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亥帶著這數十人趁著北海城那邊還一片混亂急忙趕路,每個在逃的人都希望盡早與張燕將軍那邊聯係上。(.好看的小說)
而因為管亥的逃跑抓狂的宗寶則是在安頓好軍營內的事務後帶兵直追,不過當他追至城門口時,自己也有些傻眼了,因為他自己也意識到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為什麽北海城的守衛沒有將那些逃走的黃巾軍攔住?
想到此,就要靠近北海城門的宗寶突然做出了一個自認為很聰明的決定,那就是得出了一個結論,這些逃走的黃巾並沒有出城,如果自己帶領出去搜捕他們,那麽自己就中了這些人的調虎離山之計了。
“李應,汝去城門口帶個話,從現在起出城這都要認真嚴查,不能隨意讓人出城,尤其是注意一些表現得急忙出城,類似黃巾軍的人!”“諾!”
“諸位,那黃巾軍應當不會就這麽容易出城,所以吾料想,那些人肯定還在北海城內,所以吾等不能中計,諸位當隨吾搜尋城內!”“諾!”
然後一眾人等便在宗寶的帶領下開始挨家挨搜尋管亥等人的下落。
正當宗寶等人忙得不亦樂乎時,北海城李府內,有一個人正在發牢騷。(.無彈窗廣告)
“嘯行,這個忙吾是幫了你了,可如今汝之計策還不知道能不能行,結果吾已經被你拖下水了。現在可好,等孔大人一回來,一查就會發現這黃巾逃兵能如此容易地跑出城外,肯定會看出這守衛有問題,或者是接到了什麽人的錯誤命令。到時候,不管你計劃成沒成行,吾就被汝害慘了。”
“文建兄,孔大人如今在青州府,等回來此事已經冷卻,不可能會去關心這個事情的,而且到時候北海城‘大敵當前’,孔大人不會在那個時候去關心怎麽讓黃巾逃出去的,而是關心怎麽去禦敵。”
聽孫逸說完此話,李文建心中再次有些擔憂,想了想還是問道:“嘯行,汝當真相信那張燕,他可是黃巾軍首領,嘯行又跟他不熟,又如何如此信任他?”
孫逸聽後隻是笑了笑,淡淡言道:“張燕雖然隻是黃巾,但也是普通大漢百姓,更是誠信之人,此人吾與其無甚來往,然卻能看出此人絕對可靠,是個大丈夫!”
李文建聽後不但沒有一臉崇拜地看向孫逸,反而後背有些發涼,“這一看就能知道此人是不是個人物,這也太那啥了吧。吾與其也算認識有些日子了,那豈不是他對吾的了解已經是無所不知了?”
李文建想到此更是有一股後怕的感覺,也不跟孫逸打招呼,急忙出了會客廳。
“哎?文建兄,等等,吾還有事要與汝商議呢?哎,不是?”孫逸一臉古怪地看著急忙離去的李文建,百思不得其解。
與此同時,城外居然還有另外一撥人,牽著數匹馬,朝著洛陽的方向疾馳而去。
青州州牧府,孔融正在與一名老者進行交談,此時若外麵進來一人,便能看到此刻屋內的兩人正相談甚歡。
孔融此時可能也看到自己麵前的這位青州州牧心情有些好,便試探性地開口道:“劉大人,吾今日今日來有一要事,還是需要州牧大人的見教的。”
“北海,汝即使不說,吾都要提起了。這次你們北海城為朝廷抗擊黃巾有功,而且有大功,吾一定稟明朝廷,好好地重賞汝等!”說完繼續笑了笑,這自己州內抗擊黃巾由此成就,自己這做州牧的自然也是倍兒有麵子。
“大人,此事雖然是北海城之為,然也是吾大漢朝廷之福所致。吾等所做甚微,前線浴血奮戰的眾將士才是有功之人。”
“北海,汝還是太謙虛了。有功就是有功,這北海城為朝廷立了這麽一大功,難道汝還要讓吾去獎賞那些吾都見不到的士卒,反而忽略了你這北海相不成?”
