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今沈陽]
孔有德帶著一眾殘兵敗將逃至屯雙島龍安塘,從登州帶來的糧食已經吃完,剛派出手下遊擊張文煥、都司楊謹、千總李政明帶著百名男子婦女渡海至後金蓋州衛。蓋州守將石國柱、雅什塔護使一看是遼東叛軍來投忙拍人像大汗匯報,後金莽古爾泰同皇太極兩兄弟發生口角之爭,莽古爾泰竟拔刀要同皇太極拚命,[大汗我也可以做,況且老八這個汗位也不是天命汗親傳,來路不正]被其餘眾兄弟所阻。皇太極借機以“禦前露刀”革去莽古爾泰大貝勒銜,後金四大貝勒隻剩兩個,代善基本是一切聽老八說了算。皇太極擺平自己身邊的一個個兄弟,下一個目標不是南朝大明就是已經奄奄一息蒙古帝國殘餘勢力察哈爾林丹汗:“大汗,南朝叛將孔有德帶著殘兵敗將前來投靠我大金國,這是書信,請大汗過目。”
大殿中的後金大臣範文程、羅什、剛林等一聽大明叛將來投,一個個紛紛奏請大汗接受孔有德歸順:“大汗,孔有德反叛南朝,使大汗在遼東前線壓力大減,對大金國功不可沒,臣等懇請大汗接受孔有德歸順。”
皇太極一身後金皇袍一張大圓臉高大威武的身軀見眾大臣都勸自己接受南朝叛將歸順,當下大喜起身虎視群臣道:“好,傳旨,本汗親自在德盛門迎接孔有德。”皇太極率諸貝勒出德盛門十裏至渾河岸相迎。
孔有德帶著今晚殘兵敗將趕到盛京城外,見後金大汗皇太極帶著諸貝勒大臣出城十裏相迎,後金大汗一身蟒袍朝著遠道來投的孔有德道:“都元帥遠道而至,良亦勞苦。山東之事,本汗亦有所聞,本汗已在宮中備好豐盛酒宴,督元帥請進城。”
“大汗請”孔有德一副受寵若驚,在皇太極親自相迎進入大金國都城盛京,皇太極親自舉杯朝著孔有德敬酒道:“本汗敬督元帥一杯,請。”“大汗請”孔有德一飲而盡,好不歡喜,看來自己賣了好價錢。
皇太極看著孔有德及手下眾將一個個欣喜若狂,朝大殿中吩咐道:“來人,賜蟒袍、貂裘、撒袋、鞍馬。”
京師
太子平定山東叛亂不到一月,令天下震驚,也為朝廷找回了麵子,朝廷為之欣喜一番,崇禎帝得知太子搬師回京,出城十裏相迎,朱太子帶著數萬新整編的大軍趕回京師:“報,啟稟太子殿下,皇上率文武百官出德勝門十裏相迎。(.)”
