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交易所風雲
1890德意誌霸權之路 作者:自由有多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新的一周開始了。
周一上午,布萊希羅德特意親自來到柏林交易所的大廳裏,在眾人的關注中,他專心的向自己的交易員下達買入的指令。亨舍爾對於布萊希羅德親自跑到交易所感到十分奇怪,要知道這個老家夥因為聽力問題已經有三年時間沒有踏入交易所的大門了。當他皺著眉頭,隔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從遠處迷茫的看向布萊希羅德時,布萊希羅德恰好向他投去了從容的一瞥。那自信的眼神刹那間便讓亨舍爾充滿了恐懼。
這一次,布萊希羅德的確是懷著必勝的信心,他希望在成功收割包括貼現公司和德意誌銀行在內的普魯士金融資本後,使羅斯柴爾德財團領導的英國和德國資本聯手德累斯頓銀行和達姆施塔特商業銀行,共同掌控德國西部的信貸市場。
德意誌銀行、貼現公司、德累斯頓銀行和達姆施塔特商業銀行雖然被統稱為德國四大商業銀行,但四家銀行中隻有前兩家是屬於普魯士的銀行,後麵兩家分別代表了薩克森工商資本和黑森天主教資本,他們和英國乃至法國金融界有著密切的關係。
早在德國統一前,德累斯頓銀行和達姆施塔特商業銀行便已經滲透至普魯士中西部地區,尤其在工商業發達的威斯特伐裏亞天主教地區,達姆施塔特商業銀行在一般性工商業貸款中更是占據了統治地位。
1870年年底,在普法戰爭勝利在望的時刻,德意誌銀行在柏林宣告成立。這是一家主要由普魯士中部和東部的新教工商資本和容克莊園主共同發起成立的商業銀行,1873年後,由於吸納了高達10億馬克的從普法戰爭賠款劃撥出來的傷殘基金等政府存款,從而開啟了快速擴張之路。
1880年代,工業經濟蓬勃發展的德國西部地區成為德國各大銀行爭相角力的重中之重。
在這一背景下,來自薩克森的德累斯頓銀行,來黑森的達姆施塔特商業銀行和代表英國或者說羅斯柴爾德家族利益的布萊希羅德私人銀行,代表德國西部威斯特伐裏亞地區猶太資本的沙夫豪森銀行以及沿北海地區原漢薩城市的猶太資本,這五支重要力量結成聯盟,共同對抗德意誌銀行和包括貼現公司在內的傳統普魯士銀行在西部的擴張。
1888年,漢堡議會和帝國銀行經過艱難的談判,正式接受帝國馬克作為該城市的唯一貨幣,從而結束了漢堡長達200年之久的主權貨幣曆史。這也標誌著德國西部地區的傳統金融勢力終於向新生的普魯士強權資本低下了高貴的頭顱。
另一方麵,這也促使達姆施塔特商業銀行進一步向英國資本靠攏,和布萊希羅德的關係日益緊密。
德國當前的金融勢力鬥爭不是猶太資本和容克資本的鬥爭,也不是天主教和新教資本的鬥爭,而是帝國的統一打破了舊有的金融勢力格局,是一種自發的金融業再整合的過程。
1890年的經濟危機,本來是一次很好的整合機會,但是由於英國資本的介入,以及劇烈的政治動蕩反而讓德意誌銀行一方損失慘重,德國的工業崛起也被延緩了五年之久。
……
布萊希羅德的確有自信的本錢,內森爵士和索爾斯伯裏會晤的成果,他已然知曉。
他和內森都確信,在國家的榮譽和一宗不太重要的經濟利益麵前,驕傲的德國皇帝和他的大臣以及好勝的議員們一定會選擇前者。
