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將劉芳亮參見太子殿下,這些都是突厥太後克塞姆素丹上貢的贖金,共計八百萬兩白銀,三百萬兩黃金,請太子殿下查看。”劉芳亮在朱太子的綁架奧斯曼帝國高級人質勒索金銀時充當接點人,朱太子更是明目張膽敲詐,人質我手上,要就拿錢來換。


    在西方用錢贖回被俘人員很正常,巴耶塞特一世綽號閃電,將救援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的十字軍打得大敗生俘數萬,結果西方各國用錢將貴族子弟贖回,朱太子看著一箱箱真金白銀:“看來我們這此坐上大買賣了”


    劉芳亮此時覺得太子完全就像綁匪在敲詐勒索,不過太子殿下都是幹大事的人,都是行家出身的精英:“太子殿下智計通天,一封國書就輕易賺取千餘萬兩黃金白銀,令末將大開眼見。”


    李定國對於太子殿下擅長以戰養戰很是佩服:“太子殿下,接下來突厥素丹該如何處置,真要放穆拉德回國嗎?”在李定國的眼中如果太子真放穆拉德四世回國,是縱虎歸山,大明帝國與突厥的戰爭將會無休止下去。


    “不錯,突厥人已經另立國君,本太子親率大軍拿護送突厥蘇丹穆拉德回伊斯坦布爾。”現在手上的突厥蘇丹已經作廢了,朱太子決定以護送穆拉的回國為名,進攻伊斯坦布爾,眾將士總算聽明白太子的心思了,向太子這樣的綁匪錢要騙,人還不放,苦主可是人財兩空


    博斯普魯斯海峽上千帆盡過,明軍大大小小的戰船連成一片,橫跨海峽兩岸:“報,啟稟太子殿下,突厥海軍在我軍南北兩麵海上出現。”海雷丁統帥奧斯曼帝國海軍高大的戰艦出現在博斯普魯斯海峽上,明軍的戰船都是臨時征集建造的小船,遇到奧斯曼帝國的海軍,不用想都知道。


    “把突厥素丹帶上船,告訴突厥海軍,大明帝國大軍是送素丹回國的,他們的素丹就在船上。”穆拉得被鐵鏈鎖著在十幾名明軍帶到朱太子麵前,朱太子打量著穆拉德:“素丹放心,本太子這就送素丹回伊斯坦布爾。”


    穆拉德憤怒的眼神似要將朱太子融化:“卑鄙無恥的大明太子豬吃狼,你以為可以用奧斯曼帝國的哈裏發素丹要挾奧斯曼人嗎?海雷丁的海軍會將你的軍隊送進大海安葬,哈哈哈哈哈。”穆拉德四世說完仰天大笑,似乎是在嘲笑朱太子。


    “轟轟轟”奧斯曼海軍大炮朝著明軍戰船開炮數十艘明軍戰船被打得四分五離,大明新附軍更是慘叫不斷:“元帥大人,哈裏發素丹陛下也在船上。”海雷丁身邊的海軍大將息南向元帥稟報明軍剛傳來的通告。


    “息南你錯了,哈裏發素丹陛下在托卡比皇宮內,別中了大明太子的計。”海雷丁清楚一旦顧及哈裏發素丹,明軍將會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攻到聖都城下,奧斯曼帝國會走東羅馬帝國的老路,前車可鑒,奧斯曼人很有經驗,當年巴耶塞特一世被俘,四個兒子爭王位混戰十幾年國家才統一。


    朱太子看著海上悲慘的一幕,大明新附軍在戰船支離破碎後紛紛跳海逃生,僅剩的戰船成了大明帝國新附軍逃生的唯一希望:“炮火進攻突厥戰艦,將突厥戰艦趕走。”朱太子猶如瘋狂的賭徒在還有勝利的最後一絲希望,也要賭一把,若明軍的炮火能將奧斯曼海軍戰船趕走,那明軍主力就能順利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拿下伊斯坦布爾一舉滅掉奧斯曼帝國不是不可能。