孔融聞此也不再說話,目前黃巾禍亂,大漢朝廷初穩,這朝廷獎賞什麽的本來就是難以言明之事,所以他自己也不是十分得在意,這次來可是為了一件重大的事情。
“大人,吾此次來便是想請您向朝廷諫言,這北海城內近十萬黃巾俘虜的對待問題。”孔融說出此話,心裏也會很沒有底的,但說話的口氣很穩重。
“這些俘虜還有什麽好說的,朝廷早就有了律法,這些人就是賊,是禍亂朝廷天下的十惡不赦之叛賊,必須全部殺掉才可忠於吾大漢皇朝!”
孔融聞言更是下了一跳,他也知道赦免這黃巾俘虜的可能性不高,尤其是那些黃巾士卒。但萬萬沒有想到,這州牧居然要殺掉這十萬黃巾百姓,自己本來是想征得州牧的支持,盡量減輕對於那些黃巾百姓的處罰,可以通過州牧得到朝廷的寬恕,沒想到這州牧居然是如此地痛恨黃巾。
看著州牧還在自己麵前不斷地訴說自己對於黃巾的恨意,孔融知道自己是白來一趟了,但不知為什麽,自己卻不想就這麽回去。
回到了州牧為其安排好的住所,孔融有些哭笑,因為自己居然是因為曾經孫逸在自己麵前表現出來的對於那些黃巾百姓的態度,使得自己這次無論如何都不想帶著這種結果回北海城。
“反正現在北海城近期不可能有什麽大事,而且在這裏托得時間久了,或許會出現轉機也不一定。畢竟是十萬的尋常百姓,哪怕讓我不管北海事物住上一年,也是值得的。”
想通的孔融便打定了常住下去的主意,心安理得的在這州牧府暫住了下來。
一個月匆匆而過,在這一個月裏,宗寶搜遍了整個北海城,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而且因此北海城還嚴禁隨意出城了一個月,搞得北海城民怨沸騰,最終在李文建的一頓批評下,宗寶終於接受了管亥等人早已逃脫的事實。
當然,這一個月,孔融也堅持了下來,在州牧府白吃白住了一個月,自己也與州牧的關係有了很大的提升,孔融自己終於看到了一絲希望。
管亥也與張燕順利回合,張燕在與管亥的交談中慢慢知道了孫逸的具體計劃,自己有感於孫逸如此的恩情,張燕當即便於管亥等人做好了再次出戰北海城的準備。
而此時,洛陽城內,在一個不大不小的府邸內,一個人接到了遠在北海的孫逸所寫的書信。
而因為管亥的逃跑抓狂的宗寶則是在安頓好軍營內的事務後帶兵直追,不過當他追至城門口時,自己也有些傻眼了,因為他自己也意識到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為什麽北海城的守衛沒有將那些逃走的黃巾軍攔住?
想到此,就要靠近北海城門的宗寶突然做出了一個自認為很聰明的決定,那就是得出了一個結論,這些逃走的黃巾並沒有出城,如果自己帶領出去搜捕他們,那麽自己就中了這些人的調虎離山之計了。
“李應,汝去城門口帶個話,從現在起出城這都要認真嚴查,不能隨意讓人出城,尤其是注意一些表現得急忙出城,類似黃巾軍的人!”“諾!”
“諸位,那黃巾軍應當不會就這麽容易出城,所以吾料想,那些人肯定還在北海城內,所以吾等不能中計,諸位當隨吾搜尋城內!”“諾!”
然後一眾人等便在宗寶的帶領下開始挨家挨搜尋管亥等人的下落。
正當宗寶等人忙得不亦樂乎時,北海城李府內,有一個人正在發牢騷。(.無彈窗廣告)
“嘯行,這個忙吾是幫了你了,可如今汝之計策還不知道能不能行,結果吾已經被你拖下水了。現在可好,等孔大人一回來,一查就會發現這黃巾逃兵能如此容易地跑出城外,肯定會看出這守衛有問題,或者是接到了什麽人的錯誤命令。到時候,不管你計劃成沒成行,吾就被汝害慘了。”
“文建兄,孔大人如今在青州府,等回來此事已經冷卻,不可能會去關心這個事情的,而且到時候北海城‘大敵當前’,孔大人不會在那個時候去關心怎麽讓黃巾逃出去的,而是關心怎麽去禦敵。”
聽孫逸說完此話,李文建心中再次有些擔憂,想了想還是問道:“嘯行,汝當真相信那張燕,他可是黃巾軍首領,嘯行又跟他不熟,又如何如此信任他?”