更何況,英國的外交部也不是吃素的,英國駐柏林大使羅素勳爵是英國老牌外交官,其家族和羅斯柴爾德家族有著密切的經濟往來。
在內森看來,他如此煞費苦心的以有心算無心,絕不會有任何閃失。
柏林交易所的大廳裏人頭攢動,在布萊希羅德高調大筆買入後,人們也開始更加放心的追高買入,處處彌漫著瘋狂的投機氣氛。
“我害怕了嗎?我不應該害怕。”人群中的亨舍爾在和布萊希羅德對望一眼後,陷入了複雜而痛苦的思考。
眼前瘋狂的場景讓他聞到了一絲血腥的氣味,他的直覺一向很準。但理智又告訴他,布萊希羅德看向他的那一眼,擺明是在“恐嚇”他,讓他不敢追高買進。
在猶豫的幾分鍾時間裏,市場繼續飆漲,幾乎一刹那時間,亨舍爾便做出了決斷,放棄追高。
亨舍爾依靠其準確的判斷曾數次挽救了貼現公司,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
雖然,他不知道布萊希羅德背後有什麽陰謀,但預期冒險在市場追高買進,不如買入風險更小的阿根廷公債。因為假如巴林銀行危機能成功化解的話,後者的收益更大而風險更小;假如巴林銀行危機不能化解,那麽此時追高買入股票的風險依然大於買入阿根廷公債。
接下來的一周時間裏,柏林和法蘭克福交易所換手率巨大,交投極其活躍,布萊希羅德極其盟友更是大量買進賣出,使得外人難以判斷他們到底買入了多少籌碼。
與此同時,貼現公司則分別在倫敦和布宜諾斯艾利斯兩個市場同時買進阿根廷公債。公債價格隨即迅速攀升到80金比索一線,上漲15%。貼現公司的平均買入價格是74金比索,賬麵浮贏已達8%。
周四下午,英格蘭銀行突然宣布將投入300萬英鎊巨款,為巴林銀行提供流動性。雖然援助的具體條款沒有透露,但這足以表明巴林銀行破產危機宣告結束。
周五和周六兩日,從倫敦到巴黎再到柏林,整個歐洲股市漲聲一片。
與此相反,阿根廷公債的價格卻不升反降,因為阿根廷發生政變,羅加將軍放逐了原總統馬科西斯登上了總統寶座。羅加將軍上台後,先是宣布布宜諾斯艾利斯戒嚴,取消了一切反對派政治集會,接著又以強硬手段收回了前政府曾經廉價出售的土地。
這兩項舉措下來,市場紛紛擔心羅加總統會不會鋌而走險宣布暫停償付公債,於是倫敦交易所的阿根廷公債價格應聲下跌10個比索。再次回到了亨舍爾買入均價的下方。
漢澤曼收到赫森發來的消息後,先是慶幸自己沒有沒趕上馬克西斯總統前一波的土地拍賣,而後卻又不得不為自己手中的阿根廷公債擔心。
一周時間,柏林交易所的德國股票平均價格上漲了15%,自己買入的阿根廷公債卻被套牢了5%。
同樣是在這一周的時間裏,布萊希羅德集團卻邊買邊賣,出清了手中大部分籌碼,尤其是最後的兩個交易日,更是大肆賣出。他們的賣出行動雖然對市場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但在大部分投資者看來巴林銀行危機化解就意味著歐洲大陸的流動性將得到徹底改善。
在遠期德國經濟擁有強大利好支撐的情況下,柏林股市和法蘭克福股市的這波15%的上漲即便是看成恢複性上漲也不算過分。因此,布萊希羅德的大肆賣出雖然阻止了市場的進一步瘋狂上漲,但大部分投資人卻並不認為此時買入會有什麽風險,反而踴躍接盤,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買入時機。
畢竟在成熟的投資者看來,布萊希羅德不是股神,看走眼的事情也是經常有的。更何況,德意誌銀行以及其他眾多投資銀行都在大筆買入,所以很難說誰對誰錯。