朱太子騎著火紅的高頭大馬,身後數萬人馬來勢洶洶飛奔而至,一見皇帝的禦駕出現在德勝門外:“全軍將士下馬”崇禎帝一身嶄新皇袍一看太子一身銀白鎧甲帶著數萬將士踏著整齊的步伐黑壓壓一大片遮天蔽地而來,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兒臣參見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數萬新軍將士齊聲高呼,聲震紫禁城,崇禎皇帝看著一片人頭顫動的大軍,軍容整齊:“眾將士免禮平身,此次太子袁崇煥統帥新軍將士平定山東叛軍之亂,功不可沒,來人,賞賜新軍眾將士美酒兩千壇,牛羊千匹,有功者加官進爵。”
“謝父皇[皇上]”朱太子一聽父皇的賞賜這麽豐厚,身後的新軍將士一個個臉上欣喜若狂,朱太子手一揮,數十名新軍將士抬著數十口大箱子而來:“啟稟父皇,兒臣此次剿滅叛軍,繳獲叛軍所搶金銀兩百萬,請父皇查看。”
太子帶回百萬兩真金白銀,自己整天都為國庫空虛發愁,崇禎帝當下喜出望外,那叫一個高興啊,當下命人打開箱子查看:“來人,全部打開。”數十箱金光燦燦的金銀珠寶呈現在眼前,崇禎帝為之一震。
“太子此次出征不僅平定山東叛軍,更是帶回兩百萬兩黃金白銀,接了朝廷眉然之急,皇兒隨朕一同進京。”崇禎帝拉著太子走上禦駕,王承恩在禦駕前高呼:“皇上起駕回宮。”
奉天殿內,崇禎帝接受文武百官的參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卿平身”崇禎帝虎視著群臣,朝廷新軍平定山東,更是為朝廷挽回很大麵子,振奮了天下軍民士氣,但登萊局勢徹底糜爛,山東腹地也遭到蹂躪。朝廷喪失兵力數萬人,良將十數員,戰艦、大炮、糧錢無算,登萊荒蕪。
孔有德投靠後金,對明朝來說將自己江東前線的防禦完全暴露給後金,朱太子對此深感焦慮,孔有德必將引金軍攻打江東:“兒臣啟奏父皇,孔有德叛亂,登萊兩府荒廢糜爛,叛賊孔有德已投向後金皇太極,助紂為虐,叛軍據有戰船數十艘,叛軍又熟悉江東海防,必引金軍攻打江東,朝廷萬萬不可縱虎歸山,應立即發兵征討。(.無彈窗廣告)”
內閣大學士首輔溫體一身大紅朝服枯瘦如柴的身軀,一雙三角眼眉頭緊鎖,太子剛在山東打了勝仗又要開戰,還是向後金宣戰,大明朝的精銳大軍在遼東喪失數十萬還嫌少嗎?小太子自從山東平定叛軍後,朝中大臣都對太子大獻殷勤,看樣子朝中的太子黨恐怕要羽翼豐滿,到時候自己的首輔之位恐怕難保啊,首輔周延儒居然沉默不言,自己隻得硬著頭皮反對:“啟奏皇上,國庫空虛,無力再戰,臣認為待國庫充足再戰不遲。”
朱太子一看是前幾年大搞政治鬥爭的問題人在反對,自己上奏對後金開戰,這個瘦皮猴又要插一腳,朱太子怒不可言看向溫體仁厲聲責問道:“待國庫充足再戰,請問溫首輔,若是國庫不充足,朝廷是不是永遠都不收複全遼,溫首輔讓父皇如何麵對大明曆祖曆宗。”
崇禎帝一聽太子盡要向後金開戰,皇太極在大淩河給自己找渣,原因就是孫承宗在大淩河築城增加戰略推進抗金,皇太極向北京的崇禎帝抗議了,大明這是在給他戴緊枯咒。皇太極現在還是大明朝名義下的臣子,崇禎帝沒辦法,打又打不過,隻得答應皇太極的條件先撤了孫承宗的官,讓孫閣老回老家高陽去養老,太子現在同自己很是倚重的孤臣溫體仁居然幹上了,太子小小年紀卻當著眾朝臣咄咄逼人的氣勢讓溫體仁默不作聲,崇禎帝看著太子的淩厲語氣,小小年紀就如此放肆,以後還得了當下勃然大怒,喝止道:“太子,大殿之上休得呈口舌之能,溫愛卿所言甚是,朝廷國庫空虛,已無力再戰。”
