海權在軸心國手中,為了防止側翼被對方兩棲部隊攻擊,他們采取了邊打邊撤,誘敵深入的政策,將敵人逐步引向聖騎士堡。


    南路方向由伊斯坦帝國陸軍對抗,由於前一段時間中華帝國地中海艦隊重創了軸心國艦隊,讓對方短時間內不敢出戰,而伊斯坦帝國也將所有艦隊集中到了地中海東部,因此北約聯盟對達達尼爾海峽的控製,還是沒有問題的。


    保證了這條海上運輸線的安全,大量軍隊物資被輸送到伊斯坦堡,依托著伊斯坦堡附近的永備工事,伊斯坦王室是打算在這裏固守了,畢竟首都城市能不丟就不丟,而高弘也樂得讓他們拖延時間,好讓自己的部隊準備的更充分。


    保家衛國的伊斯坦陸軍戰鬥力也的確很是強悍,他們愣是讓南特軍無法越雷池一步,還給對方造成了重大傷亡,而最讓人擔心的就是中路方向了。


    中路方向的目標是哥薩克帝國的南方大平原,這裏地勢平坦,無險可守,因此軸心國將這裏作為主要推進方向,總共集結了近五百個軍的一千五百萬軍隊,采取多箭頭穿插的方式快速向前推進,他們掩護天空的空軍則超過兩百五十個聯隊,其軍勢之盛可謂世界戰爭史上空前的。


    如此強大的軸心國軍隊迎麵攻來,準備堅守明斯克的國防軍壓力頓時陡增。麵對大軍壓境,二十八軍軍長董貴成立刻找到二十九軍軍長宋明軒商量對策。


    “明軒兄,兵力懸殊太大了,這仗可不好打呀,咱們合計合計如何迎敵。”董貴成一進門就皺著眉頭坐在那裏吸煙。


    宋明軒也是一臉嚴肅的點頭道:“高司令要我們死守這裏,給大部隊爭取時間,可是我們隻有十萬人,人家可是有一千多萬,這一百多倍的差距可不好打呀。”


    董貴成問道:“明軒兄,你是高司令的老部下,你說這次高司令打得什麽主意,我們守得住嗎?”


    宋明軒道:“高司令需要時間部署陣地,如果我們不能拖住對方的大軍足夠時間,高司令的部隊就危險了,如果咱們烏拉爾軍區的部隊敗退了,恐怕會影響陛下的布局。”


    聽到宋明軒說的如此嚴重,董貴成猛吸兩口煙,將剩下的半支煙扔在地上又用腳狠狠的撚了一下道:“不管怎麽說任務還是一定要完成的,就算我們都死光了也要給高司令爭取出半個月的時間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異域雄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暮看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暮看雲並收藏異域雄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