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淩雲在白虎台召集了他的幕府幕僚們議事。(.好看的小說)自鏟除了張晟、軟禁了十太保之後,淩雲這段時間又撤山寨並分堂,把猛虎盟的舊有結構拆的七零八落,雖然表麵上猛虎盟還在,可如今懷荒城中的權力中樞卻已經不再是猛虎盟議事堂,也不是長老會,而是淩雲的儀同幕府。雖然左右使者四大護法五總管八堂主等職位還在,十三分舵的堂主們也都新選派了人,可如今真正主事的卻是淩雲和手下的一眾幕僚參軍們。十三分舵的新任堂主,淩雲直接從自己燕雲十八騎中調了十三個老部下出任,但與此同時,淩雲又從南邊帶來的人馬中選了十三人出任各分舵的守備軍守備。用原白馬堂老部下管分舵民事,而由南麵來的人管兵馬。淩雲的計劃裏,猛虎盟最終是要被懷荒軍鎮取代的。


    “我們的糧食,隻能再支撐兩月了。”淩雲現在有些頭痛,雖然他已經成功的掌控了猛虎盟的大權,可卻又馬上麵臨著缺糧的危機。如果不能盡快籌備到糧食,那這十來萬人的猛虎盟就將麵臨崩潰。“我已經請徐三哥他們想辦法調集糧草,另外也去信揚州,請求晉王府那邊幫忙。不過,徐三哥他們一時也能以籌到大批糧食。至於揚州,數千裏之遙,就算有糧食運來,可遠水難解近渴。”


    十多萬人口,一天得消耗多少糧食?青壯的話每天給糧兩升。一月就是六鬥。就算是女人也起碼得每天一升,而猛虎盟的這十來萬人口中,青壯的比例是超出正常水平的。特別是如今淩雲把六分之一的人口都編入幾支軍中並進行著高強度的訓練後。糧食消耗就更快了,如今每個士兵日給糧至少三升,還不算鹽菜。更何況,還有幾千匹戰馬,一匹馬相當於五個人的糧食消耗。


    “也許我們現在編練的兵馬數量有些多了,是否裁減一些?”高伯在一邊道,“兵貴精不貴多。眼下警備兵一千五,守備兵六千五。外鎮兵八千,外營兵三千,帳內親軍三千,加起來。數量總達兩萬二千人。而懷荒所有人口加起來不到十五萬,民兵比已經達到六比一了。”對於淩雲如此規模的編練兵馬,其實高伯還是有些反對的。兵太多了,雖然說懷荒鎮占據的地盤有七八個縣那麽大,相當於兩三個州那麽大。可關鍵的是,他們占據的壩上草原雖然水草豐美,可這畢竟是塞外。如今大家都依淩雲的命令不再去搶劫,每日坐吃山空,還編練了這麽多兵馬。整日練兵,這人吃馬嚼,消耗巨大。而且最讓高伯反對的是。編這麽多兵有什麽用,絕大部份的人雖然說出身於山寨,可有實戰經驗的很少,尤其是編練了這麽多兵馬,到現在還有許多人連個裝備都齊全不了。大部份的新兵都沒有鎧甲,沒有弓箭。甚至橫刀都配不齊,隻有一把套了鐵槍頭的木杆大槍。這樣的新兵。真的練的有作用?


    但淩雲卻依然堅持:“兵馬不能裁減,眼下突厥人隨時有可能進犯,咱們得抓緊時間訓練人馬。我們本來就沒多少可戰之兵,這個時候隻能依借數量,若是不抓緊時間訓練,到時東突厥人一到,我們如何能擋。”


    這話是表麵理由,把青壯編練,固然是為了防範突厥人。可還有一個深層的原因,那就是為了加強對猛虎盟眾的控製。猛虎盟眾可不是什麽良善百姓,他們過去都是山賊馬匪,最缺少的就是紀律。這壩上草原,也不適合屯田,淩雲頒下新令,禁止再劫掠後,這麽多的好漢們,若是讓他們就這樣閑著,肯定會閑出事來。把他們編練成軍,進行軍事訓練,用軍紀進行軍事化管理,也是剛通過一係列內鬥才掌控大權的淩雲的無奈之舉。再說,此時如此訓練兵馬,也是為長期做準備。壩上這地方,不適合耕種,不能屯田,以後肯定是走不了種田方向的。淩雲對懷荒的定位,還是利用處於幾大勢力間的極佳位置,搞貿易市集,用貿易市集的錢來養兵,同時又以精兵來保護這個多邊市場。


    兵是不可能一下子就練出來的,淩雲編練了兩萬兩千人馬,但大部份的性質還隻是些青壯輔兵性質,真正要打造的精銳,暫時也隻是帳內軍而已,甚至連外營兵暫時都隻能是陪練。


    “那三郎的意思這糧食問題如何解決?”高伯實在是想不出要如何解決這糧食問題了,市場雖然在建,淩雲也派出了許多人馬往中原各地和草原各部落送信,告訴他們懷荒邊市的建立,邀請中土的商人和草原的部落前來交易。可這更加是遠水難解近渴,一個市場不是說起來就能起的,要想市場繁盛起來,得需要很長時間的培育,可能兩三年,甚至十來年。


