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法國
1890德意誌霸權之路 作者:自由有多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法國政府明確表明了自身的立場,但俄國卻仍在努力籠絡法國,希望能在德國的背後捅上一刀。為此,俄國外長吉爾斯不顧年邁多病,親自趕赴巴黎,他是代表亞曆山大三世沙皇本人來進行這次訪問的。
法國總理弗雷西內以極高的規格接待了吉爾斯一行,之後雙方在凡爾賽宮進行了長達兩個小時的密談。
“總理閣下,這次我代表沙皇陛下前來巴黎實為尋求友邦的真誠援助。”吉爾斯說話從容中略帶謙恭,讓人聽起來很有好感。
弗雷西內微笑道:“法俄兩國在歐洲許多的重大問題上有著共同的立場,而且近年來,兩國的貿易和經濟聯係不斷加強,這是兩國未來進一步增進了解,加深關係的保障。不過,在波蘭問題上,我國政府的態度是鮮明的,對於波蘭人民追求主權和獨立的行動,我們在道義上表示支持。”
聽了弗雷西內的話,吉爾斯微微一笑,這法國總理不是職業外交家,說話的老練程度到底是差了一點。自己都還沒提出問題,對方就迫不及待的加以說明,這明顯是不合時宜的。
“總理閣下果然快人快語。”吉爾斯笑意中流露著欣賞和讚許,“不過,有些問題我們兩國不僅有著共同的利益,而且是唇齒相依的。在如何麵對德國的問題上,貴國和我國可以說是唇齒相依的,尤其是當下德國人利用波蘭的問題把中歐的局勢攪翻了天。(.好看的小說)您覺得呢?”
“沙皇陛下對於自己的軍隊如此沒有信心嗎?”弗雷西內笑道。
吉爾斯同樣“嗬嗬”一笑,開口道:“我國的陸軍近年來進行了大規模的改良,實力提升極大,在波蘭的四十萬大軍全部裝備了三年前從貴國采購的無煙火藥步槍,訓練有素,士氣高昂,斷然不會懼怕任何對手。所以,我們擔心的並非陸上的戰鬥,而是擔心來自海上的威脅。我們擔心的是,如果德國的海軍艦隊封鎖了芬蘭灣和裏加灣,那麽我國和貴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的貿易就要受到極大的損害。俄國的工業基礎薄弱,很多武器彈藥和戰略物資都需要進口,一旦海路封閉,同時土耳其以中立為由關閉黑海海峽,那麽我國就算不被德奧兩國擊敗,也會被海上的封鎖困死。”
說到這兒,吉爾斯停了下來,等待翻譯先把這一段轉述過去。
之後,他繼續道:“法國擁有世界第二的強大海軍,如果法俄兩國結盟,那麽不僅俄國不會再遭受封鎖,相反,我們的海軍還可以徹底封鎖德國的海岸,讓糧食無法自給的德國首先招架不住。這個建議,不知總理閣下意下如何?”
“嗬嗬”,弗雷西內笑了笑說道:“外長閣下又在給我兜圈子、下絆子了,我都說過法國在貴國和波蘭的戰爭中隻能采取中立,難道海軍作戰就不需要宣戰嗎?”
“和德國宣戰和波蘭並無直接關係,何況法德之間的宿怨乃是這一代法國人心中難以忘卻的痛楚,色當慘敗,皇帝被俘,強割梅斯,這對於法國還不算奇恥大辱嗎?想必總理閣下法國人民比我們更希望打敗德國一雪前恥,當下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雖然和波蘭問題有些衝突,但我想波蘭人是可以理解貴國的選擇的。”吉爾斯苦苦說道。
“可是,閣下能保證法國出兵就一定能打敗德國嗎?我的將軍們可不那麽樂觀。”弗雷西內,撚了撚純上胡須,不慌不忙的說道。
聽了法國總理的回答,吉爾斯心中馬上鬆了一口氣,弗雷西內既然這麽說,那麽他心中自然也是想趁機咬德國一口的,隻是還在權衡風險到底有多大。
“過一會我就讓我國駐柏林武官將俄軍最新的兵力部署告知貴國的總參謀部。其實,總理閣下肯定是過高估計了德奧兩國的軍事力量,而低估了我國的陸軍實力。就總兵力而言,俄國常備陸軍超過90萬人,幾乎相當於德奧兩**隊的總和,而俄國的總人口甚至比德奧兩國人口的總和還要多,這就保證了一旦進入相持戰爭,那麽我們的後勁會更足。”吉爾斯笑著說道。
這裏,吉爾斯明顯模糊了概念,他選擇性的忽視了波蘭已經脫離俄國的現實。