被老爹責罵,朱太子見父皇龍顏大怒,溫體仁一看就是個占著茅坑不拉死的家夥,自從溫體仁當上首輔以來,完全是渾渾噩噩,想著怎麽保住自己的首輔之位,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就連周延儒都受盡打壓:“父皇,朝廷國庫空虛,兒臣有一計可接朝廷眉然之急,又可出兵討伐後金。”
“太子有何良策,快快獻來。”崇禎帝一聽太子有兩全其美之策,當下龍顏大悅,整個人更是為之精神百倍,滿朝文武大臣,一遇大事,一個個都是沉默不言,朝廷要錢沒錢,官員俸祿都經常發不起,大明帝國已經到了破產邊緣。
朱太子見父皇對自己的計策很是上心:“回父皇,兒臣認為朝廷以山東半島為進攻遼東後方,再以遼東各海島為抗金前沿,實行遊動作戰,再派兵力進駐朝鮮幫助朝鮮沿江防禦,從東麵夾擊後金,駐朝鮮大軍糧餉由朝鮮王支付。父皇再派人到漠南察哈爾蒙古聯絡蒙古林丹汗共同出兵攻打後金,朝廷隻需答應蒙古互市,在賞賜些金銀即可。朝鮮東洋商賈經常來往於遼東販賣大明絲綢茶葉,瓷器,兒臣認為朝廷若要充實國庫,必須開設通商口岸,朝廷對所有商船貨物征收賦稅,如此一來可緩解國庫壓力,又不勞民傷財,還可令登萊兩府繁榮昌盛,如此兩全其美。”
群臣一聽太子居然慫恿皇上搞通商口岸,這不是更那些走私的奸商一樣嗎,還兩全其美呢|?溫體仁對太子黨在朝中的勢力與日俱增大感不妙,終於逮著機會殺殺太子黨的威風:“皇上,朝廷不可與民爭利,大明禁海數百年,大明祖訓言猶在耳,皇上萬萬不可開海啊,倭寇之患平定更是難上加難啊,皇上。”
群臣一聽太子高調上奏皇上開海,倭患才平定數十年,那可是朝廷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倭寇的殘暴更是讓沿海萬民苦不堪言,以溫體仁為首的齊楚浙黨更是率先反對開海:“臣等附議,皇上萬萬不可開海。”
朱太子望著身後跪成一大片的文武百官,隻有寥寥可數的周延儒十幾名大臣還站著,周延儒也用狡黠的目光注視著太子,朱太子一看自己居然點著火藥桶了,遭到群臣反對:“好一句朝廷不與民爭利,本太子請問眾大臣,朝廷國庫空虛,遼東後金大軍虎視眈眈,誰人為父皇禦敵,靠你們嗎?前線將士打仗要糧餉,列為大臣難道要將自己的錢財捐給朝廷嗎?”
崇禎帝看著滿朝文武這會一個個都被太子一番話說得群臣啞口無言:“派兵進駐朝鮮之策可行,朝鮮王侍奉天朝忠心可嘉。蒙古林丹汗狡猾如狐,朝廷數次與後金交兵,林丹汗皆作壁上觀,想漁翁得利。”崇禎帝對於林丹汗的袖手旁觀早已失去信心聯蒙抗金,朱家的天下是從蒙古黃金家族手裏奪來的,這些蒙古人還三番四次要殺進中原光複大元[第一次:西察合台帖木爾大汗東征大明,沒到明國就掛了。當然明成祖朱棣也全國總動員對付九十萬蒙古軍。第二次:瓦刺國師也先[也稱額森]在土木堡殺二十萬明國京軍,俘英宗皇帝,結果被新登基的景帝任命於謙給打得落慌而逃。第三次:達延汗複僻蒙古帝國黃金家族對大明進行一係列邊境戰爭,還數次攻進京師地區。]朱明王朝實行過以蒙製蒙,可到後來都是引火燒身,最嚴重連皇帝都被綁架了,崇禎帝見群臣都被太子說得默不作聲起身道:“朕決定開設旅順為通商口岸,又登萊巡撫孫元化監管,對過往商船,貨物征收賦稅,以充實國庫。”
父皇準許開設旅順為通商口岸,令朱太子興奮不已,黃金家族跟自己家兩家是世仇,蒙古不行朝鮮應該是絕對支持大明駐軍保護,朝鮮國王宣祖被被日本戰國鳩雄豐臣秀吉趕得連王京漢城,西京平壤都一一丟失,最後還是大明出兵才光複朝鮮,韓國人稱‘壬辰衛國戰爭’如今的朝鮮王更是被金軍嚇得逃到江華島上的行宮,成了驚弓之鳥:“朝鮮懼怕後金,朝鮮乃吾大明藩國,朝廷大軍進駐為其守護疆土,至於增加的軍響還得朝鮮王犒勞天朝大軍。”