    李定國見太子在冒險一搏:“太子殿下,末將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海上新附軍浮屍近萬有波斯人庫爾德人阿拉伯人,在太子心中這些人的死並不會影響大軍攻打伊斯坦布爾,李定國從戰略角度早已看出就算攻到伊斯坦布爾城下,還不一定拿得下伊斯坦布爾,奧斯曼帝國的海軍隨時會切斷大軍的後勤補給。


    “說”朱太子正全神貫注雙手握著千裏眼[望遠鏡]望著炮團的炮火將奧斯曼帝國臨近射程的戰艦擊中,奧斯曼海軍旗艦上的海雷丁正在指揮戰艦撤退遠離明軍炮火的射程:“快撤退,該死的大明太子朱慈烺的炮火射程太遠了,簡直不敢相信。(.無彈窗廣告)”


    “太子殿下,突厥人控製大海,若我軍渡海攻打伊斯坦布爾,糧草彈藥供應必為突厥海軍切斷,若不能攻下突厥國都,我軍必遭腹背受敵,再加上糧草斷絕,還請太子殿下明鑒。”李定國很是害怕太子一意孤行揮軍渡海攻打突厥國都,這完全是孤賭一擲,太子完全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朱太子對李定國的分析很是讚同,但如今突厥完全是一幫殘兵敗將,隻要自己糧草彈藥充足,渡海拿下突厥國都伊斯坦布爾不是問題:“定國所言甚是,定國可知秦昭襄王長平一戰殲滅趙國四十萬大軍,當時趙國揮軍可下,奈何秦王聽信範雎之言久經大戰,將士疲勞,數年後攻打趙國,卻兵敗邯鄲城下,如今我軍一路勢如破竹,正是一鼓作氣,一舉滅掉突厥帝國之時,傳令下去,征集大軍一個月糧草,從安卡拉調集所有彈藥,著西京軍閣抽調彈藥至安卡拉。”


    李定國對朱太子剛一開口還以為太子已經改變主意,哪知太子的話鋒一轉,後半句就讓李定國不敢再說話了,範雎是何許人,為何向秦王進言退兵,蘇秦幫著趙國說服範雎,秦王聽信範雎之言班師回國,趙國才免遭亡國:“末將願領軍攻打突厥國都,與太子殿下隔海呼應。”


    “好,本太子就調十五萬大軍給定國拿下突厥國都。”朱太子決定與突厥人搞持久戰,出兵十萬正規軍再加上數萬新附軍,自己坐鎮後方可謂進退自如,一切主動權都掌握在手,明軍在小亞細亞近四十萬大軍雲集。


    伊斯坦布爾地處博斯普魯斯海峽南端陡峭的岬角上,岬角從海峽的歐洲一麵向對麵的亞洲沿岸伸出,仿佛要擋住從黑海流入馬爾馬拉海的急流。南有馬爾馬拉海,北有博斯普魯斯海灣港口金角灣。南北兩麵都有一條狹長且能航行的海峽。伊斯坦布爾由兩扇海峽大門保護著,可以禁止無論從愛琴海,還是從黑海來的敵船的通行。拜占庭皇帝為了加強這些天然防禦,又在陸上修築了兩堵高大的城牆:第一堵牆長四英裏;第二堵牆長40英裏,寬20英尺,位於第一堵牆西麵約30英裏處。這兩堵防禦城牆,同巴爾幹山脈這一天然屏障連在一起,保衛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陸上進口。在拜占庭長達十個世紀的統治期內,這座城市盡管在大部分時間裏是遭受圍攻的要塞,但卻得以保存下來。