不過弗雷西內作為職業政客,基本的政治功課和職業素養還是沒問題的。他搖了搖頭,笑道:“外長閣下還把俄屬波蘭的人民看作沙皇的子民嗎?波蘭的獨立軍難道就不是軍隊了嗎?如果考慮到這些因素,恐怕外長閣下就沒那麽樂觀了。”
“波蘭民兵不過是一群拿著燒火棍的農夫而已,在俄國正規軍麵前不堪一擊。至於人口問題,我倒確實有些粗心的,不過即便如此。隻要我們兩國同心協力,打敗德國依然並非難事。德**隊戰力雖強,但到底總兵力有限,不可能既在東線采取攻勢,又能在西線頂住法軍的進攻。即便我們退一步考慮,我國在初期戰鬥中失敗,那麽我們還可以向遙遠的東方撤退,誠如1812年戰爭那樣。偉大的拿破侖皇帝都無法做到的事情,我相信德國人亦根本無法做到。如此,隻要法俄海軍封鎖了德國的海岸,那麽我們必將勝券在握。”
應該說,吉爾斯這番話的邏輯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法國海軍的實力明顯超過德國,盡管他們近些年來走了不少彎路,從‘綠水’到‘藍水’,從‘藍水’到‘綠水’,反反複複,但瘦死駱駝比馬大,一貫重視海軍的法國比起剛剛跨入海軍大國序列的德國還是有著決定性優勢的,法國海軍的噸位是德國的一倍。在壓倒性的數據麵前,弗雷西內亦是毫不懷疑若戰爭爆發,法國海軍必然能擊敗德國海軍的。
“坦率的說,外長閣下剛才的一番言論我們也是考慮過的,隻不過閣下隻把目光放在了大陸,要知道歐洲是五大國,而且最強大的那個國家也不在大陸之上。英國擁有世界最強大的海軍艦隊,如果英國保住德國,那麽我們的如意算盤還能打得響嗎?”
“總理閣下多慮了,從英國民眾的普遍反應看,他們大多抱著讓德俄兩國兩敗俱傷的想法。近年來,德國的工業品開始衝擊英國工業品的傳統市場,這令英國國內的仇德情緒與日俱增。同時,英國新任首格雷斯頓先生是出名的厭戰,任何危機在他那裏都可以通過談判來解決,比如1882年埃及問題最厲害的時候,英國人都打算把黑海海峽讓與我國的。”說道歐洲的外交往事,吉爾斯毫不費力的信手拈來的說道。
……………………
似乎本書評價票一張都還沒有,厚顏求好評!
法國總理弗雷西內以極高的規格接待了吉爾斯一行,之後雙方在凡爾賽宮進行了長達兩個小時的密談。
“總理閣下,這次我代表沙皇陛下前來巴黎實為尋求友邦的真誠援助。”吉爾斯說話從容中略帶謙恭,讓人聽起來很有好感。
弗雷西內微笑道:“法俄兩國在歐洲許多的重大問題上有著共同的立場,而且近年來,兩國的貿易和經濟聯係不斷加強,這是兩國未來進一步增進了解,加深關係的保障。不過,在波蘭問題上,我國政府的態度是鮮明的,對於波蘭人民追求主權和獨立的行動,我們在道義上表示支持。”
聽了弗雷西內的話,吉爾斯微微一笑,這法國總理不是職業外交家,說話的老練程度到底是差了一點。自己都還沒提出問題,對方就迫不及待的加以說明,這明顯是不合時宜的。
“總理閣下果然快人快語。”吉爾斯笑意中流露著欣賞和讚許,“不過,有些問題我們兩國不僅有著共同的利益,而且是唇齒相依的。在如何麵對德國的問題上,貴國和我國可以說是唇齒相依的,尤其是當下德國人利用波蘭的問題把中歐的局勢攪翻了天。(.好看的小說)您覺得呢?”
“沙皇陛下對於自己的軍隊如此沒有信心嗎?”弗雷西內笑道。
吉爾斯同樣“嗬嗬”一笑,開口道:“我國的陸軍近年來進行了大規模的改良,實力提升極大,在波蘭的四十萬大軍全部裝備了三年前從貴國采購的無煙火藥步槍,訓練有素,士氣高昂,斷然不會懼怕任何對手。所以,我們擔心的並非陸上的戰鬥,而是擔心來自海上的威脅。我們擔心的是,如果德國的海軍艦隊封鎖了芬蘭灣和裏加灣,那麽我國和貴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的貿易就要受到極大的損害。俄國的工業基礎薄弱,很多武器彈藥和戰略物資都需要進口,一旦海路封閉,同時土耳其以中立為由關閉黑海海峽,那麽我國就算不被德奧兩國擊敗,也會被海上的封鎖困死。”
說到這兒,吉爾斯停了下來,等待翻譯先把這一段轉述過去。
之後,他繼續道:“法國擁有世界第二的強大海軍,如果法俄兩國結盟,那麽不僅俄國不會再遭受封鎖,相反,我們的海軍還可以徹底封鎖德國的海岸,讓糧食無法自給的德國首先招架不住。這個建議,不知總理閣下意下如何?”