    淩雲這些天都在考慮糧食的問題,此時心裏已經有了些初步的計劃,當下便道:“徐三哥和宇文公子近日都會南下,想辦法幫忙籌糧。但遠水難解近渴,在南方的糧食運達之前,這中間可能還有一段時間缺糧,我們得自己解決。如何撐到南方糧到,我有一個想法,請大家商議一下。”


    他的計劃也不算複雜,首先,還是想辦法通過交易之法換糧,淩雲打算先去和東麵的奚和契丹交易,就拿他們北上時帶來的茶葉、絲綢布匹、瓷器還有一些鐵器等與他們交易,這些都是些草原人需求很大物資,跟他們換牛羊。甚至還可以跟他們換一些簡單的武器,雖然現在懷荒鎮的許多守備軍和外鎮兵都沒裝備齊全,可懷荒城其實還是有些武器的,不立即裝備全軍,也是為了加強對新兵的控製,不敢在完全掌控之些新軍之前。把他們武裝的太好。把武器賣給草原人,淩雲倒不太擔心他們反過來對付自己,畢竟奚和契丹在此時並不強大。在隋、突厥、高句麗的擠壓下,生存的很艱難,他們雖然有不少人口,可真正的戰士卻不多,往往一個大部落才三五千人戰士。跟他們做生意,不怕客大欺主,也不用擔心這些部落反對來對付淩雲。而且這次主動前往奚、契丹草原交易。也是傳播懷荒邊市的消息,邀請他們南來交易。


    除了派人前往東方的奚和契丹、霫幾個部族交易換取牛羊外。淩雲第二個解決糧食的問題是搶。


    不是搶突厥人也不是搶奚、契丹,更不是搶隋朝。淩雲的目標定位於燕山大青山一線的其它同行們,在長城內外,邊境線上存在著無數的山寨馬匪。想當年,慕容恪聲勢最大的時候,猛虎盟的加盟山寨勢力就多達千餘。對於猛虎盟來說,這些人既是同行,也是競爭對手,甚至還是仇敵。淩雲此時把目標對準他們,一是撿軟柿子捏,自猛虎盟上一次內訌後,北方已經沒有什麽強大的勢力了。雖然山賊馬幫多如牛毛,可基本上都是一盤散沙的狀態。平時互不統屬,個個占山為王。劫掠為生。如今淩雲手上可是有兩萬二千人的編製,雖然其實隻是個嚇人的數字,真正的可戰之兵沒幾個,可隨便拉出支人馬,也要比那些山寨強大多了。


    這個時候去掃蕩山寨,自然是沒有問題的。掃蕩山寨。搶奪他們的存糧,錢財。還能奪取他們的人口。當然,這也是淩雲對新軍的一種實戰訓練。要練出一支精兵來,光是每天操練,是練不出真正的精兵的,唯有經過實戰,才能練出真正的精兵。淩雲現在不敢主動去惹突厥人,那麽這些山寨正好拿來練手。何況,許多山寨其實當年都是猛虎盟成員,後來脫離出去。淩雲出征山寨,也有重振猛虎盟的聲勢意思。


    “山寨其實就跟老鼠洞一樣,每到冬季時節,你到田野裏挖鼠洞,總能挖到一洞的糧食。”淩雲笑著道,“當年這些山寨背叛了盟誓,如今我們再一個個殺回去,既能教訓他們,又能得糧,還能實戰練兵,一舉三得,何樂不為。”


    淩雲的這個計劃,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同意。死道友不死貧道,既然大家缺糧,那麽找其餘山寨開刀,既練兵又奪糧,何樂不為。


    第二天,淩雲又召開了聚義廳大會,會議上,淩雲沒費什麽力氣,就已經讓聚議廳和長老會雙雙通過了他的派商團往草原貿易和出兵掃蕩各個山寨的計劃。尤其是對於出兵其餘山寨的計劃,更是得到了一致的讚同。當年猛虎盟初成立時,也曾風光一時,可惜很快就內訌,分散了。裴增等盟中老人都很懷念那時的風光,他們可沒什麽江湖道義的想法,當初那些人背叛了盟約,如今有機會自然要討回來。


    裴增和幾位護法總管們,甚至主動請纓要帶兵出戰。


    不過淩雲倒沒有同意,出兵攻打其它山寨,雖然是個一舉雙得的行動,可也不能大意。而且,他也有意培養自己的人上位。盟中的那些老人,他並不想讓他們再掌握實權。


    在會議上,淩雲以入草原貿易易要老成持重有經驗的人帶隊為由,請出了裴增和拓跋橫刀帶隊,又派了兩位護法和三位總管帶人護衛,然後又派了蘇邕、程婁、羅鎰等一批南邊來的人,組成了一支多達三千多人的大商團,把倉庫裏大部份的貨物都帶上了,他們此行不但要深入奚、霫、契丹貿易,而且還負有宣傳懷荒邊市的重任,去邀請一路上遇到的部落南下懷荒來交易。


    而掃蕩諸山寨的行動,淩雲也打算以帳內軍為主,以外鎮兵為輔,進行輪戰掃蕩。


    北疆邊境上那麽多的山賊馬匪,就是一倉倉等待取走的糧食和陪練的靶子。先拿山寨練練手,正好為防備突厥做好熱身準備。


    ps:又是月初一號了,兄弟們手上有保底月票的投給木子吧!(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返大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藍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藍色並收藏重返大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