與此同時,另一場歐洲最高層次的外交暗戰也在不知不覺中展開了。
周一上午,布萊希羅德特意親自來到柏林交易所的大廳裏,在眾人的關注中,他專心的向自己的交易員下達買入的指令。亨舍爾對於布萊希羅德親自跑到交易所感到十分奇怪,要知道這個老家夥因為聽力問題已經有三年時間沒有踏入交易所的大門了。當他皺著眉頭,隔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從遠處迷茫的看向布萊希羅德時,布萊希羅德恰好向他投去了從容的一瞥。那自信的眼神刹那間便讓亨舍爾充滿了恐懼。
這一次,布萊希羅德的確是懷著必勝的信心,他希望在成功收割包括貼現公司和德意誌銀行在內的普魯士金融資本後,使羅斯柴爾德財團領導的英國和德國資本聯手德累斯頓銀行和達姆施塔特商業銀行,共同掌控德國西部的信貸市場。
德意誌銀行、貼現公司、德累斯頓銀行和達姆施塔特商業銀行雖然被統稱為德國四大商業銀行,但四家銀行中隻有前兩家是屬於普魯士的銀行,後麵兩家分別代表了薩克森工商資本和黑森天主教資本,他們和英國乃至法國金融界有著密切的關係。
早在德國統一前,德累斯頓銀行和達姆施塔特商業銀行便已經滲透至普魯士中西部地區,尤其在工商業發達的威斯特伐裏亞天主教地區,達姆施塔特商業銀行在一般性工商業貸款中更是占據了統治地位。
1870年年底,在普法戰爭勝利在望的時刻,德意誌銀行在柏林宣告成立。這是一家主要由普魯士中部和東部的新教工商資本和容克莊園主共同發起成立的商業銀行,1873年後,由於吸納了高達10億馬克的從普法戰爭賠款劃撥出來的傷殘基金等政府存款,從而開啟了快速擴張之路。
1880年代,工業經濟蓬勃發展的德國西部地區成為德國各大銀行爭相角力的重中之重。
在這一背景下,來自薩克森的德累斯頓銀行,來黑森的達姆施塔特商業銀行和代表英國或者說羅斯柴爾德家族利益的布萊希羅德私人銀行,代表德國西部威斯特伐裏亞地區猶太資本的沙夫豪森銀行以及沿北海地區原漢薩城市的猶太資本,這五支重要力量結成聯盟,共同對抗德意誌銀行和包括貼現公司在內的傳統普魯士銀行在西部的擴張。
1888年,漢堡議會和帝國銀行經過艱難的談判,正式接受帝國馬克作為該城市的唯一貨幣,從而結束了漢堡長達200年之久的主權貨幣曆史。這也標誌著德國西部地區的傳統金融勢力終於向新生的普魯士強權資本低下了高貴的頭顱。
另一方麵,這也促使達姆施塔特商業銀行進一步向英國資本靠攏,和布萊希羅德的關係日益緊密。
德國當前的金融勢力鬥爭不是猶太資本和容克資本的鬥爭,也不是天主教和新教資本的鬥爭,而是帝國的統一打破了舊有的金融勢力格局,是一種自發的金融業再整合的過程。
1890年的經濟危機,本來是一次很好的整合機會,但是由於英國資本的介入,以及劇烈的政治動蕩反而讓德意誌銀行一方損失慘重,德國的工業崛起也被延緩了五年之久。
……
布萊希羅德的確有自信的本錢,內森爵士和索爾斯伯裏會晤的成果,他已然知曉。
他和內森都確信,在國家的榮譽和一宗不太重要的經濟利益麵前,驕傲的德國皇帝和他的大臣以及好勝的議員們一定會選擇前者。
更何況,英國的外交部也不是吃素的,英國駐柏林大使羅素勳爵是英國老牌外交官,其家族和羅斯柴爾德家族有著密切的經濟往來。
在內森看來,他如此煞費苦心的以有心算無心,絕不會有任何閃失。
柏林交易所的大廳裏人頭攢動,在布萊希羅德高調大筆買入後,人們也開始更加放心的追高買入,處處彌漫著瘋狂的投機氣氛。