“嗬嗬”,弗雷西內笑了笑說道:“外長閣下又在給我兜圈子、下絆子了,我都說過法國在貴國和波蘭的戰爭中隻能采取中立,難道海軍作戰就不需要宣戰嗎?”
“和德國宣戰和波蘭並無直接關係,何況法德之間的宿怨乃是這一代法國人心中難以忘卻的痛楚,色當慘敗,皇帝被俘,強割梅斯,這對於法國還不算奇恥大辱嗎?想必總理閣下法國人民比我們更希望打敗德國一雪前恥,當下就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雖然和波蘭問題有些衝突,但我想波蘭人是可以理解貴國的選擇的。”吉爾斯苦苦說道。
“可是,閣下能保證法國出兵就一定能打敗德國嗎?我的將軍們可不那麽樂觀。”弗雷西內,撚了撚純上胡須,不慌不忙的說道。
聽了法國總理的回答,吉爾斯心中馬上鬆了一口氣,弗雷西內既然這麽說,那麽他心中自然也是想趁機咬德國一口的,隻是還在權衡風險到底有多大。
“過一會我就讓我國駐柏林武官將俄軍最新的兵力部署告知貴國的總參謀部。其實,總理閣下肯定是過高估計了德奧兩國的軍事力量,而低估了我國的陸軍實力。就總兵力而言,俄國常備陸軍超過90萬人,幾乎相當於德奧兩**隊的總和,而俄國的總人口甚至比德奧兩國人口的總和還要多,這就保證了一旦進入相持戰爭,那麽我們的後勁會更足。”吉爾斯笑著說道。
這裏,吉爾斯明顯模糊了概念,他選擇性的忽視了波蘭已經脫離俄國的現實。
不過弗雷西內作為職業政客,基本的政治功課和職業素養還是沒問題的。他搖了搖頭,笑道:“外長閣下還把俄屬波蘭的人民看作沙皇的子民嗎?波蘭的獨立軍難道就不是軍隊了嗎?如果考慮到這些因素,恐怕外長閣下就沒那麽樂觀了。”
“波蘭民兵不過是一群拿著燒火棍的農夫而已,在俄國正規軍麵前不堪一擊。至於人口問題,我倒確實有些粗心的,不過即便如此。隻要我們兩國同心協力,打敗德國依然並非難事。德**隊戰力雖強,但到底總兵力有限,不可能既在東線采取攻勢,又能在西線頂住法軍的進攻。即便我們退一步考慮,我國在初期戰鬥中失敗,那麽我們還可以向遙遠的東方撤退,誠如1812年戰爭那樣。偉大的拿破侖皇帝都無法做到的事情,我相信德國人亦根本無法做到。如此,隻要法俄海軍封鎖了德國的海岸,那麽我們必將勝券在握。”
應該說,吉爾斯這番話的邏輯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法國海軍的實力明顯超過德國,盡管他們近些年來走了不少彎路,從‘綠水’到‘藍水’,從‘藍水’到‘綠水’,反反複複,但瘦死駱駝比馬大,一貫重視海軍的法國比起剛剛跨入海軍大國序列的德國還是有著決定性優勢的,法國海軍的噸位是德國的一倍。在壓倒性的數據麵前,弗雷西內亦是毫不懷疑若戰爭爆發,法國海軍必然能擊敗德國海軍的。
“坦率的說,外長閣下剛才的一番言論我們也是考慮過的,隻不過閣下隻把目光放在了大陸,要知道歐洲是五大國,而且最強大的那個國家也不在大陸之上。英國擁有世界最強大的海軍艦隊,如果英國保住德國,那麽我們的如意算盤還能打得響嗎?”
“總理閣下多慮了,從英國民眾的普遍反應看,他們大多抱著讓德俄兩國兩敗俱傷的想法。近年來,德國的工業品開始衝擊英國工業品的傳統市場,這令英國國內的仇德情緒與日俱增。同時,英國新任首格雷斯頓先生是出名的厭戰,任何危機在他那裏都可以通過談判來解決,比如1882年埃及問題最厲害的時候,英國人都打算把黑海海峽讓與我國的。”說道歐洲的外交往事,吉爾斯毫不費力的信手拈來的說道。
……………………
似乎本書評價票一張都還沒有,厚顏求好評!