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爺,您這在軍中待了多少年了?”“嘿,你小子,打仗打累了吧?是不是想家人了?”“李爺,難道您不想嗎?”“臭小子。我早就沒有家人了,戰亂年代,能夠跟家人團聚是多麽令人奢望的一件事情啊。等這場仗打完,我就向將軍申請放你假,讓你好好地回趟家。”“李爺,您看這仗還得打多長時間?”“快了,自從來了那孫先生,我們這仗就有盼頭了,我估計馬上就要打完了。”
不光平原軍這邊這麽想,就連黃巾軍這邊也有些有經驗的老兵也是這麽想的,隻不過他們想的可能悲觀了一些,畢竟之前的兩次敗仗就發生在不久前。
“炳元,沒想到上次大戰這麽容易就被先生設計破壞掉了,本來就算不能贏得戰事,也要讓敵軍吃些苦頭,替死去的徐將軍討回一些,唉。”張燕說完搖了搖頭,顯得有些迷茫。
管亥也知道徐將軍很早就和張渠帥一起起義。當時兩人皆跟隨張牛角,在青冀兩州大範圍地進行活動,而且之前的戰績一直很輝煌,也讓張燕很早地便在黃巾軍中樹立了很高的威信。之後,張牛角在進攻癭陶時,被亂箭射中,受傷而死。張燕原本叫褚燕,張牛角死後當時就是張燕部下的徐和便與眾黃巾一起擁戴張燕,於是他便改姓張。張燕作戰勇武,身手敏捷且為事謹慎有謀略,所以在他的率領下自己這一支黃巾軍逐漸發展壯大。後來勢力擴展到青冀兩州,管亥也在被孫逸打敗不久後便加入了張燕軍。
在黃巾反抗朝廷的過程中,很多曾經與張燕並肩作戰的戰友都戰死了,徐和跟著他的時間算是比較長的了,如今身隕於此,張燕確實感到悲痛與迷茫。
管亥看著張燕有些失魂落魄的樣子,不禁開口勸道:“渠帥,徐將軍已然死了,但吾等不能坐以待斃啊,就算是為了徐將軍之仇,渠帥也應真做起來,率領吾等打敗此平原軍啊。”
張燕點了點頭,對管亥言道:“炳元,容吾自己在此好好想一想下一步該如何做。稍後吾等便一起商議下一步的計劃,這一次可是與平原最後的戰役了,絕不容有失。”“諾!”“奧,對了,炳元出去點清將士,做好動員,這決戰不可拖得時間太長了!”
管亥拱手一拜便走出了主營帳,然後急忙去往黃巾軍駐紮之地。畢竟此刻己軍的形勢他也知道,要想在決戰中占得先機,必須從現在其起就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先生,又要決戰了,不知道這一次先生又能如何?”
黃巾軍那邊早早地便有了動靜,而平原軍這邊也幾乎在同一時間來準備這場決戰。黃巾軍的軍營內,則是孫逸與李文建還有武安國等將領,大家都聚在一起商談這這最後一站的戰前部署。
孫逸之前都說過,這一場大戰隻要能贏下來,黃巾之圍便可解了。這則消息雖然讓很多人歡欣鼓舞,但接下來關於黃巾這最後一站的禦敵戰略卻讓每一個人都皺緊了眉頭,就連一直笑意連連的李文建今日也突然板著一張臉,說完一些關於黃巾可能采取的戰術後便不再說話了。
李文建關於黃巾會采用什麽戰術來打這最後的決戰基本上與孫逸之前所說的沒有差別,所以眾人也並沒有感到什麽新奇的,關鍵在於敵軍這種戰術怎麽解,說白了還是己軍人數上的劣勢該怎麽解決。
李文建不斷地看向孫逸,其實不光他在看孫逸,兩場仗下來早已對孫逸心服口服的眾將士們也是不斷地看著這位孫先生,希望他能有好的辦法來幫助他們贏取這最後一戰!
孫逸自己也有些頭疼,雖然心裏多少有點戰術計劃,但畢竟還不完善,不過自己時間也不多了,估計這黃巾軍應該也要馬上準備開戰這最後的生死戰了。
又過了一段讓人坐立不安的時間,李文建本想讓大家先去軍中操練,想讓自己和孫逸好好地在這裏想一下下一步的計劃,可此時孫逸終於開口了:“大家請吾言幾句。這黃巾雖然基本上會采用以正禦兵,步步為營的戰略,以人數多和利用吾軍兵分兩路的劣勢以此硬勝吾軍。然,此戰術雖然勝麵較大,但是大家想想,這必須是建立在敵軍以攻為主的基礎上才可實現。”
孫逸言及此,一旁的李文建畢竟也是做謀士的,首先反映了過來,說道:“嘯行是想說,吾等可采用主動進攻的戰略,打掉敵軍這一優勢?”