“我害怕了嗎?我不應該害怕。”人群中的亨舍爾在和布萊希羅德對望一眼後,陷入了複雜而痛苦的思考。
眼前瘋狂的場景讓他聞到了一絲血腥的氣味,他的直覺一向很準。但理智又告訴他,布萊希羅德看向他的那一眼,擺明是在“恐嚇”他,讓他不敢追高買進。
在猶豫的幾分鍾時間裏,市場繼續飆漲,幾乎一刹那時間,亨舍爾便做出了決斷,放棄追高。
亨舍爾依靠其準確的判斷曾數次挽救了貼現公司,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
雖然,他不知道布萊希羅德背後有什麽陰謀,但預期冒險在市場追高買進,不如買入風險更小的阿根廷公債。因為假如巴林銀行危機能成功化解的話,後者的收益更大而風險更小;假如巴林銀行危機不能化解,那麽此時追高買入股票的風險依然大於買入阿根廷公債。
接下來的一周時間裏,柏林和法蘭克福交易所換手率巨大,交投極其活躍,布萊希羅德極其盟友更是大量買進賣出,使得外人難以判斷他們到底買入了多少籌碼。
與此同時,貼現公司則分別在倫敦和布宜諾斯艾利斯兩個市場同時買進阿根廷公債。公債價格隨即迅速攀升到80金比索一線,上漲15%。貼現公司的平均買入價格是74金比索,賬麵浮贏已達8%。
周四下午,英格蘭銀行突然宣布將投入300萬英鎊巨款,為巴林銀行提供流動性。雖然援助的具體條款沒有透露,但這足以表明巴林銀行破產危機宣告結束。
周五和周六兩日,從倫敦到巴黎再到柏林,整個歐洲股市漲聲一片。
與此相反,阿根廷公債的價格卻不升反降,因為阿根廷發生政變,羅加將軍放逐了原總統馬科西斯登上了總統寶座。羅加將軍上台後,先是宣布布宜諾斯艾利斯戒嚴,取消了一切反對派政治集會,接著又以強硬手段收回了前政府曾經廉價出售的土地。
這兩項舉措下來,市場紛紛擔心羅加總統會不會鋌而走險宣布暫停償付公債,於是倫敦交易所的阿根廷公債價格應聲下跌10個比索。再次回到了亨舍爾買入均價的下方。
漢澤曼收到赫森發來的消息後,先是慶幸自己沒有沒趕上馬克西斯總統前一波的土地拍賣,而後卻又不得不為自己手中的阿根廷公債擔心。
一周時間,柏林交易所的德國股票平均價格上漲了15%,自己買入的阿根廷公債卻被套牢了5%。
同樣是在這一周的時間裏,布萊希羅德集團卻邊買邊賣,出清了手中大部分籌碼,尤其是最後的兩個交易日,更是大肆賣出。他們的賣出行動雖然對市場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但在大部分投資者看來巴林銀行危機化解就意味著歐洲大陸的流動性將得到徹底改善。
在遠期德國經濟擁有強大利好支撐的情況下,柏林股市和法蘭克福股市的這波15%的上漲即便是看成恢複性上漲也不算過分。因此,布萊希羅德的大肆賣出雖然阻止了市場的進一步瘋狂上漲,但大部分投資人卻並不認為此時買入會有什麽風險,反而踴躍接盤,因為他們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買入時機。
畢竟在成熟的投資者看來,布萊希羅德不是股神,看走眼的事情也是經常有的。更何況,德意誌銀行以及其他眾多投資銀行都在大筆買入,所以很難說誰對誰錯。
與此同時,另一場歐洲最高層次的外交暗戰也在不知不覺中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