    伊斯坦布爾早已是人心慌亂,明軍的炮火聲在海麵傳來:“大維爾奇,明軍的戰船。”伊斯坦布爾城上,大維爾奇科普律魯·穆罕默德·帕夏望著手下將領所指的東方,明軍的戰船遮天蔽海朝伊斯坦布爾殺來:“海雷丁的海軍都死光了嗎?”明軍千帆橫渡博斯普魯斯海峽,看著明軍的戰船完全就是漁船,再加上趕製的簡陋載人船隻,海雷丁居然讓明軍出現在聖都城下。


    科普律魯·穆罕默德·帕夏一身戎裝望著由遠及近的明軍戰船,一種不祥的預感:難道海雷丁背叛大奧斯曼帝國:“大維爾奇,海軍統帥海雷丁被豬吃狼大軍擊敗,”現在連海軍都敗在明軍手上科普律魯·穆罕默德·帕夏已經做出最好的打算,死守伊斯坦布爾,托卡比皇宮內開塞姆蘇丹遠眺著海峽上激戰正甘的大軍,正聽著大維爾奇剛從城上巡視匯報:“素丹太後,帝國的海軍已經被明軍炮火擊退,大明太子的大軍已經渡海來攻,帕夏願與哈裏發素丹陛下共存亡。”


    太後克塞姆素丹聽到大明太子大軍擊敗海軍已經渡海來攻:“兵權已經交由大維爾奇統領,哈裏發素丹陛下同大奧斯曼帝國的安危,保衛聖都的使命就全靠大維爾奇。”帝國的兵權除了禁衛軍都在大維爾奇手上,克塞姆素丹不得不放權讓大維爾奇科普律魯·穆罕默德·帕夏總覽全局。


    科普律魯·穆罕默德·帕夏對於克塞姆素丹很是忌憚,隻要希臘老太後在自己別想權傾帝國:“科普律魯·穆罕默德·帕夏誓死保衛哈裏發素丹陛下,堅守聖都,願與聖都共存亡。”大維爾奇說得生動九霄,靈克塞姆素丹很滿意。


    伊斯坦布爾海麵,明軍正同奧斯曼大軍的大戰一觸即發:“根據軍情司的密報,突厥人在城上有加農炮,隻有拿下突厥人的炮火,大軍才能順利登陸。”李定國剛接到軍情司送來的密報:“總兵俞侯良柱聽令,帶上你的炮團拿下城上的突厥炮火。”


    侯良柱這下犯愁了,元帥不是行家出身,不知大炮在小船上發射會有啥後果:“啟稟元帥,我軍的炮火不能在戰船上開炮,一旦開炮,定會船毀人亡,還請元帥收回軍令,尋找合適的地方搶灘登陸,炮團定當拿下突厥人的炮火。”


    “侯總兵說得是,本帥倒是疏忽了,傳令全軍向北航行二十裏,搶灘登陸。”手下炮兵團總兵侯良柱的精辟分析,李定國對於自己險些犯下錯誤能得手下及時提醒很是欣喜,決定朝北航行,從金角灣對伊斯坦布爾采取迂回登陸突襲,炮團在陸上隻要拿下城門,伊斯坦布爾陷落隻是時間的問題。


    伊斯坦布爾城上的奧斯曼守軍看著明軍虛晃一槍掉頭朝北而去:“明國人看到聖都城高池深,已經退去。”科普律魯·穆罕默德·帕夏身邊的大將埃爾托格魯爾見明軍突然掉頭朝北向黑海開去,大維爾奇布置的炮火襲擊看來是不管用了。


    大維爾奇科普律魯·穆罕默德·帕夏並不認同埃爾托格魯爾的軍事論斷,自己跟明軍交戰多少得出些教訓:“不,明國人正在尋找戰機,他們也想從金角灣通過在城西登陸,你們都要加強兼備,不要讓狡猾的明國人趁虛而入。”


    伊斯坦布爾城北金角灣明軍戰船鋪天蓋地殺來:“該死的明軍殺過來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之縱橫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烺並收藏帝國之縱橫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