孫逸笑著點了點頭,說道:“不錯,吾與大家皆犯了一個錯誤,用我家鄉的話說就是‘思維定勢’,總是想著黃巾來勢洶洶,且是主動來攻打吾軍的。於是我們皆想著如何抵禦對方的進攻,從未想過去主動進攻黃巾軍。本來吾等在城外,可以與城內的兄弟們對黃巾構成一個掎角之勢,使得黃巾不敢輕舉妄動,然這兩次黃巾的分兵進攻已然破了這掎角之勢,使得對方進攻之下吾軍的掎角之勢便成了自己的一個弱勢,使得本來兵力就弱的我們難以徹底打垮敵軍。所以,這一次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要做得便是要主動進攻黃巾軍,讓城內的兄弟們與吾等一起,在此利用這犄角之勢,打黃巾一個措手不及。”
李文聽完不住地點頭,等孫逸說完後接著說道:“不錯,最後是來個突然襲擊,那麽夜戰最適合不過了,這事好好謀劃一下盡快實行!”
眾將士聽完也是一陣地摩拳擦掌,幾個人還小聲言道,“就知道先生有辦法,這次吾等又可再立一功了!”
眾將士離開營帳後,李文建這才湊過來,對著孫逸笑著言道:“嘯行之計不可能僅限於此,肯定有後話,雖然不能盡言於眾,但告訴我還是可以的吧?哈哈!”
孫逸看著李文建那稍顯得意的臉色,不冷不熱的說了句:“到時候文建兄便知道了。”便立刻走出了營帳,後麵的李文建頓時石化。
走出營帳的孫逸,喊了早已得到命令的武安國過來,對其言道:“此事務必傳達給城內的鮑韜將軍。汝見到他後便言及吾的名字,並親手將這封信交予他!”
“諾!先生放心,此事武安國拚死辦好!”“不能拚死,汝死了這次決戰可是少了一個可以擔當重任的人了。”武安國聞言抬頭看了眼孫逸,拱手一拜便匆匆出了營地。
不光平原軍這邊這麽想,就連黃巾軍這邊也有些有經驗的老兵也是這麽想的,隻不過他們想的可能悲觀了一些,畢竟之前的兩次敗仗就發生在不久前。
“炳元,沒想到上次大戰這麽容易就被先生設計破壞掉了,本來就算不能贏得戰事,也要讓敵軍吃些苦頭,替死去的徐將軍討回一些,唉。”張燕說完搖了搖頭,顯得有些迷茫。
管亥也知道徐將軍很早就和張渠帥一起起義。當時兩人皆跟隨張牛角,在青冀兩州大範圍地進行活動,而且之前的戰績一直很輝煌,也讓張燕很早地便在黃巾軍中樹立了很高的威信。之後,張牛角在進攻癭陶時,被亂箭射中,受傷而死。張燕原本叫褚燕,張牛角死後當時就是張燕部下的徐和便與眾黃巾一起擁戴張燕,於是他便改姓張。張燕作戰勇武,身手敏捷且為事謹慎有謀略,所以在他的率領下自己這一支黃巾軍逐漸發展壯大。後來勢力擴展到青冀兩州,管亥也在被孫逸打敗不久後便加入了張燕軍。
在黃巾反抗朝廷的過程中,很多曾經與張燕並肩作戰的戰友都戰死了,徐和跟著他的時間算是比較長的了,如今身隕於此,張燕確實感到悲痛與迷茫。
管亥看著張燕有些失魂落魄的樣子,不禁開口勸道:“渠帥,徐將軍已然死了,但吾等不能坐以待斃啊,就算是為了徐將軍之仇,渠帥也應真做起來,率領吾等打敗此平原軍啊。”
張燕點了點頭,對管亥言道:“炳元,容吾自己在此好好想一想下一步該如何做。稍後吾等便一起商議下一步的計劃,這一次可是與平原最後的戰役了,絕不容有失。”“諾!”“奧,對了,炳元出去點清將士,做好動員,這決戰不可拖得時間太長了!”