群臣一聽太子殿下的算盤珠打得那是霹靂啪啦響,都算計到了朝鮮王身上了,太子的伶牙利嘴讓首輔溫體仁都默不作聲,群臣集體沉默。崇禎帝聽完太子的良策大為讚賞,一來可以抗金,二來還不用朝庭出響銀為大明養軍,一臉欣喜若狂道:“太子所奏甚妙,來人傳朕旨意朝鮮王李倧,朝廷將派遣五萬新軍進駐朝鮮,五萬新軍糧餉由朝鮮王進貢。”
崇禎帝決定對後金用兵,太子奇兵製敵,孔有德叛軍倉皇潰逃,太子的軍功擺在那兒,卻見崇禎帝禦筆如行雲流水親自起草詔書,王承恩小心翼翼接過剛擬好的聖旨扯著公鴨聲大聲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日:封太子為平遼總督,出兵朝鮮、遼東,朝鮮王負責朝鮮駐軍軍響,太子即日趕往山東登州,欽此。”
“兒臣謝父皇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上封太子為平遼總督,太子帶兵打仗群臣就沒逼皇帝寫檢討,小朱太子軍功在那擺這呢?可這次盡是要太子統領百萬大軍同後金撕殺,群臣一下就炸開鍋了,大殿內三五成群的大臣議論紛紛,一張國字臉紅光滿麵一身大紅朝服的周延儒出奏道:“啟奏皇上,太子,國之儲君,臣等認為應多派錦衣衛保護太子安危。”
“臣等附議”崇禎帝見群臣不在橫加阻攔大感欣慰,太子替朕將這幫朝臣說得服服帖帖:“眾愛卿所言甚是,準奏。”
求點擊求推薦
孔有德帶著一眾殘兵敗將逃至屯雙島龍安塘,從登州帶來的糧食已經吃完,剛派出手下遊擊張文煥、都司楊謹、千總李政明帶著百名男子婦女渡海至後金蓋州衛。蓋州守將石國柱、雅什塔護使一看是遼東叛軍來投忙拍人像大汗匯報,後金莽古爾泰同皇太極兩兄弟發生口角之爭,莽古爾泰竟拔刀要同皇太極拚命,[大汗我也可以做,況且老八這個汗位也不是天命汗親傳,來路不正]被其餘眾兄弟所阻。皇太極借機以“禦前露刀”革去莽古爾泰大貝勒銜,後金四大貝勒隻剩兩個,代善基本是一切聽老八說了算。皇太極擺平自己身邊的一個個兄弟,下一個目標不是南朝大明就是已經奄奄一息蒙古帝國殘餘勢力察哈爾林丹汗:“大汗,南朝叛將孔有德帶著殘兵敗將前來投靠我大金國,這是書信,請大汗過目。”
大殿中的後金大臣範文程、羅什、剛林等一聽大明叛將來投,一個個紛紛奏請大汗接受孔有德歸順:“大汗,孔有德反叛南朝,使大汗在遼東前線壓力大減,對大金國功不可沒,臣等懇請大汗接受孔有德歸順。”
皇太極一身後金皇袍一張大圓臉高大威武的身軀見眾大臣都勸自己接受南朝叛將歸順,當下大喜起身虎視群臣道:“好,傳旨,本汗親自在德盛門迎接孔有德。”皇太極率諸貝勒出德盛門十裏至渾河岸相迎。
孔有德帶著今晚殘兵敗將趕到盛京城外,見後金大汗皇太極帶著諸貝勒大臣出城十裏相迎,後金大汗一身蟒袍朝著遠道來投的孔有德道:“都元帥遠道而至,良亦勞苦。山東之事,本汗亦有所聞,本汗已在宮中備好豐盛酒宴,督元帥請進城。”
“大汗請”孔有德一副受寵若驚,在皇太極親自相迎進入大金國都城盛京,皇太極親自舉杯朝著孔有德敬酒道:“本汗敬督元帥一杯,請。”“大汗請”孔有德一飲而盡,好不歡喜,看來自己賣了好價錢。
皇太極看著孔有德及手下眾將一個個欣喜若狂,朝大殿中吩咐道:“來人,賜蟒袍、貂裘、撒袋、鞍馬。”
京師
太子平定山東叛亂不到一月,令天下震驚,也為朝廷找回了麵子,朝廷為之欣喜一番,崇禎帝得知太子搬師回京,出城十裏相迎,朱太子帶著數萬新整編的大軍趕回京師:“報,啟稟太子殿下,皇上率文武百官出德勝門十裏相迎。(.)”