孫逸聽後隻是笑了笑,淡淡言道:“張燕雖然隻是黃巾,但也是普通大漢百姓,更是誠信之人,此人吾與其無甚來往,然卻能看出此人絕對可靠,是個大丈夫!”
李文建聽後不但沒有一臉崇拜地看向孫逸,反而後背有些發涼,“這一看就能知道此人是不是個人物,這也太那啥了吧。吾與其也算認識有些日子了,那豈不是他對吾的了解已經是無所不知了?”
李文建想到此更是有一股後怕的感覺,也不跟孫逸打招呼,急忙出了會客廳。
“哎?文建兄,等等,吾還有事要與汝商議呢?哎,不是?”孫逸一臉古怪地看著急忙離去的李文建,百思不得其解。
與此同時,城外居然還有另外一撥人,牽著數匹馬,朝著洛陽的方向疾馳而去。
青州州牧府,孔融正在與一名老者進行交談,此時若外麵進來一人,便能看到此刻屋內的兩人正相談甚歡。
孔融此時可能也看到自己麵前的這位青州州牧心情有些好,便試探性地開口道:“劉大人,吾今日今日來有一要事,還是需要州牧大人的見教的。”
“北海,汝即使不說,吾都要提起了。這次你們北海城為朝廷抗擊黃巾有功,而且有大功,吾一定稟明朝廷,好好地重賞汝等!”說完繼續笑了笑,這自己州內抗擊黃巾由此成就,自己這做州牧的自然也是倍兒有麵子。
“大人,此事雖然是北海城之為,然也是吾大漢朝廷之福所致。吾等所做甚微,前線浴血奮戰的眾將士才是有功之人。”
“北海,汝還是太謙虛了。有功就是有功,這北海城為朝廷立了這麽一大功,難道汝還要讓吾去獎賞那些吾都見不到的士卒,反而忽略了你這北海相不成?”
孔融聞此也不再說話,目前黃巾禍亂,大漢朝廷初穩,這朝廷獎賞什麽的本來就是難以言明之事,所以他自己也不是十分得在意,這次來可是為了一件重大的事情。
“大人,吾此次來便是想請您向朝廷諫言,這北海城內近十萬黃巾俘虜的對待問題。”孔融說出此話,心裏也會很沒有底的,但說話的口氣很穩重。
“這些俘虜還有什麽好說的,朝廷早就有了律法,這些人就是賊,是禍亂朝廷天下的十惡不赦之叛賊,必須全部殺掉才可忠於吾大漢皇朝!”
孔融聞言更是下了一跳,他也知道赦免這黃巾俘虜的可能性不高,尤其是那些黃巾士卒。但萬萬沒有想到,這州牧居然要殺掉這十萬黃巾百姓,自己本來是想征得州牧的支持,盡量減輕對於那些黃巾百姓的處罰,可以通過州牧得到朝廷的寬恕,沒想到這州牧居然是如此地痛恨黃巾。
看著州牧還在自己麵前不斷地訴說自己對於黃巾的恨意,孔融知道自己是白來一趟了,但不知為什麽,自己卻不想就這麽回去。
回到了州牧為其安排好的住所,孔融有些哭笑,因為自己居然是因為曾經孫逸在自己麵前表現出來的對於那些黃巾百姓的態度,使得自己這次無論如何都不想帶著這種結果回北海城。
“反正現在北海城近期不可能有什麽大事,而且在這裏托得時間久了,或許會出現轉機也不一定。畢竟是十萬的尋常百姓,哪怕讓我不管北海事物住上一年,也是值得的。”
想通的孔融便打定了常住下去的主意,心安理得的在這州牧府暫住了下來。
一個月匆匆而過,在這一個月裏,宗寶搜遍了整個北海城,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而且因此北海城還嚴禁隨意出城了一個月,搞得北海城民怨沸騰,最終在李文建的一頓批評下,宗寶終於接受了管亥等人早已逃脫的事實。
當然,這一個月,孔融也堅持了下來,在州牧府白吃白住了一個月,自己也與州牧的關係有了很大的提升,孔融自己終於看到了一絲希望。
管亥也與張燕順利回合,張燕在與管亥的交談中慢慢知道了孫逸的具體計劃,自己有感於孫逸如此的恩情,張燕當即便於管亥等人做好了再次出戰北海城的準備。
而此時,洛陽城內,在一個不大不小的府邸內,一個人接到了遠在北海的孫逸所寫的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