管亥拱手一拜便走出了主營帳,然後急忙去往黃巾軍駐紮之地。畢竟此刻己軍的形勢他也知道,要想在決戰中占得先機,必須從現在其起就要做好萬全的準備。
“先生,又要決戰了,不知道這一次先生又能如何?”
黃巾軍那邊早早地便有了動靜,而平原軍這邊也幾乎在同一時間來準備這場決戰。黃巾軍的軍營內,則是孫逸與李文建還有武安國等將領,大家都聚在一起商談這這最後一站的戰前部署。
孫逸之前都說過,這一場大戰隻要能贏下來,黃巾之圍便可解了。這則消息雖然讓很多人歡欣鼓舞,但接下來關於黃巾這最後一站的禦敵戰略卻讓每一個人都皺緊了眉頭,就連一直笑意連連的李文建今日也突然板著一張臉,說完一些關於黃巾可能采取的戰術後便不再說話了。
李文建關於黃巾會采用什麽戰術來打這最後的決戰基本上與孫逸之前所說的沒有差別,所以眾人也並沒有感到什麽新奇的,關鍵在於敵軍這種戰術怎麽解,說白了還是己軍人數上的劣勢該怎麽解決。
李文建不斷地看向孫逸,其實不光他在看孫逸,兩場仗下來早已對孫逸心服口服的眾將士們也是不斷地看著這位孫先生,希望他能有好的辦法來幫助他們贏取這最後一戰!
孫逸自己也有些頭疼,雖然心裏多少有點戰術計劃,但畢竟還不完善,不過自己時間也不多了,估計這黃巾軍應該也要馬上準備開戰這最後的生死戰了。
又過了一段讓人坐立不安的時間,李文建本想讓大家先去軍中操練,想讓自己和孫逸好好地在這裏想一下下一步的計劃,可此時孫逸終於開口了:“大家請吾言幾句。這黃巾雖然基本上會采用以正禦兵,步步為營的戰略,以人數多和利用吾軍兵分兩路的劣勢以此硬勝吾軍。然,此戰術雖然勝麵較大,但是大家想想,這必須是建立在敵軍以攻為主的基礎上才可實現。”
孫逸言及此,一旁的李文建畢竟也是做謀士的,首先反映了過來,說道:“嘯行是想說,吾等可采用主動進攻的戰略,打掉敵軍這一優勢?”
孫逸笑著點了點頭,說道:“不錯,吾與大家皆犯了一個錯誤,用我家鄉的話說就是‘思維定勢’,總是想著黃巾來勢洶洶,且是主動來攻打吾軍的。於是我們皆想著如何抵禦對方的進攻,從未想過去主動進攻黃巾軍。本來吾等在城外,可以與城內的兄弟們對黃巾構成一個掎角之勢,使得黃巾不敢輕舉妄動,然這兩次黃巾的分兵進攻已然破了這掎角之勢,使得對方進攻之下吾軍的掎角之勢便成了自己的一個弱勢,使得本來兵力就弱的我們難以徹底打垮敵軍。所以,這一次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要做得便是要主動進攻黃巾軍,讓城內的兄弟們與吾等一起,在此利用這犄角之勢,打黃巾一個措手不及。”
李文聽完不住地點頭,等孫逸說完後接著說道:“不錯,最後是來個突然襲擊,那麽夜戰最適合不過了,這事好好謀劃一下盡快實行!”
眾將士聽完也是一陣地摩拳擦掌,幾個人還小聲言道,“就知道先生有辦法,這次吾等又可再立一功了!”
眾將士離開營帳後,李文建這才湊過來,對著孫逸笑著言道:“嘯行之計不可能僅限於此,肯定有後話,雖然不能盡言於眾,但告訴我還是可以的吧?哈哈!”
孫逸看著李文建那稍顯得意的臉色,不冷不熱的說了句:“到時候文建兄便知道了。”便立刻走出了營帳,後麵的李文建頓時石化。
走出營帳的孫逸,喊了早已得到命令的武安國過來,對其言道:“此事務必傳達給城內的鮑韜將軍。汝見到他後便言及吾的名字,並親手將這封信交予他!”
“諾!先生放心,此事武安國拚死辦好!”“不能拚死,汝死了這次決戰可是少了一個可以擔當重任的人了。”武安國聞言抬頭看了眼孫逸,拱手一拜便匆匆出了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