朱太子騎著火紅的高頭大馬,身後數萬人馬來勢洶洶飛奔而至,一見皇帝的禦駕出現在德勝門外:“全軍將士下馬”崇禎帝一身嶄新皇袍一看太子一身銀白鎧甲帶著數萬將士踏著整齊的步伐黑壓壓一大片遮天蔽地而來,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兒臣參見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數萬新軍將士齊聲高呼,聲震紫禁城,崇禎皇帝看著一片人頭顫動的大軍,軍容整齊:“眾將士免禮平身,此次太子袁崇煥統帥新軍將士平定山東叛軍之亂,功不可沒,來人,賞賜新軍眾將士美酒兩千壇,牛羊千匹,有功者加官進爵。”
“謝父皇[皇上]”朱太子一聽父皇的賞賜這麽豐厚,身後的新軍將士一個個臉上欣喜若狂,朱太子手一揮,數十名新軍將士抬著數十口大箱子而來:“啟稟父皇,兒臣此次剿滅叛軍,繳獲叛軍所搶金銀兩百萬,請父皇查看。”
太子帶回百萬兩真金白銀,自己整天都為國庫空虛發愁,崇禎帝當下喜出望外,那叫一個高興啊,當下命人打開箱子查看:“來人,全部打開。”數十箱金光燦燦的金銀珠寶呈現在眼前,崇禎帝為之一震。
“太子此次出征不僅平定山東叛軍,更是帶回兩百萬兩黃金白銀,接了朝廷眉然之急,皇兒隨朕一同進京。”崇禎帝拉著太子走上禦駕,王承恩在禦駕前高呼:“皇上起駕回宮。”
奉天殿內,崇禎帝接受文武百官的參拜:“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眾卿平身”崇禎帝虎視著群臣,朝廷新軍平定山東,更是為朝廷挽回很大麵子,振奮了天下軍民士氣,但登萊局勢徹底糜爛,山東腹地也遭到蹂躪。朝廷喪失兵力數萬人,良將十數員,戰艦、大炮、糧錢無算,登萊荒蕪。
孔有德投靠後金,對明朝來說將自己江東前線的防禦完全暴露給後金,朱太子對此深感焦慮,孔有德必將引金軍攻打江東:“兒臣啟奏父皇,孔有德叛亂,登萊兩府荒廢糜爛,叛賊孔有德已投向後金皇太極,助紂為虐,叛軍據有戰船數十艘,叛軍又熟悉江東海防,必引金軍攻打江東,朝廷萬萬不可縱虎歸山,應立即發兵征討。(.無彈窗廣告)”
內閣大學士首輔溫體一身大紅朝服枯瘦如柴的身軀,一雙三角眼眉頭緊鎖,太子剛在山東打了勝仗又要開戰,還是向後金宣戰,大明朝的精銳大軍在遼東喪失數十萬還嫌少嗎?小太子自從山東平定叛軍後,朝中大臣都對太子大獻殷勤,看樣子朝中的太子黨恐怕要羽翼豐滿,到時候自己的首輔之位恐怕難保啊,首輔周延儒居然沉默不言,自己隻得硬著頭皮反對:“啟奏皇上,國庫空虛,無力再戰,臣認為待國庫充足再戰不遲。”
朱太子一看是前幾年大搞政治鬥爭的問題人在反對,自己上奏對後金開戰,這個瘦皮猴又要插一腳,朱太子怒不可言看向溫體仁厲聲責問道:“待國庫充足再戰,請問溫首輔,若是國庫不充足,朝廷是不是永遠都不收複全遼,溫首輔讓父皇如何麵對大明曆祖曆宗。”
崇禎帝一聽太子盡要向後金開戰,皇太極在大淩河給自己找渣,原因就是孫承宗在大淩河築城增加戰略推進抗金,皇太極向北京的崇禎帝抗議了,大明這是在給他戴緊枯咒。皇太極現在還是大明朝名義下的臣子,崇禎帝沒辦法,打又打不過,隻得答應皇太極的條件先撤了孫承宗的官,讓孫閣老回老家高陽去養老,太子現在同自己很是倚重的孤臣溫體仁居然幹上了,太子小小年紀卻當著眾朝臣咄咄逼人的氣勢讓溫體仁默不作聲,崇禎帝看著太子的淩厲語氣,小小年紀就如此放肆,以後還得了當下勃然大怒,喝止道:“太子,大殿之上休得呈口舌之能,溫愛卿所言甚是,朝廷國庫空虛,已無力再戰。”
被老爹責罵,朱太子見父皇龍顏大怒,溫體仁一看就是個占著茅坑不拉死的家夥,自從溫體仁當上首輔以來,完全是渾渾噩噩,想著怎麽保住自己的首輔之位,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就連周延儒都受盡打壓:“父皇,朝廷國庫空虛,兒臣有一計可接朝廷眉然之急,又可出兵討伐後金。”
“太子有何良策,快快獻來。”崇禎帝一聽太子有兩全其美之策,當下龍顏大悅,整個人更是為之精神百倍,滿朝文武大臣,一遇大事,一個個都是沉默不言,朝廷要錢沒錢,官員俸祿都經常發不起,大明帝國已經到了破產邊緣。
朱太子見父皇對自己的計策很是上心:“回父皇,兒臣認為朝廷以山東半島為進攻遼東後方,再以遼東各海島為抗金前沿,實行遊動作戰,再派兵力進駐朝鮮幫助朝鮮沿江防禦,從東麵夾擊後金,駐朝鮮大軍糧餉由朝鮮王支付。父皇再派人到漠南察哈爾蒙古聯絡蒙古林丹汗共同出兵攻打後金,朝廷隻需答應蒙古互市,在賞賜些金銀即可。朝鮮東洋商賈經常來往於遼東販賣大明絲綢茶葉,瓷器,兒臣認為朝廷若要充實國庫,必須開設通商口岸,朝廷對所有商船貨物征收賦稅,如此一來可緩解國庫壓力,又不勞民傷財,還可令登萊兩府繁榮昌盛,如此兩全其美。”
群臣一聽太子居然慫恿皇上搞通商口岸,這不是更那些走私的奸商一樣嗎,還兩全其美呢|?溫體仁對太子黨在朝中的勢力與日俱增大感不妙,終於逮著機會殺殺太子黨的威風:“皇上,朝廷不可與民爭利,大明禁海數百年,大明祖訓言猶在耳,皇上萬萬不可開海啊,倭寇之患平定更是難上加難啊,皇上。”
群臣一聽太子高調上奏皇上開海,倭患才平定數十年,那可是朝廷廢了九牛二虎之力,倭寇的殘暴更是讓沿海萬民苦不堪言,以溫體仁為首的齊楚浙黨更是率先反對開海:“臣等附議,皇上萬萬不可開海。”
朱太子望著身後跪成一大片的文武百官,隻有寥寥可數的周延儒十幾名大臣還站著,周延儒也用狡黠的目光注視著太子,朱太子一看自己居然點著火藥桶了,遭到群臣反對:“好一句朝廷不與民爭利,本太子請問眾大臣,朝廷國庫空虛,遼東後金大軍虎視眈眈,誰人為父皇禦敵,靠你們嗎?前線將士打仗要糧餉,列為大臣難道要將自己的錢財捐給朝廷嗎?”
崇禎帝看著滿朝文武這會一個個都被太子一番話說得群臣啞口無言:“派兵進駐朝鮮之策可行,朝鮮王侍奉天朝忠心可嘉。蒙古林丹汗狡猾如狐,朝廷數次與後金交兵,林丹汗皆作壁上觀,想漁翁得利。”崇禎帝對於林丹汗的袖手旁觀早已失去信心聯蒙抗金,朱家的天下是從蒙古黃金家族手裏奪來的,這些蒙古人還三番四次要殺進中原光複大元[第一次:西察合台帖木爾大汗東征大明,沒到明國就掛了。當然明成祖朱棣也全國總動員對付九十萬蒙古軍。第二次:瓦刺國師也先[也稱額森]在土木堡殺二十萬明國京軍,俘英宗皇帝,結果被新登基的景帝任命於謙給打得落慌而逃。第三次:達延汗複僻蒙古帝國黃金家族對大明進行一係列邊境戰爭,還數次攻進京師地區。]朱明王朝實行過以蒙製蒙,可到後來都是引火燒身,最嚴重連皇帝都被綁架了,崇禎帝見群臣都被太子說得默不作聲起身道:“朕決定開設旅順為通商口岸,又登萊巡撫孫元化監管,對過往商船,貨物征收賦稅,以充實國庫。”
父皇準許開設旅順為通商口岸,令朱太子興奮不已,黃金家族跟自己家兩家是世仇,蒙古不行朝鮮應該是絕對支持大明駐軍保護,朝鮮國王宣祖被被日本戰國鳩雄豐臣秀吉趕得連王京漢城,西京平壤都一一丟失,最後還是大明出兵才光複朝鮮,韓國人稱‘壬辰衛國戰爭’如今的朝鮮王更是被金軍嚇得逃到江華島上的行宮,成了驚弓之鳥:“朝鮮懼怕後金,朝鮮乃吾大明藩國,朝廷大軍進駐為其守護疆土,至於增加的軍響還得朝鮮王犒勞天朝大軍。”
群臣一聽太子殿下的算盤珠打得那是霹靂啪啦響,都算計到了朝鮮王身上了,太子的伶牙利嘴讓首輔溫體仁都默不作聲,群臣集體沉默。崇禎帝聽完太子的良策大為讚賞,一來可以抗金,二來還不用朝庭出響銀為大明養軍,一臉欣喜若狂道:“太子所奏甚妙,來人傳朕旨意朝鮮王李倧,朝廷將派遣五萬新軍進駐朝鮮,五萬新軍糧餉由朝鮮王進貢。”
崇禎帝決定對後金用兵,太子奇兵製敵,孔有德叛軍倉皇潰逃,太子的軍功擺在那兒,卻見崇禎帝禦筆如行雲流水親自起草詔書,王承恩小心翼翼接過剛擬好的聖旨扯著公鴨聲大聲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日:封太子為平遼總督,出兵朝鮮、遼東,朝鮮王負責朝鮮駐軍軍響,太子即日趕往山東登州,欽此。”
“兒臣謝父皇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上封太子為平遼總督,太子帶兵打仗群臣就沒逼皇帝寫檢討,小朱太子軍功在那擺這呢?可這次盡是要太子統領百萬大軍同後金撕殺,群臣一下就炸開鍋了,大殿內三五成群的大臣議論紛紛,一張國字臉紅光滿麵一身大紅朝服的周延儒出奏道:“啟奏皇上,太子,國之儲君,臣等認為應多派錦衣衛保護太子安危。”
“臣等附議”崇禎帝見群臣不在橫加阻攔大感欣慰,太子替朕將這幫朝臣說得服服帖帖:“眾愛卿所言甚是,準奏。”
求點擊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